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综合运用》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3614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综合运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数学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综合运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数学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综合运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数学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综合运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数学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综合运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综合运用》教案.docx

《数学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综合运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综合运用》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综合运用》教案.docx

数学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综合运用》教案

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六课时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综合运用》教案

课题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综合运用

单元

第七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学习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根据创设的情境,提出问题,并能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重点

根据已知有条件提出问题,并能正确列出算式。

难点

能够根据题意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

(1)口算

65-17=35-26=48-25=

39+42=43+34=65+27=

师:

以65-17为例,你能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65-17=48,先算65-10=55,再算55-7=48或先算65-20=45,再算45+3=48。

(2)算一算。

(1)和一共有多少个?

(2)比少几个?

2.导入新课

师:

小朋友们,周末你们喜欢到哪去玩?

师:

看来小朋友们的周末过得真愉快。

我们的好朋友小明周末到游乐园去玩,不仅玩得开心,而且收获也有很多,我们一起去看看他发现了哪些有趣的数学信息好吗?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学生自由说一说。

 

学生独自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学生自由说一说。

 

 

通过复习,考查学生对以前学习知识掌握情况,同时为后面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讲授新课

1.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

师:

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师: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反馈:

(1)坐小火车和坐过山车的一共有多少人?

(2)坐过山车的比坐小火车的多多少人?

(3)坐摩天轮的和坐过山车的一共有多少人?

……

师:

你们真是一群善于观察、善于提问的小学生,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呀!

2.解决问题

师:

我们先来算算坐小火车和坐过山车的一共有多少人好吗?

应该怎样列式呢?

师:

为什么用加法,说说你的想法好吗?

 

师:

说的真不错。

那么现在你能求出坐小火车和坐过山车的一共有多少人吗?

 

师:

经过小朋友们的计算,老师知道了坐小火车和坐过山车的一共有70人,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坐过山车的比坐小火车的多多少人这个问题,这又该怎样计算呢?

师:

经过小朋友的计算,我们知道了坐过山车的比坐小火车的多22人。

你能说说为什么用减法吗?

 

师:

说的太棒了。

刚才,小朋友们还提出了许多的数学问题,现在我们做游戏的方法来完成好吗?

同桌相互提问,对方解答。

抽查几组展示交流:

(1)坐摩天轮的和坐过山车的一共有多少人?

37+46=83(人)

(3)坐摩天轮的比和坐过山车的少多少人?

46-37=9(人)

……

师:

小朋友们,这节课表现的真棒,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加减法问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综合运用。

板书课题: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综合运用

 

学生根据图片上的信息自由说一说。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

 

学生:

24+46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

要求两个量的和,用加法计算。

 

学生独自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

46-24=22(人)。

 

师: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用减法。

 

同桌合作完成。

 

 

让学生根据自己发现的信息提出有关加减法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解决问题,不仅要列出算式,而且需要明确算理,所以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说说列式的原因,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采用做游戏的方式,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可解决每个学生心中的问题,树立学生的信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堂练习

1.你能像下边那样,写出两个数相加,得数是99的竖式吗?

2.看图列式

课件出示相关信息

3.他们能坐下吗?

(1)班有35人,二

(2)班有36人。

4.海洋博物馆

爸爸比我多掏多少元?

5.小小玩具店。

课件出各种玩具的价钱。

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并解答。

学生独自写一写,然后展示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方法。

 

学生独自了解题目的信息和问题,然后列出算式求解。

 

学生根据题意提出问题,然后根据所提出的问题,列式解答。

 

 

设计余生活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新知,同时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信心。

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多少,用减法求解。

2.求两个量的和,用加法。

学生自由说一说,教师适当加以引导与补充。

通过自由说一说,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述、归纳概括的能力。

板书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综合运用

第1单元磁铁

1、磁铁能吸引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教学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教学准备】

1.小组材料:

磁铁每组一块。

自备各种硬币、

1号袋:

铁钉、铅笔、螺丝、铜钥匙、铝钥匙、玻璃弹珠、橡皮、一些回形针等,

2号袋:

布片、小木片、玻璃片、泡沫等。

2、教师准备的材料:

装有水的烧杯,1元硬币。

教学过程

一、动画激疑,引入新课

播放《机器人总动员》中《机器人与磁铁》的有趣片断:

机器人wall-E在路边看到一个马蹄形状的东西,不知道是什么,很好奇,上前去看,还没看清楚,那个东西就一下扑在了它的身上,它吓了一跳,赶紧用手把它取下,那东西却粘在了它的手上,它开始发慌了,用尽办法要摆脱它,一扔,那东西粘在它的眼睛上,它越用力却越扔不掉,到最后它费尽力气以为它把那东西扔了,终于松了一口气,转身离去,可实际上那东西正在它的背上得意地笑呢……

师:

那个东西那么喜欢wall-E,总舍不得离开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生答)为什么磁铁会那么喜欢它呢?

(生猜)到底是不是像你们说的那样呢?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关于磁铁的一些性质(板书:

磁铁)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探究活动一:

找朋友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磁铁很喜欢机器人wall-E,那么磁铁还喜欢什么呢?

