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正常分娩期产妇的护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381532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 正常分娩期产妇的护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四章 正常分娩期产妇的护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四章 正常分娩期产妇的护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四章 正常分娩期产妇的护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四章 正常分娩期产妇的护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 正常分娩期产妇的护理Word格式.docx

《第四章 正常分娩期产妇的护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正常分娩期产妇的护理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章 正常分娩期产妇的护理Word格式.docx

(3)缩复作用:

宫缩时子宫肌纤维缩短变宽,间歇时肌纤维松弛,但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的长度,称为缩复作用。

缩复作用使宫腔上部容积越来越小,迫使胎先露不断下降、宫颈管逐渐缩短直至消失。

2.腹肌、膈肌、肛提肌收缩力运用于第二、三产程,是胎儿娩出的重要辅力。

宫口开全后,宫缩推动胎先露下降至阴道,压迫盆底软组织及直肠,反射性引起排便感,产妇主动屏气用力,使腹肌和膈肌有力的收缩,腹压增高,协助胎儿、胎盘娩出。

肛提肌的收缩,有助于胎先露内旋转和仰伸的完成。

2、产道

是胎儿娩出的通道,分为骨产道与软产道。

1.骨产道见第一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2.软产道是由子宫下段、子宫颈、阴道、盆底软组织所构成的一弯曲通道。

(1)子宫下段的形成:

子宫下段是由非妊娠时约1cm.的子宫峡部形成。

妊娠12周后子宫峡部逐渐扩张成为宫腔的一部分,妊娠末期逐渐拉长形成子宫下段。

尤其在临产后规律宫缩使子宫下段进一步拉长达7~10cm。

由于子宫肌纤维的缩复作用,使子宫上段越来越厚,下段被动扩张越来越薄,在上下段交界处形成一明显环状隆起,称生理性缩复环(图4-3)。

此环在产妇的腹壁上并不显见。

图4-3子宫下段形成及宫口扩张

(2)子宫颈的变化:

临产前宫颈管长约2~3cm,临产后由于宫缩牵拉宫颈内口的肌纤维、宫内压的升高、前羊膜囊的楔状支撑、胎先露下降,使宫颈管逐渐变短最后消失而展平。

随宫缩的变强,胎先露压迫宫颈口,使其被迫逐渐扩张,直至宫口开全(10cm),方能通过足月胎儿头。

初产妇子宫颈管先消失宫颈口后扩张;

经产妇子宫颈管消失与宫颈口扩张同时进行(图4-4)。

图4-4子宫颈管消失与宫口扩张步骤

3.阴道、盆底与会阴的变化子宫颈口开全后胎先露已下降至阴道,阴道黏膜皱襞展平被迫扩张,胎先露继续下降压迫盆底软组织,软产道被胎先露扩张形成一个向前弯曲的长筒,前壁短后壁长(图4-5)。

盆底肌被胎先露压迫,向下及两侧扩展。

会阴体变薄变长,利于胎儿通过,但极易破裂,分娩时应注意保护。

当肛提肌高度扩张并向两侧伸展时,肛门亦随之明显扩张。

图4-5软产道在临产后的变化

3、胎儿

胎儿能否顺利娩出,除了产力、产道因素外,还取决于胎儿的大小、胎位及有无畸形。

胎儿发育过大或胎头径线较大或颅骨较硬,胎头不易变形,即使骨盆正常,也可引起相对头盆不称,而导致难产。

1.足月胎头是胎体最大的部分,也是胎儿通过产道最困难的部分。

胎头是由顶骨、额骨、颞骨各2块及枕骨1块组成。

骨与骨间有缝隙称为颅缝,两顶骨间为矢状缝,顶骨与额骨间为冠状缝,枕骨与顶骨间为人字缝,颞骨与顶骨间为颞缝,两额骨间为额缝。

两颅缝交界间隙较大称为囟门,大囟门位于胎头前方,呈菱形,由2块顶骨和2块额骨汇合形成;

小囟门位于胎头后方,呈三角形,由2块顶骨和1块枕骨汇合形成(图4-6)。

在分娩过程中,颅缝轻度重叠囟门缩小,胎头体积缩小,有利于娩出。

图4-6胎头颅骨、颅缝、囟门及径线

2.胎头径线主要有4条:

双顶径:

为两顶骨隆突间的距离,足月胎儿平均值为9.3cm,是胎头最大横径,B超测量此径可判断胎儿大小。

枕额径:

