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377086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语文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语文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语文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语文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

《语文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第五次月考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

一方面,不停的钟摆或晶体振荡积累成一边所谓的“时间”,在地球上这时间就表现为12小时或24小时的周期。

另一方面,各种耗散现象,诸如电池的干涸,发条的松弛,都告诉我们时间是一去不回头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时间包括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犹太基督教传统对线性模式的认识是在循环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

B.文化时间是指不同时代的人们根据自己对时间的不同理解而赋予时间以文化意义,其中包含了后来形成的“向”的概念。

C.文化时间是西方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同文化学派形成的不同时间概念和认识把现代人和原始生物在时间上连接起来。

D.文化时间的循环模式和线性模式在生物时间中都可以找到对应,文化时间与生物时间这两个概念在性质上是相同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论证说,当时间被理解成循环模式,任何事物都由时间辨别,所有的自然现象、人和历史都将经历循环往复的周期。

B.“时间之箭”意味着不稳定和变迁,指向的是世界的末日;

而“没有真正的‘历史’”则意味着过去也就是将来,指向的是世界的重新再生。

C.文章从两方面分析文化时间,相对于线性模式而言,循环模式更容易为人们接受和认同,因为它所具有的“复生”观念更能给人以安慰。

D.据文章第四段,当时间被理解成线性模式,则意味着时间被看成是穿越在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条线,不可逆转,这是犹太基督教最早提出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时间不同模式的形成取决于不同的文化观念,希腊各宇宙学派和犹太基督教徒传统对时间的认识大相径庭。

B.许多原始人通过对自然界循环现象的观察建立起对事件的认识,并用这种认识来解释历史,由此形成了最初的文化时间。

C.人从生到死体现的不可逆时间理论,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为达尔文生物学说研究人类进化开辟了道路。

D.从文化层面解读时间,冬夏交替标志着时间的循环往复,而日常生活中钟表的旋转、发条的松弛却告诉我们时间一去不回头。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在流放地①

契诃夫

外号叫“明白人”的谢苗,同一个谁也不知名字的年轻鞑靼②人,坐在岸边的篝火旁。

谢苗是个六十岁上下的老头子,瘦骨嶙峋,掉了牙,但肩膀宽,看上去还挺硬朗,这时已醉醺醺的了。

鞑靼人生了病,很难受,他裹紧破衣衫,正在讲他的家乡辛比尔斯克如何如何好。

“那当然,这儿不是天堂。

”谢苗说。

“不好,不好!

”鞑靼人说着,担惊受怕地朝四下里张望。

鞑靼人抬头看一下天。

满天星星,跟他家乡一样多,周围也是一片黑暗,可总觉得缺少点什么。

在家乡,完全不是这样的星星,这样的天空。

“不好,不好。

”他连连说道。

“你会习惯的!

”谢苗说,笑了起来,“现在你还年轻,傻,嘴上的奶味还没干,凭那股傻劲你会觉得,这世上没有比你更不幸的人,可是总有一天你会说:

‘上帝保佑,但愿人人都能过上这种生活!

’你瞧瞧我,再过一个星期,等水退下去,我们要在这里安置渡船,在这两岸间摆过去渡过来。

就这样我一干就是二十年。

谢苗拿起酒瓶,猛喝了一大口,接着说:

“我呀,伙计,可不是普通的庄稼汉,也不是出身卑贱的人,我是教堂主管的儿子。

想当年我自由自在,进进出出穿着礼服。

可现在,我把自己磨炼到了这种地步:

我能赤条条躺在地上睡觉,靠吃草过日子。

上帝保佑,但愿人人都能过上这种生活。

当年,我从俄罗斯发配到这里,从头一天起我就咬牙顶住:

我什么也不要!

鞑靼人浑身发抖,费劲地搜罗着他所知道的有限的俄语词汇,结结巴巴地说:

“上帝保佑,千万别在外乡得病,死掉,埋进这片寒冷的铁锈般的土地里。

”谢苗说完就走啦。

鞑靼人带着憎恨对谢苗说:

“上帝创造人,是要人活,要人高兴,要人伤心,要人忧愁,可是你,什么也不要,所以你,不是活人,是石头、泥土!

鞑靼人独自留下,他又添些枯枝,侧身躺下,望着篝火,开始思念起家乡和妻子来。

红土高坡,驳船,河流,不怀好意的异乡人,饥饿,寒冷,疾病——所有这一切或许实际上并不存在;

或许这一切仅仅是梦中所见。

天亮了。

正下着雪。

“喂!

”对岸有人在喊叫,“放渡船过来!

“行了,急什么!

