试论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发展特点及其培养文档格式.docx
《试论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发展特点及其培养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发展特点及其培养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提升要求,发挥言传身教力量
(四)联系社会,合理利用社会资源
六、总述·
参考文献
论小学生学习习惯发展的有关因素及其培养
摘要: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学生具有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家庭、社会和学校。
同时针对于上述学习习惯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提出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出了相关建议:
第一,提升认识,矫正不良学习习惯。
第二,加强沟通,家长辅助培养习惯。
第三,提升要求,发挥言传身教力量。
第四,联系社会,合理利用社会资源。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特点影响因素培养
绪论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在我教育实习期间,发现很多六年级学生还存在着很多不良的学习习惯。
一方面,因为家长和学生过分关心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习习惯的培养,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
另一方面,老师有升学率压力,只注重填鸭式教育,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违背学生的发展规律。
学习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体系统性稳定性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方式,是个性特征的重要方面。
从一般的教育意义和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乌申斯基说:
”好习惯会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破产的地步。
”照这样的说法,拥有好的习惯,等于成功了一半。
在《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
小学高年级阶段是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变化最重要的时期,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的最佳时期,是人一生学习的起点。
诸多好的品质和行为的形成,往往有赖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智力水平不断发展的需要,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是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
因此,在此阶段必定要高度重视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由上述可见,研究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是有重要实践意义的。
2.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大量查阅相关的资料,综合自己个人的想法去论述。
一、学习习惯
心理学认为:
学习是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的变化过程[1]。
在汉语里,从辞源上看,习惯最早也写做“习贯”,有两种基本的含义。
一是指习于旧贯,习于故常。
《汉书四八:
贾谊传》中记载孔子曰: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二是指长时间养成的不易改变的生活方式。
关于学习习惯的含义,可以分为两种最基本的理解方式:
1、由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提出的学习理论—学习习惯说,亦称学习的刺激-反应说。
他认为学习就是有机体对一定的情境做出一系列的反应的倾向性,在条件刺激与条件反应之间建立牢固的联结。
2、把学习习惯理解为学习的习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这个习惯的形成是由社会因素和个人主观因素互相影响的结果。
我们一般所说的学习习惯的含义是按照第二种来理解的。
(二)小学高年级学习习惯基本特点
小学高年级是小学学习的最后阶段同时也是生理和心理发育期。
随着对小学学校教育的不断适应,这一时期的学生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比初入学时的儿童更加稳定,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
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心理年龄特征具体如下:
1、认知的发展。
在注意力方面,学生的有意注意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
在记忆方面,有意记忆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抽象记忆有所发展,但具体形象记忆的作用仍非常明显。
在思维方面,学生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与非本质,主要与次要的内容,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但他们的思维活动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色彩。
在想象方面,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并逐渐符合客观现实,同时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
2、情意的发展。
小学高年级学生情感的内容进一步扩大、丰富。
在道德情感方面,学生主要以具体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为依据,同时也开始出现内化的抽象道德观念作为依据的道德判断。
在意志方面,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有一定发展,但不显著,并且他们的独立能力增强
3、个性的发展。
在自我意识方面,通过低年级阶段的学习适应性锻炼,他们逐步把握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形成集体意识,学生的自我意识、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在这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渐渐摆脱对外部控制的依赖,形成了内化的行为准则作为监督、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的依据,而且开始从对自己表面行为的认识、评价转向对自己内部品质的更深入的评价。
此外,这一时期的学生已经不轻信吹捧的话。
根据小学生高年级学习的心理特点,我把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特点概括为:
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学以致用、总结反思。
二、影响小学生高年级学习习惯形成的因素
小学生高年级学生由于知识经验缺乏和生理机制尚未成熟,他们的认知水平还比较的低,未真正意识到认识到学习的意义,更加体会不到学习的带来的成就感,外加环境的影响,导致在日常的学习中出现各种困难。
小学生的注意力也是影响学习的因素之一,其注意力特点主要表现为注意力范围有限,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