鼻根眉间至枕骨隆突的距离,足月胎儿平均值为11.3cm,胎头常以此径衔接。

枕下前囟径:

前囟中央至枕骨隆突下的距离,足月胎儿平均值为9.5cm,胎头俯屈后以此径通过产道。

④枕颏径:

颏骨下方中央至后囟顶部的距离,足月胎儿平均值为13.3cm。

4、精神心理因素

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但对产妇却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急源。

有相当数量的初产妇对分娩有不同程度的害怕或恐惧,怕疼痛、怕出血、怕发生难产、怕胎儿性别不理想、怕有生命危险等,致使临产后情绪紧张,产生焦虑不安等心理状态。

这种紧张、焦虑情绪会引起机体发生异常变化而影响分娩。

知识拓展

心理精神因素影响分娩的机理

现已证实,产妇情绪改变会使机体发生一系列变化,如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肺内气体交换不足,致使子宫缺氧造成宫缩乏力、宫口扩张缓慢、胎先露下降受阻,产程延长,导致产妇疲劳衰竭。

同时也促使产妇神经内分泌发生变化,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儿茶酚胺增多,引起血压升高,导致胎儿缺血缺氧发生宫内窘迫。

总之,在分娩过程中,产力、产道、胎儿、精神心理四个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一般来说,骨盆和胎儿大小是相对不变的,产力、胎儿位置、精神心理因素是可变的。

因此,助产和护理人员应加强观察、保护产力,及时发现并矫正异常胎位,恰当疏导产妇心理障碍,促进分娩顺利进行,保障母儿安全。

第2节枕先露的分娩机制

分娩机制是指胎儿先露部通过产道时,为适应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地进行一系列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的径线通过产道的全过程。