那种口气仿佛他深信不疑:

这世上的事都用不着去着急,因为照他看来,急也不管用。

等船的是个瘦高个子的老头。

他们把马车拖上驳船,又往回划去。

谢苗叫他瓦西里·

谢尔盖伊奇的那个人,在大家划船的时候,一直站着不动,咬紧厚嘴唇,眼睛望着一处地方发愣,马车夫请求他允许在他面前抽烟,他什么也没有回答,好像没听见似的。

谢苗用肚子压着船舵,瞧着他挖苦说:

“即使在西伯利亚,人们也照样能生活。

活得下去的!

大家都笑起来。

鞑靼人厌恶地皱起了眉头,一挥手,裹紧破衣衫,朝篝火走去。

几个船工和谢苗拖着沉重的脚步走进了小木屋。

“好冷啊!

”一个船工声音嘶哑地说。

他在潮湿的泥地上躺下去,伸直身子。

“是啊!

不暖和!

”另一个附和道,“苦役犯的生活……”

大家都躺下了。

门被风吹开了,雪飘进屋里。

谁也不想爬起来去关门:

他们怕冷,懒得去关门。

“我挺好。

”快要入睡的谢苗迷迷糊糊地说,“上帝保佑,但愿人人都能过上这种生活。

“你呀,当然,服了一辈子苦役,连鬼都抓不住你。

”外面传来狗吠似的呜呜声。

“这是什么声音?

谁在那儿?

“是鞑靼人在哭。

“瞧他这……怪人!

“他会习——习惯的!

”谢苗说完,立即睡着了。

其余的人也很快进入梦乡。

那门就这样一直没关!

一八九二年五月八日(选自《契诃夫小说选》,有删改)

【注】①一八九一年,契诃夫抛弃了托尔斯泰的“勿抗恶”的哲学,他理性地认识到,托尔斯泰的哲学只是空想而不能实行的高尚的忍受哲学,对于现实不适用,契诃夫反托尔斯泰哲学而为了小说《第六病室》和《在流放地》。

②鞑靼:

俄国境内少数民族。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输的—项是(3分)()

A.小说中的谢苗与年轻鞑靼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这两者形成鲜明对比,作者肯定了后者,否定了前者。

B.流放地满天星星,周围也是一片黑暗,这与年轻鞑靼人的家乡一样,可他总觉得缺少了什么,关键在于他不适应新环境。

C.小说叙写以谢苗与年轻鞑靼人为代表的流放者的生活,突出了流放者艰辛、凄苦的状态,表达了要奋起反抗的主题。

D.小说在刻画谢苗这个人物形象时采取了多种方法,如肖像、动作、神态等描写,给谢苗起外号“明白人”有讥讽之意。

5.小说在刻画谢苗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

请简要概括分析。

(5分)

6.小说结尾写“那门就这样一直没关”,请结合全文,探析作者这样结尾的意图。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4%,较2014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

从阅读量来看,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与2014年相比增加了0.02本,但对比2013年的4.77本还有微弱下降。

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54.76期和4.91期,与2014年相比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的阅读环境,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数字阅读已成为人们在碎片化时间重要的阅读方式。

据林克艾普大数据,2012年至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电子书阅读量分别为2.35本、2.48本、3.22本和3.26本,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较2014年的58.1%上升至64.0%,提升了5.9个百分点,其中,手机阅读增速最快。

据统计,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62.21分钟,比2014年的33.82分钟增加了28.39分钟。

这是历次统计中首次日均手机阅读时长超过1小时。

数据监测发现,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而年轻人则更倾向于数字化阅读形式。

在数字化阅读用户中,90后成为了绝对的主力军,占比达到53%;

80后以22%的占比紧随其后;

其他年龄层占比25%,可以预见的是,未来00后的数字阅读潜力还有很大的发掘空间。

(摘编自林克艾普公司《2016年最新国人阅读大数据分析报告》)

材料二2014年,我国15岁及以上人口的识字率较2007年增加了3.48个百分点,基础教育进一步普及,人口识字率持续上升;

2014年6岁及以上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较2007年上升4.97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发展有效提高了国民综合文化素质。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每年组织实施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并发布《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对国民图书阅读量、阅读习惯、数字阅读发展趋势等进行统计研究。

近5年来,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与年均图书阅读量均稳步上升,2014年人均图书阅读量4.56册、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0%,反映了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收入增加、受教育程度提高,国民逐渐养成阅读习惯,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支撑图书市场稳步发展。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均读书数量较低,发达国家不仅以经济手段支持图书产业发展,也通过多种途径营造社会读书氛围,如韩国颁布《读书振兴法》、美国颁布<

卓越阅读法》,从立法层面鼓励读书。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民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中国图书市场有进一步的增长空间。

(摘编自《2017-2022年中国图书零售连锁市场供需预测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材料三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这其中还包括教材教辅。