下面老师请大家帮着找一找磁铁还有哪些朋友。

大屏幕出示物品:

铁钉、铅笔、螺丝、铜钥匙、铝钥匙、玻璃弹珠、橡皮、回形针(边出示边让学生回答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A、预测

同学们先猜一猜,说说哪些能被磁铁吸引,可能是磁铁的好朋友?

(生答)说说你预测的理由和根据。

要想知道磁铁我们预测得对不对,可以怎么做呢?

(用实验证明)

B、实验探究

1、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每六人为一个小组,小组长负责分好工并监督,后勤部长从袋里取出材料(1人),操作员操作(1人),记录员记录(2人),首席发言人汇报(1人)。

记录在如下的表格中:

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

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

物体名称

共同特点

物体名称

共同特点

2、学生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铁钉、螺丝、回形针能被磁铁吸引。

4、小结。

比较实验结果和预测结果是否完全一致。

(铜、铝预测错误)

询问预测错误的原因,引出仅凭感觉来判断是不对的,必须通过科学的实验方法才能判断准确。

讨论:

(1)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2)所以,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推知什么?

你能够再用一句完整的话来概括一下磁铁的这个性质吗?

我们只用了16种材料,科学家用了更多种材料做实验后,发现磁铁的确能够吸住铁的物质,我们把磁铁的这个特点叫做磁性。

(教师贴上板书,用磁铁固定住)

那现在你能说说为什么磁铁那么喜欢WALL-E了吗?

(2)探究活动二:

巧辨真假

1、预测

师:

刚才通过实验,同学们很准确地找出了磁铁的朋友,并总结出了它们的共同特点。

现在,有些家伙看到磁铁那么好玩,也冒充到“铁”家庭行列中来了,请你用你的火眼金睛看一看,这些硬币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生答。

师:

当然,光看看,我们不能判断谁是磁铁的真朋友,谁是冒充的,你们每个小组都先准备了一套这样的硬币,请你用看、摸、听、闻等方法来判断这些硬币当中哪些含有铁,哪些不含有铁。

请你先用感官判断,(注意,不可以用磁铁)把认为有铁的放在一起,没有铁的放在一起。

取出材料,学生分类

2、动手实验

下面,同学们再利用磁铁的磁性检验一下

3、汇报结果

从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

师:

教师课件展示,归类。

同学们,你们的实验结果和预测相同吗?

师(抓住不同的小组):

哪些小组是不一样的?

师:

那我们来思考一下,为什么有些硬币能够被吸住,有些硬币不能够被吸住。

生可能答:

因为那些崭新的硬币里面是由铁做的。

师:

你认为是因为新旧关系呢,还是由于里面有铁呢?

师:

除了铁以外,其实里有些硬币还含有镍金属,除了这些,钴也能够被磁铁吸住。

板书:

镍、钴,磁铁主要能够吸住这三种金属。

教师课件演示各种硬币成分,并解读和解释。

1元硬币钢芯镀镍(铁和铜)

旧版1角硬币铝合金

新版1角硬币不锈钢(主要成分是铁)

旧版5角硬币铜锌合金

新版5角硬币钢芯镀铜合金(主要是铁和铜)

师:

通过这个实验,同学们知道了什么呢?

小结: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知道了各种硬币的成分是不一样的,利用磁铁的这个特征,我们还可以去鉴别市场上有可能出现的一些假币,比如有些一元硬币,如果是铝制材料,就吸不住,下次遇到类似情况,你会鉴别吗?

师:

当然,生活当中,很多物品我们都可以用磁铁去吸吸看,也有部分物品不能去接触,比方说电视机、电脑、手机、硬盘、手表等等物品,磁铁接触后会损坏这些物品。

三、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磁铁的知识?

这将在以后的学习当中进一步去了解,只要我们肯动脑、动手,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老师相信你们!

愿同学们都成为小小科学家!

(反思:

“兴趣为学习之本”。

在本课教学中,抓住学生喜欢看动画片的特点,用一个幽默风趣的短片,自然而然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很巧妙地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

为什么短片中的机器人始终摆脱不了那马蹄形的东西呢?

课堂至此,成功了一半。

接下来,直奔本课的主题:

磁铁的性质。

利用多媒体,将不同的材料清晰地出现,让学生预测谁可能是磁铁的朋友,再通过实验结果否定猜测的结果,在错误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充分利用错误资源,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概括-结论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先思考再实践,提高了实践的目的性增强活动的价值。

其次,将学生思考的焦点聚集到会有矛盾的物体上,集中有限的资源,解决最有价值的问题,只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扶他一把,而不是手把手的生牵硬拉。

磁铁吸铁的性质有的学生在平时已经发现了,解决硬币家族的争吵这个环节,提高了学生的认识,并让学生在帮助别人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本课的练习设计与生活联系紧密,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理念。

整节课以学生为探究的主体,教师充分发挥出引导的作用。

处处不忘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能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手、脑、口等多种感官与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加深了学生的体验。

学生通过小组交流,互相借鉴,共同分享,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敢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