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4122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9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学案.docx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学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学案.docx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学案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课程标准】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

【学科指导意见】

层次

内容

识记

运用(错题统计)

基本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有识之士“开眼看世界”、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感受林则徐等有识之士敢于面对现实、冲破藩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开拓精神和创新勇气,增强爱国意识和现代化意识。

发展要求

了解中国近代民主共和思想出现的背景,了解孙中山、章太炎、邹容等人的民主共和主张。

【课前提示】

 

【知识梳理】

★中国近代前期的先进思想

中国近代前期的先进思想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日益加深,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而逐渐深化和发展的。

一个主题:

挽救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

两个方向:

向西方学习、向俄国学习

三个阶段:

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技艺→→社会制度→文化心理三个层次的依次递进;或经历了经济→政治→文化的逐渐递进。

特点:

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到深陈旭麓:

“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伴随着列强的炮火、西学的浪潮和传统文化的衰微,中国文化同其政治、经济一样,艰难地迈上了近代化的征程。

在长达100多年的探索过程中,人们每前进一步,都会经历新旧文化的激烈交锋。

鸦片战争之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和西学东渐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交汇、碰撞。

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摆脱隔绝状况,逐渐踏上蜕变与新生的近代思想文化历程。

一、地主阶级抵抗派——睁眼看世界

1、背景

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林则徐、魏源在与西方人打交道中改变了对西方看法。

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下,先进知识分子开始觉醒。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

2、代表人物:

3、概况

(1)林则徐:

近代中国第一个的人。

收集,编译;

主持编写《》《》,为当时抗英斗争提供了参考。

《四洲志》:

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

《华事夷言》:

主要介绍。

(2)魏源:

《》

性质:

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

思想:

“”。

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抵御外侮,使国家富强。

意义:

“”成为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4、特点

只学“器物”,不变制度。

即只学习,而不变革。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内容、实质和作用。

内容: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悉夷、师夷、制夷的三位一体。

首先,“悉夷情”是“师夷”的必要前提;其次“师夷长技”是“攻夷”“款夷”“制夷”的重要手段;最后“制夷”是“师夷”的最终目的。

上述三条是前提、手段和目的的有机统一,其中,根本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制夷”,而积极的办法是“师夷长技”。

实质: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对外国侵略、挑战的积极回应。

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变局:

一方面,列强以炮舰开路,侵我主权,是中华民族的仇敌;另一方面,侵略者又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领先中国。

就前者而言,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列强对落后民族的野蛮征服,是以强凌弱的强盗行径;就后者而言,则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腐朽的封建帝国的挑战。

对于中国来说,鸦片战争既是沦为半殖民地悲剧的开始,又是促其猛醒、奋起直追的契机。

简言之,鸦片战争既是侵略,也是挑战。

魏源等人最早察觉并敢于正视中国与西方强国之间的悬殊差距,从而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师夷长技以制夷”。

作用: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宏论,既体现了对西方列强的抵御与抗争,也包含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肯定与仿效;体现了对封建传统的怀疑和否定,这就打破了长期以来中国人对外部世界茫然无知的封闭状况和“天朝上国”自大虚骄的陈腐观念,使中国人第一次不得不面对列强林立、充满竞争和威胁的现代世界,从而揭开了学习西方的序幕。

◆《海国图志》的遭遇

据统计,当时国内有士绅百万余人,有能力读此书的也多达三百多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

相反,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在他们眼中这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书籍。

遭到无端非议的《海国图志》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

——周英杰:

《<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

(1)当时中国士大夫对《海国图志》的态度如何?

(2)守旧官吏为什么认为它是一本大逆不道的书?

 

二、农民阶级——《资政新篇》(略)

三、地主阶级洋务派——“中体西用”(略)

四、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思想

1、背景

甲午战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使民族危机深重。

洋务运动和兴起,民族资级力量不断壮大。

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

2、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代表

主  张

共同点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康有为(1858~1927):

维新变法第一人。

清末改良派领袖。

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

广东南海人。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进士。

初年学习传统儒学。

国家的危亡,现实的刺激,使他对旧学发生怀疑。

1879年,接触到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和当时的改良思潮,开始糅合古今中西之学,改良政治。

主张由光绪亲政,实行西方式的君主立宪制,反对用暴力革命。

辛亥革命后,成为保皇派领袖,反对孙中山的民主共和制。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

”“时诸侯皆祭天地,孔子定为天子祭天地。

◆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民族资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导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减少变法阻力;

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的关系。

梁启超(1873—1929):