思维活动也是影响小学生的因素之一。
皮亚杰认为:
人的发展,智慧的发展是靠他自己与环境发生交互作用而慢慢建立起来的。
环境[2]在这里主要是而小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生理成熟度、认知水平和注意力主要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等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
(1)家庭环境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家庭环境,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
由于家是孩子成长不能脱离的生活环境,家庭教育比学校奇偶碍于更具亲和性和权威性。
在与父母生活的过程中,孩子有意无意地模仿家长的言行。
比如,家长有把垃圾放在垃圾桶的习惯,孩子看了也会这么做。
家长对长辈很有礼貌,孩子看来也会学着。
这些都是潜移默化的作用。
从生理特点来看,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时期,心理发展变化快,好奇心相对较强。
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特别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较高,对孩子的管制相对严格。
另外,特别是六年级的学生,中国式的素质教育让他们面临着升学压力,他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冒险性严重受到制约。
家长可以给孩子创造和谐愉快的家庭环境,在行为上,注意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积极的学习榜样。
在情绪方面,尊重和理解孩子,不要给孩子情绪上的压力,就算他做错了,也不要表现得很愤怒,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以后不会再犯就可以了。
对待学习方面,可以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学业压力负担。
让孩子过着开心快乐的童年。
另外,家长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思想素养,与时俱进。
(二)学校教育方式给学生的影响
学校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场所,学校的教学方式,教学环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而学生的各种活动多数是在集体中进行的。
集体因素主要包括教师和同学两个方面,这两个因素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有最
直接、最重大的影响。
1、“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矣”表明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它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前教育的改革方向。
教师教会学生的方式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
比如,教师喜欢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学生的话,学生也会养成呆板,固执的学习习惯;
老师如果幽默风趣,循循善诱,启发学生,那么学生也会灵活变通,举一反三。
2、和学生相处最多的莫过于他们的同伴。
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合作自主独立。
在与同学一起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合作与竞争。
在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增强团队感和集体凝聚力,学生间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但是容易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影响学习的进程。
在竞争的过程中,会使一部分同学过分在意导致过紧张,抑制学习,降低学习效率,打乱学习计划,从而产生不良的学习习惯。
(3)社会反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
杜威认为,习惯、社会与教育三者关系密切,是相互作用的。
一方面教育传承已有的习惯;
另一方面,培养种种有用习惯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的改革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考试已经成为现在社会就职的常规化模式,衡量一个人能力的必要途径。
实行素质教育的社会明显还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弊根。
让现在的学生不得不背负着“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压力学习。
对于即将步入初中阶段的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功利性目标还是最重要,让他们忽视了一些良好习惯的培养。
三.培养小学生高年级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
“教是为了不教。
”教会学生学习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理念。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基础教育的人物不应仅仅是传播知识,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然而,实际上有许多小学高年级学生还不会学习,或者说学习效率太低,这无形中给他们加重了学习负担。
造成这种负担的其中一个最重要原因是:
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
缺乏有计划的学习习惯,不善于温故而知新,不习惯预习和课前准备的习惯,不善于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刻苦钻研的习惯,书写潦草,作业抄袭或随便应付,自觉性独立性差,合作学习等。
学习习惯也有好的一方面,好的学习习惯是符合科学高效的行为模式特点的,因而,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使我们的认知操作更符合学习规律,能够有效地减少我们学习中的错误、偏差和浪费,更充分地利用自己的智力资源,从而产生更高的学习效率。
正因为如此,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塑造,对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对从根本上提升我们的学习能力及其相关的个性心理品质,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3]
三.小学高年级学习习惯存在的问题
小学高年级学生告别了认知水平较低、学习不得要领的阶段,开始更高层级知识的学习,但在学习习惯上仍有一些不足,如注意力不够集中,经常开小差;
专学喜欢的学科,偏科问题严重;
容易受情绪影响,凭喜怒哀乐来开展学习活动;
完成作业时不专心,与听歌、上网、看电视同时进行等等。
这些不良学习习惯的存在会对学生的学习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三、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管是培养良性习惯,还是纠正恶性习惯,在小学阶段都要比成年后来得容易。
为了促使学习能够高效而稳定地进行,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就要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地把一些合乎规律的良性行为培养成稳定的学习习惯,以使我们的学习能够经常稳定地保持高效能的学习状态。
