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岳太极拳二路动作名称及分动提示东岳太极拳动作要领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35487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岳太极拳二路动作名称及分动提示东岳太极拳动作要领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东岳太极拳二路动作名称及分动提示东岳太极拳动作要领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东岳太极拳二路动作名称及分动提示东岳太极拳动作要领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东岳太极拳二路动作名称及分动提示东岳太极拳动作要领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东岳太极拳二路动作名称及分动提示东岳太极拳动作要领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岳太极拳二路动作名称及分动提示东岳太极拳动作要领文档格式.docx

《东岳太极拳二路动作名称及分动提示东岳太极拳动作要领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岳太极拳二路动作名称及分动提示东岳太极拳动作要领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岳太极拳二路动作名称及分动提示东岳太极拳动作要领文档格式.docx

二十五、狸猫上树1、扣脚抱球2、转体抱球3、起脚钻拳4、歇步扑掌二十六、左拍脚伏虎1、上步伸掌2、踢腿拍脚3、跨步摆掌4弓步握拳二十七、拍脚伏虎(右)1、扣脚抱球2、碾步抱球3、踢腿拍脚

4、跨步摆掌5、弓步握拳

二十八、潜龙入海1、转体抱球2、提脚按掌3、歇步打

3

捶二十九、喜鹊蹬枝1、上步分掌2、穿掌蹬脚三十、燕子抄水1、跳步卷腕2、仆步分掌3、弓步穿掌三十一、上步七星1、转身收掌2、虚步合掌三十二、退步跨虎1、提脚合腕2、落脚旋掌3、独立挑掌三十三、青龙探爪1、提膝按掌2、弓步穿掌三十四、转身摆莲1、转身穿掌2、旋臂翻掌3、摆腿拍脚三十五、弯弓射虎1、落脚伸掌2、转体握拳3、弓步撑拳三十六、左揽雀尾1、摆脚抱球2、收脚滚抱球3、弓步棚臂

4、坐身下捋5、弓步前挤6、坐身收掌7、弓步按掌三十七、三才式(收势)1、弓步分掌2、蹲身落掌3、收脚捧掌

4、起身托掌5、起身按掌6、并步落掌

东岳太极拳二路动作名称及分动提示_东岳太极拳动作要领

东岳太极拳动作要领

无极式(预备式)两脚并拢,身体自然直立,肩臂松垂,两手指自然展开,指尖触大腿侧,头项端正,下颏内收;

舒胸民展背。

躯干正直;

呼吸自然;

眼平视前方。

要点说明:

(1)做到虚领顶劲,敛臀收腹,脚趾微扣地,

4

体态端正;

精神集中,排除杂念,一心想着自身各部位姿势的正确做法;

用意使颈椎、胸椎、腰椎节节对正。

(2)避免合肩、凹胸、弓背,或展肩、挺胸、夹背、突臀、腆腹、仰头。

(3)意境:

立身中正,有顶天立地之气势。

一、太极式(起式)1、怀抱日月:

左脚向左开步,两脚相距约肩宽,脚尖向前,两腿屈膝微蹲;

左手托右拳轻贴腹部,两臂微屈呈圆;

眼斜下视顾拳,静站片刻。

2、旋转乾坤

(一):

重心移向左腿再移向右腿,左手托右拳同进向左、向上、向右绕弧至右腹前;

不停,重心再移至两脚之间,复原“怀抱日月”势(按以上做法重复两次)。

3、旋转乾坤

(二):

(1)重心移向左腿,上体微左转;

同时,右前臂内旋,右拳变掌向上抬至左胸前,手心翻向下,手指向左,左掌移至左腹前,两掌心斜相对,眼视右掌。

(2)重心移向右腿;

同时,右前臂外旋,右掌心翻向上,掌落至左腹前,指尖向左;

左前臂内旋,左掌弧形向上抬至左胸前,掌心翻向下,指尖向右,两掌心仍相对;

眼视左掌。

(3)重心移向左腿,上体右转;

同时,左前臂外旋,左掌向右、向下落至右腹前,掌心翻向上,指尖向右;

右前臂内旋,右掌向右、弧形向上抬至右胸前,掌心翻向下,指尖向左两掌心仍相对;

眼视右掌(按以上

(1),(3)做法

5

可重复两次)要点说明:

