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路西法效应读后感易修改word版 13页.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37553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路西法效应读后感易修改word版 13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推荐路西法效应读后感易修改word版 13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推荐路西法效应读后感易修改word版 13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推荐路西法效应读后感易修改word版 13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推荐路西法效应读后感易修改word版 13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路西法效应读后感易修改word版 13页.docx

《推荐路西法效应读后感易修改word版 1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路西法效应读后感易修改word版 13页.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荐路西法效应读后感易修改word版 13页.docx

推荐路西法效应读后感易修改word版1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所得,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修改文字!

==

路西法效应读后感

  路西法效应读后感,好人是如何变成魔鬼的,下面是小编带来的路西法效应读后感,欢迎阅读!

  路西法效应读后感【1】

  路西法,本是天堂中地位最高的天使,但因为拒绝臣服基督,堕落为魔鬼,成为撒旦。

路西法的罪孽,被中古世纪思想家认为是“贪爱”。

沉溺于贪爱的人,不论外在自我价值如何,都为贪爱所利用。

因贪爱而犯罪的恶人要归在第九层地狱,以冰湖冻结。

《路西法效应》一书的作者津巴多教授用路西法命名,就是想要借用魔鬼原本就是天使的例子来说明,坏人并非天生的恶,是情境的力量让好人逐渐堕落。

  菲利普·津巴多(PhilipGeorgeZimbardo)教授是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是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的主持人,这本书是他亲自撰写的回顾研究之作。

书中以描述监狱实验为主线,穿插研究了很多相关的实验,揭示出在情境的影响下,人性可能发生何种改变。

作者在书的开始是这样写的:

“将好人放进邪恶的情境中,看看谁是最后的赢家。

”为了探究社会环境对人的行为究竟会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以及社会制度能在何种方式控制个体行为,如何主宰个体人格、价值观念和信念等内容,开展了这项监狱实验,让志愿者在一所模拟监狱中扮演囚犯和狱卒,计划实施两周,但实验不到一半时间就因为发生形势失控而被迫中止。

实验共招募了24名身心健康、遵纪守法、情绪稳定的年轻人入选志愿者。

他们被随机分成三组:

9名犯人,9名看守,6名候补。

  实验过程

  1971年,8月14日,周日,美国加利福尼亚。

  9名大学生遭到逮捕并被送到同一所监狱。

他们被赤裸身体接受检查,并穿上囚犯的衣服,每个人被分别编上号码,在监狱里只称呼号码,不再叫名字。

  8月14日,星期天。

  身穿笔挺帅气的卡其制服,胸前挂着口哨,戴着深色雷朋太阳镜,腰里别着警棍和手铐,9名狱卒的装扮绝对可以乱真,他们三人一组三班倒进行值班。

不过这些“狱卒”没有受过任何专门的职业训练,对如何做狱卒,他们只是从电视、报刊杂志上见过,津巴多教授只是以典狱长的身份对9名狱卒做出尽可能贴近真实、但不能使用暴力维持监狱秩序的要求。

  刚开始时,狱卒们对囚犯并不严厉,遭到了教授的批评。

于是,他们开始加强手段。

  8月15日,星期一。

  刚刚过了第一天,狱卒便对囚犯们实施了第一次惩罚:

如果有谁忘记指示或床铺整理得不合格,就要做几十个俯卧撑。

囚犯们把自己关在牢房中,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体罚。

狱卒们开始用灭火器喷射囚犯,将他们赤身裸体地锁在床腿上,有些囚犯还被关了数小时禁闭,或者被限制就餐。

8612在实验进行到36个小时的时候,精神出现了异常,进行歇斯底里的反抗,成为第一个退出者。

  8月16日,星期二。

  有一名新的志愿者替换了“8612”。

狱卒们晚上换班时都会吹口哨把犯人弄醒,强迫他们做俯卧撑、唱歌,犯人们一个个都没精打采。

为了惩罚反叛者,狱卒还把上厕所作为奖励,监狱成了臭气熏天肮脏无比的猪圈,狱卒们让囚犯徒手清洗马桶。

时刻草木皆兵,监狱中的紧张气氛达到顶点。

有三名囚犯开始出现情绪激动、思维混乱的应激症状。

实验引入了模拟假释委员会进行听证。

当父母来探望时,狱卒们要囚犯假装表现出在模拟监狱里过得很好的假象。

结果父母似乎也完全陷入实验的情境中,完全没有感觉到孩子的不正常。

不到三天,扮演狱卒的一部分学生已不只是在演戏,他们用敌意、负向影响和注意力,把自己武装成真正的监狱狱卒,并在他们的值班报告、回顾日记和个人反应中表露无遗。

比如819听到假释委员会拒绝他的假释请求时,竟然全身起了皮疹。

  8月17日,星期三。

  狱卒们的惩罚措施越来越别出心裁,他们强迫犯人玩跳山羊,有的狱卒甚至强迫犯人背着两名狱友做俯卧撑……

  囚犯819出现情绪崩溃状况,他成为第二个放弃者。

  虽然囚犯5486向狱卒们指出这只是个实验,但几乎没有人理会他。

新增的替补囚犯416非常顽固,他也指出狱卒们违反合约的内容,但这些似乎已经完全被其他囚犯所忽略。

  接下来3401退出,416坚持绝食以与狱卒对抗。

狱卒们让其他的囚犯一起加入惩罚416的队伍,惩罚变得变本加厉。

  1037第四个被释放,他也因为情绪崩溃而变得非常抑郁。

4325得知自己没有被释放,也完全崩溃失控,成为第五个被释放者。

  实验引入了神父和律师,但情况并无好转。

  三天内已经有五人退出,余下的是416、2093、5486、5704、7258。

  8月18日,星期四。

  实验继续,狱卒更加无所顾忌,虐待不断升级,不公正的处罚相继上演。

只有5486要求狱卒应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他几乎是完全清醒的,416则坚持绝食对抗。

又有两名犯人达到精神崩溃的边缘。

津巴多教授也感到很困惑,他不知道实验还能不能坚持下去。

当他的女友克里斯蒂娜教授来到实验现场时,眼前的景象让她惊愕不已,她将教授痛骂一顿,愤然离开。

  津巴多虽然信心有些动摇,但仍想将实验进行下去。

直到当天晚上,他发现狱卒开始强迫两个“囚犯”模仿动物交配时,才被惊呆,知道侮辱和暴力行为已经达到无可复加的地步。

于是,第二天一大早他便宣布实验结束,比预期提前了9天。

  不到一周的时间,实验便让9名原本身心健康、遵纪守法、毫无犯罪前科、具有大学文化知识的年轻人,变成了冷酷无情的冷面狱卒,天使变成了魔鬼。

  实验结果

  津巴多教授认为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实验开始时,拥有绝对权力的实验指导者就指定了好人与坏人的界限——狱卒与囚犯。

“一旦你穿上制服,就好像开始扮演一个角色,你不再是你自己,你的所作所为就要与这身制服所代表的职责相匹配。

”其中一个狱卒如此说。

在人性的大熔炉中,人可能不会表现得像过去熟悉的自己,一旦去人性化,就会变成另外一个人。

  在实验结束后,扮演囚犯的学生和扮演狱卒的学生似乎都没有从角色中恢复过来。

几乎所有的囚犯都对狱卒和作为典狱长的津巴多教授充满了愤恨,认为他们没有人性。

被公认为最坏的狱卒,还似乎处于狱卒角色的兴奋中,觉得不够过瘾。

同时,狱卒们也纷纷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合适的借口,认为这是自己所赋予的角色应该行使的职责。

但他们同时也承认,是职责掩盖了他们原本的样貌。

  实验证明,大部分人都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因为实验一开始就界定了好人与坏人的界限,让狱卒和囚犯完全划清了界限。

囚犯是坏人,他们是社会败类,不配当作人来看待,不可以有自己的名字,可以像对动物一样对待他们;狱卒是好人,他们被授予了武器和至高无上的权力。

虽然参与实验的大学生们都出身善良,也从来没有参观体验过真正的监狱,但短短的几天中,他们便学会了如何利用权力控制无权的囚犯。

他们会通过各种方法惩罚囚犯,包括强迫囚犯做俯卧撑、脱光他们的衣服,拿走他们的饭菜、枕头、毯子和床,让他们空着手清洗马桶,关禁闭等等,把囚犯看成牲畜一样对待。

作为无权势者的囚犯面对权势者建立的监狱与狱规,只能选择反抗或顺从来回应,反抗带来的是残酷惩罚,顺从则导致自主性和尊严的丧失。

渐渐的,囚犯们开始相信自己已经成为真的囚犯,永远无法离开监狱。

  实验证明,好人在一定的社会情境影响下,也会犯下种种暴行。

这个设计的监狱环境具有巨大的心理强制力,可以诱发实验参与者做出强烈、逼真的反应,甚至是病态性反应。

狱卒们从刚刚开始的不适应,到最后的无所顾忌,囚犯们从最初的反抗,到最后变得服从听话,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停止了思考。

