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A卷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单元双基双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3670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4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3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A卷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单元双基双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专题03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A卷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单元双基双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专题03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A卷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单元双基双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专题03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A卷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单元双基双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专题03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A卷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单元双基双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03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A卷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单元双基双测.docx

《专题03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A卷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单元双基双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3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A卷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单元双基双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03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A卷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单元双基双测.docx

专题03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A卷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单元双基双测

【学易精品课堂】高二同步单元测试A卷【人教版历史】

必修三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建议用时:

60分钟

姓名:

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满分60分)

1.有学者认为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

能佐证这一观点的

①文人画的兴起

②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③《窦娥冤》等戏剧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

④印刷术的改进推进了文化的普及工作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④

【答案】D

考点:

古代中国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古代文学艺术•宋词

2.她是诗歌的一种,是合乐的歌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她”是()

A.北方民歌B.骚体C.宋词D.明清小说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材料中的她“是诗歌的一种,是合乐的歌词”、“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依据所学知识可判断出这种诗歌是宋词。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考点:

古代中国文学艺术和科技•古代文学艺术•宋词

3.集文学、书法、篆刻等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注重诗意,集中体现了创作者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这一艺术创作特点反映的是古代中国的()

A.唐诗B.草书C.文人画D.京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集文学、书法、篆刻等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注重诗意”结合所学可知这属于中国文人画的特点,故本题选C项。

ABD不符合题干要求。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艺术·文人画

4.元代是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杂剧、散曲、南戏等都取得巨大成就。

后世将其与唐诗、宋词并称。

后人充分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称其“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

造成元曲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市民阶层队伍的不断壮大B.民族资产阶级的兴起

C.戏曲创作者深入社会生活D.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答案】A

考点:

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元曲

5.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

“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下列各项中属于宋朝“创新和文化繁盛”表现的是()

①发明了造纸技术

②打破了“坊”、“市”的界限

②开创了科举考试制度

④形成了词创作的繁荣局面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考查的是宋朝的科技文化。

造纸术是汉朝发明,开创科举制的是隋朝,②④均为宋代的成就,故选D项。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宋词

6.苏轼在欣赏王维的画作时说道: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下列作品在绘画风格上与之相似的是()

【答案】B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充满魅力的书画和和戏曲艺术·文人画

7.“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

龙虎惭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芒疾。

”唐朝诗人窦冀的这首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

与这一描述相符的书法作品是()

A.王羲之《兰亭序》B.柳公权《玄秘塔碑》

C.怀素《自叙帖》D.颜真卿《祭姪文稿》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书法。

依据所学可知,题干材料所描述的是草书的特点。

分析选项,AD是行书,B是楷书,C是草书,所以应选C。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充满魅力的书画和和戏曲艺术·书画

8.1620年,英国哲学家培根曾在《新工具》一书中写道: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

”此语赞扬了四大发明()

A.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B.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转型

C.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视角D.是沟通东西方文明的纽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

依据题干材料“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揭示的是三大发明在人类社会转型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所以应选B,其他与题意不符。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四大发明·作用

9.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宋徽宗办画院,招画师采用唐人诗句命题考试。

其中有一题为“蝴蝶梦中家万里”,夺魁者王道亨画苏武牧羊假寐,以见万里意。

此画的风格应为()

A.宫廷画B.文人画

C.民俗画D.人物画

【答案】B

考点:

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古代的绘画

10.西欧有一句名谚:

“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

”结合对古代科技史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B.古代欧洲的科技成就比中国的科技成就更高

C.欧洲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形成近代科学

D.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结合材料中的说法和所学知识,可以推断出“中国人的头”是指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阿拉伯人的口”指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法兰西人的手”指欧洲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形成近代科学,所以只有B符合题意。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技和文艺••主要科技成就•古代科技发展的影响。

11.余秋雨说:

“中华文明的长寿秘密是汉字,……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

”在下列汉字字体中,出现在先秦时期的是()