(1)两腿屈蹲时,要膝与脚尖上下相对,敛臀坐胯圆裆。

上体端正,沉肩虚腋意行气沉丹田。

(2)避免扣膝夹裆、跪膝、突臀、腆腹、俯身、后仰、耸肩、左右偏斜。

舒胸实腹,手臂呈圆,两脚站定,有胸怀日月,稳如泰山之魄。

(4)“旋转乾坤”

(一)动作中,身法是左右平移运动,两腿在虚实转换;

两手在腹前由左向右划平面立圆,如同平面太极图形。

“旋转乾坤”

(二)动作是“回转身法”和“抽提身法”同时动作带支两手臂在胸腹之间做“揉球式”动作,如同画“立体太极图形”。

总之,“太极式”是练太极拳的根基,周身内外——无有不静,——动无有不动,以外动引导内动,丹田内转进行腹式呼吸蠕动内脏器官,起到平衡健身的作用。

(5)意境:

“旋转乾坤”动作,能驱动周身由外及内,或明或暗,或大或小做圆形运动。

导引内气潜转,将自身融于天地之间,无我无物混元一气。

有诗云:

“乾坤转。

天地变,太极行,万物生。

”二、揽扎衣1、转体伸掌:

重心仍在左腿,上体左转;

同时,右掌向左、向前伸举,左掌弧形收于左腹前;

眼随视右掌(图9)。

6

2、转体举臂:

重心移向右腿,上体右转;

同时,右掌向前、向右划弧成右侧前举臂,掌略低于肩,掌心仍向下,左掌向左、向上、向前划弧成左侧前举臂,掌与肩平,掌心斜向上;

眼随视右手(图10)。

3、擦步合臂:

重心移向左腿并屈膝,右脚提起以脚跟内侧着地向右擦步;

同时,左右臂分别由上向下向里相合,左掌至右腋前,掌心向右,指尖向上;

右掌至左腹前,掌心向左,指尖向前下方;

眼随视右掌(图11)。

4、马步翻掌:

重心逐渐移向右腿,微屈下蹲,右脚踏实,上体微左转,右臂屈肘外旋,再内旋横于胸前,随之右掌旋腕掌心翻向下;

同时,左前臂内旋再外旋横于胸前,左掌心翻向上附于右前臂上,两臂同时撑劲;

眼随视右掌(图12)。

5、马步立掌:

重心继续移向右腿成右偏马步,上体微右转;

右臂横肘向右弧形运至右前侧,坐腕立掌;

左掌下落至左小腹前,掌心向上,指尖向右;

眼随视右掌(图13)(揽扎衣定势)。

(1)“擦步合臂”分动,当脚提起,两臂上下似合非合时,稍顿,然后再落脚擦步合臂。

在此动作中,体现手法、身法、步法“开中寓合”“合中寓开”“对拉拔长”的太极拳对立统一的原则。

(2)“揽扎衣”定势,要虚领顶劲,沉肩垂肘,敛臀坐胯,气沉丹田,周身合住劲。

7

东岳古峰,高耸入云,深渊、陡嶂,山风呼啸;

此境演拳,必调集自身胆识、功力、气质与古岳相融一体。

“揽扎衣”本是“逞雄掳袍待势”之意,今练之势,意有“稳如泰山”“静如山岳”之感,故可称“坐山势”。

8

三、如封似闭1、落掌提腕:

重心移向左腿,上体微左转并后坐;

同时,左前臂内旋,左腕在左腹前上提,右前臂内旋下落松腕,掌心旋向后,掌指下垂;

眼随视右掌(图14)。

2、滚腕摆掌:

重心移向右腿,上体微右转;

左前臂外旋,左掌指背轻贴左腹,折腕向右下、向左滚动绕小圆,而后左掌心翻向上托至腹前,指尖向右;

右掌以腕为轴向左、向上、向右绕摆,而后右臂向右前上伸举,掌心斜向下方.腕与肩平;

眼随视右掌(图15)。

3、转体下捋:

重心移向左腿,上体微左转;

同时,右掌向下、向左捋至右胯前,掌心向下,指尖向右下方;

左掌收至左腰前,掌心向上,指尖向右;

眼随视右掌(图16)。

4、弓步掤掌:

重心移向右腿成右弓步,上体微右转;

右掌继续捋至腹前,右腕上部与左掌背相贴,两掌臂随弓步同时由下向上、向右前掤出,右掌横于面前,掌心向外,眼随视右掌(图17)。

5、马步落掌:

身体下蹲成右偏马步;

右掌向右前、向下划弧按落至右膝前,掌心向下,指尖向右前;

左掌沉落至右腹前,掌心向上,指尖向右;

