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湘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集精品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35695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湘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集精品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最新湘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集精品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最新湘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集精品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最新湘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集精品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最新湘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集精品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湘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集精品文档格式.docx

《最新湘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集精品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湘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集精品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湘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集精品文档格式.docx

1953年出生,在台湾是一位非常有个性的、独特的歌手,常集作词、作曲、演唱为一身。

主要作品有:

歌曲《恋曲1990》、《明天会更好》《东方之珠》、《追梦人》、《雪山飞虎》、《滚滚红尘》等。

1987年锣大佑获得继傅聪之后第二名由美国林肯艺术中心颁发的“亚洲杰出艺人奖”。

《东方之珠》是一首划时代的祖国颂歌。

它伴随着香港的回归而诞生,歌词含蓄而深情,旋律优美、婉转,乐曲围绕两个主题多次反复,是一首优秀的通俗歌曲。

3、播放歌曲《东方之珠》,让学生听唱。

小组活动:

(1)讨论:

上述歌曲还可分哪些形式唱?

(2)选择一两首赞美祖国的歌曲演唱,形式不限。

(3)演唱比赛开始。

(4)评价:

自评、互评、师生评。

小结:

热爱祖国是我们的共同情感。

同学们用歌声表达了对祖国最真挚的情、深深的爱,愿感人的歌声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课后记:

还可通过一些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歌唱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

学会歌曲《歌唱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感受歌曲的情绪。

(一)《歌唱祖国》 

1、播放歌曲《歌唱祖国》 

王莘 

1918出生,江苏无锡人。

青年时期再上海参加抗日救亡歌咏运动,1938年到延安鲁艺跟冼星海、吕骥、向隅等学习音乐,毕业后在华北联大文艺部音乐系任教。

解放后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

主要作品有歌曲《边区儿童团》、《战斗生产》、《愉快的劳动》、《歌唱祖国》、《祖国颂歌》、等歌剧《义和团》、《煤店新工人》等。

《歌唱祖国》王莘作词作曲,作于1950年9月。

歌曲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新面貌,记录了刚刚解放的中国人民雄壮前进的步伐。

歌词凝练集中,具有鲜明生动的形象;

旋律气势豪迈而充满深情,连贯统一有富于变化,在继承聂耳、冼星海革命群众歌曲传统的基础上,创造了新时代的新风格歌曲有长度相等的主、副歌组成,主歌每段歌词不同,表现了同一主题的不同侧面;

副歌歌词不变,是歌曲主题集中的体现,两者再节奏、结构、音调诸方面形成强烈的对比,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性,又具有高度艺术性的祖国颂歌。

几十年来,这首歌传遍了祖国大地,已成为duli自由的新中国的象征。

3、全班有表情地齐唱《歌唱祖国》。

(二)《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 

1、播放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 

2、 

作品简介:

这首歌是女作曲家古建芬1*9*8*9年的作品。

歌曲为两段体结构,开始的引子旋律在中底音区徘徊,透露着深深的眷恋之情,引子中的钟声,宛如晨钟敲响,预示着举国欢庆的新的一天的来临。

第一段从开始到“鸽子在崇山峻岭飞过”为止,共四句,类似起、承、转、合的传统乐段,由于旋律在中、低音区跌宕起伏,情绪显得深邃、厚重而婉转抒情。

歌曲的高潮是第二段开始的地方,一般歌曲常常在高潮时拉开节奏,用衬词“啊”来进行咏叹,而这首歌的高潮处歌词节奏却是紧密型,如激动的诉说和热切地祝愿,另有一种感人的力量。

高潮乐句变化重复了一次,然后慢下来,回复到歌曲开始的深情的表达,最后翻高八度结束全曲。

3、 

作者简介:

谷建芬 

1935年生于日本大阪,祖籍山东威海。

她1942年随家人回国。

她的作品格调高雅,风格多样,很多歌手都因唱她的作品而一举成名。

曾经轰动一时的“谷建芬声乐训练班”培养了很多著名歌手,包括田震、刘欢、红豆、那英、解小东、毛阿敏等。

谷建芬的作品影响了两代人,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兰花与蝴蝶》、《采蘑菇的小姑娘》、《校园的早晨》、《思念》、《妈妈的吻》、》《我多想唱》、《那就是我》、《绿叶对根的情意》、《歌声与微笑》、《二十年后再相会》等800余首;

