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命题研究中考热点专题复习讲义专题八近现代国际关系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137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命题研究中考热点专题复习讲义专题八近现代国际关系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考历史命题研究中考热点专题复习讲义专题八近现代国际关系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考历史命题研究中考热点专题复习讲义专题八近现代国际关系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考历史命题研究中考热点专题复习讲义专题八近现代国际关系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考历史命题研究中考热点专题复习讲义专题八近现代国际关系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命题研究中考热点专题复习讲义专题八近现代国际关系史.docx

《中考历史命题研究中考热点专题复习讲义专题八近现代国际关系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命题研究中考热点专题复习讲义专题八近现代国际关系史.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历史命题研究中考热点专题复习讲义专题八近现代国际关系史.docx

中考历史命题研究中考热点专题复习讲义专题八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专题八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专题概述

国际关系是指国家与国家、国际组织间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国际关系是国际利益在某一时期的汇合。

国际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根本原因和根本出发点。

本专题头绪复杂,史实众多,要注意重大史实和历史事件的再认再现能力,把基础知识形成有序的知识线索。

知识清单

 两次世界大战

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起止时间

1914~1918年

1939~1945年

战争双方

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轴心国集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性质

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重要事件

(1)开始: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2)转折点:

1916年凡尔登战役

(3)1917年十月革命,俄国退出一战,1917年美国参战

(4)结束:

1918年,德国签订停战协定

(1)全面爆发—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2)进一步扩大—1941年6月,德国闪击苏联

(3)达全球规模—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

(4)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5)转折点—1942年7月,斯大林格勒战役

(6)第二战场开辟—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

(7)1945年苏美英召开雅尔塔会议

(8)1945年5月德国投降,欧洲战事结束

(9)1945年9月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二战结束

结果

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以轴心国的失败而告终

影响

(1)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2)削弱了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美国除外)

(3)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4)推动了亚非民族解放运动

(5)客观上促进了科技进步

(1)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进步的思想深入人心

(2)形成新的世界格局——两极格局

(3)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欧洲衰落

(4)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和国际社会主义力量发展壮大

(5)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

 世界格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凡尔赛—

华盛顿

体系

背景

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的秩序

建立

1919年,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及其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

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签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和约,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评价,

(1)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体系

(2)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为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短暂的稳定繁荣提供条件

(3)没有根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不能长期维持下去

瓦解,

(1)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破坏了《九国公约》,华盛顿体系开始被打破

(2)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凡尔赛体系彻底崩溃

(3)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

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

~1991年,美苏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背景,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形成,序幕:

1946年,英首相丘吉尔“铁幕演说”

开始:

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马歇尔计划提出

正式形成:

1949年北约建立

1955年华约成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实质,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基础上,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影响,美苏争霸,世界局势长期不安宁;两大集团力量均衡,防止新的大战的爆发

评价,

(1)雅尔塔体系原则上倡导自由、民主,对战后世界各国的和平运动和政治民主化进程起了推动作用,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2)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之上的,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也产生了消极影响(如对朝鲜的北纬38度分界线,对德国的分区占领,美国单独占领日本等)

(3)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标志着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现代国际关系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今,多极化趋势加强,

表现,苏联解体,美国霸主地位动摇,西欧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国家崛起

标志,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决定

因素,经济实力

主要

障碍,霸权主义

各国间

关系,相互竞争,相互制约

世界

形势,总趋势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政治上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经济上呈现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

影响,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但霸权主义依然存在,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一轮资本扩张,第三世界面临机遇与挑战

 世界重要的国际组织

名称

建立时间

性质(实质)

影响

三国同盟

(德意奥)

三国协约

(英法俄)

1882年

1907年,帝国主义军事集团,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导致一战的爆发

国际联盟

(国联),1920年,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工具,其宗旨是制裁侵略,维护和平,但被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操纵

轴心国集团

(德意日),1937年,帝国主义政治军事侵略集团,有利于法西斯的扩张,威胁世界和平,加速二战爆发

世界反法

西斯联盟,1942年,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为反法西斯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

联合国,1945年,世界上最大的政治性国际组织,为美国所操纵,当今,在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北约

华约,

1949年

1955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冷战局面的形成

欧洲共同体,1967年,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使西欧各国间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促进各国间经济发展,提高西欧的国际地位;动摇了美国的霸主地位;资本主义世界形成欧日美三足鼎立格局;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欧洲联盟,1993年,欧洲国家间的政治、经济联盟,也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1)加速了欧洲的发展,提高了欧洲国家的国际地位,标志着欧洲走向一体化、区域化、集团化

