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82中届初三质量检测语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388590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市82中届初三质量检测语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州市82中届初三质量检测语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州市82中届初三质量检测语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广州市82中届初三质量检测语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广州市82中届初三质量检测语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州市82中届初三质量检测语文Word格式.docx

《广州市82中届初三质量检测语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82中届初三质量检测语文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州市82中届初三质量检测语文Word格式.docx

C.这次演出,扮演蔺相如、伍子胥等人物的都是9至11岁的小演员,他们栩栩如生的演出展现了我国京剧艺术后继有人的兴旺景象。

D.2012年“31.5”晚会曝光了欺诈消费者的现象,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麦当劳、家乐福等一批国际大品牌也有如此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虚假欺诈行为。

4.下面语段中,没有语病的一组句子是()(3分)

①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来说只有一次,然而生命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②无论我们很渺小,但必须让自己知道“我很重要”。

③对父母,我们是他们安享晚年的保障;

对朋友,我们是他们倾诉衷肠。

④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要敢于说“我很重要”,这样,你的人生才会走进新的天地。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下面表述的名著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名人传》的作者是法国作家罗曼·

罗兰,作品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列夫·

托尔斯泰的苦难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B.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繁星》、《春水》是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集中表现了“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

C.“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铁扇公主使诈假借芭蕉扇”、“杨志中计误入白虎堂”、“火云洞智取红孩儿”,都是明代作家吴承恩长篇小说《西游记》里脍炙人口的故事。

D.丹尼尔·

笛福创作的《鲁滨逊漂流记》告诉我们:

在遇到困难时,必须用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生命力去战胜它,而首先要战胜的是自己的怯懦与悲观。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4分)

(1)请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三个短句,保持语意不变,可适当增删个别字词。

(3分)

《西游记》是明代文学家吴承恩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经过加工创作的一部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的古典长篇章回体小说。

(2)概括以下材料的内容。

(不超过15个字)(1分)

陈家祠,原名陈氏书院,其建筑精美绝伦。

它在建筑上以“七绝”著称,令人叹为观止。

这“七绝”分别为:

木雕、石雕、砖雕、灰塑、陶塑、铁铸、彩绘。

几乎全部的堂、院、廊、厅、门、窗、栏、壁、屋脊、架梁都展示了岭南建筑这七绝的高超技艺。

陈家祠是岭南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堪称岭南建筑艺术的瑰宝。

二、(2小题,15分)

7.古诗文默写(10分)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洲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蔽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B.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C.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

欲问行人去哪边?

眉眼盈盈处。

D.醉时同交欢,醒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E.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F.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4分)

①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②,灵旗空际看。

(夏完淳《别云间》)

③锦江春色来天地,。

(杜甫《登楼》)

④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

(《关雎》)

⑤,风多杂鼓声。

(杨炯《从军行》)

⑥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

(①为必答题,2分;

②为附加题,2分。

加分后第7小题不能超过10分。

①杜甫有不少诗歌都深刻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其中《石壕吏》中“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与《羌村三首(之三)》中“,”,都反映了因为战争,青壮年被迫从军,乡村只剩下妇孺老人的现实。

②历代文人墨客,最喜写景状物、借景抒情。

梅花和菊花,往往是他们吟诗作赋的美妙对象。

“,只有香如故。

”是陆游对梅花的吟唱;

“,悠然见南山。

”是陶渊明对菊花的一片深情。

8.根据课本,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5分)

(1)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

(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伤仲永》)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5)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共56分)

三、(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小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B.何以战可以一战

C.夫大国,难测也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D.肉食者谋之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10.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表现出他以国家为己任的爱国精神和对朝廷高官们的蔑视。

B、曹刿与庄公讨论“何以战”的目的,是引导庄公认识到作战必须取信于民。

C、庄公在战场上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勇敢、虚心好学的君王。

D、曹刿善于抓住战机,巧妙指挥是鲁国取得长勺之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望月有感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诗中的“干戈”和“吊影”的含义是什么?

(2分)

(2)“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与苏轼《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异同?