而据不完全统计,犹太人以64本的年人均阅读量雄踞世界首位。

日本、法国、韩国的人均阅读读书量分别为40本、20本和11本。

与日韩等国相比,我国纸质图书平均阅读量差距不小。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一大原因是,确实没时间读书,首份《中国国民休闲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人每天用于休闲的时间仅3.156个小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8个国家平均值5.736小时,而中国人工作的时间则达到9.249小时。

有限的休闲时间,国人又大把扔进了应酬、交际中。

相对于其他国家,我们中国人工作强度是全世界最大的。

此外,网络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快餐化、娱乐化的阅读方式也令人们很难静下心捧一本书细细品味。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应试教育影响,从小学到大学,被强迫学习,读死书,导致很多人对读书都很抵触,甚至害怕读书。

(摘编自天下趣事网《2016年中国人读书数据》等)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材料一,虽然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但数字化阅读更受年轻人的喜爱,数字化阅读将会取代纸质化阅读。

B.根据材料一,2015年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相比2014年增长了接近一倍,是历年统计中首次日均手机阅读时长超过l小时。

C.材料二认为,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取决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国民不断增长的阅读消费需求将支撑图书市场进一步发展。

D.材料三认为,我国国民纸质图书人均阅读量比日韩等国少的最直接原因,是中国人的工作强度全世界最大,导致国民没有时间读书。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显示,2015年手机阅读增速最快,这一趋势与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阅读的倾向一致。

B.材料一显示2013至2015年,我国国民阅读方式中,纸质图书的阅读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电子书的阅读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C.材料二中发达国家通过经济手段、立法方式鼓励国民读书,营造良好的社会读书氛围来促进国民阅读,这种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D.材料三显示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中还包括了对教材和教辅的阅读,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广大中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抵触。

E.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分析,都认为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虽和发达国家相比有差距,但会越来越好。

9.请你对提高我国国民阅读量提出两条合理建议,并结合材料简要阐述。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陶安,字主敬,当涂人。

少敏悟,博涉经史,尤长于《易》,避乱家居。

太祖取太平,安与耆儒李习率父老出迎,太祖召与语。

安进曰:

“今海内鼎沸,豪杰并争,然其意在子女玉帛,非有拨乱、救民、安天下心。

明公渡江,神武不杀,人心悦服,应天顺人。

以行吊伐,天下不难平也。

”太祖问曰:

“吾欲取金陵,何如?

”安曰:

“金陵,古帝王都。

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

”太祖曰:

“善。

”留参幕府,授左司员外郎。

安从克集庆,进郎中。

及聘刘基、宋濂、章溢、叶琛至,太祖问安:

“四人者何如?

”对曰:

“臣谋略不如基,学问不如濂,治民之才不如溢、琛。

”太祖多其能让。

黄州初下,思得重臣镇之,无逾安者,遂命知黄州。

宽租省徭,民以乐业。

后坐事谪知桐城,移知饶州。

陈友定兵攻城,安召吏民谕以顺逆,婴城固守。

援兵至,陈友定败去。

诸将欲尽戮民之从寇者,安不可。

太祖赐诗褒美,州民建生祠事之。

洪武元年,命知制诰兼修国史。

帝尝御东阁,与安及章溢等论前代兴亡本末。

安言丧乱之源,由于骄侈。

帝曰居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当又论学术。

安曰:

“道不明,邪说害之也。

”帝曰:

“邪说害道,犹美味之悦口。

邪说不去,则正道不兴,天下何从治?

”安顿首曰:

“陛下所言,可谓深探其本矣。

”安事帝十余岁,视诸儒最旧。

御制门帖子赐之曰:

“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

”时人荣之。

御史或言安隐过。

帝诘曰:

“安宁有此,且若何从知?

”曰:

“闻之道路。

”帝大怒,立黜之。

(选自《明史·

列传第二十四》)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曰/居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当/

B.帝曰/居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当/

C.帝曰/居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当/

D.帝曰/居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当/

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耆儒”是指年高博学的读书人。

“耆”意为年老。

“儒”在汉以后泛指读书人,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不同。

B.“吊伐”是把要惩处的人或有罪的人悬挂起来,人们一齐讨伐他(们)。

这是古代在国家军队收复失地时常见的做法。

C.“生祠”是指为活人修建的祠堂。

建生祠,是古代民俗,对于有德政的官员,民为之立生祠,以颂其功德,并加以奉祀。

D.《易》即《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被誉为“大道之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陶安学养丰厚。

他自小聪明,广泛阅读经史,学有专攻,在侍奉皇帝的读书人中资格最老,皇帝还专门赐门帖子赞扬他。

B.陶安深谋远虑。

他深知金陵的战略地位,肯定太祖攻克金陵的战略目标;

