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局十一五期间城建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151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住建局十一五期间城建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住建局十一五期间城建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住建局十一五期间城建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住建局十一五期间城建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住建局十一五期间城建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住建局十一五期间城建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住建局十一五期间城建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住建局十一五期间城建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

住建局十一五期间城建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发展规划

住建局“十一五”期间城建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发展规划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十一五”期间城建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一五”期间,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拉开框架、开发新区、改造老城、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的城建思路,始终坚持以规划为龙头,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实现城市扩容增质。

目前,我县规划区面积283平方公里,城区框架5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6平方公里,城市化率35.8%、人均住房面积24.88平方米、城市绿化率达到37.65%、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9.56%,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17平方米。

目前,我县已建成小区51个、总面积556万平方米,已建成市场22个,总建筑面积约133.73万平方米,在建小区30个,总建筑面积约463.86万平方米,在建商业市场8个,总建筑面积约78.25万平方米。

建成和在建12层以上高层建筑近400幢、四星级以上酒店5个,实现了“5年再造一座新城”的宏伟目标。

计划20XX年城区框架达7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50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40%,人均住房面积达27平方米。

目前,我县中等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城市形象不断提升,人居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一、“十一五”期间城乡建设工作总结

  十一五期间,我局紧紧围绕建设苏皖边界具有较强集聚力和辐射力的工贸旅游城市、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奋力拼搏,扎实苦干,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大大加快,县城辐射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县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发展思路更加明确

  “十一五”期间,我们始终坚持高起点编制规划,特别注重编制重点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和城市设计。

按照打造“滨水城市”的建设目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聘请高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对滨水区、珠江路等重点片区进行高标准规划;同时,高标准、高质量地抓好城市总规修编和乡镇规划编制工作。

根据县城发展需要,将县城总体规划修编范围扩展为北至金沙江路,西至宁宿徐高速,南至245线,东至245线,面积约70平方公里。

目前该项工作正在进行中;在小城镇规划编制工作中,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做大做强小城镇和人口集聚‘532’”的目标,结合县城总体规划修编,我县启动了乡镇

 

街、水岸城邦、金鹰国际商城、文化大世界等大型商贸中心相继落成,华润苏果、肯德基、金润福以及波司登、杉杉等一大批大型商贸龙头企业和连锁、精品商家相继进驻,县城“一线多点”的大商贸、大流通格局初步形成。

  5、城市活力急剧增强

  为了进一步拓展城市的发展空间,“十一五”期间,我县有计划实施老城改造,共完成拆迁改造项目近200个,拆迁户数2万余户,拆迁面积260万平方米。

同时,按照控制总量,有序开发的原则,对城区开发项目进行大力宣传,有计划地进行项目推进,共推出500余万平方米商品房,使城市面貌得到巨大改观,市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有效提升。

仅年初以来,我县就制定了洪中东侧、佳和学校北侧、城市花园西侧等地块用地设计要点35份,总占地面积约4867.18亩。

共发放选址意见书11份,用地规划许可证14份,总用地面积约955.19亩,工程规划许可证51份,总建筑面积约284217.38m2。

实行供水、供电、通讯、交通等设施的经营权、使用权、燃气专营权限期转让,广告位经营权、公厕保洁权、公交线路营运权等公开拍卖,实现城市建设投资多元化,设施产业化,项目企业化,要素资源化,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城市。

  房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我县房地产开发企业及建筑施工企业的迅速发展壮大。

目前,我县开发企业共53家,其中二级23家、三级27家、四级3家,年投资额近20亿元;同时,建筑施工企业由20XX年的9家增加到目前的28家,其中一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1家、二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10家,年产值由20XX年的6亿元增长到目前的20亿元。

20XX年我县实现建筑业税收仅3970万元,20XX年仅前三季度就实现建筑业税收11093万元,占地税收入的28%。

我县房地产业的发展不仅为地方财政收入提供重要保障,也为农村近10万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平台,从而进一步推进了农村城镇化进程。

  6、保障性住房体系逐步健全

  为切实解决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我县编制了泗洪县住房保障发展规划,并相继完善了保障性住房体系制度建设,合理地安排保障性住房的布点,探讨保障结构和保障对象。

5年来,我县累计投入建设资金约15亿元,新建安置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公租房共计148.3万平方米。

其中新建廉租住房1093套、经济适用住房40.8万平方米、新增公共租赁住房1056套(间)、完成危旧房改造面积39.72万平方米。

先后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近300万元,惠及家庭1612户,326户城区低收入、低保无房户家庭领到实物配租的新房钥匙。

已有116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办理了经济适用房购置房产手续、同时,我县还面向城区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大学生村官推出了一批经济适用住房,基准价为每平方米1300元。

