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统考届高三上学期期初化学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379443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8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青岛统考届高三上学期期初化学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山东省青岛统考届高三上学期期初化学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山东省青岛统考届高三上学期期初化学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山东省青岛统考届高三上学期期初化学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山东省青岛统考届高三上学期期初化学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青岛统考届高三上学期期初化学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山东省青岛统考届高三上学期期初化学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青岛统考届高三上学期期初化学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青岛统考届高三上学期期初化学试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D.利用蜡虫肠道菌群如果可以将聚乙烯快速降解是有利于缓解白色污染的问题,D正确;

答案选C。

2.化学与能源息息相关。

A.煤的干馏和石油的裂化都属于化学变化

B.铅蓄电池和碱性锌锰电池都是二次电池

C.推广新能源汽车有助于减少NOx的产生

D.光合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过程

【答案】B

【详解】A.煤的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分解生成煤焦油、煤气、焦炭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裂化是一种使烃类分子分裂为几个较小分子的反应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正确;

B.一次电池是放电后不能再充电使其复原的电池,例如普通锌锰电池、碱性锌锰电池等;

二次电池又称为充电电池或蓄电池,是指在电池放电后可通过充电的方式使活性物质激活而继续使用的电池,例如铅蓄电池等,B错误

C.新能源是指太阳能、电能等能源,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含铅化合物及固体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且减少石油资源的消耗,C正确。

D.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在叶绿体内吸收太阳光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葡萄糖,同时放出氧气,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糖类中,故D正确

答案选B。

3.下列元素化合物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上常将氯气通入澄清石灰水制备漂白粉

B.豆科植物通过根瘤菌吸收空气中氮气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C.FeCl3腐蚀Cu刻制印刷电路板是由于铁比铜金属性强

D.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和紫色石蕊试液褪色

【详解】A.澄清石灰水溶质浓度太小,工业上以氯气和石灰乳为原料制造漂白粉,故A错误;

B.豆科植物通过根瘤菌吸收空气中的氮,该过程氮元素由游离态转化为化合态,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B正确;

C.三价铁离子与铜反应生成铜离子和亚铁离子,说明铜的还原性比亚铁离子的还原性强,无法证明铁与铜金属性的强弱,故C错误;

D.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不能是紫色石蕊试液褪色,故D错误;

4.如图是某兴趣小组的探究性实验图示,有关说法合理的是()

A.若X中溶液为FeCl2溶液,则Z中最终可生成Fe(OH)2沉淀

B.若X中溶液为新制的饱和氯水,则烧杯中液体的漂白性:

X>Y>Z

C.若X中溶液为NH4Cl溶液,则烧杯中液体的pH:

X>Z

D.若X中溶液为AlCl3溶液,可通过丁达尔现象证明Z中是否存在Al(OH)3胶体

【答案】D

【分析】

石灰石(CaCO3)加入,根据沉淀溶解平衡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有:

CaCO3(s)

Ca2+(aq)+CO32-(aq),CO32-+H+

HCO3-,因此可以调节溶液的pH。

【详解】A.若X中溶液为FeCl2溶液,FeCl2是强酸弱碱盐,Fe2+发生水解,生成Fe(OH)2白色沉淀,Fe(OH)2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则Z中最终可生成Fe(OH)3沉淀,A错误;

B.Cl2+H2O

H++Cl-+HClO,碳酸钙使平衡正向移动。

Y中HC1O的浓度最大,z中HClO的浓度最小,所以三只烧杯液体的漂白性:

Y>

X>

Z,故B错误;

C.若X中溶液为NH4Cl溶液,X中溶液呈酸性,加入石灰石后与溶液中H+反应,溶液碱性增强,则烧杯中液体的pH:

X<

Z,C错误;

D.若X中溶液为AlCl3溶液,铝离子水解形成Al(OH)3,Z中是否存在Al(OH)3胶体,可以通过丁达尔现象证明,D正确;