眼视右掌(图18)。

6、弓步托掌:

重心移向左腿,右脚稍内扣成左侧弓步,上体微左转;

同时,两前臂外旋屈肘,两掌左上托(有一顿劲),右掌至右前与右肩平,掌心向上,指尖向右偏前;

左掌至左腮平,腕外旋,掌心斜向里,指尖向右,小指、无名指向

9

里裹劲;

眼随视右掌(图19)。

7、转体托掌:

上体左转,两臂屈肘,两腕均内旋,两掌托至肩前上方,掌心均向上,眼随视左掌(图20)。

8、虚步撑掌:

重心移至右腿并屈膝,左脚收至右脚内侧,脚前掌着地成左虚步,左腿屈膝外展,左脚尖对膝;

上体右转,随之两掌向前撑推,指尖与鼻平,掌心斜向前,指尖斜向上,两虎口相对,两肘外展;

眼视两掌方向。

(1)1、2动连起来,实际是以身带臂,以身臂协调带动两手腕做圆转动作。

左掌以掌指为轴,腕关节滚转一小圆;

右手以腕关节为轴,手掌绕一小圆,两手腕要松活,同时完成绕圆动作。

(2)3、4动连起来,做下捋上动作,实际上是周身在做立圆运动。

(3)5-8动连起来,是第三次左右移动重心,随回转身法两手臂做平圆旋转动作。

(4)8动“如封似闭”定势,两掌前推,除手臂外撑,背部也要有后撑劲,体现出太极拳“前去必有后撑”的原则。

“如封似闭”完整动作,具有周身由小至大环环相扣的圆形运动的典型特点,加之内气潜转,内外交融,自感汹涌波涛翻浪,全身蓄劲,有无坚不摧的雄浑劲。

四、单鞭1、转体错掌:

上体右转,右前臂外旋,右掌心翻向上,稍沉肘收于右胸前;

左前臂内旋,左掌心翻向下,

10

横着经右掌上向前错推,掌与肩平;

两掌心斜相对;

眼随视左掌(图22)。

2、转体错掌:

上体左转,重心稍移向左腿;

左前臂外旋,左掌心翻向上,稍沉肘收于右腋前,指尖向右;

右前臂内旋,右掌心翻向下,横着经左掌上向右前错推,掌与肩平。

眼随视右掌(图23)。

3、变勾落掌:

上体继续微左转;

同时,右掌变勾手,右臂微屈向右前伸,腕与肩平;

左臂沉肘,左掌收落于左腹前;

眼视左前方(图24)。

4、转体穿掌:

上体右转;

同时,左掌向右、向上弧形穿至右腋前,掌心斜向上;

眼随视左掌(图25)。

5、弓步推掌:

上体左转,随之左脚向左后迈出成左弓步;

同时,左掌向上经面前向左推出,成侧立掌,指尖与鼻平,掌心向前,左臂微屈;

右臂自然伸直,右腕与肩平,勾尖向下,眼随视左掌(图26)(此为单鞭定势)。

(1)1-4动,要求敛臀、松胯活腰,以腰的回转带动掌臂动作。

(2)5动,通称“拉单鞭”,动作定势时,左上肢要沉肩垂肘,坐腕舒指展掌;

右上肢要以肩推肘,肘推手,意顾腕关节(勾顶部)向后领劲,这样左右“对拉拔长”,显得姿势舒展大方。

动作过程中,随转体左脚迈出,脚跟先着地,然后全脚掌慢慢踏实成弓步;

避免未转体先成步,或先转体后迈

11

步,还要避免脚一迈出就全脚掌落地踏实,这些都是身步不协调、不分虚实之病。

前动“如封似闭”如同“汹涌波涛”,而“单鞭”如同“风平浪静”,这样体现了“刚中寓柔”“柔中寓刚”的太极拳动作的节奏美。

五、白鹤亮翅1转体伸掌:

上体微左转;

左掌活腕向右、向下绕弧,而后前伸,掌心向下;

右勾变掌随右臂下落向左经胯旁,向上举至左腋前,掌心向下,指尖向左偏前,眼稍顾右掌,贯注左掌(图27)。

2转身摆掌:

上体右转,重心移向右腿,左脚随之内扣;

同时,左右掌向上经额前弧形右摆至右前方,两腕与肩平,掌心均翻向外,掌指向上,两臂微屈;

眼随视右掌稍顾左掌(图28)。

3转体挑掌:

上体左转,左脚外摆,重心稍移向左腿;

