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专题十三文化与生活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376615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9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3专题十三文化与生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13专题十三文化与生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13专题十三文化与生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13专题十三文化与生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13专题十三文化与生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3专题十三文化与生活Word文件下载.docx

《13专题十三文化与生活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专题十三文化与生活Word文件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3专题十三文化与生活Word文件下载.docx

3.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4.理解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①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总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形式。

各种社会交往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

②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也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

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语言、符号、器物等,也见诸交际过程的行为举止。

(3)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认识、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①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

②思维方式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在一定知识、观念、情感和习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体现各种文化影响的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稳定性,反过来又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5.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1)潜移默化。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②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2)深远持久。

①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各个方面影响,都是深远持久的。

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6.说明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精神世界。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过程,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

(2)优秀文化能够增强精神力量。

①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这种先进文化总是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

(3)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②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想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知识建构

经济是文化的基础,精神产品以物质产品为载体

知识体系

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③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社会制度的更替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人们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提高文化素养

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政治,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文化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没有经过人类加工的东西不是文化

②文化是人类特有的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交往行为、实践活动、认识活动

潜移默化

文化影响人文化塑造人

特点

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境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深远持久

 

物质活动和物质产品不是文化

①文化是精神活动和精神产品

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精神产品以物质产品为基础

重点突破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经济

文化与政治

相互影响

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①不同的民族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②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但文化的发展与经济、政治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

相互交融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影响政治文明的发展。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2.全面理解和把握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客观必然性。

人是社会中的人,文化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们的思维方式、社会交往方式以及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无不带有明显的特定的文化印记。

(2)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全面多样性。

具体表现为:

文化除了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外,还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对人的劳动技能和劳动水平的影响也是十分显著的。

(3)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由于社会生活中每个人已经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不同以及立场、知识素养的不同,面对人们所创造的同一文化产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反应。

(4)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渐进性和持久性。

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天生的,也不是立竿见影,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它不可能在短时期内产生明显的、根本的效果。

同时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持久、难以抹去的。

(5)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双重性的特点。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不同的,积极的、先进的文化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消极的、落后的文化则会腐蚀人的精神世界,断送人的前程。

知识误区

1.九寨沟、张家界等地的自然风光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剖析: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因此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九寨沟、张家界的自然风光不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不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因此,不能称为文化。

2.文化都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健康成长。

文化既有古今和地域之别,又有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之分。

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作用也不同。

不同的民族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的成长;

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健康成长。

所以,对此知识点应该具体分析,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健康成长。

3.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从整体上讲,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发展决定或带动文化的发展。

但不能认为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绝对同步的,二者的发展既有同步性的一面,也有不同步的情况:

①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同步性表现在,文化的某些方面不能超越经济而发展,只能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②文化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的情况:

文化的某些方面可以超越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如诗词歌赋的发展、书画的发展,并非与经济发展呈正相关关系。

4.“文化”就是“文明”。

“文化”一词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多义性。

在有些场合,人们用“文化”一词来区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区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人的活动,把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都称为“文化”。

这种广义的“文化”概念与“文明”的含义相近。

在有些场合,“文化”一词又被用来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这些都是狭义的“文化”。

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我们所讲的“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它既不同于那种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那种狭义的“文化”。

5.对一个国家来说,“硬实力”比“软实力”重要。

综合国力包括物质实力与文化实力两类,前者是“硬实力”,后者是“软实力”。

其中物质实力是基础,文化实力是在物质实力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

有了强大的物质实力,并不一定有强大的文化实力;

但有强大的文化实力,就有强大的物质实力,因为强大的文化实力是以强大的物质实力为前提的。

文化实力的大小反映着物质实力的大小,进而反映着综合国力的强弱。

6.文化决定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但,在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经济和科技。

7.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人们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

②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只有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才会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8.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无法选择的。

②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们接受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不都是消极被动的、无目的地接受的。

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③人们应该提高辨别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自觉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抵制落后和腐朽文化的侵蚀。

9.社会的发展一定会带来人的全面发展

②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社会的发展并不一定能带来人的全面发展。

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自觉学习,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的影响,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的人格。

③我们既要看到社会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也要看到个人的全面发展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知识拓展

1.硬实力、软实力、巧实力

“硬实力”,是指支配性实力,包括基本资源(如土地面积、人口、自然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

“软实力”,是指精神性力量,如国家的凝聚力、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的认同程度等。

而知道如何将“软实力”与“硬实力”结合起来,便是“巧实力”。

2.文化生产力与文化产业

(1)文化生产力是指具有一定智能和知识的劳动者,运用和掌握文化资源创造社会财富、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

构成文化生产力的要素主要包括:

一是作为主体的文化劳动者或生产者;

二是文化资源,包括历史资源和现实资源。

文化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需要。

文化生产力的提出,适应了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了生产力构成中人是第一要素的思想,突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地位。

(2)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

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文化竞争力,有效抵御外来文化侵略;

有利于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丰富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

发展文化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

通过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生产大量的健康向上、无愧于时代的精神文化产品,营造有利于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思想文化环境,把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到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之中。

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既能满足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给人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又能促使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现和良好的道德修养,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例题探析

1.(南京市2009届高三质检)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①中学生到社区宣传抗震救灾精神②市民观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③某企业生产劳动防护产品④某市民就城市规划向政府提出建议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①②

探析:

本题直接考查对文化内涵的理解,要注意区分经济、政治、文化现象。

①②属于文化现象,③属于经济现象,④属于政治现象。

答案:

D

2.(2009年广州市高三调研)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

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

这表明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③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A.②③B.①②C.①③D.①④

本题直接考查对文化与生活相关知识对分析理解。

礼仪是交往的产物,体现了文化素养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等逐步培养起来的,③要选。

