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声声慢 李清照《声声慢》翻译及赏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429273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清照声声慢 李清照《声声慢》翻译及赏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李清照声声慢 李清照《声声慢》翻译及赏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李清照声声慢 李清照《声声慢》翻译及赏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李清照声声慢 李清照《声声慢》翻译及赏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李清照声声慢 李清照《声声慢》翻译及赏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清照声声慢 李清照《声声慢》翻译及赏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李清照声声慢 李清照《声声慢》翻译及赏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清照声声慢 李清照《声声慢》翻译及赏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清照声声慢 李清照《声声慢》翻译及赏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黄花”是指菊花,品种是黄色的。

“堆积”,指花开之盛,可能是小菊花密密麻麻地开放,不是言落英满地。

“憔悴损”指人因伤心而消瘦。

损,煞,是说憔悴得很。

有人认为是黄花“憔悴损”,不妥,因为前面的“堆积”不作零落解,菊花是枯在枝头的。

“谁”,指自己。

“堪”,能够,经得起。

菊花盛开,本要摘花插在瓶子里,可人已憔悴,如今还有什么心思和兴趣去摘花呢?

已经没有赏花的心情了。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一个人坐在窗边,象守着什么东西一样,百无聊赖,希望天早一点黑下来,看不到窗外一切使人伤心的东西,但天偏偏与人作对,越等越觉得时间漫长,度日如年。

  寂寞难耐,好不容易等到黄昏,等来的却是更令人伤心的东西: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风吹梧桐叶,萧萧瑟瑟,本已悲凉,又加细雨滴到梧桐上,更助悲凉。

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李清照是位敏锐善感的词人,雨打梧桐点点滴滴,好象敲击着她破碎的心灵,使她悲伤至极。

  这种种情形不断地折磨词人,情何以堪?

所以词人最后冲口而出: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次第”是说这种种情形或这种种光景。

这种种情况加在一起,怎么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

“愁”说不清楚,用人间文字和语言概括不了,写出了无尽的愁绪,传达出种种难以言传的哀痛。

  这首词是在国破家亡、流落异地时写的,词中诉说了词人孤愁无助、生意萧条的处境,寄托了极其深沉的家国之思,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词的描写纯用赋体,写了环境,写了身世,写了心情,并将这三者融为一体。

词中写客观环境的事物有:

淡酒、晚风、飞雁、黄花、梧桐、细雨,这些景物都贯穿浓重的感情色彩,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感受,创造了冷落、凄清、寂寞的意境。

凄凉的景物一路写下来越积越多,伤感越来越浓重,最后堆砌的愁苦迸涌而出。

  词中用了九对叠字,叠字用得很自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前人称赞她笔力很健。

这些叠字用得自然妥帖,是经过作者锤炼而得的,使寂寞、怅惘、痛苦的感情通过这些叠字的渲染得以尽情的表现。

  词的语言通俗平易,虽是寻常语,但富有表现力,表现了深刻的内容。

《声声慢》词调可押平声韵,也可押入声韵,词人选用了入声韵,能够很好地表达忧郁的情怀,并多次运用双声字、舌音和齿音字,更加重了凄切悲苦的情调。

  李清照(1081—1155?

)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

父李格非,为元祐后四学士之一,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崇宁元年(1102),徽宗以绍述神宗为名,任蔡京、赵挺之为左右相,立元祐党人碑,以司马光等百二十人为“奸党”,其父列名党籍,清照以诗上挺之。

崇宁二年(1103),明诚出仕,矢志撰述以访求、著录古代金石文字为职志的《金石录》一书。

大观元年(1107),蔡京复相,挺之卒。

蔡京以挺之为元祐大臣所荐,为庇元祐“奸党”,追夺所赠官。

明诚、清照夫妇因此屏居青州(今山东益都)乡里十年。

宣和二年(1120)蔡京致仕后,明诚起知莱州(今山东掖县),此后又自莱移淄。

靖康之难后。

明诚奔母丧南下,知江宁府,清照载书至建康。

建炎三年,赵明诚卒。

离京自建康出走浙中,清照随亦入浙,经台、嵊、黄岩,从御舟海道至温州,复至越州,衢州,于绍兴二年(1132)赴杭州。

绍兴四年,作《金石录后序》。

绍兴中,以《金石录》表上于朝。

卒年约七十馀。

善属文,于诗尤工。

《宋史。

艺文志》著录《易安居士文集》七卷,俱不传。

清照创词“别是一家”之说,其词创为“易安体”,为宋词一家。

词集名《漱玉集》,今本皆为后人所辑。

  李清照《声声慢》翻译及赏析

  引导语: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这首诗是作者在十八岁时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婚后不久,丈夫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