舆论界天之骄子。

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十七岁中举,后随其师康有为参与维新变法,事败后流亡日本,在当地创办《新小说》杂志,并与孙中山等革命人士来往密切;回国后又曾组织进步党争取宪政。

1920年后,脱离政界,先后在清华、南开任教授,并专心著述。

一生完成一千二百万字以上,涉及社会科学所有领域,1932年林志钧所编之《饮冰室合集》搜集较为完备。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谭嗣同(1865~1898):

为变法流血第一人。

近代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

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廖天一阁主等。

湖南浏阳人。

清末巡抚谭继洵之子,善文章,好任侠,长于剑术。

曾六赴南北省试,因不喜科举时文,屡考不中。

1884年入新疆刘锦棠幕。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惨败,谭嗣同认识到要使国富必先变法,遂与唐才常等在湖南浏阳筹建算学馆,创办新学,并撰文提出变法主张,开湖南维新之先河。

后北游访学,遍交维新之士,结识了梁启超。

1897年,和梁启超等在湖南长沙办时务学堂,并担任《湘报》主编,积极宣传变法主张,提倡“日新”思想,要求实行资本主义的政治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1898年6月11日,光绪下诏变法,谭嗣同被徐致靖荐入京,任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协助光绪推行新政。

后被袁世凯出卖,变法遭慈禧太后的残酷镇压,9月24日被捕入狱,与林旭、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同时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就义时年仅33岁。

代表著作《仁学》,遗著编为《谭嗣同全集》。

“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恨。

”“势不得不酌取西法,以补吾中国古法之亡。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末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不倡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严复(1853——1921):

中国启蒙思想第一人。

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福建侯官人。

少年时期,严复考入了家乡的福州船政学堂,1877-1879年,严复等被公派到英国留学,留学期间,对英国的社会政治发生兴趣,涉猎了大量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论,并且尤为赞赏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

回国后,严复从海军界转入思想界,积极倡导西学的启蒙教育,完成了著名的《天演论》的翻译工作。

他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自强自立、号召救亡图存。

译文简练,首倡“信、达、雅”的译文标准。

他的著名译著还有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孟德斯鸠的《法意》等,他第一次把西方的古典经济学、政治学理论以及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较为系统地引入中国,启蒙与教育了一代国人。

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1912年严复受袁世凯命担任北大校长之职,这也说明严复在思想界和学术界的令人信服的显赫地位。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一批一批的中国人接受了进化论;一批一批的传统士人在洗了脑子之后转化为或多或少具有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

就其历史意义而言,这种场面,要比千军万马的厮杀更加惊心动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维新思想的影响

是近代中国(爱国性)。

是一场(进步性)。

客观上有利于。

五、资产阶级革命派——走向共和

1、背景:

 

2、代表及其主张:

①孙中山:

②章太炎:

③邹容:

3、作用:

第二课新文化运动

【学科指导意见】

层次

内容

识记

运用(错题统计)

基本要求

了解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及代表人物;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感受当时先进知识分子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新文化运动所体现的时代特征;学会用辩证观点和多元的价值观看待东西方文化。

发展要求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课前提示】

 

【知识梳理】

一、背景

1、政治方面:

,外国侵略加剧,袁世凯;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日渐壮大,要求在中国实行。

2、经济方面:

,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经济基础。

3、思想方面:

在的影响下,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的观念深入人心。

而袁世凯则掀起的逆流。

(认识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反对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其爆发有历史的必然性。

可以说,1915年中国最热的词是孔子,而出现这种舆论导向的最关键因素是袁世凯掀起了尊孔复古逆流。

1915年的中国,一方面,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而另一方面,专制统治盛行;一方面,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而另一方面,尊孔复古逆流出现。

因此,摆在1915年的中国人面前的迫切任务就是开展一场思想运动来批判这股逆流。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应运而生了。

二、兴起和内容

1、兴起标志:

2、代表人物:

(阶级属性:

前期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后期李大钊等转变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

3、主要阵地:

4、主要活动基地:

◆为什么北京大学会成为新文化的中心?

蔡元培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许多先进知识分子在北大任教;《新青年》迁到北大。

蔡元培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其目的是要为知识分子提供自由而广阔的精神空间,将北大改造成为民间知识分子的自由集合体。

蔡元培的这种做法,表面上是不偏不倚,实际上在当时封建思想占据统治地位、袁世凯在思想领域大搞尊孔复古的情况下,给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宽容的环境,是有利于新思想的传播的。

5、前期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