四、(7小题,40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4题(10分)

三思而行

季羡林

  ①“三思而行”,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一句话,是劝人做事不要鲁莽,要仔细考虑,然后行动,则成功的可能性会大一些,碰壁的可能性会小一些。

  ②要数典而不忘祖,也并不难。

这个典故就出在《论语•公冶长第五》: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

‘再,斯可矣。

’”这说明,孔老夫子是持反对意见的。

吾家老祖宗文子(季孙行父)的三思而后行的举动,二千六七百年以来,历代都得到了几乎全天下人的赞扬,包括许多大学者在内。

查一查《十三经注疏》,就能一目了然。

《论语正义》说:

“三思者,言思之多,能审慎也。

”许多书上还表扬了季文子,说他是“忠而有贤行者”。

甚至有人认为三思还不够。

《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注》中说:

有人劝恪“每事必十思”。

可是我们的孔圣人却冒天下之大不韪,批评了季文子三思过多,只思二次(再)就够了。

  ③这怎么解释呢?

究竟谁是谁非呢?

  ④我们必须先弄明白,什么叫“三思”。

总起来说,对此有两个解释。

一个是“言思之多”,这在上面已经引过。

一个是“君子之谋也,始衷(中)终皆举之而后入焉。

”这话虽为文子自己所说,然而孔子以及上万上亿的众人却不这样理解。

他们理解,一直到今天,仍然是“多思”。

  ⑤多思有什么坏处呢?

又有什么好处呢?

根据我个人几十年来的体会,除了下围棋、象棋等等以外,多思有时候能使人昏昏,容易误事。

平常骂人说是“不肖子孙”,意思是与先人的行动不一样的人。

我是季文子的最“肖”子孙。

我平常做事不但三思,而且超过三思,是否达到了人们要求诸葛恪做的“十思”,没做统计,不敢乱说。

反正是思过来,思过去,越思越糊涂,终而至于头昏昏然,而仍不见行动,不敢行动。

我这样一个过于细心的人,有时会误大事的。

我觉得,碰到一件事,决不能不思而行,鲁莽行动。

记得当年在德国时,法西斯统治正如火如荼。

一些盲目崇拜希特勒的人,常常使用一个词儿Darauf-galngertum,意思是“说干就干,不必思考”。

这是法西斯的做法,我们必须坚决扬弃。

遇事必须深思熟虑。

先考虑可行性,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

然后再考虑不可行性,也是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

正反两面仔细考虑完以后,就必须加以比较,做出决定,立即行动。

如果你考虑正面,又考虑反面之后,再回头来考虑正面,又再考虑反面,那么,如此循环往复,终无宁日,最终成为考虑的巨人,行动的侏儒。

  ⑥所以,我赞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季羡林谈人生>

林谈人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整体阅读,最后一段划横线的部分应该填写以下的哪个观点?

()(3分)

A.季文子的“三思而行”。

B.人们要求诸葛恪的“每事必十思”。

C.崇拜希特勒人的“说干就干,不必思考”。

D.孔子的“再,斯可矣”。

14.结合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7分)

(1)作者说要“数典不忘祖”,在第②段中,他数了哪些典?

请你列举出来。

(2)本文第⑤段作者举希特勒崇拜者行为的例子是为了论证他的什么观点?

请引用此段原文回答。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5~19题(30分)

和生命拉钩

1那时我在医院做阑尾炎手术,五岁的女儿像个小大人似的跑前跑后地照顾我,让疼痛不知不觉地渐渐远离了我。

她就像一个小小的太阳,走到哪里,就在哪里点燃一个春天,那里就会春意盎然,鸟语花香。

2女儿的乖巧使得病房里的每个人都很喜欢她,尤其是邻床的一个老太太,看来是个重病患者,行动很不方便,连说话都很吃力的样子,可是每当看到我的女儿的时候,她的一双眼睛便闪着光亮,跟着她的身影不停地转动。

女儿也喜欢她,偷偷跟我说她像死去的奶奶。

她常常爬到老人的床上去,缠着她讲故事。

老人的故事很好听。

但是很显然,她很累,每讲完一个故事,额头上都会沁出一颗颗豆大的汗珠来。

但每隔一会儿,她还会把女儿叫过去,接着给她讲故事,她知道这是她唯一可以让孩子坐到她床边的办法。

在讲过第5个故事之后,她咯血了。

护士一边批评她一边给她按摩,她憨憨地笑着说:

“俺只想跟孩子多说会儿话。

3医生说她的病情非常严重,现在就是靠药物来维持着。

当初是一个好心人救了她,把她送到医院来的,她靠拾荒为生,一个亲人都没有,拿不出钱来治病。

医院已经为她垫付了2000多元了,医院召开了紧急会议,就是否继续为老人提供无偿治疗展开讨论,最后大多数人都认为那是一个“无底洞”,而医院毕竟不是慈善机构,都同意给老人停药。

停药就意味着宣判了她的死刑。

在拔掉那些针管之前,几个善良的医生凑钱给她买了新衣服。

在给她穿上新衣服的时候,护士们低声和我们说,或许那是她的最后一个夜晚了。

她也意识到属于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她和护士说出了她的心愿。

4谁都没有想到,她最后的心愿竟然是想搂搂我的女儿。

连她自己都觉得这个要求是那样“过分”,谁会和一个将死的人躺在一个被窝啊!