临床上以枕左前最多见,故以枕左前为例阐述分娩机制。

【衔接】

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颅骨的最低点接近或达坐骨棘水平,称衔接(又称入盆)。

一般初产妇在预产期前1~2周,经产妇在分娩开始后衔接。

正常情况下胎头半俯屈,以枕额径入盆,胎头矢状缝位于骨盆入口平面的右斜径上,枕骨在骨盆左前方(图4-7)。

图4-7胎头衔接

【下降】

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称下降。

下降呈间断性并始终贯穿分娩全过程,宫缩时胎头下降,间歇时胎头又稍退回。

临床上以坐骨棘为判断胎头下降程度的重要标志。

【俯屈】

胎头以半俯屈状态到达骨盆底遇到肛提肌的阻力,由于杠杆作用使下颏部贴向胸壁称为俯屈。

使胎头由衔接时枕额径(11.3cm)变为枕下前囟径(9.5cm),以最小的径线适应产道有利于继续下降。

【内旋转】

胎头绕骨盆轴旋转,使矢状缝与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前后径相一致称为内旋转。

胎头下降过程中枕部遇肛提肌阻力而被推向骨盆腔稍宽大的前方,即枕部在骨盆腔内向前转450,以适应中骨盆及出口前后径大于横径的解剖特点,常于第一产程末完成此动作。

此时胎头转动而胎肩并未转动,呈头肩扭转状态。

【仰伸】

当胎头继续下降达阴道口时,宫缩和腹压迫使胎头下降,而肛提肌收缩将胎头向前推,二力合作迫使胎头向下向前。

当枕骨抵达耻骨联合下方时,并以此为支点,胎头逐渐仰伸,顶、额、眼、鼻、口、颏相继娩出。

此时双肩径沿骨盆左斜径入盆。

【复位及外旋转】

胎头娩出后,枕部顺时针旋转450以恢复胎头与胎肩正常关系称复位。

此时双肩径沿骨盆左斜径下降抵达中骨盆,为适应骨盆腔形态,使双肩径与骨盆出口前后径一致,胎头枕部随之在外再顺时针转450,以保持头肩的垂直关系,称外旋转。

【胎肩及胎身娩出】

外旋转动作完成后,前肩(胎儿右肩)于耻骨弓下先娩出,后肩(胎儿左肩)从会阴缘后娩出,继之胎身及四肢取侧弯娩出(图4-8)。

图4-8枕左前分娩机制示意图

第3节临产诊断与产程分期

1、分娩先兆

分娩开始之前,出现一系列预示临产的症状称分娩先兆。

1.宫底下降因胎先露下降入盆(即衔接)的缘故。

多数初孕妇可在临产前1~2周,有胎儿下降感,上腹部较轻松,下肢走路不便伴尿频等症状。

2.假阵缩分娩前1~2周子宫较敏感,可出现不规则的宫缩,腹部一阵阵变硬,多无明显腹痛感。

其特点是宫缩持续时间、间歇时间不恒定,不伴有宫颈管消失与宫口扩张。

3.见红分娩前24~48小时,阴道排出血性分泌物,称见红。

预示分娩即将开始。

2、临产诊断

规律性宫缩的出现,是临产开始的标志。

其特点是宫缩持续30~40秒以上,间歇在5~6分钟,并伴有宫颈管的消失、宫口的扩张与胎先露的下降。

3、产程分期

分娩全过程是从规律宫缩开始至胎儿及其附属物全部娩出为止,称总产程。

初产妇约12~18小时,经产妇约6~9小时。

临床上分为三个产程。

第一产程(宫颈扩张期)从规律宫缩开始至宫颈口开全(10cm)。

初产妇约11~12小时,经产妇约6~8小时。

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从宫颈口开全至胎儿娩出。

初产妇约1~2小时,经产妇约几分钟或1小时内。

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期)从胎儿娩出至胎盘娩出。

初产妇和经产妇均约需5~15分钟,不超过30分钟。

第4节分娩期产妇的护理

导学案例

临床情景:

26岁的孕妇王女士,第一胎妊娠已临近预产期,突然阵发性腹痛,持续30秒、间歇5~6分钟,非常规律。

在家人的搀扶下王女士来到医院被收进待产室待产,此时快要当妈妈的王女士既高兴又紧张。

请思考:

1.王女士此时处于第几产程?

主要护理问题是什么?

我们该如何接待、护理?

2.随着产程进展,宫缩的加强、王女士疼痛加剧、叫唤厉害,我们又该如何护理、安慰?

如何沟通交流?

如何护理刚出生的新生儿?

为促进母子健康,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呢?

一、第一产程产妇的护理

【临床经过】

1.逐渐变强的规律宫缩分娩刚开始时,子宫收缩力较弱,持续时间约30秒,间歇时间约5~6分钟。

随着产程进展,子宫收缩力逐渐增强,宫缩持续时间逐渐延长,间歇时间逐渐缩短,在宫口接近开全或开全后,宫缩持续时间可达1分钟或以长,间歇时间缩短至1~2分钟。

2.子宫颈口扩张不断增强的宫缩,迫使子宫颈口扩张与胎先露下降。

宫颈口扩张有一定规律,以初产妇最明显,宫口扩张的规律是先慢后快,可分为两期。

(1)潜伏期:

从规律性宫缩开始至宫口扩张3cm,初产妇约需8小时,最大时限不超过16小时。

此期特点为宫口扩张慢,胎先露下降不明显。

(2)活跃期:

从宫口扩张3cm至宫口开全(10cm),初产妇约需4小时,最大时限不超过8小时。

此期特点为宫口扩张迅速,胎先露下降明显。

3.胎先露下降伴随宫缩和宫颈口扩张,胎先露逐渐下降。

临床上常以坐骨棘为胎先露下降的判断标志。

胎头颅骨最低点平坐骨棘时,用“0”表示;

在坐骨棘上1cm时,用“-1”表示;

在坐骨棘下1cm时,用“+1”表示,依次类推(图4-9)。

图4-9胎先露下降程度判断

4.破膜随着产程进展,宫颈口逐渐扩张,胎先露不断下降,胎头与母体骨盆衔接后将羊水分隔为前后两部分,位于胎头前方的羊水被称为“前羊水”,位于胎先露上方的羊水被称为“后羊水”。

前羊水量不多,约100ml,它有助于扩张宫口。

当前羊水囊内压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胎膜自然破裂,破膜多发生在宫口近开全时。

5.疼痛分娩期的宫缩会给每个产妇带来不同程度的疼痛,主要为宫缩时对子宫下段及宫颈扩张、牵扯所致。

尤其在进入活跃期后,宫缩增强,分娩痛会更加明显,疼痛部位主要是集中在下腹部及腰骶部,其程度与性质可有胀痛、钝痛、锐痛、刺痛等。

因产妇个体敏感性和耐受性的差异,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如呻吟、哭泣、尖叫等。

【护理评估】

1.健康史了解产妇一般情况,包括年龄、身高、体重、预产期、营养状况、婚育史等,对既往有不良孕产史者要着重了解原因。

详细了解本次妊娠情况,有无阴道流血或流水、妊娠高血压疾病等。

询问并记录规律宫缩开始的时间。

2.身体状况观察生命体征,评估产妇心肺有无异常、皮肤有无水肿;