【答案】D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国的古代艺术·书法

12.今天象棋中有“炮”与“砲”二字。

唐代的象棋中使用“砲”字,宋代的象棋中“炮”“砲”二字开始并用,这一变化说明()

A.中国象棋发明于宋代B.宋代发明了火药

C.宋代火药广泛用于战争D.洋炮在宋代传入中国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不对,根据题干,唐代已经有中国象棋;B不对,唐代已经发明了火药;D不对,题干并没有显示其中的炮就是洋炮;到唐末,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宋元时期各民族政权之间战争不断发生,火药在军事上的应用更为广泛,C符合题意。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火药

13.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以其独特的意蕴与风格,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①行书奔放跃动,线条流畅纵情,把书法写意性发挥到极致

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是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③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以自然风景为主要内容

④《诗经》奠定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A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书法。

14.剪纸、杨柳青年画等民间艺术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

这些民间艺术的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尤以反映现实生活,时事风俗、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长,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民间文化的繁荣主要反映出()

A.明清时期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B.封建政府对民间艺术的扶持

C.文人对民间文化的推广

D.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由明清时代特征可知明清时期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经济上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商品经济得到发展,思想上收到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的影响被束缚可知,民间文化的繁荣是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市民阶层的崛起,从而扩大了民间文化的市场,从而促进了民间文化的繁荣,故选择A。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民间文化繁荣的原因

15.观察下图,依据书写的字体判断,古代中国文字书法的演变

A.顺应了国家统一的需要B.体现了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C.标志着书法理论的成熟D.反映了书法向世俗化、个性化转变

【答案】A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文字的演变

16.下图是某中国古代文学史著作的目录,三个“□”处缺失的文字按顺序应该是()

①丰满厚重②豪放与婉约并重

③以形写神④极摹人情世态

A.①③②B.①②④C.②①④D.④①③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以形写神”是绘画理论,AD项排除;汉赋的特点是丰满厚重;宋词的特点是豪放与婉约并重;明清小说的特点是极摹人情世态。

所以答案选B。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各种文学形式的特点

17.英国史学家韦尔斯说:

“19世纪以前的两千多年,很少有中国人对于他们自己的文明一般优越于世界其他各处的文明产生过任何认真的疑问”。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国古代文明一直领先于世界

B.封建政府禁绝任何外来文明

C.中国古代文明并非世界领先

D.封建政府缺乏对本国文明的深刻反思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分析史料的能力。

中国农业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长期处于先进,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保守性及封闭性也使中国人容易做“天朝上国”的美梦。

因此中国缺少对自身的反思,也使得中国在近代落后于世界。

A选项“一直”说法错误,;B选项“禁绝”错误,唐宋的时候是对外开放的;C选项说法错误,中国文明在一定时间段内是领先世界的。

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中西方科学成就对比

18.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①民族融合的加强②丝绸之路的畅通

③文化政策的开放④古代商帮的推动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③④

【答案】C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唐三彩

19.在某中学举行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中,同学们吟诵的“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三个名句体现的文学形式依次是

A.宋词、唐诗、楚辞B.楚辞、唐诗、宋词

C.楚辞、汉赋、唐诗D.唐诗、宋词、元曲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本题是一道学科交叉题,考查宋词,唐诗和楚辞体裁形式。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北宋晏殊的一阙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唐代李白的一首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战国时期屈原的一篇楚辞。

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文学体裁

20.随着中国古代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适应市民阶层文化生活需要的文艺作品不断涌现。

下列作品中,与之相符的是

A.《诗经》B.王羲之《兰亭集序》

C.柳公权《玄秘塔碑》D.曹雪芹《红楼梦》

【答案】D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灿烂的文学•明清小说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6分,22题24分,满分40分)

21.(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材料二“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这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在“2004文化高峰论坛”做了题为“《易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的报告,使得《易经》背上了“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