下面是这首诗的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教学目标

  1、着重引导学生朗诵,从而把握李清照《醉花阴》词的诗意情感。

达到背诵的目标。

  2、鉴赏李清照前期作品的明丽与缠绵,品味其婉约风格的柔美。

  3、探索李清照作为女性作者写出内心“恋情”的历史意义。

培养学生正确的感情价值观,颐养性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朗读,以声传情,把握李清照婉约词风格之美;

  2、探讨李清照作为女性作者写作内心“恋情”的历史意义;

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3、如何在“简单”中体悟出“复杂”来,把握“人性”之美,“诗情”之妙。

  教法建议

  1、朗读;

2、讨论;

3、比较拓展;

4、多媒体技术支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郭沫若先生有一副对联是这样写的,“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大家知道郭老这幅对联写的是谁吗?

李清照!

  我们从对联中哪些信息可以看出来?

  1、金石录是李清照和他的丈夫赵明诚一起写的一本研究考古金石的论著。

  2、漱玉集是李清照的作品集。

后主,南唐后主李煜,沈谦《古今词话》里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是说二李是婉约词的杰出代表。

今天我们来学习《漱玉集》中一篇重要作品《醉花阴》。

  二、组织诵读

  知人论世:

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

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

  可以男女学生比较诵读,齐读,老师示范朗读。

  三、切入提问

  1、找出全诗的词眼——愁

  “愁”是全诗的感情基调。

好一个“凉”字,是心凉吧。

  2、李清照表达的什么愁?

从何处看出来?

  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即“佳节”“独处”的“少妇”的“闲愁”。

“佳节又重阳”

  3、李清照是如何表达她的闺中之愁的?

讨论。

  把握表达手段:

细节,形象,意象运用,情境,高超的表达技巧(不说而说的含蓄之美;

真个事俗而词雅)。

进而品词句,品意境。

  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紧紧扣住一个“愁”字分析。

  v季节:

佳节又重阳点出愁的原因。

一个“又”字说出了与亲人分别的时间长。

  v时间:

永昼、半夜、黄昏后用时间的推移写出在家的空虚,无聊。

  v细节:

愁永昼(时间长)、销金兽(空虚、无聊)、凉初透(不但写出秋气的萧瑟,更反映出诗人心境的寒冷,彻夜难眠)、把酒(借酒消愁)

  v意象:

人比黄花瘦A、用人瘦胜似花瘦,含蓄表达离思之重。

B、以帘外之黄花与帘内之人相比拟映衬,形神相似。

C、花瘦而触及己瘦,物我交融。

  v情境:

一个人的秋夜

  v——难以排解的“闺愁”(孤独、寂寞、渴望爱情)

  这是“一个人”的独守,是一个失眠女子的倾诉。

  4、诗歌的情感价值探讨

  李清照的“愁”为什么要如此“说出”?

讨论。

  而当时社会封建礼教盛行,这样敏感的话题也是直露不得的。

“闺怨诗”是中国诗歌的重要传统,文学史上很多著名的闺怨诗的作者都是男诗人。

这个话题,封建语境下的妇女是不敢坦白的。

而李清照作为女性能够直接坦白这样隐秘的内心情感,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要知道这是封建社会,而不是今天的现代语境,不是今天的改革开放的时代,所以我们从《醉花阴》委婉、含蓄的文字中看见了一个真诚、率真的李清照

  5、背诵

  在明确上述问题之后,学生应该有一个明朗的态度了,可以安排检查背诵,看学生是否能够背出,是否能够以声传情达意。

  如果时间富裕,可以再播放视频朗诵。

  6、处理“研讨与练习”

  对课后“研讨与练习”二、三做一个当堂落实。

对《醉花阴》的艺术表达作一个深入的讨论。

适当讨论李清照如何表达她的“怨”,集中分析名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方,人比黄花瘦。

”具体落实到“诗歌的意象”分析上。

但点到为止。

因为仅仅这一首词就不必多说了。

  抽象的“愁”通过意象的陈述,形象而生动,具体可感。

具有感人的魅力。

这正是中国古典诗词之妙。

也是我们对古典诗词鉴赏的重点。

  可以就中国古典诗歌“人”与“花”的关系设计一个练习,看看学生的积累如何。

要注意集中,不可散开。

突出“花”的行色与人的情感的对应关系。

诗意的表达都是具体形象的。

  训练学生的想像与联想。

并由此引入写作方法的借鉴,点拨之。

  这个“瘦”字,可是全诗的诗眼。

为何而瘦,因为诗人少妇强烈的寂寞和相思,相关的香炉里的瑞香也消损了身形,盛开的菊花也不丰腴。

酒淡无味,黄昏暗淡,西风恼人。

这是多么感人的深秋怀人境界啊。

  板书:

  “人面桃花相映红。

”“芙蓉如面柳如眉。

”“芙蓉向脸两边开。

  B、再次回到对《醉花阴》文学价值的提示上,北宋的美女我们肯定见不着了,但《醉花阴》却仍是鲜活的热血情感——李清照因此而不朽。

  向下一课引导:

李清照是一个只会“想丈夫”的家庭妇女吗?