评估宫缩持续时间、间歇时间及强度与频率;

评估宫口扩张及胎先露下降情况;

评估是否破膜,并描述羊水颜色及性状;

评估骨盆大小、胎先露、胎方位及胎心音等。

3.心理-社会状况通过交谈充分评估产妇对分娩知识了解的程度、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对自然分娩的信心、家庭经济状况、产妇能否听从医护人员指导、配合分娩护理工作等,有利于无痛分娩护理的实施。

交谈时语言亲切、态度和蔼。

当产妇心理状况出现问题时,注意应答方式。

4.辅助检查用胎儿监护仪了解胎心率的变化与宫缩和胎动的关系,可判断胎儿在宫内状况。

【护理诊断//问题】

1.急性疼痛与子宫收缩、宫颈扩张有关。

2.焦虑与缺乏分娩相关的知识有关。

3.潜在并发症:

产力异常、胎儿窘迫。

【护理目标】

1.产妇疼痛程度减轻。

2.产妇能描述正常分娩过程,并能主动参与和配合分娩过程,心情愉快。

3.产力异常、胎儿窘迫未发生,或被及时发现并及时有效处理。

【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分娩知识宣教协助产妇办理入院手续,收入待产室待产。

①环境:

待产室内温度适宜,空气流通,温馨舒适,播放轻音乐,让产妇放松心情;

②讲解:

向产妇及家属耐心讲解分娩的生理经过,增强产妇对自然分娩的信心;

③沟通:

多与产妇沟通交流,多解释安慰,减缓产妇紧张情绪,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产妇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和自身安全感;

④告知:

及时向产妇告知分娩过程中的相关信息,促使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密切配合,顺利完成分娩;

⑤镇痛:

护理人员及产妇家属要守护在产妇身边,指导产妇在宫缩时深呼吸,并将双手掌置于腹部由上向下推按,可缓解疼痛。

若产妇腰骶部疼痛时,可用拳头按压腰骶部以减轻疼痛。

在宫缩间歇期指导产妇放松休息,若无异常情况可在待产室内活动,聆听音乐或谈话,转移注意力,减轻产妇疼痛的感觉。

2.生活护理,促进舒适

(1)注意清洁:

协助产妇沐浴、更衣,保持外阴清洁、干燥。

(2)饮食护理,保持体能:

鼓励产妇在宫缩间歇期少量多餐,进高热量、易消化、清淡饮食,注意补充足够水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3)活动与休息:

临产后胎膜未破、宫缩不强者,在护士与家属的搀扶下鼓励产妇在室内适当活动,以促进宫缩,利于宫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

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劝导产妇在宫缩间歇期睡眠或休息,取左侧卧位有利于胎心率恢复和保存体力。

(4)排尿与排便:

鼓励产妇2~4小时排尿1次,并及时排出粪便,以免影响宫缩及胎头下降。

若潜伏期的初产妇,宫缩不强、胎膜未破、胎头已衔接者,无阴道流血、胎位异常、剖宫产史、妊娠高血压疾病、严重心脏病、胎儿窘迫等禁忌证者,可酌情用温肥皂水灌肠。

灌肠目的既能清洁肠道,避免产道污染;

又能刺激宫缩,加快产程进展。

灌肠后产妇去厕所排便,必须有家属和护理人员搀扶陪护。

3.观察生命征象:

T、P、R、Bp监测每隔4~6小时测量1次并记录。

异常者增加测量次数,并及时报告医生给予相应处理。

4.观察产程进展,预防并发症

(1)观察宫缩:

护理人员将一手掌置于产妇腹壁宫底处,感觉宫缩时宫体变硬的强度及持续时间,间歇时宫体松弛变软的状况及时间,连续观察,并记录于护理单上。

格式:

以分数为基础,分子为宫缩持续时间,分母为宫缩间歇时间,如30〞~40〞/5ˊ~6ˊ。

也可用胎儿监护仪描记宫缩曲线,能全面反映宫缩的强度、频率、持续时间、间歇时间。

(2)听胎心:

用胎心听筒于宫缩间歇期在产妇腹壁听取胎心音。

潜伏期每隔1~2小时听胎心1次,活跃期每隔15~30分钟听胎心1次,每次听1分钟并记录。

正常情况下子宫收缩时胎心率变慢,宫缩后胎心率迅速恢复。

若宫缩后胎心率不能恢复或胎心率<120次/分或>160次/分,均提示胎儿宫内窘迫,应及时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及时处理。

