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373767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8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必修一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必修一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必修一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必修一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一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

《必修一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一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docx

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

一、选择题

 

1.自然状态下,哪一种陆地自然带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最大( )

 

A.中国温带荒漠带    B.巴西热带雨林带  C.北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俄罗斯苔原带

 

图9表示了我国75°E~102°E附近范围内高山林线高度随纬度变化的情况。

读图完成2~3题。

 

2.我国高山林线的高度( )

 

A.在30°N附近变化最为剧烈

B.在30°N以北变化只受温度的影响

C.在30°N以南降低是因为地形的影响

D.从高纬到低纬持续上升

 

3.沿30°N一线地区( )

 

A.热量条件优越,畜牧业是重要的经济支柱

B.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

C.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具有开拓南亚市场的重要意义

D.煤炭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4.关于陆地环境地域分异,表述正确的是( )

 

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在各纬度带的表现相同

B.山地海拔越高,垂直自然带越多

C.垂直地域分异与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相同

D.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是太阳辐射和地球内能

 

图2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

读图2回答5~8题。

 

5.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6.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度

 

7.决定该山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降水量  C.大气环流  D.太阳辐射

 

8.该山可能位于( )

 

A.赤道附近  B.40°S附近  C.40°N附近  D.极圈附近

 

读四个不同地点的山地某植被类型海拔高度分布表,回答9~10题。

 

 

9.推断该植被类型是( )

 

A.温带针阔叶混交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热带季雨林

 

10.造成该植被在四地海拔高度分布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①②两地──光照条件不同   B.②③两地──降水量不同

C.③④两地──土壤不同       D.①④两地──坡向不同

 

11.下表为我国东北地区、内蒙古草原和新疆塔里木盆地三地检测的表层土壤的分析数据,由数据可以推断,从东向西排列的顺序最有可能的是( )

 

 

pH值

有机质含量

SiO2含量

Al2O3含量

CaO含量

4.1

12.4%

62.39%

16.02%

2.44%

6.9

8.8%

68.58%

2.06%

9.87%

8.8

1.29%

65.05%

3.63%

14.96%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乙、甲    D.甲、丙、乙

 

读下图,判断12~14题。

 

 

12.N处数值最可能是( )

 

A.4500m     B.5000m     C.5500m   D.6000m

 

13.引起不同纬度雪线高低的主导因素是( )

 

A.气温的高低   B.降水的多少   C.海拔的高低   D.坡向的不同

 

14.同一纬线上雪线高低的差异主要是由于( )

 

A.海拔的高低   B.降水的多少   C.基带气温的高低   D.山脉的走向

 

读下列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不考虑其他非地带性因素),完成下题。

 

 

15.下列说法可能与实地一致的是( )

 

A.①位于新西兰某地    B.②位于欧洲某地   C.③位于亚洲某地    D.④位于非洲某地

 

黄河口是我国新增湿地最快的地区,近50年来平均每年造地4.05万亩,但近年来湿地增长速度减慢。

据此完成17~18题。

 

17.黄河口湿地的成因是( )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B.渤海海区不断下沉   C.海水的堆积作用   D.河流的堆积作用

 

18.近年来,黄河口湿地增长趋缓的原因是( )   

 

①潮流搬运能力增强  ②渤海区下沉迅速  ③小浪底枢纽工程蓄水拦沙  ④黄河下游段取水量增加  ⑤中游生态有所恢复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

 

19.任何自然带都具备的特征是( )

 

①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       ②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

③有典型的地质环境和水文条件   ④占有一定宽度,呈长带状分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除南极洲外各大洲都有的自然带是( )

 

A.热带荒漠带  B.温带草原带  C.热带雨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1.关于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陆地自然带以热带雨林带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B.各自然带之间具有明显的界限

C.高山地区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因素无明显的分布规律

D.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在北半球中纬度最为明显

 

22.下列关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理环境要素由大气、水、地形、植物和土壤等组成

B.地理环境各要素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总体特征相统一

C.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

D.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地域差异

 

读某山地垂直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图10),回答23~24题。

 

23.形成该自然景观分布状况的主导因素为( )

 

A.纬度位置   B.经度位置   C.海拔高度   D.山坡朝向

 

24.该山地可能是( )

 

A.落基山脉  B.安第斯山脉  C.喜马拉雅山脉  D.阿尔卑斯山脉

 

组成陆地环境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据此回答25~26题。

 

25.影响陆地上生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是( )

 

A.水文   B.气候   C.地形   D.土壤

 

26.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是( )

 

A.岩石    B.成土母质   C.土壤   D.矿物质

 

27.黄土高原地区植被严重,致使水土流失严重,体现了( )

 

A.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一致   B.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制约

C.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         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

 