答案选D。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2中的

HCl气体

依次通过盛有饱和Na2CO3溶液和浓硫酸的洗气瓶

B

由氯化铵溶液获

取氯化铵晶体

将氯化铵溶液置于蒸发皿中,蒸干氯化铵溶液获取氯化铵晶体

C

测氯水的pH

用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氯水,点在pH试纸中部,过一会与

标准比色卡比对,读数

D

除去溴苯中的溴

加入稀NaOH溶液,振荡、静置分液

A.AB.BC.CD.D

【详解】A.CO2和Na2CO3溶液反应,不符合除杂“不减”的基本原则;

可以使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A错误;

B.蒸干氯化铵溶液,氯化铵发生水解生成氨气,加热会加速水解,最终无法得到氯化铵晶体,B错误;

C.氯水中含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无法用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比对,C错误;

D.NaOH溶液与溴苯中的溴反应,并分层,利用分液漏斗可做到分离提纯,D正确;

6.从草木灰中获取可溶性盐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A.

B.

C.

D.

【详解】实验原理是利用草木灰中钾盐(主要是碳酸钾)易溶于水其他杂质难溶于水的性质分离两者。

实验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即可,不需要分液。

故选C.

7.“502”胶水的主要成分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5H5NO2

B.该物质难溶于水,易溶于苯等有机溶剂

C.该物质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该物质可经缩聚反应固化粘着

【详解】A.根据题干的键线式可知每个顶点一个碳原子,所有原子按照价键理论补足氢,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5H5NO2,A正确;

B.该物质为有机物,含有酯基、烃基等结构,均难溶于水,B正确;

C.该物质中含有C=C双键,具有烯烃的性质,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正确;

D.缩聚反应是指有机物单体在一定条件下脱去小分子物质(水,氯化氢等)合成高聚物的反应,该物质中C=C双键,相邻位上的碳没有氢原子,无法发生缩聚反应,D错误。

8.有机化合物在食品、药物、材料等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丁烯分子中的四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B.按系统命名法,化合物(CH3)2C(OH)C(CH3)3的名称为2,2,3﹣三甲基﹣3﹣丁醇

C.甲苯和间二甲苯的一溴代物均有4种

D.乙酸甲酯分子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只能出现一组峰

【详解】A.CH3CH=CHCH3具有乙烯的结构特点,碳原子的键角接近120∘,故A错误;

B.按系统命名法,化合物(CH3)2C(OH)C(CH3)3的名称为2,3,3﹣三甲基﹣2﹣丁醇,故B错误;

C.甲苯是苯环上有个甲基。

所以一氯代物中氯可以在甲基上、与甲基相邻、与甲基间隔一个H或与甲基相对,有4种。

,间二甲苯对称轴为两个甲基间的C到对面的那个C,所以对称轴上有两个C,一侧有一个连着H的苯环C和一个连着甲基的苯环C,总共4种;

C正确;

D.乙酸甲酯分子中有两个甲基,但两个甲基上的氢所处的环境不同,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两组峰,D错误。

【点睛】对醇类物质系统法命名时,选择含有羟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称作某醇,从靠近羟基一端给主链编号,将取代基的位次、名称及羟基的位次写在某醇的前面。

9.国际计量大会第26届会议新修订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214076×

1023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9.2g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的羟基数为0.1NA

B.标准状况下,2.24L二氯甲烷含有的原子数为0.5NA

C.40gCuO和Cu2S的混合物中所含铜原子的数目为0.5NA

D.1L含NA个Al3+的AlCl3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

L-1

【详解】A.9.2g甘油(丙三醇)为0.1mol,含有的羟基数为0.3NA,A错误;

B.标准状况下二氯甲烷为液体,体积不能用于计算物质的量,B错误;

C.40gCuO和Cu2S的混合物中,铜原子的质量分数相同,所含铜原子的数目为0.5NA,C正确;

D.AlCl3溶液中,Al3+会发生水解,生成氢氧化铝,未发生水解的Al3+为NA个,铝原子的总物质的量大1mol,Cl-物质的量大于3mol,因此,1L该溶液中Cl-物质的量浓度大于3mol·