虽然囚犯们随时都可以提出退出实验,就可以不再受到惩罚,但却没有一个人提出来。

  情境效应的影响要发挥作用,首先就要去个性化。

比如让狱卒们穿上统一的制服,戴上让别人看不到他们眼神的太阳眼镜,他们能感觉到某种权威感。

囚犯们也要一一接受裸身检查,同时换上统一的囚服,并且不再称呼自己的名字,而以编号来称呼。

在这个实验里,不但狱卒和囚犯全情投入,连神父、假释委会员委员长、律师、囚犯亲人以及典狱长“我”全都成为了情境中的角色,所以使得实验看起来更逼真。

因为几乎所有的人都沉浸在情境里,所以大家都觉得这个实验并无不妥,直到教授的女朋友克里斯蒂娜教授的到来才打破了这一环境。

她是一个外来者,一个局外人,她看这个局内的状况,看得比较清楚,整个人也没有那么投入,所以人的某种相对抽离是重要的,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实验的非人性化,实验才终于被终止。

  情境是一个大染缸,实验参与者们逐渐被情境染缸里潜移默化的力量玷污了人格。

原本津巴多教授以为,囚犯们在监狱里会谈论一些个人的理想、生活,因为他们全都是斯坦福大学的年轻学生,充满了激情和梦想,又处在一个叛逆的70年代,应该会有很多共同话题,但囚犯们在监狱里的谈话90%以上都是有关监狱的。

根据出狱后60%以上的再犯罪率,看得出监狱是个彻底失败的社会实验。

  事实上,这次实验从情理上来说也并不合法。

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实验都不能以任何方式贬低生命,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让人做让人痛苦的实验,但这个实验却没有做到。

它违反了伦理道德,因为从实验一开始就向学生和家长隐瞒了逮捕的真相,同时也在警察总部进行了正式登记,实验中充斥着种种对人格的侮辱和自尊的摧残。

当出现失控的场面时,实验主持者仍然坚持进行实验,没有更早地中止研究,造成了好几名囚犯的扮演者出现严重的心理疾病。

因为实验带来的伤害太大,所以这样的实验,至今无人敢再尝试。

  虽然实验结束后安排了减压解说会,但这次实验对于所有参与者的影响是深远的。

其中的8612后来拿到了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最残酷的狱卒赫尔曼,即使在多年后也仍然时刻提醒自己要注意对待他人的态度,主持实验的津巴多教授则一直为唤醒人们关注制度性权力而奔走,同时他也改变了自己教学方式,赋予学生更多的权力。

  相关案例

  津巴多教授的实验证明,人性有着巨大的弹性,任何人的身上都可能出现极端顺从和抵抗权威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

个人的性情并不如想象的那样重要,善恶之间并非不可逾越,环境的压力也会让好人干出可怕的事。

  1994年发生的卢旺达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的一次屠杀,在三个月之内,胡图族人杀死了大约80-100万的图西族人。

事实上,这两族人原本就是混居在一起,很多人本就是邻居、朋友、师生、同事。

一夜之间,由于政府告诉胡图族人图西人是坏蛋,胡图人就展开了对图西人的疯狂残杀。

原本的兄弟伙伴,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残暴的人。

这其实也是受到情境的影响,其中有一种群众压力起了重要作用,也就是当周围其他人都在做同一件事的时候,自己不做就会显得另类。

这样的情况下,即使并不认同,人们也可能会去做一些违背自己意愿的事。

这就像监狱实验里,当狱卒们要求囚犯们一一上前敲“黑洞”的门,给关在里面的囚犯416施加压力时,虽然有一两个囚犯并不情愿,但他们仍然做了。

  书中提到了一个医生不合理用药的实验。

实验的过程是,让医生故意开错药,并坚持自己的药方正确,结果22名护士里有21名听从了医生的指令,造成不合理用药。

这样的事件去年在新华医院也发生过一次。

那天晚上一名值班医生错把化疗药当成普通的退烧药开给了五十几名儿童注射,当时的护士也提出过异议,最后都被医生一一反驳,造成了一起严重的错用药物事件。

  另外,美国还发生过一些这样的案件。

一些骗子冒充警察给某些餐厅经理打电话,告诉他们某女员工行为不端,要他们对女员工进行裸检,并进行性活动。

结果,经理们竟然乖乖地服从了“权威人士”的话。

人们如同服了药一般信服陌生人的电话,这就好像现在充斥在中国大地的诈骗电话,正因为人们对于公安局、法院、医院这些权威部门有着天然的信任,所以才会上当。

  国外还有一个名词叫作“狂欢节效应”。

也就是说,在狂欢节里,人们可以追求酒、女人、歌曲,纵情享乐,不受约束。

当参与庆典的人纵情于集体狂欢的感官享乐时,原本有的各种忧虑和义务便都被抛到九霄云外,此时人们会暂时放弃传统对个人行为的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