读下面两图(上幅图为从雅加达到北京附近沿经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下幅图为北京附近沿纬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回答28~29题。

 

 

 

28.在上幅图中,A处的大片森林中出现苔原植被是因为( )

 

A.纬度位置影响,属纬度地带性   B.海陆位置影响,属经度地带性

C.受地形影响,属垂直地带性     D.受地形影响.属非地带性

 

29.在下幅图中,B处之所以能形成草原的原因是( )

 

A.受到夏季风的影响较为湿润

B.受到西风的影响带来丰富的降水

C.B处有高山冰雪融水,使这里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能滋润草地的生长

D.受冬季风的影响,从北冰洋带来丰富的水汽

 

读世界某区域海洋与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回答30~32题。

 

 

30.图中洋流的名称为( )

 

A.西澳大利亚寒流  B.加那利寒流   C.本格拉寒流   D.北大西洋暖流

 

31.X地降水主要集中在( )

 

A.12月至次年1、2月   B.3~6月   C.6~9月    D.9~12月

 

32.沿X─Y─Z自然景观的变化是( )

 

A.阔叶林、森林草原、荒漠   B.硬叶林、稀树草原、荒漠

C.落叶林、草原、荒漠       D.雨林、稀树草原、荒漠

 

下图为各纬度高山自然带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33~34题。

 

 

33.图中的自然带A为( )

 

A.热带雨林带  B.阔叶林带   C.针叶林带   D.苔原带

 

34.图中画错的地方是( )

 

A.0°   B.30°N    C.60°S   D.80°S

 

35.在森林中一旦遭遇火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使用沾湿的毛巾遮住口鼻,顺风逃离  B.如果火势突然减弱,则可以放心休息

C.选择低洼地或坑洞躲避              D.伺机逆风突破林火包围

 

36.绿洲面积的大小,关键取决于( )

 

A.经济发展水平  B.土地开垦的规模   C.水资源的多少   D.防护林带的规模

 

37.当遇到下列情况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

 

A.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往旁边的山坡上跑

B.遇到地震时,若在高楼内,俯身躲在坚固的家具旁或狭小空间,等待救援

C.陷入沼泽地时,用一根长竹竿插入泥潭,用力往上爬

D.在野外遇到龙卷风时,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

 

表1为四个国家1998年能源消费情况。

读表1,回到38~39题。

 

 

38.表1数据表明( )

 

A.①国以煤为主,且核电消费量最大

B.②国矿物能源消费构成较均衡,且石油消费量最大

C.③国以石油为主,且石油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

D.④国以天然气为主,且天然气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

 

39.所代表的国家依次是( )

 

A.俄罗斯、美国、日本、中国   B.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

C.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   D.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

 

40.人均能源消费量较为相近的一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00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分别为106988万吨标准煤、130297万吨标准煤。

读图3并回答41~43题。

 

 

41.在此期间,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为( )

 

A.煤炭消费量的比重增加最多

B.天然气生产量的比重变幅最大

C.1995年,煤炭生产量所占比重低于其消费量所占比重

D.1994年,石油生产量和消费量所占比重相近

 

42.2000年消费量超过生产量20%以上的能源种类有( )

 

A.煤炭、石油  B.石油、水电  C.水电、天然气  D.天然气、煤炭

 

43.我国目前( )

 

A.以煤炭消费为主的状况已经改变        B.天然气消费呈下降趋势

C.因消费量少于生产量,原油可以大量出  D.水电生产呈增加的趋势

 

44.农业文明时期,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是( )

 

①土地的数量对人类影响不大,土地的数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影响较大

②土地的质量和数量都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土地是人类最重要的财产和生产资料

④土地的质量以土地的区位和用途来衡量

 

A.②  B.③  C.③④  D.①④

 

45.当今世界上土地资源遭受破坏最主要原因( )

 

A.盲目垦殖草原            B.建筑用地不断扩大

C.土地利用中的此生盐碱化  D.遭受风蚀、水蚀和沙漠侵蚀

 

中国经济开始进入增长加速期,经济总量增长引发对能源的需求增加。

浙江、江苏和上海所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缺电的主要原因是常规能源缺乏、人口众多、经济发展速度快。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46~48题。

 

46.下列能源中属于常规能源的是( )

 

①油  ②煤炭  ③水电  ④沼气  ⑤核能  ⑥太阳能  ⑦天然气 ⑧海洋能

 

A.①②⑦  B.①②③⑦  C.①⑤⑦⑧  D.③④⑤⑥⑧

 

47.目前我国调入煤和石油最多的地区是( )

 

A.山西省   B.上海市   C.浙江省   D.广东省

 

48.我国的石油主要分布在( )

 

A.西南、东南   B.东北、华北   C.东北、西南   D.华北、西南

 