有条件可用胎儿监护仪监测胎心。

(3)观察宫口扩张与胎先露下降:

临产后可通过肛门检查或阴道检查,了解宫缩时宫口扩张程度、胎先露及胎先露下降的程度、胎膜是否破裂、骨盆腔大小及尾骨活动度。

产程中检查次数不宜过多。

行阴道检查必须严格消毒外阴。

若能做到严格消毒时,阴道检查可取代肛门检查。

(4)破膜护理:

随着产程进展,宫缩增强,胎膜多在宫口近开全时自然破裂,前羊水流出。

一旦破膜,应立即让产妇平躺,听胎心音,观察羊水的性状、颜色和量,有无脐带脱垂,并记录破膜时间。

若为头先露,羊水呈黄绿色混有胎粪,提示胎儿窘迫,应及时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及时处理。

破膜超过12小时未结束分娩者,应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5)绘制产程图为细致观察产程进展,及时记录检查结果,及早处理异常情况,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绘制产程图(图4-10)的方法。

产程图的横坐标为临产经历的时间(小时),纵坐标左侧为宫口扩张程度(cm),右侧为胎先露下降程度(cm),通过绘制的产程图,可以直观了解产程进展情况。

图4-10产程图

5.健康教育指导产妇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更有利于分娩顺利进行,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处理与护理,做好新生儿出生的准备。

【护理评价】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产妇终于渡过了第一产程,即将转入分娩室分娩,护理人员应该对所做工作及效果及时做出评价。

1.产妇分娩疼痛是否减轻及减轻的程度。

2.产妇能否描述正常分娩过程,能否主动参与和配合分娩处理与护理。

3.胎儿窘迫是否发生;

产力异常是否出现;

第一产程的产程图形态是否正常。

2、第二产程产妇的护理

1.宫缩增强宫口开全后,宫缩频率及强度进一步增强,持续时间约1分钟或以上,间歇时间1~2分钟,此时胎膜多已自然破裂。

若仍未破膜,常影响胎先露下降,应行人工破膜。

2.胎儿下降与娩出随着宫口开全与宫缩加强,胎头已降至骨盆出口压迫盆底组织,产妇有排便感,不自主地向下屏气。

会阴逐渐膨隆变薄,肛门括约肌松弛且张开。

(1)拨露:

胎头于宫缩时显露于阴道口,宫缩间歇时又缩回于阴道内,称胎头拨露(图4-11)。

图4-11胎头拨露

(2)着冠:

经过几次拨露,胎头外露部分不断增大,直至胎头双顶径越过骨盆出口横径,在宫缩间歇时也不再缩回,称胎头着冠(图4-12)。

此时会阴极度扩张,胎头枕骨抵达耻骨弓下,并以此为支点,出现胎头仰伸、复位及外旋转等动作完成胎头娩出,随后前肩、后肩相继娩出,胎身很快娩出,后羊水随之涌出,宫底降至平脐。

经产妇由于产程进展较快,上述表现不易分清。

有时仅需几次宫缩,几分钟即可完成胎儿娩出,故在分娩的经过中拨露与着冠的过程不易分清。

图4-12胎头着冠

3.疼痛与排便感宫口开全后,胎先露已下降至阴道,由于对盆底组织的压迫及会阴的扩张,产妇常会感到会阴痛,并向大腿内侧放射,其程度与性质为锐痛,且定位准确。

1.健康史接待安置产妇于分娩室的产床上,评估产妇的生命体征有无异常、产程进展情况、胎儿宫内情况,同时了解第一产程的经过及处理与护理。

2.身体状况评估产妇第二产程的时间、宫缩持续时间、间歇时间;

评估胎心率及羊水的性状与颜色,询问产妇有无排便感;

