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3981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docx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docx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

——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原因

政治:

诸侯争霸士大夫崛起,分封制宗法制走向瓦解,王室衰微,政局动荡;

经济(根本):

生产力大发展(铁器牛耕),井田制崩溃;

思想:

学术下移,私学兴起(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社会阶级:

“礼贤下士”形成的阶级基础,“士”受重用成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主要来源。

二、早期儒学(孔孟之道、当时不受重用)

1、孔子(春秋教育家思想家、儒学创使人、圣人、孔丘)

(1)核心:

仁(仁者爱人为政以德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谐社会)、礼(维护周礼克己复礼贵贱有序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具有保守性);

(2)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把人际关系和解决实际问题放在首位);

(3)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创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因材施教等;

(4)整理文献: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2.孟子(战国)

(1)继承和发展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核心)学说。

契合当今的“以德治国”。

(2)提出“君轻民贵”思想,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3)伦理观:

性本善

(4)道德规范:

仁义礼智

(5)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易混易错]“仁”与“仁政”

(1)“仁”:

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即“仁者,爱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

(2)“仁政”:

孟子在“仁”的基础上将其形象为“不忍之心”,建立“性善论”来对其进行论述,并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

3、荀子(战国)----现实主义代表

(1)君舟民水

(2)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

(3)人性恶----礼法并用

三、道家-----老庄之学

1、老子(春秋、老聃)

(1)道:

道是万物之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朴素辩证法:

事物具有向相反方面转化的规律;方法论:

以柔克刚、以弱胜强

(3)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以无为贵(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具有悲观消极的色彩)

2、庄子(战国)

(1)把“道”作为最高的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人与天不相胜(敬畏自然,崇尚自然)

(2)逍遥(心态)

(3)齐物(大与小、生与死…相齐,P6)

[深层点拨]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强调“超脱”。

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庄子主张“顺自然”,荀子主张“制天命”,人定胜天。

四、法家(当时最受重用)

1.思想主张及代表人物

(1)思想主张:

奖励耕战,推行严刑峻法。

(2)代表人物:

以法家思想指导变法的有李悝、商鞅、吴起、申不害等人。

(3)韩非子思想:

(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战国)

①集权观:

加强君主集权。

②法制观:

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契合当今的“依法治国”③改革观: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今胜于古

2.法家思想的影响

(1)法家的理论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2)汉代以来,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五、墨家-----墨子(墨翟、战国)

1、兼爱:

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爱人如己

2、非攻:

反对非正义战争

3、尚贤:

选(选举)贤任能

4、节俭:

节葬节用

5、认识论方面,主张认识以客观实践为来源。

逻辑学方面建立了“类”“故”等最早的逻辑学术语。

建立起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推理的方法论基础。

演变:

汉代以后,墨家学派失传。

[深层点拨] 墨家思想体现小生产者利益

兼爱、非攻、尚贤,主张节约,反映了小生产者追求平等、和平和渴望参与国家管理、珍惜劳动成果的要求,体现了当时平民百姓的愿望与要求。

契合当今的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1.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神学化

1、背景:

汉武帝时代中国的“大一统”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也基本形成;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2、过程

(1)董仲舒的主张▲:

(吸收了儒、法、道、阴阳等家的思想)

①“春秋大一统”思想;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天人合一;④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迎合汉武帝加强专制与统一的需要。

(2)汉武帝全面肯定儒学的措施:

①起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②思想:

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教育:

创建太学(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创办的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学校。

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在各郡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

3、结果:

西汉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思想的大一统巩固了政治的大一统;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1.3、宋明理学---标志着儒学走向思辨化和哲学化

1、兴起背景:

(1)魏晋至唐代,佛教兴盛,儒学正统地位遭受冲击

(2)三教并行局面(佛教儒学道教)

(3)北宋儒学复兴运动(韩愈,李翱)为宋明理学产生

(4)吸收儒、法、道三家思想的产物

2、理学概念:

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理”是指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如:

三纲五常

3、理学发展阶段

(1)奠定基础:

北宋儒学复兴运动

(2)创立:

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

(3)成熟:

南宋朱熹

(4)进一步发展:

陆王心学(陆九渊、王守仁)

4、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

(1)程朱理学:

北宋:

程颐程颢---①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源,先有理后有物;②天理的核心是“仁”,仁是与万物俱生的;③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南宋:

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孔孟,思想:

①理气论——理是万物的本原,理气不可分离,理先于气而存在;

②修养论——强调循序渐进,强调仁,强调无私无畏、社会责任心等;

③社会政治理论——认为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儒家干政的关键是“正君心”;

④伦理观——“存天理,灭人欲”。

⑤格物致知(通过探究获得真理)

成就:

《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理学的主要经典。

(2)陆王心学:

①南宋陆九渊,心学开创者,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名言“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②明朝,王守仁(王阳明),建立了系统的心理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提出“致良知”,强调“知行合一”。

1.4明清之际的儒学---对儒学批判继承儒学获得新发展

1、背景:

(1)经济: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有缓慢发展。

(根本原因)

(2)政治:

君主专制加强,封建制度衰落。

(3)思想:

西学东渐

2、代表人物及主张:

(1)李贽(明末)---反正统的先驱者

①提出“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认为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正统思想发出挑战;②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破除对孔子的迷信;③提出“童心说”以反对礼教的虚伪和官场的欺诈④提倡“真心”的文风⑤主张男女平等,强调个性发展

(2)黄宗羲(明末清初)

①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是“天下之大害”;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主张;③提出君臣平等思想;④主张限制君权;⑤反对重家抑商,认为工商皆本;⑥主张经世致用

他的思想主张,为中国近代反对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3)顾炎武(明末清初)对近代民权有启蒙影响

①批判君主专制,反对“独治”提倡“众治”;②“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梁: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③提倡“经世致用”,最注重实学,关注国计民生。

(4)王夫之(清初)--唯物思想家

①主旨是“循天下之公”。

猛烈抨击“孤秦”、“陋宋”;②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③强调“土地之化日新”,主张“趋时更新”④其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5)唐甄---提倡开明君主制

3、影响

(1)是商品经济发展、封建制度没落和君主专制强化在思想文化领域内的反映

(2)敢于挑战正统,批判君主专制和封建礼教,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3)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但未能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的地位。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造纸术:

发明:

考古表明,可能在西汉早期。

改进:

东汉的蔡伦造成“蔡侯纸”。

外传:

8世纪传入阿拉伯,12世纪(宋代)时传入欧洲

2、指南针:

发明:

大约出现在战国。

外传:

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传入欧洲。

应用:

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

3、火药:

发明:

对炭、硫、硝三种物质性能的认识,为火药发明准备了条件。

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提到“火药”。

外传:

8至9世纪传入阿拉伯,13世纪传入欧洲。

使用:

①唐末宋初战争中已经使用火药箭。

②北宋时除了火药箭外,还发明了火炮、火球、火蒺藜;《武经总要》记录了当时三种火药配方。

③明朝时创造了早期的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这些都是世界最先进的。

4、印刷术:

历程:

①唐朝雕版印刷的《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②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③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字盘。

④明代中期,铜活字得到较多的应用。

外传:

14世纪前后传入西方

5.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推动西欧由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变)

①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造纸术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展,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推动了欧洲文化的普及和推广。

②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为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进行殖民扩张,为欧洲社会变革的出现提供了技术条件。

③火药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到一定作用,从而推动了西欧社会的大变革,促进了欧洲的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④印刷术提高了印制效率,推进了文化的传播。

传到欧洲后,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欧洲社会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

二、汉字与书画

1、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发展

起源:

黄帝时期,仓颉造字传说。

时代的。

发展:

甲骨文(最古老的成熟文字、殷商)、金文(殷商)--小篆(秦、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有图案美)-隶书(秦、字型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草书(汉初,简便、潦草)楷书(也称真书、正书,汉末字型方正,规矩严整.)--行书(晋,介于楷草之间,工整清晰,飞洒活泼,实用性很高)

2、书法艺术

含义:

以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线条的艺术)

汉字演变:

由繁到简;由自发到自觉(魏晋以前注重实用,魏晋后追求审美)

秦:

李斯:

小篆

东晋:

王羲之:

博采众长,备精诸体,尤擅草书行书;代表作《兰亭序》、《丧乱贴》等,号称“书圣”。

唐代:

①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分别创立了楷书中欧体、颜体、柳体;②怀素、张旭之则擅长狂草。

宋朝: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说蔡京)被称为北宋四大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

元朝:

赵孟甫(赵体);明清:

文征明、董其昌

3、绘画

(1)阶段特征

新石器时代:

源头,质朴、浪漫

汉代:

主要是帛画和壁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