引出背诵: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还是一个女子的婉约吗?

这还是一个深闺少妇的爱情之怨吗?

  引入下一课《声声慢》的预习,同样是在晚秋的季节里,看看“亡国”“飘零”“寡居”的李清照有了怎样的哀痛。

这又是怎样的暮年的婉约。

  六、附录板书

  醉花阴

  李清照

  李清照的《醉花阴》,一个人的《醉花阴》!

  千古才女,一腔闺怨,满腹情愁,真诚表白。

  婉约而细腻,浅俗而清新,不说而说的爱。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朝代:

宋代

  作者: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橱通:

厨;

消一作:

销)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人比一作:

人似)

  译文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

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

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注释

  云:

《古今词统》等作“雰”,《全芳备祖》作:

“阴”。

永昼:

漫长的白天。

  瑞脑:

一种薰香名。

又称龙脑,即冰片。

消:

一本作“销”,《花草粹编》等作“喷”。

金兽:

兽形的铜香炉。

  重阳:

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

《周易》以“九”为阳数,日月皆值阳数,并且相重,故名。

这是个古老的节日。

南梁庾肩吾《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诗》:

“朔气绕相风,献寿重阳节。

  纱厨:

即防蚊蝇的纱帐。

宋周邦彦《浣溪沙》:

“薄薄纱橱望似空,簟纹如水浸芙蓉。

”橱,《彤管遗篇》等作“窗”。

  凉:

《全芳备祖》等作“秋”。

  东篱:

泛指采菊之地。

陶渊明《饮酒诗》:

“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为古今艳称之名句,故“东篱”亦成为诗人惯用之咏菊典故。

唐无可《菊》:

“东篱摇落后,密艳被寒吹。

夹雨惊新拆,经霜忽尽开。

  暗香:

这里指菊花的幽香。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这里用其意。

  消魂:

形容极度忧愁、悲伤。

消:

一作“销”。

  西风:

秋风。

  比:

《花草粹编》等作“似”。

黄花:

指菊花。

《礼记·

月令》:

“鞠有黄华”。

鞠,本用菊。

唐王绩《九月九日》:

“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醉花阴教案李清照

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下文是XX收集她的一首词《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的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翻译】

  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起烦愁直到白昼,龙脑的香料早已烧完了在炉金兽。

美好的节日又到重阳,洁白的瓷枕,轻纱笼罩的床厨,昨日半夜的凉气刚刚浸透。

  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

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更加消瘦。

  【译文】

  薄雾浓云日子过得愁烦,龙脑香在兽形炉中缭袅。

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里,半夜里凉气将全身浸透。

  黄昏后在东篱边饮酒,菊花的幽香袭满衣袖。

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门帘,帘内的人比菊花还瘦。

  【评点】

  这首词写重阳佳节时词人对丈夫的怀念,是一首相思之作。

  词的上半部分写别愁。

起首两句写重阳佳节的百无聊赖,连香炉也懒得管,任它自行消尽。

“愁”字点题,给全词奠定了情感基调。

随后三句写重阳节晚上词人的情态:

她辗转反侧,无法入眠,这都是离愁使然。

“凉初透”,意境萧疏,给人以凄凉之感。

词人以乐景写哀情,以佳节衬离愁,含蓄蕴藉,手法高妙。

这一片短短五句,将一个思妇愁绪满怀的神态描绘得呼之欲出,堪称妙笔生花。

李清照声声慢

  词的下半部分写词人赏菊的情景。

“东篱”两句,看似飘逸洒脱、陶然自乐,可如此美景,如果只有一人独赏,那就不免反过来让人生愁了,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

“莫道”三句,来得突兀,三句各成一层,一层紧扣一层:

“不消魂”是一处转折,承上启下,使重阳佳节平添一股凄凉之意;

结尾“人比黄花瘦”,突出离愁之深重。

这三句生动、传神,营造出一个幽寂、凄迷的艺术境界。

词人以花写人,虽不免有夸张之嫌,但精妙、妥帖,堪称妙笔。

“瘦”字一语双关,兼写人和花,两者有机结合,以无限哀愁为溶剂,新奇别致。

  这首词从内容上说并不是很丰富,但这丝毫不影响它的艺术性。

词人层层渲染,通过对秋景和生活环境的描绘,委婉地表达出对丈夫的相思之情和与丈夫分离的深切痛楚。

夸张和比喻手法的运用,更把一个因相思而憔悴的妇女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结尾含蓄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