面积近240平方千米,由火山喷发、湖盆相对下陷而形成的达里诺尔湖,位于我国某省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

图11是该湖及周边的水系示意,回答49题。

 

 

49.以下描述完全符合该湖泊所处的地理环境的是( )

 

A.处于辽宁省的北部,丘陵地形,分布着风化的玄武岩或花岗岩,是淡水湖

B.位于内蒙古,高原地形,分布着风化的玄武岩或花岗岩地貌,是咸水湖

C.位于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地表广泛分布着石灰岩和大理岩石,是淡水湖

D.位于河北省,太行山麓,地表多盐碱低洼地,是华北平原面积较大的淡水湖

 

世界上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正式开通客运。

一列火车从成都经宝鸡、兰州开往拉萨,全程运行48个小时。

据此回答50~53题。

 

50.车山的旅客可能看到的植被依次有(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高山草原、温带阔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荒漠、亚寒带针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荒漠

 

51.列车经过可可西里时,旅客可能在窗外看到的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

 

A.藏绵羊  B.臧山羊   C.三河马   D.藏羚羊

 

52.旅客沿途看到的山地中,垂直自然带类型最多的是( )

 

A.秦岭南坡   B.秦岭北坡   C.唐古拉山   D.阴山

 

53.旅客在旅途中,可能遇到的自然灾害是( )

 

A.地震   B.火山喷发   C.寒潮  D.台风

 

由于人类不注意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太平洋岛国图瓦卢(下图所示)的1.1万国民将面临灭顶之灾。

该国不得不进行全国大搬迁,永远离开这块他们世世代代居住、生活的土地。

据此回答54~55题。

 

 

54.导致图瓦卢失去国土的主要原因是( )

 

A.水土流失使人们丧失耕地         B.气候变化和温室效应

C.上空出现臭氧洞,危及人类生存   D.地壳下沉

 

55.全球变暖最有可能导致图示海域海水的盐度( )

 

A.无法确定   B.升高   C.降低   D.没有变化

 

二、综合题

 

1.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上四个自然带的名称是:

A      ;B      ;C      ;D      。

 

(2)该地区纬度地带性表现明显,其主要原因是:

      。

 

(3)地球上纬度地带性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2.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数码所代表的自然带分别是:

①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⑤______;⑥_______。

 

(2)②→③→④的变化,反映出_____________地带性的分异,其成因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

 

(3)①→④→⑥的变化,反映出_____________地带性的分异,这种成因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

 

3.读“亚洲沿东经88°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1)A海域是_______________。

 

(2)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自然带名称。

 

B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

 

(3)从E到I自然带体现了_______________分布规律。

 

(4)B与D两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其主要原因是:

①_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_。

 

4.读下面材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我国约90%的煤炭资源分布在秦岭以北地区;华北地区耕地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0%,水资源总量约占全国的6%。

 

材料二 我国是人口大国,经济发展迅速。

但在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有十几种探明储量不能满足需要。

 

材料三 我国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为25-40%,工业用水重复使用率为20~30%。

 

(1)材料一说明我国的资源问题是  ,其结果不仅造成运输紧张,同时使   增高。

 

(2)材料二说明我国矿产资源的问题是     ,因而无论从现实还是长远看,都对我国经济的     造成很大压力。

 

(3)材料三说明我国水资源利用的问题是  ,其原因在于目前我国的  和  相对落后。

 

5.读下列材料及“中国沿海耕地、水资源对比图”(图15)、“中国沿海地区水土协调度图”(图16),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十年我国东部沿海土地利用结构变动表

 

年代

耕地 

(%)

园地 

(%)

林地 

(%)

牧草地 

(%)

城镇居民点及工矿(%)

交通 

(%)

水域 

(%)

未利用土地 

(%)

1985年

28.9

2.6

32.4

6.1

5.5

1.8

7.3

15.4

1990年

28.3

3.2

32.9

6.5

6.0

1.9

7.4

13.8

1996年

28.1

4.2

37.2

1.6

7.0

2.1

7.8

12.0

 

材料二 中国沿海地区耕地、水资源对比图材料三:

中国沿海地区水土协调度图

 

 

注:

水土协调度-(本区水资源量/全区水资源量)/(本区耕地规模/全区耕地规模)

 

⑴分析材料一,近十年来我国沿海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中,比重上升的有     ,比重下降的有     。

 

⑵分析材料二,说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水资源与耕地资源的分布特点是①  ;②  ;③  。

 

⑶分析材料三,东部沿海省区中,水土协调度最高的省是      。

请简要分析其成因:

     。

 

⑷结合所给材料,说明我国北方水土协调度<1.00的省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水土协调度:

        。

 

参考答案及其解析

 

一、选择题

 