舞蹈音乐《草原春雨》、《长白春来早》、《欢乐的琴声》、《马铃》、声乐套曲《凳山》;

二胡独奏曲《泪雨》;

电视连续剧音乐《三国演义》等。

4、听唱《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

你们用歌声表达了对祖国最真挚的情、深深的爱,愿感人的歌声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力。

课后记:

第二单元走进室内乐

教学目标

1、能复述室内乐、小夜曲的基本含义。

2、听赏后,能记住《如歌的行板》、《G大调弦乐小夜曲》和《二泉映月》的音乐主题。

3、在听赏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大胆表述自己的感受。

教学理念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课程标准》的首要教学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

本课即试图通过听赏中外室内乐精品以及学习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达到丰富学生情感,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目的。

教学中则多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同时,通过创编歌词、模拟室内乐演奏形式进行表演等音乐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知和体会音乐,尝试进行简单的即兴创作和表演活动。

教学准备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室内乐”的资料。

2、请会演奏乐器的学生自带乐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和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说明

听辨导入

1、 

播放音乐《春节序曲》、《G大调弦乐小夜曲》和《二泉映月》。

请大家分辨这几段音乐在演奏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聆听音乐。

谈对音乐的感受、理解。

回答问题

为导入课题作铺垫,目的是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探讨交流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各自搜索的资料。

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归纳总结。

各组的小组长代表本组评价。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空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感受与体验

(一)

听赏弦乐合奏《二泉映月》主题片段

请学生猜谜语:

泉边赏月,穿街过巷,琴儿伴身,目盲心亮。

(打一民间音乐家。

播放音乐。

引导学生谈感受

猜谜语

聆听音乐

哼唱音乐主题

4、 

谈感受

引导学生在积极体验音乐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像。

感受与体验

(二)

听赏《如歌的行板》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

讲故事一出音乐

播放音乐

出示民歌《凡尼亚坐在沙发上》歌谱。

交流有关柴可夫斯基及其作品的资料。

演唱《凡尼亚坐在沙发上》

谈对民歌的感受。

让学生了解民歌是作曲家创作的源泉,一首好的音乐作品往往与他的民族血肉相连。

实践与表现

(一)

为民歌《凡尼亚坐在沙发上》编配简单的二声部

出示歌曲主旋律谱。

交代创作的基本法。

动笔创作。

交流创作体会。

评价创作成果。

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活动,重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自主创造提供实践机会。

实践与表现

(二)

组织指导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表演

准备乐器

选定表演曲目,进行表演

分组表演

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现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初步了解了室内乐及其演奏形式,感受和体验了不同形式的室内乐作品,课后请大家搜集更多的理疗,我们一起来交流、欣赏。

感谢同学们的精彩表演。

第三单元歌剧探幽

1.中国歌剧

 

(1)白毛女(选曲)

(2)洪湖赤卫队(选曲)

(3)江姐(选曲)

(4)伤逝(选曲)

2.外国歌剧

(1)费加罗的婚礼(选曲)

(2)茶花女(选曲)

(3)卡门(选曲)

(4)图兰朵(选曲)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认识综合艺术“歌剧”的构成与产生。

2、学生能欣赏歌剧作品《图兰朵》,并且能够在了解剧情发展后深入体会音乐的美感。

【教学策略】

1、通过听、辨、表演来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2、运用直观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优化了教学效果。

3、通过学生课前的网络学习,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

1、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系统、CAI课件。

2、歌剧《图兰朵》的动画DVD光碟和张艺谋导演的VCD光碟。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江苏民歌《茉莉花》,为新课教学做一个铺垫。

一、提问式导入

师:

同学们课前通过各种途径查询了有关歌剧、舞剧、话剧的基本知识,下面播放一剧目片段,请同学们判断播放的片段是属话剧?

歌剧还是舞剧?

(歌剧)

当学生说出歌剧的答案时,教师马上提出:

你能说出判断为歌剧的理由吗?