当医生向我们转达了她的愿望的时候,我们甚至来不及思考就一口回绝了,女儿不明就里,大声嚷嚷着要去,原因是可以听奶奶讲很多很多好听的故事。

我完全可以理解一个没有亲人的老人将死的时候那种孤寂,那是比死亡更可怕的黑暗,可是我不能,也不敢让小小的女儿那么小就那么近距离地懂得死亡的含义。

我叫家人把孩子领回家,孩子撅着嘴,很不情愿地跟着家人离开了。

忽然,她像丢了什么东西似的又跑了回来。

她来到老人床边,在老人耳边小声嘀咕着什么,还神秘兮兮地把手伸进老人的被窝里。

我们看到,老人微笑着向她点了点头,仿佛她们之间已经达成了某种默契一样。

5小小的太阳走掉了,病房里顿时变成了萧瑟的秋天,处处弥散着衰败和哀伤的味道。

那个夜里,我很难入睡。

我朝老人她那里望过去,借着月光,我看到老人的身子不停地抖动着,但是没有一声痛苦的呻吟,我想她是在死亡的边缘挣扎着吧,却没有一个人,没有一双手可以帮帮她。

那个夜晚很平静,没有因为死亡临近一个生命而感到惊惧,窗外的月光反而有些美丽,我不停地在想一个问题:

女儿和老人偷偷地说了什么呢?

6第二天早晨,护士来给老人把脉,发现老人的脉搏跳动正常,老人还活着,而且呼吸还比前些天顺畅了许多。

第三天,老人说她有饿的感觉了。

她喝了我的家人为她熬的鸡汤。

接下来的几天里,老人一天比一天好了起来,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她能自己支撑着坐起来了。

这在我们这个医学落后的城市,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奇迹。

7一周后,女儿来了,她给老人带来了一个毛茸茸的布娃娃,她说那个布娃娃就是她,让奶奶晚上搂着睡觉,就像搂着她一样。

老人的眼睛又开始闪着光亮,跟着她的身影不停地转动。

女儿忽然“严肃”了起来,她握住老人的手,当着所有人的面,对我说:

“爸爸,我又有奶奶了,我想让奶奶回家去住。

”我被这突如其来的“郑重决定”弄了个措手不及。

女儿说她离开医院的那天,跟老人许下了一个诺言,她让老人等着她再来。

她要给她一个大布娃娃,还要认她做奶奶。

“说话就要算数,我们还拉钩了呢,”女儿怕我不同意,强调说: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我使劲地点了点头,眼里含满泪水。

为老人,也为我的女儿。

8院长听说了女儿和老人拉钩的故事之后,又一次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尽全力医治老人的病。

“就算是为了一个孩子纯真的心愿。

”那是院长在会议上说的最后一句话。

9  老人出院,住到了我们家。

女儿终于如愿以偿地睡到了老人的身边,她又缠着老人讲故事了,老人有些累,说明天给你讲两个,把今天的补上。

“好,拉钩。

”我又听到女儿说: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10夜里的时候,我过来给她们盖被子,我看到那双嫩嫩的胖乎乎的小手和那双骨瘦如柴的苍老的手握在了一起,像一幅摄影作品,极尽和谐之美。

像这个世界某个地方正在完成的某种仪式,向我暗示着一种生命的真谛:

生命需要爱来传递。

爱,会让生命生生不息。

15.联系全文说说标题“和生命拉钩”指的是什么?