观察胎头拨露进展情况,评估会阴局部情况及胎儿大小,判断是否需行会阴切开术。

3.心理-社会状况产妇常因体力消耗过大而感到恐惧和无助,因腹痛和急于结束分娩而焦虑不安,家属也常产生紧张不安的情绪。

4.辅助检查用胎儿监护仪评估胎心率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

1.焦虑与缺乏顺利分娩的信心及担忧胎儿健康有关。

2.疼痛与宫缩、软产道扩张及会阴切开有关。

3.有受伤的危险与软产道损伤、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或产伤等有关。

1.产妇情绪是否稳定,是否有信心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分娩。

2.产妇是否能正确运用腹压,是否能积极配合。

3.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是否发生或是否及时发现并及时有效处理。

产妇软产道切口是否延长裂深,新生儿是否有产伤。

1.心理护理初产妇宫口开全后、经产妇宫口开大3cm后转入分娩室。

将产妇安置在产床上,护理人员守护在产妇身边,产妇的丈夫也可陪伴在产妇身边,及时提供产程进展信息。

给予产妇安慰、鼓励、喂水、擦汗等护理,以缓解紧张和恐惧的心理,增强自然分娩的信心。

2.指导产妇正确运用腹压产妇取膀胱截石位,双脚蹬踏在产床上,双手握持把手,在宫缩来临时深吸气屏住,然后向下用长力屏气,增加腹压。

宫缩间歇时,产妇全身肌肉放松休息,均匀呼吸。

等下次宫缩出现时,再重复屏气运用腹压,以加速产程进展。

3.协助分娩,预防并发症

(1)观察产程进展及胎心率:

护理人员一手置于产妇腹壁感觉宫缩,了解宫缩的强度与频率,一方面观察拨露时胎头下降情况,另一方面勤听胎心,了解胎儿宫内情况,一般于宫缩间歇期每5~10分钟听1次胎心,每次听1分钟,直至胎儿娩出。

有条件者可用胎儿监护仪监测胎心率。

若出现胎心异常、第二产程延长等异常情况,应立即行阴道检查,采取相应措施,尽快结束分娩。

(2)做好接产准备

1)产妇准备:

对产妇外阴采用外阴冲洗法消毒三遍。

消毒范围:

前起阴阜后至肛门及周围,两侧至大腿内侧上1/3。

操作方法是:

①首先给产妇臀下放置便盆,用第一把无菌卵园钳夹消毒纱布1块蘸取软皂液擦洗外阴部,顺序是:

小阴唇、大阴唇、阴阜、大腿内上1/3、会阴、肛周、最后肛门。

②右手持第二把无菌卵园钳夹消毒纱布1块或较大棉球1个,左手拿无菌冲洗罐内装温开水800ml,冲洗外阴部的皂液,顺序是:

由上至下,由外向内(图4-13)。

注意用纱布或棉球阻挡阴道口,防止液体进入阴道。

③右手持第三把无菌卵园钳夹消毒纱布1块或较大棉球1个,左手拿另一个无菌冲洗罐,内装1:

1000的苯扎溴铵溶液500ml,冲洗消毒外阴部。

顺序和方法同②。

最后移去便盆,臀下垫消毒巾。

如需行会阴切开术者,则用0.5%碘伏行会阴擦洗再消毒2遍。

操作方法:

详见配套教材第二十章实训14会阴擦洗。

图4-13外阴部冲洗与消毒顺序

2)接生人员准备:

按外科刷手法刷手,准备接生。

(3)接产:

接产方法有仰卧位接生法、坐位或半坐位接生法、水下接生法。

临床通常采用仰卧位接生法。

1)评估会阴条件:

胎头拨露时,如发现产妇会阴部过紧或阴道已有裂伤出血,估计分娩时会阴撕裂不可避免,或母儿有病理情况急需结束分娩,应行会阴侧切术。

产房内护理人员为接生者提供无菌会阴切开包及产包,并给产妇进行外阴备皮护理。

切开会阴的方法与时机

在再次消毒外阴及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局部浸润麻醉下,当胎头拨露小阴唇分开3~4cm会阴后联合较紧张时切开。

术者以左手中指、示指放入阴道,撑起左侧阴道壁,隔开胎头与阴道壁,保护胎头;

右手持膝状剪,一叶置入阴道内的手中指、示指间,另一叶放入阴道外,使剪刀刀刃线与会阴后联合中线向左呈450剪开,若会阴高度膨隆时,剪刀刃线应与会阴后联合中线摆呈600剪开。

注意剪刀两叶分别与会阴皮肤和阴道壁粘膜垂直,在宫缩时一次全层剪开会阴4~5cm,要注意阴道粘膜切口与会阴皮肤切口长度一致。

剪开后立即用纱布压迫止血,如有小动脉出血应用血管钳夹住出血点止血,并协助胎儿娩出。

2)接产步骤:

接产者打开产包,铺置无菌区,站在产妇右侧,当胎头拨露小阴唇分开3~4cm会阴体较紧张时,开始保护会阴,其目的是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