(学生回答问题)

作为世界艺术珍宝的歌剧艺术,是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受过长期的历

史考验,给人以极其美好的艺术享受。

今天让我们一起步入这歌剧的圣堂......

媒体播放歌剧《图兰朵》片段,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是歌剧?

2、歌剧起源的时间和国家?

3、歌剧当中出现了中国的哪一首民歌?

看完歌剧片段之后要求学生讨论并回答这些问题,然后教师做归纳总结。

问题1:

歌剧是将音乐(包括声乐与器乐)、戏剧、文学、舞蹈、美术等融为一体以歌唱为主的综合性艺术。

问题2:

西洋歌剧最早产生于十六、十七世纪之交的意大利。

最早的一部歌剧是在1594年由培里根据里努契尼的脚本所写的《达芙妮》。

其后,法国、英国、德国等国相继出现自己的歌剧,从而歌剧广泛传播至欧洲各地。

歌剧是西洋音乐舞台上最重要的综合艺术形式。

按其性质特点及流传时、区有所不同,体裁分为:

(1)正歌剧(严肃庄重,多取材于希腊神话或历史。

(2)大歌剧(辉煌华丽,多取材于历史故事,不用说白)。

(3)轻歌剧(小巧、富喜剧性、通俗风格)。

(4)喜歌剧

(5)趣歌剧

通常情况下,歌剧全剧由独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道白、序曲、间奏曲、舞曲等因素构成。

问题3:

歌剧所用的主题旋律是江苏的民歌《茉莉花》。

(媒体展示歌单,学生随琴演唱一遍加深印象。

同学们看了歌剧片段,请问你能看出这部歌剧是讲叙哪个国家的故事吗?

(中国)

虽然讲叙的是中国故事,用的是江苏民歌,但它却是由意大利著名的歌剧大王

普契尼创作,这部歌剧的名字就叫《图兰朵》。

三、欣赏歌剧《图兰朵》

1、作者简介

吉亚卡摩·

普契尼(GiacomoPuccini,1858-1924),意大利歌剧作家。

毕业于米兰音乐学院,是十九世纪末至欧战前真实主义歌剧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图兰朵》为三幕歌剧,普契尼作于1924年(未完成)。

这是普契尼最后一部歌剧,在完成他计划作为该剧高潮的二重唱之前,癌症夺去了他的生命。

这部作品最后一场由阿尔法诺于1926年替代完成。

这部作品的脚本,由阿达米和西莫尼根据意大利剧作家戈济的同名戏剧撰写。

(媒体展示普契尼的照片并加上文字说明)

1998年9月,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来到了故事发生地———中国。

由著名违禁信息导演张艺谋执导,世界著名的歌剧艺术家与意大利佛罗伦萨歌剧院的艺术家们及我国三百余名群众演员联袂,在世界著名指挥家祖宾·

梅塔的指挥下,以北京紫禁城太庙为背景,向全世界演绎了歌剧《图兰朵》。

此次演出也为普契尼的《图兰朵》增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绝佳的新版本。

2003年5月8日,由张艺谋导演的中国版本的歌剧《图兰朵》在韩国汉城上演也获得了空前成功。

2、剧情介绍

传说在元代时期,北京城有一位美丽动人的公主,名叫图兰朵,但她却为了复仇变得异常残酷。

据说她给来自各国的求婚者提了个条件,如对方能猜出她提的三个谜语,就招他为驸马,并赢得皇位,但如果答不出,就得被砍头。

因此很多人包括国外的王子都死在了她的刀下。

有个鞑靼国王子也被图兰朵的美貌打动,决心不顾一切要娶到图兰朵,对图兰朵提出的三个问题,对答如流,终于获胜,可图兰朵仍不甘心。

这时,王子倒慷慨地来帮她,请她在天亮之前能猜中他的名字,他就情愿象没有猜中图兰朵的谜语那样,被处死刑。

此夜,全城无人入睡,百姓和僧侣们都在向月神祈祷,希望图兰朵诚服,从此结束杀戮。

瞧,月亮出来了,僧侣的祈祷乐响起(茉莉花的旋律响起)或许就是这动人的音乐感化了美丽残酷的公主。

终于她良心发现,从此改邪归正,公主和王子永结秦晋之好。

3、剧中主要人物介绍

鞑靼王子:

卡拉富(男高音)

中国公主:

图兰朵(女高音)

鞑靼国王:

卡拉富的父亲(男低音)

鞑靼侍女:

柳儿(抒情女高音)

方法:

在介绍当中均播放演片段。

4、欣赏动画版歌剧《图兰朵》

学生平时听得比较多的是一些流行歌曲,很少接触到歌剧,因此首先让学生欣赏动画版的《图兰朵》,学生容易接受并且能够激发学生欣赏歌剧的欲望和学习歌剧的兴趣。

学生观看歌剧《图兰朵》,在故事情节当中体验歌剧的魅力。

歌剧曲目:

▲北京城的百姓们!

–宣旨官

▲滚开,狗东西!

-皇城禁卫

▲啊,年轻人!

放过他吧!

-众人

▲儿啊,你要做什么?

-帖木儿,卡拉富

▲先生,听吾言!

-柳儿

▲.别伤悲,柳儿-卡拉富

▲北京城的百姓们!

▲异乡人,你听好-图兰朵

▲你给我三个迷题-卡拉富

▲无人能睡!

-卡拉富

▲是神密的爱情-柳儿

▲冰霜将你重重包围-柳儿

▲柳儿!

柳儿!

起来!

-帖木儿

▲死神的公主-卡拉富

▲发生了什么事?

-图兰朵,卡拉富

▲第一滴泪中-图兰朵

▲知道你的名字了!

-图兰朵

▲吾皇万岁-众人

四、创作与表演歌剧《图兰朵》

要求:

教师给出人物表,要求学生根据歌剧的故事情节选择一个场景进行话剧创作。

(将学生分成三个组分别进行创作和表演)

人物表

图兰朵:

冷面公主,独身美人

卡拉富:

没落王孙,孤岛隐士

柳儿:

卡拉富的侍女

皇帝:

图兰朵的慈父

铁木儿:

卡拉富的父亲

太监:

三人

金陵公子:

揭榜求婚者

沙漠怪客:

揭榜求婚者

刽子手、宫娥:

若干名

1、学生分组创作,教师下组辅导。

2、观看学生表演,采取自评、互评的方式。

五、课堂总结

歌剧经过了二百多年的历史,它的成长充满了高贵、华丽的气息,场面的宏伟、史诗性的咏唱、钻石般的人声,其艺术魅力美化绚丽,这种艺术形式的存在和发展无疑是人类文化中的瑰宝。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而歌剧就是这座建筑当中最辉煌的大厅,它的典雅无与伦比。

歌剧特有的人声与器乐的超完美结合是音乐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相信歌剧在更多的欣赏者的支持下不断发展完善,音乐家为我们留下的歌剧艺术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未来,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喜欢歌剧,为歌剧而疯狂。

[背景与主题]

教材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基本资源,但“教材又无非是个例子”,它是教师与学生开展各项学习活动的载体。

新课程观认为教师与学生都是教材的开发者。

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选择、补充和调整,突破“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及教材“至高无上”的束缚。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能够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作为农村的初中音乐教师,由于地域的局限,所获得的信息相对较滞后,教学资源比较匮乏。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笔者一直在思索农村中学教师应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丰富音乐课堂。

纵观富有民族特色的文艺作品,影响最大、艺术生命最久远的当属歌剧《白毛女》。

在教湘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歌剧探幽》中的《白毛女》部分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情境之美,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创新思维等各种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民间文艺的思想感情,笔者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来进行教学。

现陈述如下:

[案例描述]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同学们,首先我们一起来欣赏歌剧《白毛女》中的一个片段,欣赏后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感受。

[播放视频→学生谈感受]

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有关歌剧《白毛女》的资料,哪位同学愿意跟大伙说说?

[学生展示收集资料情况→教师进行点评→组织学生得出歌剧的概念]

老师也在网络、书籍上收集到了一些有关歌剧《白毛女》的音乐资料,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播放音乐《北风吹》、《十里风雪一片白》、《扎红头绳》、《恨似高山仇似海》]

请判断每首乐曲分别是剧中哪个人物演唱的?