L-1,D错误。

10.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

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7。

A.W单质的熔点一定高于Y单质

B.X的离子半径在同周期元素简单离子半径中最小

C.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

W>X

D.简单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

Z>Y

【答案】A

【详解】设W最外层电子数为x,X最外层电子数为x-1,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7,可得x+x-1=7,x=4,根据图表显示位置关系,W为第二周期元素,X、Y、Z为第三周期元素。

因此W为C、X为Al、Y为Si、Z为P。

A.W单质的熔点不一定高于Y单质,如:

石墨熔点小于晶体硅,A错误;

B.同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离子失电子越多半径越小,B正确;

C.W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为碳酸,X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氢氧化铝,C正确;

D.:

非金属性:

Z>Y,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气态氢化物越稳定,D正确;

答案选A。

11.高铁酸钾的生产流程如图,涉及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2Cl-+2H2O

Cl2↑+H2↑+2OH-

B.Cl2+2OH-=Cl-+ClO-+H2O

C.3Fe3O4+28H++NO3-=9Fe3++NO↑+14H2O

D.2Fe3++3ClO-+10OH-=2FeO42-+3Cl-+5H2O

【详解】A、氯化镁溶液电解:

MgCl2+2H2O

Cl2↑+H2↑+Mg(OH)2↓,离子反应方程式:

Mg2++2Cl-+2H2O

Cl2↑+H2↑+Mg(OH)2↓,Mg(OH)2是难溶物,不可拆,A错误;

B、氯气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Cl2+2KOH=KCl+KClO+H2O,离子反应方程式:

Cl2+2OH-=Cl-+ClO-+H2O,B正确;

C、磁铁矿和稀硝酸反应:

3Fe3O4+28HNO3(稀)=9Fe(NO3)3+NO↑+14H2O,离子反应方程式:

3Fe3O4+28H++NO3-=9Fe3++NO↑+14H2O,C正确;

D、碱性KClO溶液与Fe(NO3)3溶液反应:

3KClO+2Fe(NO3)3+10KOH=2K2FeO4+3KCl+5H2O+6KNO3,离子反应方程式:

2Fe3++3ClO-+10OH-=2FeO42-+3Cl-+5H2O,D正确。

【点睛】单质、氧化物、不溶物、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及水等)不能拆开来写;

微溶物,若出现在反应物中一般改写成离子符号(悬浊液除外);

若出现在生成物中一般不改写;

浓H2SO4、浓H3PO4一般不拆开写成离子形式;

HCl、HNO3无论浓稀,均应改写成离子符号。

12.实验测得0.1mol·

L-1NH3·

H2O溶液、0.1mol·

L-1NH4Cl溶液以及H2O的pH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A.随温度升高,H2O逐渐由弱碱性转变为酸性

B.25℃时,NH3·

H2O的电离常数Kb≈10-5

C.水的离子积常数:

a点>b点>c点

D.NH3·

H2O溶液和NH4Cl溶液pH随温度变化趋势不同,是因为平衡移动方向不同

【详解】A.随温度升高,H2O的pH值减小,但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始终等于氢氧根离子浓度,始终为中性。

A错误;

H2O的pH=11,即c(H+)=10-11,c(OH-)=10-3电离产生的c(NH4+)=c(OH-)则电离常数Kb=10-3ⅹ10-3/10-1≈10-5,B正确;

C.相同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

a点=b点=c点,C错误;

H2O溶液和NH4Cl溶液pH随温度变化趋势不同,是因为NH3·

H2O溶液以电离为主,溶液显碱性;

NH4Cl溶液是水解平衡,溶液显酸性。

平衡移动方向是相同的,D错误;

13.丙烯酸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及合成树脂单体,可通过以下方式制得:

CH

CH2=CHCOOH,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CO分子的碳氧叁键中存在配位键

B.丙烯酸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个数比为4∶1

C.乙炔和水均

极性分子

D.丙烯酸具有酸性,且能发生加成反应、聚合反应和酯化反应

【详解】A. 