1.【解析】答案选A。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越复杂,生态系统越稳定,越不易遭到破坏。

中国的温带沙漠与其他三个相比较,生物种类最少,食物链最简单,生态平衡最容易遭到破坏。

 

2.【解析】答案选AC。

由图中可以看出30°N附近林线的高度变化约在2800米到4600米之间,变化得最为剧烈;任何自然带的变化都应是在水、热条件下共同作用形成的;30°N为喜马拉雅山坡,水热条件差,所以林线低;由图可知30°N以南林线不再持续上升。

 

3.【解析】答案选BC。

30°N一线为青藏高原南部地区,光热条件好,但热量条件不足,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水平低,因紧邻南亚,所以具有开拓南亚市场的意义,本区旅游资源、太阳能、地热能、水能资源但煤炭资源缺乏。

 

4.【解析】答案选C。

水平地域分异又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其主导因素为热量;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其主导因素为水分,在中纬度地区最为明显,垂直地域分异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相似,但不相同。

垂直自然带的多少与纬度位置和山体的海拔高度有关。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受地质作用中的内力作用形成的,而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的内部。

 

5~8.【解析】5.A 6.A 7.A 8.A 。

先看基带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其气压带风带中的位置,明确基带的自然带属性;按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区分异规律,由基带开始,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更替,变成由地势低向地势高更替。

图中基带为热带草原,所以①为5000米以上,为积雪冰川带,③以下是森林草原的过渡,判定为高山草原带。

 

9.【解析】答案选A。

从表中的经纬度可以判断,四地均在我国境内,我国秦岭-淮河以北为温带气候,不会出现热带或亚热带的植被,该植被在北纬40度以北,只能为温带针阔混交林。

 

10.【解析】答案选B。

①②两地纬度相差较大,温带针阔混交林在较低纬度分布的高度要高于高纬度地区,即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②③两地纬度相当,但距海洋的位置明显不同,则降水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干旱区,只有当海拔较高时,才有较多的降水,同时温度较低,蒸发量较小,而湿度较大,才有森林植被;③④两地是降水差异造成的,①④两地是热量差异造成的。

 

11.【解析】答案选A。

我国东北地区、内蒙古草原和新疆塔里木盆地三地的土地生产力大致呈递减趋势,主要是有机质含量不同造成的。

根据有机质含量就可判断出来甲、乙、丙与三地的的对应关系。

 

12~14.【解析】12.D 13.A 14.B。

影响雪线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不同纬度,纬度越高,气温越低,雪线越低;反之,纬度越低,气温越高,雪线越高;同纬度,降水越多,雪线越低。

 

15.【解析】答案选C。

巴西在热带,其基带自然带不可能出现落叶阔叶林,东非高原山地自然带基带是稀树草原,阿尔卑斯山山地自然带基带不会出现草甸。

 

17~18.【解析】17.D 18.B。

河口地区由于泥沙沉积形成地势低平的湿地。

今年来由于黄土高原生态建设加强,水浪底水库蓄水拦沙使到达河口的泥沙减少,同时黄河水在下游地区被河南、山东大量使用,使到达河口的水量减少,也影响了冲刷到河口的泥沙量,以上这些因素导致黄河口湿地增长速度缓慢。

 

19.【解析】答案选B。

不同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水热状况及其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代表性植被和土壤,并在地球上呈带状分布,形成自然带。

 

20.【解析】答案选D。

地中海气候控制下形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除南极洲外,其他各州均有分布。

 

21.【解析】答案选D。

北半球中纬度陆地面积宽广,从沿海到内陆干湿状况差异很大,所以以水分为基础的地域分异表现明显。

陆地自然带在水平方向上具有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另外还有垂直地域分异和非地带性因素,不可能严格地以赤道为对称轴。

陆地环境中热量和水分是渐变不是突变的,所以自然带之间没有严格的限制。

 

22.【解析】答案选B。

所谓整体性,就是指地理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地貌和土壤)的内在联系。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陆地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

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出某一要素的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23.【解析】答案选CD。

该山地自然景观的差异表现在东西方向上,可能是由海拔和山坡朝向的不同造成的。

 

24.【解析】答案选AB。

东西两侧的自然带的差异,表明该山南北延伸,可能是落基山脉或安第斯山脉。

 

25.【解析】答案选A。

影响植物分布的因素很多,气候是影响生物分布,特别是影响植物分布的最主要因素,因为气候决定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光照、热量和水分等条件。

 

26.【解析】答案选C。

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是土壤的本质属性。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同时并不断的供应和调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的能力。

 

27.【解析】答案选B。

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体现了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牵一发而动全身”。

 

28.【解析】答案选D。

A处的苔原植被处于亚寒带针叶林植被之中,应该由于地势起伏而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