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体现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①要选。

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的实质,也没有体现具体的文化现象,②④不选。

C

3.(南通市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调研)漫画《精神大餐》形象地说明了

A.人们的精神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活动、物质载体

B.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C.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本题以漫画切入,考查对文化特点的理解。

漫画中通过电脑网络、书籍等具体的物质载体来享受文化,体现了人们的精神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活动、物质载体。

B说法是对文化内涵的片面理解。

C说法忽视了文化的负面影响。

D正确,但不符合漫画的主旨。

A

4.(2008-2009学年度苏南八校期末联考)“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怕你碰了头,快抓紧妈妈的手,让妈妈陪你走……”5·

12汶川大地震的灾难侵蚀人们心灵时,一首首优秀的诗歌作品抒发了情怀,激励了国人,唤起了希望。

这体现了

①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②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④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A.②④B.①②C.③④D.①③

本题以抗震救灾中的文艺作品切入,考查对文化作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认识。

①说法本身不准确,忽视了文化的负面影响。

②说法正确,但材料强调的是文化的积极作用,没有体现文化影响的特点。

5.(2009年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迫使韩国政府重新思考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增长点,确立了“文化立国”的发展方针。

从国际经验和实践来看,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就业都有着促进作用。

在全球金融海啸冲击下的今天,中国经济同样面临着转型。

这说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文化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文化对经济和政治具有决定作用

④我国应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本题以全球金融海啸为视角,考查对文化与经济、综合国力关系的理解。

本题视角新颖、独特,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思维能力,启示我们在备考中要广思维、多角度分析。

③说法颠倒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我国应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放在突出位置,但不是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④错误。

6.(2009肇庆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英国人认为人应该随时保持绅士作风,所以与人讲话时总会刻意保留一段距离,而阿拉伯人认为朋友之间应亲密无间,所以与朋友在一起时总不由自主地靠近朋友。

这说明了

A.文化影响人们的社会活动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C.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D.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本题以不同国家人的具体行为表现,考查文化影响人的表现。

材料明显体现的是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B

7.(镇江市200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漫画告诉我们

①腐朽文化会腐蚀人的精神世界

②文化能够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促进人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④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本题以漫画形式,考查对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的综合分析。

漫画讽刺的是封建迷信等落后文化对人的影响,故选B。

①不选,注意区分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

③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材料的指向性。

8.(盐城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年级一调)“一条公益广告就好像是一盏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

”事实上,公益广告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A.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B.文化对人的影响应顺其自然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D.文化总能给人以思想的启迪

本题以公益广告为切入点,考查文化影响人的特点,抓住材料中的“正悄无声息”,可以选出C。

A说法不为材料反映,B说法明显错误,D说法忽视了文化的负面影响。

9.(浙江省2009年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在获胜感言中说,我们国家真正的力量并非来自我们武器的威力或者财富的规模,而是来自我们理想的持久力量:

民主、自由、机会和不屈的希望。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美国的文化引领世界文化发展

C.美国民主模式还需要不断的完善D.核心价值观对一个国家至关重要

本题以奥巴马在获胜感言为视角,考查文化在国家力量中的作用的认识。

奥巴马的获胜感言强调了文化在美国国家力量中的极端重要性,体现的是文化与政治、综合国力的关系,A不选,选D。

B说法不符合实际,也不符合题目的指向性。

C说法与题目没有直接关系。

10.(2009年苏中四市二区期末联考)杜甫的心怀“安得广夏千万家,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而诗人雪莱认为,伟大的诗篇即永远智慧的和欢欣之水的喷泉。

两人的共同点是认为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作用

B.文化可以丰富一个人的精神世界

C.无论是在交谈的方式、思维的方式,还是在生活方式上,文化对人的影响都是深远的

D.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本题以中外诗人的诗句为背景,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注意题目的要求是“两人的共同点”,ACD不为杜甫的诗句所反映。

11.(宿迁市2009届高三联合考试)在浩瀚的文化海洋中,有一片以家庭为核心的碧湾,这就是家庭文化。

当我们进入不同的家庭,常常会感受到不同的氛围和风格,这种独特的气息,就来自家庭文化。

(1)蒙古人爱骑马,将“马文化”深深印入了家庭文化之中,维吾尔族人喜爱歌唱舞蹈,家庭中自然少不了歌舞。

然而,春节又是汉族和绝大部分少数民族的共同节日,每个家庭都很重视……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各民族的家庭文化中这种异同现象产生的原因。

(2)“书香门第”“文艺世家”是我们常听到的词语,已经形成的家庭文化传统,总会对家庭成员产生这样那样的不同影响。

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辩证看待家庭文化对人的影响?

本题以家庭文化为背景,考查对家庭文化差异的原因、影响的认识。

(1)问要,主要从文化的多样性等角度分析分析说明。

(2)问主要分析说法不同性质的家庭文化对人的不同的影响,以及由此得出的启示。

参考答案:

(1)①各民族的家庭文化的不同反映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②由于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这反映在民族家庭文化上自然会有相同点,也会有明显的不同。

(2)①不同的家庭文化,对人有不同的影响。

优秀家庭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家庭成员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

②而家庭文化中的陈腐观念等,也会对家庭成员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等产生重要影响,不利于家庭成员的健康成长。

③家庭文化也需要建设,要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家庭文化氛围,要力免不良家庭文化的影响,追求美好的新生活。

12.(南京市2009届高三质量检测)

下面三本书是中外不同时期的优秀文化作品

(1)请联系其中一本书,谈谈优秀文化作品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2)陆游有诗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请用《生活与哲学》知识,谈谈“躬行”的重要性。

本题以中外的优秀文化作品为视角,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的运用。

(1)问首先要指出优秀文化作品的作用,然后要结合材料中的具体的一部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