CO分子中有三重键,一个是碳氧双键,另一个是氧原子单独提供的孤对电子对形成的键;

A正确;

B.丙烯酸分子中有8个σ键和2个π键,个数比为4∶1,B正确;

C.乙炔分子结构为直线型,是非极性分子;

水分子结构为V型,为极性分子;

C错误;

D.丙烯酸分子结构中有碳碳双键、羧基,具有酸性,且能发生加成反应、聚合反应和酯化反应,D正确。

14.十氢萘(C10H18)是一种优秀的液体储氢材料,其高压催化脱氢得到四氢萘(C10H12),可用于燃料电池汽车。

已知:

①C10H18(l)

C10H12(l)+3H2(g)△H1②C10H12(l)

C10H8(l)+2H2(g)△H2。

一定温度下,在1L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C10H18(1.000mol)高压催化脱氢实验,测得C10H12和C10H8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上述反应的“能量—反应过程”如图2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反应至7h时,C10H18的转化率为2.1%

B.在7h时,反应体系中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849mol

C.反应①的活化能高于反应②的活化能

D.△H2>△H1>0

【详解】A.反应至7h时,根据反应②C10H8的产量为0.393mol,C10H12消耗0.393mol,7h时C10H12剩余0.021mol,即反应①中共生产C10H12为0.393mol+0.021mol=0.414mol,即消耗C10H18为0.414mol,所以C10H18的转化率为0.414mol/1.000molⅹ100%=41.4%,A错误;

B.在7h时,n(C10H8)=0.393mol,n(C10H12)=0.021mol,则反应生成的氢气的量为:

n(H2)=3×

(C10H8+C10H12)+2×

C10H8=3×

(0.393mol+0.021mol)+2×

0.393mol=2.028mol,B错误;

C.根据图1,反应①的曲线变化慢,反应②的曲线变化快,说明催化剂降低了反应②的活化能,结合图2的反应进程与能量的关系,可得反应①的活化能高于反应②的活化能,C正确。

D.根据图2显示,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①和反应②均为吸热反应,相同时间内,产生C10H8的物质的量更大,说明生成C10H8的反应更易进行,所以△H1>

△H2即△H1>

△H2>

0。

D错误。

15.钠离子电池成本低、安全性好,有望在未来取代锂离子电池,某新型可充电钠离子电池放电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出于环保考虑,应尽量避免使用重金属(如Pb)作为钠的合金化元素

B.放电时,Na+由右室移向左室

C.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

Na0.44MnO2+0.56e-+0.56Na+=NaMnO2

D.充电时,阴极质量变化4.6g时,外电路中通过0.1mole-

【详解】A.Pb是重金属元素有毒,易造成环境污染,A正确;

B.根据图示原电池放电时,左室Mn的化合价降低,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因此层状晶体做正极,钠合金做负极,Na+向正极移动,即Na+由右室移向左室,B正确;

C.原电池放电时放电时,层状晶体做正极,根据图示,正极反应式为:

Na0.44MnO2+0.56e-+0.56Na+=NaMnO2,C正确;

D.充电时,阴极质量变化4.6g时,即有4.6g的钠元素质量发生变化,为0.2mol的钠离子变成钠单质,外电路中通过0.2mole-,D错误。

第Ⅱ卷

本卷5小题,共55分。

请在答题纸指定位置答题。

16.关于氯气与过氧化钠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在网上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①氯气和过氧化钠均为强氧化剂,两者不反应。

②能反应,氯气是氧化剂。

③能反应,过氧化钠是氧化剂。

为鉴别上述观点的真伪,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过氧化钠

电子式为________,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

(2)仪器戊的名称为___,其作用为___。

(3)为完成上述实验目的,仪器口连接顺序为a__。

如果缺少丙装置,乙装置中发生的反应为____。

(4)实验结束后,为验证观点②是否正确,需进一步进行的实验操作为___。

【答案】

(1).

