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3620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30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特点或品质。

2.了解8个描述品质、心情的词语,会认9个生字。

3.积累关于读书求学的成语,并能仿写例句。

4.积累和理解名人名言。

教学

重点

词句段运用(积累关于读书求学的成语,并能仿写例句。

教学

难点

积累关于读书求学的成语,并能仿写例句。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会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特点或品质。

2.了解8个描述品质、心情的词语,会认9个生字。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新课

教学

(  )分钟

一、交流平台

1.本单元学习的课文中,都是写人的文章,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品质、特点。

作者是怎样体现出人物的品质、特点的呢?

读读下面的几位同学的交流,想一想表现人物特点、品质可以运用哪些方法呢?

【课件2】

2.请同学们把上面表现人物品质、特点的方法用“”画出。

3.学生交流。

学生反馈练习情况,教师评价指导。

教师总结评价,点拨指导:

【课件出示3】

(1)第一个语段从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

(2)第二个语段,是从人物的动作描写看出人物的一些特点。

(板书:

从人物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特点)

4. 小练习:

请同学们写一写,通过人物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能表现人物品质、特点的句子。

示例:

【课件出示4】

语言描写:

中午吃完饭,妈妈叫我洗碗,我不肯洗,妈妈用婉转的语气说:

“我的小洗碗机,快去洗碗吧!

”我就高高兴兴去洗碗了。

我一边洗一边说:

“妈妈,那你是小天鹅洗衣机啦!

”因为妈妈常常给我们洗衣服。

爸爸不甘落后地说:

“我是电饭锅,因为我天天给你们烧饭。

”我笑着说:

“哈,我们都是家用电器了!

动作描写:

【课件出示5】

她上课很严肃,一定要全班四十二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她,谁要是做小动作,就会被她的秘密武器--“粉笔头”袭击,如果两个同学在交头接耳,她就会使出绝世神功--“穿心眼”,好像要把人的心看透,有了这两样“法宝”,应该没有人不服气了吧。

二、识字加油站

你了解下面的词语吗?

出示:

【课件出示6】

1.认一认

(1)指名拼读生字,齐读生字,指名领读。

(2)小组同学对比读,互相交流纠正易错生字读音,组长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3)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平舌音“躁”,前鼻音“焚”,后鼻音“慷”。

2.学生小组讨论,根据自己所查找的资料,说一说你对这些词语的了解。

3.教师小结,指导:

【课件出示7】

和蔼:

性情温和,态度可亲。

慷慨:

充满正气,情绪激昂;大方、不吝啬。

贤惠:

指妇女甘愿为家庭付出,有德行,态度和气,心灵手巧。

善良温柔而通情达理。

悲戚:

悲痛哀伤(着重于哀,多是个人情感上的)。

临危不惧:

 临碰到,面临;惧害怕。

遇到危难,一点也不害怕。

彬彬有礼:

表示个人修养和作风的道德用语,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焦躁不安:

着急,烦躁,坐立不安的样子 。

心急如焚:

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

形容非常着急。

 

4.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词语?

(描写人物品质、心情的词语)(板书:

描写人物品质、心情的词语)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从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特点或品质。

了解8个描述品质、心情的词语,会认9个生字。

 

 

出示文字让学生感知从人物的行为、外貌描写中表现人物的品质、特点。

 

 

通过读读词语,认识9个生字,通过讨论交流,了解几个词语的意思。

为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词语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积累关于读书求学的成语,并能仿写例句。

2积累和理解名人名言。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新课

教学

(  )分钟

一、词句段运用

(一)下面的成语都与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有关,选两三个,讲讲它们的故事和含义。

(板书:

与古人读书求学的成语故事)

1. 出示:

【课件10】

囊萤夜读悬梁刺股凿壁偷光

铁杵成针程门立雪手不释卷

2.读一读,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些成语。

3.说一说,这些成语分别描写了什么故事?

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

4.选一选,说一说。

(1)悬梁刺股【课件出示11】

古时候,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再继续读书,后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奋图强努力读书。

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这两个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个成语。

虽然告诉我们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是值得提倡的,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为了学习也不能一直努力到累垮自己的身体,读书也是需要适可而止的。

(2)程门立雪【课件出示12】

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已的学问,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睡觉。

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

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

老师睡醒后,看见了外面的两个雪人——杨时和游酢,对此,程老先生感动不已。

(3)手不释卷【课件出示13】

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

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袭击荆州。

水手一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埋伏在船舱里。

黑夜,船到当阳江边,烽火台的汉兵厉声盘问。

吴军诈称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风,汉兵信以为真。

约至二更,船上吴军突然袭击,占据了烽火台。

随后,吕蒙带兵长驱直入,轻取荆州。

吕蒙作战勇猛,平时却不肯读书。

孙权劝道:

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明。

孙权道:

“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

从此,吕蒙勤勉自学,受益匪浅。

5.你还知道哪些与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有关的成语?