(2)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

亚太经合

组织,1989年,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有利于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世界性经济合作组织,有利于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重要的国际会议

名称

时间

地点

主要参会国

主要内容

影响

巴黎

和会

1919年

1月

法国

巴黎

操纵国:

英、

法、美

签订《凡尔赛和约》及其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形成凡尔赛体系

华盛顿

会议

1921~

1922年

美国华

盛顿

操纵国:

美、

英、日

签订《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形成华盛顿体系

慕尼黑

会议

1938年

9月

德国慕

尼黑

操纵国:

英、

法、德、意

签订《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把苏台德区割给德国

(1)是绥靖政策的顶峰

(2)助长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雅尔塔

会议

1945年

苏联雅

尔塔

美、苏、英

对德国进行民主化改造和分区占领;苏联同意在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成立联合国

(1)加速了德国灭亡;为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但也体现了大国强权意志,为美苏划分世界奠定了基础

亚非

会议

1955年

印尼

万隆

亚非国家

主要议题是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来解决矛盾

反映了亚非人民团结反帝反殖的共同愿望;扩大了中国的影响

拓展延伸

1.制约各国相互关系和对外政策的主要因素:

综合实力;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各国的历史传统;地缘政治

2.维护国家利益是所有外交政策的出发点。

3.世界格局的三次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1)第一次:

①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收回山东主权遭拒引发五四运动。

②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了《九国公约》:

肯定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使中国重新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2)第二次:

①抗日战争胜利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国际地位提高。

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②美国对中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中国发生内战,结果国民党败退台湾,使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

③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实行包围、封锁、孤立政策,还派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在中共的领导下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中国在外交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就,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3)第三次:

中国顺应时代潮流(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趋势)实行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提高,中国成为建立国际新秩序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4.影响亚太地区和平的因素:

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日本的右翼势力和军国主义抬头;国际恐怖主义;意识形态的不同,领土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

5.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和推动世界和平的有利因素:

(1)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各国之间联系日益紧密;

(2)和平力量的发展;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等;

(3)联合国的作用;

(4)第三世界的兴起;一些区域组织的建立。

6.重要会议:

(1)损害中国利益的会议: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雅尔塔会议。

(2)体现大国强权政治的会议: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雅尔塔会议、慕尼黑会议。

(3)体现德国国际地位变化的会议:

巴黎和会被惩治,慕尼黑会议处于主宰地位、雅尔塔会议决定惩治、改造德国。

(4)德国参加的会议:

慕尼黑会议。

(5)体现日本国际地位变化的会议:

巴黎和会获益国、华盛顿会议受限制、雅尔塔会议商讨打击日本法西斯。

(6)体现法国国际地位变化的会议:

巴黎和会是主宰国之一,华盛顿会议参与国之一,慕尼黑会议纵容侵略。

(7)没有西方大国参加有利于世界和平的会议:

万隆会议。

7.国际组织不同角度分类:

(1)有利于世界和平的:

国际联盟(国联)、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联合国、欧共体、欧洲联盟、世界贸易组织、APEC组织。

(2)威胁世界和平的:

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北约和华约、轴心国集团。

(3)19世纪的:

三国同盟。

(4)20世纪的:

三国协约、协约国和同盟国、国际联盟(国联)、轴心国集团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联合国、欧共体、欧洲联盟、北约和华约、世界贸易组织、APEC组织。

(5)世界性国际组织:

政治:

国际联盟(国联)、联合国。

经济:

世界贸易组织。

(6)区域性经济组织:

欧共体、欧洲联盟、APEC组织。

能力提升

1.(2015沧州一模)读图,回答问题。

图一 1939~1942年德意在欧洲扩张

 

图二 2013年28个欧盟成员国

 

(1)两幅图片反映了欧洲国家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哪些原因导致了这样的变化?

 

2.(2015唐山路北区一模)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有着历史宿怨的邻国不仅能“一笑泯恩仇”,而且还可以联手推动一个大洲数十年的繁荣与稳定。

材料一 人们或许应该感谢时任法国总统戴高乐和德国总理阿登纳。

如果不是前者捐弃世仇夙怨,在家乡科龙贝双教堂村接待阿登纳;如果没有后者对欧洲联合孜孜以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