(6分)

16.根据第②段画横线句子,简要分析老人的心理,并说说这段内容在全文的作用。

(6分 

 

17.阅读下面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的作用。

(1)我使劲地点了点头,眼里含满泪水。

(2)女儿终于如愿以偿地睡到了老人的身边。

(2分)

18.文章两次写到医院对老人的医治问题召开紧急会议,作出了不同的决定。

请你概括医院作出的决定及每次的原因。

(8分)

①第一次:

②第二次:

19.文章的结尾说,“……向我暗示着一种生命的真谛:

爱,会让生命生生不息”,请联系文章的内容与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感悟。

第三部分写作与表达(60分)

20.作文(60分)

请以“信赖”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要求在600字以上。

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的姓名和学校。

题号

满分值

语文参考答案ankaodaa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3

2

C(“栩栩如生”应改为“惟妙惟肖”)

4

D(第②句删去“应该”或“必须”;

第③句在句末加上“的对象”或“的人”)

5

C(“杨志中计误入白虎堂”是《水浒传》中的故事。

6

(1)《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经过加工创作的,它是一部古典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的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

(本题3分)

(2)陈家祠的建筑以“七绝”著称。

【注意:

学生如果答了后面“瑰宝”那句不给分,那句没有突出七绝的特点。

超出字数酌情扣分。

超出1-2个字扣1分,超出3个字以上不给分,标点符号不算字。

本题1分】

7

10

(1)B、E

(2)①甲光向日金鳞开②毅魄归来日③玉垒浮云变古今④窈窕淑女⑤雪暗凋旗画⑥赢得生前身后名

(3)①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或“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②零落成泥碾作尘采菊东篱下

8

⑴蔽:

受蒙蔽⑵反:

通“返”⑶文采⑷美:

认为……美⑸安:

怎么

9

11

⑴祭祀用的祭品,(我)不敢虚报,必定按照实情(向神灵禀报)

⑵第一次击鼓可以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会减弱,第三次击鼓勇气就用尽了。

12

(1)干戈:

指战争(“武器”也可)(1分);

吊影:

对影自怜,指因没有亲友陪伴而孤单。

(“孤单、孤苦伶仃”之意即可给1分。

如孤单、孤苦、无亲友陪伴、对影自怜等)

(2)同:

都是巧借明月寄托对远隔千里的兄弟的挂念(2分)(有“借月”之意给1分,有“思亲”之意1分);

异: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表达的是与兄弟无法团聚的伤感。

(“悲”“悲伤之意可给1分)。

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是对远隔千里的兄弟的美好祝愿(”喜“”乐观“”豁达“之意可给1分)

13

14

(1)1.《论语•公冶长第五》2.《十三经注疏》3.《论语正义》4.《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注》。

(2)碰到一件事,决不能不思而行,鲁莽行动。

15

女儿与身患重病的老人拉钩许下诺言(3分:

)让老人等她回来,并送老人布娃娃、认老人做奶奶,这让老人在医院停药后病情不可思议地好转,创造了生命的奇迹(3分)。

(大意对即可,答出“拉钩”的具体内容得3分,答出“生命的奇迹”具体内容得3分,共6分)

16

这些描写充分表现了老人内心的孤苦,写出了老人对亲情和爱的渴求。

这一段的内容为后文写老人最后的心愿、与女儿拉钩创造生命的奇迹等内容作铺垫。

(大意对即可,答出前一点得3分,答出后一点得2分,仅答“为下文作铺垫得1分”,共6分)

17

⑴“使劲”点头,“满含”泪水,这两个词语充分表现了“我”被女儿的举动与老人的心愿而感动(1分),并与前面写“我”拒绝老人的心愿的内容形成对比(1分),也写出了“我”因自私而愧疚的心理。

(要点中答出“感动”与“愧疚”即可分别得1分。

⑵“如愿以偿”说明了女儿对老人的爱是纯洁、真诚、无私的(1分),从一开始就有这个愿望,呼应了前文内容。

(1分)

18

⑴第一次:

决定停止为老人提供无偿治疗(2分),因为老人的病是个“无底洞”,医院难以负担;

(2分)⑵第二次:

决定全力医治老人的病(2分),因为被女儿与老人拉钩创造生命的奇迹、被女儿纯真的心愿所感动。

19

答案示例:

爱是一个生命对另外一个生命亲近、相伴的渴望,是灵魂的融合,会产生无穷的力量。

文中女孩对老人爱的诺言,使老人有力量与病魔作斗争,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汶川大地震中无数中华儿女对灾区人民贴心的援助,给了他们生的信念与希望,爱在中国传递,汶川在废墟中崛起。

(评分说明:

本题是开放性的,能联系文章内容谈,言之有理可得2分;

能联系生活写出体验可得2分;

共4分。

如果句子表达优美,感悟独特,或联系事例贴切感人可额外加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