  我县住房保障工作自开展以来连续四年在全省保持先进,全市保持第一。

  7、小城镇建设成果丰硕

  “十一五”期间,我县围绕发展小城镇和建设新农村的目标定位,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城镇化水平。

全县小城镇新增住房面积147万平方米,新建道路面积69万平方米,下水道16万米,绿化面积57万平方米,新建农村集中居住区75个,新建住宅8788户,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

“十一五”前,农村瓦房率为90%、人均居住面积17平方米,“十一五”期末提高至100%、人均居住面积达27平方米。

农村基础设施趋于完善。

自来水普及率由“十一五”前的70%提高到90%;农村道路实现村村通,小城镇主次干道硬化率达100%;绿化覆盖率达30%,供电、通讯覆盖率达100%。

“十一五”之前,我县小城镇每年的建设量仅有几万平方米,“十一五”期间成倍增长,尤其是06年之后开展的小城镇“1+4”工程(一个居住小区、一个农贸市场、一条商业街、一个工业集中区和一套规划),每年小城镇商住面积都在25万平方米以上。

  “十一五”期间,我县共有16个村获得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以奖代补”资金400余万元;20XX年上塘镇垫湖村获得“省康居示范村”荣誉称号;瑶沟乡官塘、陈圩乡祖姚、城头乡四分场、龙集镇应山等村同时获得“市优秀农村集中居住区”称号,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20XX年,我县获省财政补贴村庄建设整治、村镇规划编制和抗震加固等专项资金共计209万元、获得农村集中居住点垃圾中转站专项建设资金96万元。

合计争取省补资金305万元,居全市之首。

官塘康居示范村被评为江苏省康居示范村,上塘镇垫湖村被授予20XX年度“江苏省人居环境范例奖”,苏北地区仅此一家。

  二、存在的问题:

  1、城市框架需进一步拉大,路格局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加强纵向道路系统的完善,城市已有的基础设施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2、园林绿化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机械设备落后。

市民爱绿、护绿意识淡薄,在绿地上乱倒、乱丢垃圾行为经常发生,开路、建房等破坏绿化现象时有出现。

  3、农村居住比较分散,基础设施难以配套,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乡镇经济基础薄弱,建设速度较慢,建设品位还需进一步提高。

  4、建筑企业专业结构单一,水利、市政、钢结构、机电设备安装等专业较少;高等级资质的建筑企业偏少,无一家特级资质企业,仅有一家一级企业,承接工程受限;本地建筑市场份额大部分为外埠企业占据,不利于本土企业发展。

  三、“十二五”发展计划

  “十二五”期间,我局将继续围绕“拉开框架、开发新区、改造老城、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的城建思路,以城乡统筹为主线,以住房保障为重点,以促和谐为目标,坚持发展优先、民生优先、服务优先、效率优先的四个原则,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50平方公里、50万人口的生态型、园林式现代化中等城市和苏皖边界工贸旅游城市。

  一是实施统筹工程

  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努力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

完成全部乡镇、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1、统筹城乡发展规划。

立足我县实际按照城乡并重、城乡一体的理念,进一步完善城乡统筹规划,修编县城总体规划、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城南、城北两个片区规划和旅游规划,做好各乡镇总体规划修编、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为城镇建设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

  重点发展省市小城镇建设,以中心镇建设为工作重点,集聚镇区人口规模为目标定位,逐步由“重点发展小城镇”到“发展重点小城镇”战略目标转移。

加快双沟、半城、界集、上塘、梅花等5个省、市重点镇建设。

争取“十二五”期末,双沟镇镇区人口达10万人,梅花镇镇区人口达5万人,其他乡镇镇区人口达2-3万人。

小城镇建设用地每个乡镇平均达4-5平方公里,建筑面积达12平方米。

  2、统筹城乡资源配置。

通过政府体制性、政策性改革以及市场体系等的建设,促进城乡生产要素资源顺畅流动,优化组合,高效利用,全方位加大城乡建设统筹对接,推动交通道路、供电、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公共交通、社会福利等基础设施向镇村延伸迈出实施性步伐。

特别要加强农村的文化设施、文化载体建设。

  以综合开发和政府代建、联建与农户自建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

目前,全县242个集中居住区,已启动建设74个,计划到“十二五”期末启动至120个,每个集中居住区建设不少于200户。

同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所需经费由省、市、县三级财政共同承担,每个居住区投入约500万元,120个点共投入基础设施6亿元,供电每个点约需投入400万元。

  二是实施安居工程。

  加大住房保障,着力解决民生问题。

加强对经济适用住房的监管,积极探索改善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居住条件,大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2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