陈友定叛军攻打饶州城时,陶安抚民心待援兵,最终获胜。

C.陶安擅长政治投机。

元末大乱,陶安避世不出,但明太祖大军一到,他又率领乡亲迎接,并奉承太祖说起兵是顺天意得民心。

D.陶安对朝廷极忠诚。

他在地方任职爱民如子、政绩显著,深受百姓崇敬;

在中央任职出谋划策、针砭时弊,深受皇帝信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陈友定兵攻城,安召吏民谕以顺逆,婴城固守。

(2)御史或言安隐过,帝诘曰: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

庾信①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

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

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

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注】①庾信:

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扣留,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本诗为仕周时期所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作前半篇写中夜操琴、书卷满床的情景,“残月”四句写白露明月、萤火飘流的秋色,构成凄清孤寂的意境。

B.“寻思”“中夜”两句直抒胸臆,不仅有故国覆灭、封侯梦想破碎的叹惋,也有不能建功立业的自嘲。

C.“虽言”两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自己如同达观自适的庄周一样,梦为蝴蝶、忘怀自身,摆脱了时刻相随的愁思。

D.“残月”两句由“中夜”暗渡而来,表达出时光流逝而诗人却不能回国辅政尽忠的无限惆怅之情。

E.“露泣”两句由“新秋”而来,烘托出诗人凄凉哀伤、虚无烦乱的内心状态,用词精切,对仗工巧。

15.本诗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都使用了“琴”“书”两个意象,所抒情感有何不同?

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

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道理,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

“,,。

(2)陆游《游山西村》中名句“,”,既是描写实景实感,也可形容由困窘步入佳境的一种境界。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本届冬季奥运会即将举行,相关筹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如何使运动员在赛场上创造佳绩,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美芹之献。

②这几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似乎放弃了纯粹的诗学考量,开始把目光从修辞转向情怀,对作家中的“少数”乃至“例外”青眼有加。

③年轻画家毅然赴藏,深入藏民之中,打下了扎实的生活基础,创作《西藏组画》时不蔓不枝,将西藏题材绘画提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④教育部明确提出,对多次实施欺凌和暴力以及犯而不校的学生,应登记在案并将其表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必要时转入专门学校就读。

⑤几十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国际组织主要负责人,数以千计的全球商业精英纷至沓来,出席了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

⑥庸俗的事务主义者尊重经验而看轻理论,因而不能通观客观过程,缺乏明确的方针,没有远大的前途,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

A.①③④B.①②④C.③⑤⑥D.②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现在起到年底,国家大剧院宜布将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

B.为进一步保障百姓餐桌的安全,国家对施行已超过5年的《食品安全法》作了修订,因加大了惩处力度而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

C.这部小说中的“边缘人”是一个玩世不恭、富有破坏性却真实坦白的群体,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引起深深的思索。

D.根据国宝统计局发布的数据,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出现自去年12月以来的最大的涨幅,但仍低于相关机构的预测。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陈老师著述的《民国文人》出版后,读者反映非常好,陈老师就给我们几个高足寄了一些。

B.犬子能在高考中金榜题名,考入理想大学,你们全家人都应该感激老师多年来的悉心指导。

C.俗话说“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对这个问题,我有些愚见,说出来或许对大家有点儿帮助。

D.你送来的作品,我已认真看了,有几处不妥当的地方,我斗胆加以斧正,现在读来好多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韩非子•五蠹》记栽: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从此文献中可以看出,在人们无巢可居的上古之世,①。

蛇与水关系密切。

洪水淹没平原时,蛇会爬上高丘、树木,以避水祸,与同样逃难到此的人们狭路相逢,不免争斗不已,以至于在上古有蛇象征水患之说。

,对于深受鼠害而又无计可施的人类来说,蛇无疑帮了大忙。

古人知道蛇捕鼠有利于农业,因此在崇蛇意识里又增加了这一新的内容。

由以上远古人对于蛇的畏惧和崇敬的心理,以及对蛇的认识和理解而产生的崇蛇风习,③;

盘古是开天辟地的大神,《广博物志》载:

“盘古之君,龙首蛇身”;

屈原在《天问》中提到赫赫有名的女娲,王逸在《天问集注》说:

“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題,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佳节。

中秋节送月饼已成为一种风俗、一种习惯,但名目不一、种类繁多的月饼会带来食品安全隐患,令市民感到不安。

很多城市对月饼市场的监管要求不够统一,因此月饼的用料、口感、色泽、存放时间等质量问题就无法得到保证。

如果食品监管部门加强对生产企业的管理,则能解决月饼的食品安全问題,让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①种类繁多的月饼不一定会带来食品安全隐患。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