同时,右掌向下、向左划弧收至右胯旁,掌心向里,指尖

12

斜向下;

左掌向下、向左、向上划弧上挑至身体左侧偏前,掌同胸高,掌心向前(东南),指尖斜向上;

眼随视左掌(图29)。

4跟步合掌:

重心移至左腿并屈膝,右脚向前跟步落至左脚右后方(约20厘米),右腿屈膝,上体左转;

同时,左右两掌上下合于腹前,右掌心斜向下,左掌附于右腕上;

眼视两掌(图30)。

5坐身采掌:

重心移右腿并屈膝坐身,上体微右转;

同时,两掌向右、向后划弧下按至右胯旁,掌心向下;

眼随视右掌(图31)。

6转体送掌:

上体左转;

同时,两掌弧形向左前送至左腹前,掌心向下;

眼随视右掌(图32)。

7虚步分掌:

重心完全移至右腿并后坐,左脚向前迈步,脚尖点地,成左虚步;

同时,两掌分别左下、右上分开,左掌至左胯侧前方,掌心向下,指尖向前;

右掌举至右额角右前上方,掌心向前,指尖向上,两臂微屈,眼平视前方(图33)(白鹤亮翅定势)。

(1)1-3动,实则是两手臂在体前划一立面椭圆形图;

5、6动作,是两掌在腹前划一小平圆,体现松腰回转的身法,以腰带手臂运转。

(2)7动是定势,要求虚领顶劲,敛臀坐胯,身正,两臂圆屈。

高瞻远瞩,心旷神怡的心态。

13

六、掩手肱捶1转体摆掌:

上体微左转再右转;

同时,左脚前脚掌向右碾动,脚跟外展;

右掌向前、向下、向右、向上划弧举至肋高,右掌心向下;

左臂外旋,左掌向左、向上、向右划弧摆至左前方(东南),掌与肩平,掌心翻向上;

眼随视左掌(图34)。

2转体摆掌:

左臂内旋,左掌向下、向左、向上划弧举至左侧(偏前),腕与肩平,掌心向外;

右臂外旋,右掌向左前弧形平摆至右前方,掌与肩平,掌心翻向上;

眼随视右掌(图35)。

3提脚握拳:

重心全部移至左腿并微屈独立,右腿屈膝提脚,身体升起右转;

同时,右臂内旋屈肘握拳,收于胸前,拳心斜向下;

左臂屈肘,左掌附于右腕上;

眼随视右拳(图36)。

4踏脚栽拳:

重心下降,右脚下落踏地,正当右脚着地之际,左腿屈膝左脚迅速提起;

同时,右拳以拳面为力点下栽至腹前,左掌按附至右前臂内侧,两臂微屈均向内旋劲,眼仍视右拳(图37)。

5马步按拳:

左脚向左(偏东北)跨出成马步;

同时,两手向下按落至小腹前,两臂撑劲,右腕下塌,拳心向下;

眼仍视两手(图38)。

6马步分臂:

重心偏移右腿成右偏马步,上体微右转;

同时,两臂内旋向侧前上分举,两臂微屈,两腕与肩平,左

14

掌右拳;

眼随视右手(图39)。

7转体旋臂:

重心移至右腿向右弓步,上体继续右转;

同时,右臂外旋屈肘,右拳向左回收至右胸前,拳心向上;

左臂外旋向右前伸举,掌心向上,掌与肩平,眼视左掌(图40)。

8弓步发拳:

上体迅速左转,重心迅速移向左腿成侧弓步;

同时右臂内旋,右拳向左掌上,以抖弹劲发出,拳与胸平,拳心向下,右臂微屈;

左臂迅速屈肘,左掌收贴左腹部,掌心向里;

眼视右拳方向(图41)(掩手肱捶定势)。

(1)掩手肱捶是陈式太极拳中典型发力动作,讲究蓄发劲。

5、6动是以马步桩,降低重心,引气下沉,稳定重心;

7动是转腰、屈伸、旋臂,肢体对拉拔长造势于反弹力,为发拳做准备,为蓄劲;

8动中,是集中周身蓄劲将右拳迅速冲出,为发劲。

掩手肱捶的蓄发劲,关键在于力达有序,所谓“浑身九节劲,节节腰中发”;

“起根在脚,蹬于腿,发力于腰,通于背,达于梢(拳)。

”可见腰是总枢纽,腰一动周身俱动,身体各部的动力刹那间传递到拳上,而且各自尚留余劲。

这种蓄发、弹抖劲是以腰为主宰,是意、气、劲、形高度协调统一的结果。

(2)意境:

太极拳的蓄发劲是体现全身整体劲的变化。

意象中有“一身备五弓”的要求,也就是身躯和四肢各为一张弓,五弓拉满形成势能为蓄劲,放弦弓弹变成动能将箭射出为发劲,发劲后,五弓各自还保持一定的曲度,尚有余劲。

15

做掩手肱捶时,要有“蓄劲如张弓,发劲似射箭”的意象。

七、云手1提腕下捋:

胯下沉向左折腰,使腰左侧用意上提,随之左臂屈肘,使左腕向上松提,拇指侧贴左腹部,指尖向下;

同时腰右侧用意下抽,随之右臂沉肘,右拳变掌向下回捋,掌与小腹平,掌心向下,指尖向右前方;

眼随视右掌(图42)。

2转体叠掌:

重心继续左移,上体微左转;

同时,右臂屈肘横掌于腹前,掌心向下;

左掌贴腹部,腕向右旋滚,使左掌叠在右掌腕上,掌心向上;

眼随视两掌(图43)。

3弓步绷掌:

重心右移成右弓步,上体右转;

同时,两臂向右向上绷起,两臂圆屈,右掌横于面前,右掌心向外;

左掌心斜向里,掌指附于右腕上,眼随视两掌(图44)。

16

4弓步塌掌:

重心移向左腿成左弓步,上体左转,右臂外旋,左臂内旋,两掌横塌于腹前,掌心向左前方,指尖向右前方,腰腹弹性发力;

眼视两掌(图45)。

5弓步横掌:

重心右移再左移成左弓步,上体微右转再左转;

两掌由松到张向右、向上、向左前划弧,左前右后横于胸前,掌心向外,指尖向右前方;

眼视右掌(图46、47)。

6收脚立掌:

重心移至右腿并屈膝,随之左脚收于右脚内侧,前脚掌着地,左膝微屈;

同时,上体右转,右臂内旋,左臂外旋,两掌向下、向右、向前上划弧,右掌立于右前侧,腕与肩平,指尖向上,掌心向前,左掌至右腰前,掌心向上,指尖向右;

眼随视右掌(图48)。

7转身云掌:

重心不动,右脚稍内扣,上体左转,左脚向左(东)迈出,脚跟着地;

同时,左掌向上、向左经面前内旋划弧云掌至左胸前,掌心翻向前,指尖向上与鼻平;

右掌向下、向左划弧至左腹前,掌心向上,指尖向左;

眼随视左掌(图49)。

8转身云掌:

重心移至左腿并屈膝,左脚以脚跟为轴内扣,上体右后转;

右脚回收至左脚内前方,脚跟着地,右腿屈膝;

同时,右掌向上、向左经面前内旋划弧云掌至右胸前,屈肘立掌,掌心翻向前,指尖向上与鼻平;

左掌向下、向右划弧至右腹前,掌心向上,指尖向右;

眼随视右掌(图50)。

9转身云掌:

重心移至右腿并屈膝,右脚以脚跟为轴内扣,

17

上体左后转;

左脚向左(东)迈出,脚跟着地;

同时,左掌向上、向左经面前内旋划弧云掌至左胸前,屈肘立掌,掌心翻向前,指尖向上与鼻平;

右掌向下、向左划弧至左腹前,掌心向上,指尖向左;

眼随视左掌(图51)。

(1)1-4动连贯起来,是两掌在体前划立圆后,疾速发力制动的发力动作。

要求迅速扭腰、沉胯、敛臀、气沉丹田,短促呼气;

右膝要微屈外展,开胯圆裆,这样能使身体产生“合中寓开”的反弹抖动劲;

随之传递到两掌指而颤动,即周身“力达于梢”的体现。

避免故意局部的抖臂或抖腕使手指颤抖现象。

(2)7-9动连贯为云手的完整动作,实际是两臂屈肘内外旋,使两掌在体前,上下做两个交叉圆运动。

两掌随前臂内外旋而翻转,又随身体转动,在面前做平圆划弧运动,这样,掌臂自转在空间又公转,如同地球与太阳运行之间的关系,表现出太极拳“无处不是圆”的运动特点。

(3)云手转身时,要敛臀收腹,沉住胯,端正上体,避免重心起伏或撅臀。

(4)意境:

转身云手定势,在体前一手臂屈肘立掌,另一手托在腹前,形似山中游客焚香拜佛姿态。

八、右左下势独立1转身搭腕:

左脚以脚跟为轴外摆,右脚脚跟抬起,前脚掌向左碾动,成屈膝叉步;

身体向左转;

同时右手经左前臂内侧穿出,两臂屈肘于胸前,两腕相搭,

18

右腕在上,左腕在下,掌心均向下;

眼视两腕(图52)。

2仆步分掌:

左腿屈蹲,右腿抬起向右仆步;

两臂微屈,向前、向上、向体侧、向下分落,两掌心向下;

右掌至腿内侧上方,指尖向右,高与腰平,左掌与肩平,指尖斜向上;

眼随视右掌(图53)。

3弓步伸掌:

左腿蹬起,重心移向右腿右,脚外摆,左脚内扣成右弓步,上体微右转;

同时,右掌向右前上举,腕与肩平,掌心向前下方,指尖向前上方;

左掌下落于胯侧;

眼视右掌(图54)。

4提脚撩掌:

重心全部移至右腿并微屈,支撑身体,上体右转,随之左脚向前提起;

同时,左臂外旋,左掌由下向前撩至腹前,掌心斜向上,右臂屈肘,右掌附于左前臂上;

眼视左掌(图55)。

5独立撑掌:

右腿自然蹬直独立,左膝上提外展,左脚尖勾起外摆,向前举至裆高;

左前臂内旋,左掌向上撑架至左额角前上方,掌心翻向外;

右掌按于腹前,掌心向下,指尖向左;

眼平视前方(图56)(右下势独立定势)。

6转身搭腕:

右腿微屈,左脚下落,脚跟着地,身体右转,而后左脚内扣,右脚前掌右碾,两脚平行开立踏实,横距10厘米,重心偏右腿;

同时,两臂屈肘于胸前,两腕相搭,左腕在上,右腕在下,掌心均向下;

眼视两掌(图57)。

7仆步分掌:

右腿屈蹲,左腿抬起向左仆步;

两臂微屈,

19

向前、向体侧、向下分落,两掌心均向下;

左掌至腿内侧上方,与腰平,指尖向左;

右掌至肩平,指尖斜向上;

眼随视左掌(图58)。

8弓步伸掌:

右腿蹬起,重心移向左腿,左脚外摆,右脚内扣成左弓步,上体微左转;

同时,左掌向左前上方伸举,腕与肩平,掌心向前下方,指尖向前上方;

右掌下落于胯侧;

眼视左掌(图59)。

9提脚撩掌:

重心全部移至左腿并微屈,支撑身体,上体左转,随之右脚向前提起;

同时,右臂外旋,右掌由下向前撩至腹前,掌心斜向上,左臂屈肘,左掌附于右前臂上;

眼视右掌(图60)。

10独立撑掌:

左腿自然蹬直独立,右膝上提外展,右脚尖勾起外摆,向前举至裆高;

右前臂内旋,右掌向上撑架至额角前上方,掌心翻向外;

左掌按于腹前,掌心向下,指尖向右;

眼平视前方(图61)(左下势独立定势)。

(1)7动两掌臂分落时,上体要正,强调敛臀沉胯;

避免弯腰撅臀。

肩、肘、腕要放松,两掌圆展,随仆步缓缓下降。

其意境:

两掌臂下如有浮云气团,好似雄鹰展翅落山巅。

(2)10动要求虚领顶劲,两掌臂撑圆,立身端正,稳固。

有悬崖立松、顶天立地之气魄。

20

九、手挥琵琶1落脚落掌:

左腿屈膝,右脚后落踏实,重心偏于左腿;

右掌向前下落体前,腕与肩平,掌心斜向下;

左掌向后、向左收于胯旁,掌心向下,指尖向前;

眼视右掌(图62)。

2转体带掌:

重心移向右腿并屈膝,上体右转;

同时,右掌向后、向下带至右胸前,掌心向下;

左掌由下向左、向上、向右划弧摆举至侧前方(东),腕与肩平,掌心斜向下;

眼随视右掌兼顾左掌(图63)。

3虚步合臂:

重心继续移至右腿,上体左转,身体后坐,左脚活步,左膝微屈,脚跟着地,脚尖跷起,成左虚步;

两掌随体沉肘外旋,向内合劲,左掌举于侧前方成侧立掌,腕与肩平,掌心向前,指尖斜向上,右掌至左肘内下方,约距10厘米,眼视左掌(图64)(手挥琵琶定势)。

要点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