剧中人物有着怎样的形象及性格特点?

[学生回答]

[边播放相关图片边讲解]《北风吹》是喜儿独唱曲,着意刻划了喜儿甜美、质朴、天真的形象。

它表现了喜儿盼望爹爹回家过年的喜悦心情。

旋律细腻、优美、流畅。

《十里风雪一片白》是杨白劳对地主阶级残酷压迫的控诉。

旋律深沉、有力。

《扎红头绳》采用对唱,表现父女俩相见的情景。

曲调热烈欢快。

《恨似高山仇似海》采用咏叹调的形式,表达喜儿满腔的怨恨,倾诉了喜儿悲惨不幸的遭遇。

旋律悲愤激越,跌宕起伏。

二、大胆模仿、感受形象

现在,大家可能对剧中的两位主角从形象上、性格上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接下来请各组选出两位同学,选用老师提供的道具,从外形上模仿一下喜儿、杨白劳,并请选手们做出几个符合人物性格特点的动作!

限时3分钟看哪一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学生作简单评价后教师分别进行点评]

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精彩表演表示感谢。

三、赏析作品、体验形象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唱歌剧《白毛女》中的三个选段,首先来看第一选段。

[出示《北风吹》谱例(注:

谱例选自课外音乐书籍)→找出旋律特点→学唱旋律、歌词→选用打击乐器伴奏]

轻轻地哼唱这部分,发挥你的想象力想一想当时的场景:

家中的布置是怎样的?

喜儿在干什么?

她有什么样的表情?

为什么家境贫穷的喜儿会如此高兴?

为什么她那么盼望父亲快点回来?

让我们随着电子琴的伴奏有感情地唱唱有喜有盼的这部分,体会喜儿此时此刻复杂的心情。

我们一起来学唱第二选段。

[出示《十里风雪一片白》谱例(注:

谱例选自新课改之前所用教材教师用书第五册P32)→找出旋律特点→学唱旋律、歌词→选用打击乐器伴奏]

轻声哼唱这部分,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

当喜儿在家盼爹爹回家的时候,父亲杨白劳在干什么?

[让学生进行相应的表演唱]

我们一起来学唱第三选段。

[出示《扎红头绳》谱例(注:

谱例选自新课改之前所用教材第五册P21)→分析乐曲体裁、结构特点→学唱旋律、歌词→选用打击乐器伴奏]

男女生组各选一名代表来表现喜儿和杨白劳回家相见时的情景。

四、创作展示、课外延伸

分组讨论,设计表演内容。

[每组请两名同学分别扮演喜儿、杨白劳,表演他们自己所理解的场面→学生作简单评价]

谁能说说假如你来创作这几个片段的剧本你将有怎样的设想?

[指出创作剧本的主要注意事项→提出表演的评价标准]

作业布置:

分小组课后试着创作歌剧《白毛女》中几个片段的剧本并表演。

[案例分析与反思]

教材上所提供的有关歌剧《白毛女》的教学资源有限。

笔者通过思索,多途径多方式地开发课程资源,丰富了课堂教学。

下面笔者就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结合本节课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1、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开发课程资源

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

我们在音乐教学中提供给学生的应该是最具有音乐特性的材料----音响资料,而不仅仅是课本上的文字、图片信息。

音响资料的使用是丰富音乐课堂的有效形式。

在创设情境、激趣引入这一教学环节中,我首先要求学生在课前利用网络查找有关《白毛女》的音像资料,这样做既充分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又活跃了学习气氛。

上课时通过展示学生、教师收集的资料,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内容、人物和其他相关知识。

对歌剧的概念不做太多的文字性阐述,而是让学生通过欣赏教师从网络上下载的歌剧《白毛女》表演片段后引导学生用讨论交流的方式自己得出结论。

通过直接欣赏歌剧《白毛女》片段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更加形象直观的认识。

学生更充分感受到了音乐情境之美,更切身体验到了音乐作品的情感。

由此可见,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开发课程资源可以丰富音乐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2、联系现实生活开发课程资源

虽然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