小学高年级阶段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期。
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刻不容缓。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
“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由此可见习惯培养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重要性。
当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一次成型的,而是需要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培养,经过反复的、长期的训练而成和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
因此,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这样一个特殊阶段,家长和学校的老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当然,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各科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持续的、稳定的发展。
(1)提升认识,矫正不良学习习惯
要使小学高年级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必须让他们自己认识到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从主观上产生想要改变自己的学习习惯的想法。
心理实验告诉我们:
7~10岁小学生可连续集中注意力20分钟左右,10~12岁小学生在25分钟左右,12岁以上儿童在30分钟左右。
所以小学生可能是一面做作业一面想别的有趣的是事情,或粗心大意,潦草行事的学习习惯[4]。
对于高年级小学生来说,他们的不良习惯表现得比较稳定,需要老师的监督和指导才能完成。
比如,学生交作业拖拖拉拉,写字速度慢,喜欢用胶布改错别字,上课经常开小差,经常上课迟到等等。
作为老师要深入对学生的了解,暗示或者直接指出学生的不良习惯,让学生及早意识到自己的不良习惯,再加以改正。
再如,学生如果出现由于基础差跟不上其他同学而产生对该学科的厌烦,甚至是放弃的话。
这是一种缺乏恒心、惰于思考的不良学习习惯的表现。
作为教师应帮助学生,告诉他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一步一个脚印,万丈高楼从底起。
如果再这样下去会带来的后果,让学生意识到时是自己不够自信,缺乏恒心导致的。
(2)加强沟通,家长辅助培养习惯
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不能单靠老师的指导和监督形成的,要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之下培养的。
而小学高年级生自制力差,学习动机不强,注意力集中性不稳定,因此,学生回到家里需要父母的家督和引导。
老师可以加强和家长的联系,帮助学生引导家长,共同制订一个科学的作息时间和学习计划,并且监督和引导孩子坚定地按照每天的日程安排和计划来实施,不轻易更改,不随意打折扣,严格地照章执行如此才能真正发挥计划的指导与规范作用。
久而久之,让孩子能够自觉自律的好习惯,而且也培养了孩子独立自主的性格。
例如,现在的学生特别是男生喜欢在家上网,网网络游戏或者手机游戏。
加上他们自身的自觉性差,很容易就过度玩游戏忘记学习,导致作业没完成,新学的知识不能得到及时的巩固,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
这时候家长无论工作多忙,都要和孩子约定好学习与玩的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学习和娱乐两不误。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中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小学高年学生心中往往依旧具有较高的威信,是学生言行的主要模仿对象。
因此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好榜样十分重要。
比如:
在画线段的时候,要求学生一定要用铅笔和直尺画;
在预习的时候遇到不懂的要用红笔划出来;
在做错的作业题目旁边写上正确的解题思路,做题的时候,尽量用不同的方法做。
学习是一个在理解、记忆上不断巩固和深化的过程,绝不会听完课就能够立刻掌握,必须要进行连续的学习。
根据艾宾浩斯的记忆遗忘曲线,在学习新知识20分钟后遗忘达到%,而在31天后就遗忘达到了%,所以小学生及时复习新知识,加强巩固[5]。
教师要利用这一原理把教学和作业布置设计好,让学生听好课的同时,还要有适合自己学习水平的作业。
除了一些良好习惯的规定之外,教师的身教的力量也是无法估量的。
比如教师在授课时运用板书工整,让学生感受到漂亮规范的书写带给人的赏心悦目的感觉,从而在完成作业时书写更加认真。
再如教师在讲解时保证逻辑鲜明,说理准确,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也会分清主次,条理清晰,养成良好的思考与表达习惯。
(4)联系社会,合理利用社会资源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学校可以充分地利用社会的可利用资源对学生的教育。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善于观察的习惯的时候。
除了再课堂的学习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室外观察大自然,观察学校周边的事物,多进行一些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和观察,积累经验和知识,养成自主学习,善于观察的习惯。
也可以请些专家过来专门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而开讲座,鼓励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多问的好习惯。
。
四、总述
总之,学习习惯对人学习成长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小学高年级生的学习习惯有待改进。
小学高年级教师应针对学生特点,发现他们的不良学习习惯,及时进行纠正与引导,使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成为知识的主人。
参考文献:
[1]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M].王垒,王甦等,译.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161
[2]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北京:
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
[3]王秀娟.浅谈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J].科教导刊,
(1):
78.
[4]杨丽珠,刘文.毕生发展心理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吴秀伟.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文学教育(中),2010,(9):
152
[7]杨小晶,李德勇,孙香苗.小学高年级儿童创造性人格及家庭环境特点[J],现代教育科学,2011(12):
107-109
[8]李仲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探究.基础信息研讨,
(2):
46.
[9]向贤娟.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J].人民教育,1981(06):
54-56
[10]崔甜.小学高年级学生同伴交往的特点与对策[J].学周刊.2012(06):
4
[11]康艳霞.浅谈小学高年级学习习惯的培养[J].青年与社会,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