  这首词是李清照重九佳节为怀念丈夫而写。

上阕写半夜枕席上吹来冷气,感到自身孤独。

重阳节也在孤独冷寂中度过。

下阕写黄昏时在菊圃独饮。

词人认为自身正如傍晚的黄菊,伶仃瘦损。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以菊花自喻别有创意;

一个“瘦”字,使一个身体清瘦满面愁容的少妇形象活脱脱浮现出来,且符合词自身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贴切传神。

  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写在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孤寂愁绪。

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

  上片由白天写到夜晚秋凉情景,愁苦孤独之情充满其中。

首二句就白昼来写:

“薄雾浓云愁永昼。

”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

“瑞脑消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

次三句从夜间着笔,先点明节令:

“佳节又重阳”。

随之,又从“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

而贯穿“永昼”与“一夜”的则是“愁”、“凉”二字。

深秋的节候、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

这是构成下片“人比黄花瘦”的原因。

  下片则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若,末尾三句设想奇妙,比喻精彩,末句“人比黄花瘦”,更成为千古绝唱。

首二句写重九赏菊饮酒。

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

唐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

宋时,此风不衰。

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

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

“莫道不消魂,帝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上下对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异趣之感。

就上下片之间的关系来说,这下片写的是结果。

  早年,李清照过的是美满的爱情生活与家庭生活。

作为闺阁中的妇女,由于遭受封建社会的种种束缚,她们的活动范围有限,生活阅历也受到重重约束,即使象李清照这样上层知识妇女,也毫无例外。

因此,相对说来,他们对爱情的要求就比一般男子要求更高些,体验也更细腻一些。

所以,当作者与丈夫分别之后,面对.单调的生活,便禁不住要借惜春悲秋来抒写自己的离愁别恨了。

这首词,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

从字面上看,作者并未直接抒写独居的痛苦与相思之情,但这种感情在词里却无往而不在。

这是透过一层的写法。

  比喻的巧妙也是这首词广泛传诵的重要原因之一。

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

如“人与绿杨俱瘦”(宋无名氏《如梦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

”(宋程垓《摊破江城子》),“天还知道,和天也瘦。

”(秦观《水龙吟》)等等。

但比较起来却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写得这样成功。

原因是,这首词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读之亲切。

  词中还适当地运用了烘云托月的手法,有藏而不露的韵味。

例如,下片写菊,并以菊喻人。

但全篇却不见一“菊”字。

“东篱’,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字,实际是藏头。

又如,“把酒”二字也是如此,“酒”字之前,本来有“菊花”二字,因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饮菊花酒的风习,这里也省略了“菊花”二字。

再如“暗香”,这里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气。

“黄花”,也就是“菊花”。

由上可见,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态却俱现纸上。

词中多此一层转折,吟味时多一层思考,诗的韵味也因之增厚一层。

  设问手法也是词中值得注意的艺术特点之一。

明茅映在《词的》中说:

人们“但知传诵结语(指“人比黄花瘦”句),不知妙处全在‘莫道不消魂’。

”这话是很有见地的。

“莫道”一句,实际上可以与贺铸《青玉案》中“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句相媲美。

所不同的是“莫道”句带有反诘与激问的成分。

  元伊士珍《琅环记》有如下一段故事:

“易安以重阳《醉花明》词函致赵明诚。

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

一切谢客,忌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

‘只三句绝佳’。

明城诘之。

答曰: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正易安作也。

”不论这一故事的可信程度如何,单从这故事的流传就足以说明李清照的生活体验不是一般文人所能体验得了的;

他的艺术风格与艺术技巧,也不是一般词人所能模仿得了的。

词里出现的那种多愁善感、弱不禁风的闺阁美人形象,也正是这样创造出来的。

因为这一形象是封建社会特定历史时期与特定阶层的产物。

  作者创作风格

  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

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

《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

李清照声声慢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

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

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

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

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

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

《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

《蝶恋花·

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挚。

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

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

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

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

《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通过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声声慢》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运用叠词,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

又如《清平乐》中“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的悲伤,《孤雁儿》中的悼亡情绪,都是在国破家亡、孤苦凄惨的生活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她的这部分词作正是对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李清照在早年还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是宋代的重要词论,也成为她词创作的理论依据,著有《漱玉词》,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屹然为一大宗,人称“婉约词宗”。

沈谦《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后主并提说: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易安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

“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

侯寅《眼儿媚》调下题曰:

“效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