(2).2MnO4-+16H++10Cl-=2Mn2++5Cl2↑+8H2O(3).球形干燥管(4).防止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乙,同时吸收多余的氯气(5).a→f→g→d→e→b→c(或c→b)→h(6).2Na2O2+2H2O===4NaOH+O2↑(7).取装置乙中固体溶于稀硝酸中,加入硝酸银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产生或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i处,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详解】

(1)过氧化钠的电子式为

,甲装置中发生化学方程式:

2KMnO4+16HCl(浓)=2MnCl2+5Cl2↑+2KCl+8H2O,离子方程式:

2MnO4-+16H++10Cl-=2Mn2++5Cl2↑+8H2O。

(2)仪器戊的名称为球形干燥管,其作用为防止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乙,同时吸收多余的氯气。

(3)为完成上述实验目的,在乙装置进行反应前需要将甲装置产生的气体净化除杂,仪器口连接顺序为a→f→g→d→e→b→c(或c→b)→h。

如果缺少丙装置,甲装置中的水蒸气会进入乙装置中发生的反应为2Na2O2+2H2O===4NaOH+O2↑。

(4)实验结束后,为验证观点②是否正确,也就是证明氯气被还原为氯离子,过氧化钠被氧化为氧气,需进一步进行的实验操作为取装置乙中固体溶于稀硝酸中,加入硝酸银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产生或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i处,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17.二甲醚(CH3OCH3)是一种新型能源。

①CO(g)+2H2(g)

CH3OH(g)△H1=﹣99kJ·

mol-1

②2CH3OH(g)

CH3OCH3(g)+H2O(g)△H2=﹣24kJ·

③CO(g)+H2O(g)

CO2(g)+H2(g)△H3=﹣41kJ·

(1)写出CO和H2反应生成CO2和CH3OCH3(g)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

(2)下列既能提高反应①中CO的平衡转化率,又能增大反应速率的是____(填标号)。

a.增大压强b.降低温度c.增大H2浓度d.加高效催化剂

(3)在某恒温恒容容器中发生反应③,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是___(填标号)。

a.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b.△H3保持不变

c.

保持不变

d.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4)在一定温度(T℃)下,向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CH3OH气体,只发生反应②。

气体混合物中CH3OCH3的物质的量分数[φ(CH3OCH3)]与反应时间(t)有关数据如表所示。

t/min

15

30

45

80

100

φ(CH3OCH3)

0.05

0.08

0.09

0.10

①该温度下,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___(用分数表示)。

②反应速率v=v正﹣v逆,其中v正=k正·

φ2(CH3OH)、v逆=k逆·

φ(CH3OCH3)·

φ(H2O),k正、k逆分别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

只与温度有关。

15min时,=___(结果保留2位小数)。

(5)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③,平衡常数为K。

pK(pK=﹣lgK)与温度

关系如图所示,图中曲线___(填“a”或“b”)能反映平衡常数变化趋势。

【答案】

(1).3CO(g)+3H2(g)⇌CH3OCH3(g)+CO2(g)△H=-263KJ•mol-1

(2).a、c(3).c(4).

(5).5.06(6).a

(1)已知①CO(g)+2H2(g)⇌CH3OH(g)△H1=-99kJ•mol-1,

②2CH3OH(g)⇌CH3OCH3(g)+H2O(g)△H2=-24kJ•mol-1,

③CO(g)+H2O(g)⇌CO2(g)+H2(g)△H3=-41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①×

2+②+③得3CO(g)+3H2(g)⇌CH3OCH3(g)+CO2(g)△H=-263kJ•mol-1,故答案为:

3CO(g)+3H2(g)⇌CH3OCH3(g)+CO2(g)△H=-263KJ•mol-1。

(2)要使反应①中CO的平衡转化率提高,也就是平衡向右移动;

又能增大反应速率,也就是外界影响的因素是增大或升高。

降温可以使CO的平衡转化率提高,但反应速率减慢,b错误;

加高效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但平衡不移动,d错误;

因此方法有增大压强、增大H2浓度;

答案选a、c。

(3)当反应体系中某个变量在一定条件下保持不变的状态,可判定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