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名句名段选萃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360206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子》名句名段选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孟子》名句名段选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孟子》名句名段选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孟子》名句名段选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孟子》名句名段选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孟子》名句名段选萃Word文档格式.docx

《《孟子》名句名段选萃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子》名句名段选萃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孟子》名句名段选萃Word文档格式.docx

2.1(节选)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2.4(节选)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公孙丑上》

3.2(节选)

“敢问夫子恶乎长?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

“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

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必有事焉,而勿正;

心勿忘,勿助长也。

无若宋人然: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

‘今日病矣!

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3.6孟子曰: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无辞让之心,非人也;

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3.7(节选)

孔子曰:

‘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智?

’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

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

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

人役而耻为役,由弓人而耻为弓,矢人而耻为矢也。

如耻之,莫如为仁。

仁者如射:

射者正己而后发;

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公孙丑下》

4.1孟子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谿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13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

“夫子若有不豫色然。

前日虞闻诸夫子曰: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

曰:

“彼一时,此一时也。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

以其数,则过矣;

以其时考之,则可矣。

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吾何为不豫哉?

《滕文公上》

5.1(节选)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滕文公下》

6.1(节选)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6.2(节选)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离娄上》

7.1(节选)

孟子曰: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7.4 孟子曰:

“爱人不亲,反其仁;

治人不治,反其智;

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诗云: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

7.9(节选)

孟子曰: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

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得其民有道:

得其心,斯得民矣;

得其心有道:

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旷也。

7.10 孟子曰: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

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

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仁,人之安宅也;

义,人之正路也。

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7.12  孟子曰:

“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

获于上有道:

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

信于友有道:

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

悦亲有道:

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

诚身有道:

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

是故诚者,天之道也;

思诚者,人之道也。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

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7.15 孟子曰: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

眸子不能掩其恶。

胸中正,则眸子瞭焉;

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

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

7.27孟子曰:

“仁之实,事亲是也;

义之实,从兄是也;

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

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

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

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离娄下》

8.19孟子曰: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8.28(节选)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

《告子上》

11.6(节选)

“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

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

羞恶之心,义也;

恭敬之心,礼也;

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

《诗》曰:

‘天生蒸民,有物有则。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 孔子曰:

‘为此诗者,其知道乎!

故有物必有则;

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德。

’”

11.7 孟子曰:

“富岁,子弟多赖;

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今夫麰麦,播种而耰之,其地同,树之时又同,浡然而生,至于日至之时,皆孰矣。

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硗,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

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

圣人,与我同类者。

故龙子曰:

‘不知足而为屦,我知其不为蕢也。

’屦之相似,天下之足同也。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

易牙先得我口之所耆者也。

如使口之于味也,其性与人殊,若犬马之与我不同类也,则天下何耆皆从易牙之于味也?

至于味,天下期于易牙,是天下之口相似也。

惟耳亦然。

至于声,天下期于师旷,是天下之耳相似也。

惟目亦然。

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

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

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

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

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

心之所同然者何也?

谓理也,义也。

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

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ﻫ

11.8孟子曰:

“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

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

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

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

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

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

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

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

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

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

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操则存,舍则亡;

出入无时,莫知其乡。

’惟心之谓与?

11.10 孟子曰: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11.11孟子曰:

“仁,人心也;

义,人路也。

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

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

有放心而不知求。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11.14孟子曰:

“人之于身也,兼所爱。

兼所爱,则兼所养也。

无尺寸之肤不爱焉,则无尺寸之肤不养也。

所以考其善不善者,岂有他哉?

于己取之而已矣。

体有贵贱,有小大。

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

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今有场师,舍其梧槚,养其樲棘,则为贱场师焉。

养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则为狼疾人也。

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

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

11.15公都子问曰:

“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

“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

“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

“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

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此天之所与我者。

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

此为大人而已矣。

” 

11.16孟子曰:

“有天爵者,有人爵者。

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

公卿大夫,此人爵也。

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

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

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

”ﻫ 

11.17 孟子曰:

“欲贵者,人之同心也。

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

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

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

《诗》云:

‘既醉以酒,既饱以德。

’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

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

11.18 孟子曰:

“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

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告子下》

12.15  孟子曰: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胶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尽心上》

13.1孟子曰: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则知天矣。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13.2孟子曰:

“莫非命也,顺受其正。

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

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

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13.3 孟子曰: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

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13.4孟子曰:

“万物皆备于我矣。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13.9孟子谓宋勾践曰:

“子好游乎?

吾语子游。

人知之,亦嚣嚣;

人不知,亦嚣嚣。

”   

“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

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

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

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3.15 孟子曰: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

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

亲亲,仁也;

敬长,义也;

无他,达之天下也。

13.20孟子曰: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13.21 孟子曰:

“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

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

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

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13.33 王子垫问曰:

“士何事?

“尚志。

“何谓尚志?

“仁义而已矣。

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居恶在?

仁是也;

路恶在?

义是也。

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

13.45孟子曰:

“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

于民也,仁之而弗亲。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尽心下》

14.14 孟子曰: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14.16 孟子曰:

“仁也者,人也。

合而言之,道也。

14.24孟子曰:

“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

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知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14.31孟子曰:

“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

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

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

人能充无穿逾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

人能充无受尔汝之实,无所往而不为义也。

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之也;

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也,是皆穿逾之类也。

14.35 孟子曰:

“养心莫善于寡欲。

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

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