【课件出示14】

闻鸡起舞韦编三绝孟母三迁

(二)仿照下面的例句,选一种情况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课件出示15】

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蹬着车厢,攀上了窗口。

罗盛教听到孩子们的哭喊声,知道有孩子落水了,就急忙向河边跑过去。

他一边飞奔,一遍脱棉衣。

冰窟窿里泛着水花,罗盛教猛地跳了下去。

他在水里摸了好一阵,也没摸到。

他钻出水面吸了口气,立刻又钻了下去。

蝴蝶飞舞小男孩打羽毛球妈妈下班回到家

1.指名学生说一说,这两个片段中红色的词语,表示什么?

2.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选代表班内展示。

教师总结:

这两个片段红色的词语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而且是连续的动作词语。

(板书:

表示连续动作的词语)

2.在出示的三种情况中,选择其中一个情况,照样子写写。

【课件出示16】

示例:

我把羽毛球往空中一抛,然后用力一打,只见羽毛球在空中迅速地划了一个弧,直奔小明跟前。

小明也不甘示弱,用球拍猛地一回打,球箭一般地回到了我的身边。

我举起球拍猛地一反击,球再一次地到了小明的身边。

二、日积月累

1.出示名人名言,学生尝试读一读。

出示:

【课件出示17】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

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孟子》

2.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这些都是告诉我们要自立自强的名言)

3.教师讲解:

(板书:

描写自强不息的名言)【课件出示18、19】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语出周文王姬昌《周易》。

意思是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地前进。

(2)“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意思是说“胜人者”,凭借的是自我个体的蛮力;“自胜者”,凭借的是坚强的意志。

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具有天地之志的人。

天地之志是收获大道、战胜一切的力量泉。

只有“自胜者”,才是真正的强者。

(3)“不怨天,不尤人”不埋怨上天给的命运,不要遇到挫折就怨恨别人,通过学习平常的知识,理解其中的哲理,获得人生的真谛。

(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4.把这些名句再读一读,相互交流,看谁读得最好。

5.自己练习背一背,再抄写一遍,积累下。

三、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积累并理解了关于读书求学的成语,并能仿写例句,写连动句,积累和理解名人名言。

 

出示描写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的成语,并选择两三个词语讲故事,可以让学生积累了词语、理解词语的含义。

 

讲解名言的大意,为学生理解名言的含义提供直接的帮助。

理解大意有助于学生积累名言佳句,同时也为学生正确运用打下了基础。

 

板书

设计

语文园地

从人物语言描写、行为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特点

描写人物品质、心情的词语

与古人读书求学的成语故事

表示连续动作的词语

描写自强不息的名言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注重放手给学生练习,体现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每个小题,都让学生首先自己尝试去理解,然后在课件展示的帮助下,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进一步把题目完成,从而达到边学边做积累理解的目的。

不足之处:

学生通过学习,基本达到了本课的教学要求。

美中不足的是讲解稍微多一些,能放手的就放手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自己讨论交流。

七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课守身自爱

教学目标:

1、理解“守身自爱”的内容。

2、注意积累古代典籍中关于“守身自爱”的名句。

教学重点:

疏通文意,借助注释理解“守身自爱”的内容。

教学难点:

积累“守身自爱”的名句,探讨这些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无和私、最伟大的。

孝的意义在于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思。

身体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天下的父母都希望子女健健康康。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珍惜好自己的身体,不要做毫无意义的残毁和无价值的牺牲,就是对父母的孝顺。

不辱其身,不羞其亲,可谓孝矣。

”孝的意义又在于维护父母的尊严,不让父母为自己蒙羞。

孝道是社会的行为规范,是社会法律秩序和道德秩序的良好阐述。

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存身惜名,不让家人担心,不辱没父母,那么逞勇斗很、违法乱纪的事情就不会发生,每个公民都会遵纪守法,恪守公德,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文明。

遵行孝道,从爱惜身体、尊重生命做起。

二、新课教学:

1、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父母,之终也。

---《孝经·开宗明义章)

翻译:

自己的肢体、头发和肌肤都是从父母那里得来的,不敢败坏,这是孝行的开端;为人处世能行正道,使自己扬名后世,从而使父母荣耀,这是孝的高境界。

2、孝子不服暗,不登危,惧辱亲也。

父母存,不许友以死,不有私财。

--《礼记・曲礼上》

注释:

服:

通“”伏”,指潜伏于暗处

译:

孝子不潜伏在暗处,不登危险的地方,是怕因自已的过失使父母蒙受羞辱。

父母健在的时候,不可以与朋友生死相许,不可以私存钱财。

3、曾子曰:

“身者,父母之遺体也。

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

--《吕氏春秋・孝行》

注:

遗:

留。

译:

曾子说:

”自已的肉身,是父母遭留的身体。

使用父母遗留的身体,敢不恭敬吗?

三、思考讨论:

1.“父母在,不许友以死,不有私财。

”这种看法你赞同吗?

为什么?

请谈谈你的看法。

2.孟子说: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

”结合所学,査一査这句话的意思,想一想“守身”和孝顺父母之间有什么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