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100周年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347783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辛亥革命100周年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辛亥革命100周年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辛亥革命100周年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辛亥革命100周年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辛亥革命100周年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辛亥革命100周年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

《辛亥革命100周年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辛亥革命100周年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辛亥革命100周年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

枪声陈潮耳边此起彼伏,他的脑海里又一次浮起了自己加入同盟会的时刻。

农民出身的自己,当时对于革命实在懵懂,只是知道“平均地权”就是自己也能分到地。

可是,入会后,陈潮渐渐知道,革命是要造反,是要为天下百姓造大清的反,造外国人的反。

明白了以后,自己心里却犯起虚来了。

可是,孙先生说“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

”他明白是什么意思,老人们也说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嘛!

同盟会决定打总督署的时候,他报了名,黄先生说:

陈潮啊,这是很有可能丢命的事,你也敢去?

他回答说:

黄先生,这是为百姓谋福的事,我是个老百姓,这就是我的事的!

现在他看着自己身边的伙伴一个个倒下,他知道自己害怕,更知道要前进……

  役后,革命烈士冒着生命危险收集72烈士遗骸葬于广州郊外的红花岗,并将红花岗改为黄花岗,孙中山先生,亲笔写下“浩气长存”以彰其英勇忠烈!

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全国人民义愤而起,保路运动在四川等地爆发。

以此为导火索,,1911年10月10日,湖北武汉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动武昌起义,接着全国各省纷纷响应,孕育已久的辛亥革命终于爆发!

10月22日,湖南共进会、陕西同盟会、发动起义;

10月23日,江西同盟会策动九江新军起义;

10月29日,在山西同盟会会员阎锡山带领下发动太原起义,直隶亦发生;

10月30日,云南新军发动重九起义……12月2日,通过英国驻汉口领事葛福的斡旋,武汉革命军与清军达成停战协议。

12月14日,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根据《临时政府组组织大纲》选举总统,此时各代表分成支持在湖北首功的黎元洪以及黄兴两派,相持不下。

12月25日,孙中山从法国马赛回国抵达上海。

孙中山由于有着比较高的威望,受到许多革命团体的支持,成为众望所归的总统人选。

2月12日,在野心勃勃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逼迫下,宣统帝溥仪的母后隆裕太后接受清室《优待条件》,发布《逊位诏书》,宣布清宣统皇帝退位,并授权袁世凯组织临时共和政府。

1912年3月8日由临时参议院(南京)通过,3月11日公布实施,取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

  历史翻过,百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回顾那段历史,仿佛看见宣统皇帝推出乾清宫的落寞,听见袁世凯在帷幕之后的大笑,更看到孙先生于总统府修改《约法》的身影。

  古语云:

“破而后立”,辛亥革命为满清王朝唱响了挽歌,送进了历史的坟墓,建立了中华民国!

“三民主义”的民主观念深入人心,帝制再也没有市场,袁世凯的称帝、张勋复辟不过是帝制编排的闹剧,其二人不过是历史的跳梁小丑!

  革命虽没能彻底驱赶西方蛮鲁,但革命之后,列强再也无法控制华夏历史的进程,中国独立之势由此而起。

  “国之根本,在于经济”,民国建立以后,孙中山先生积极提倡发展实业,国内民族资本获得从未有过的机遇,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工业的经济力量获得发展。

  此外,辛亥革命有力的激发了亚洲各国反帝制、反帝国主义运动,各国纷纷要求独立。

最终于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完成了反帝制斗争。

此外,越南、印尼、菲律宾等国家的民主革命派于辛亥革命期间形成了民主解放运动的高潮,有力冲击里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殖民统治,成为世界历史新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

  孙先生说过:

“革命仍未完成,同志们仍需努力”。

如今,世界经济面临的各种挑战,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之中面临着经济转型的苦痛,国家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正为努力降低这崛起的代价而绞尽脑汁。

为防止中国经济加速下滑,国务院陆续出台重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2010年2月25日,有色金属业和物流业振兴规划获通过,至此,纺织业、钢铁业、汽车业、船舶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轻工业、石化产业、物流业、有色金属业十大规划全部出齐。

3月20日至5月18日,已有九大规划具体实施细则陆续公布;

4月以来,国家又陆续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抑制房价增长过快,打压房地产产业泡沫;

富士康事件之后,全国各地纷纷上调工资,进行改革;

另外近期进行的汇率调整等等,无不昭示中国也同世界一样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

中国的转型必须从以往的经验之中吸取养分,学习辛亥革命精神,团结各族各界一切爱国力量,发扬辛亥革命传统,克服转型困难,使中国的经济走入新的纪元。

二、革命先行。

叹艰辛历尽,依旧瓢零。

驱除鞑虏,同盟乏力;

三民主义,四海驰名。

欲除封建驱强敌,顺天意、集合精英。

看结晶。

武昌起义,敢灭清廷。

堪怜坎坷人生。

恨党人妥协,自往东瀛。

讨袁无果,同仁立党,广州护法,实业难兴。

内平叛乱“三民”改,举新措、喜合民情。

上北京,哭迎国父英灵!

此词乃张石醒先生之作,以此纪念孙中山先生与辛亥革命。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我国近代社会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这是我国社会的一大转变,一大进步。

这次革命虽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为以后新的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作为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

作为民族革命,辛亥革命前后的一系列事件不仅结束了此前立宪派实行君主立宪的努力,而且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及地方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等都起到了关键的影响,对中国的外交,中国的边防形势都有重大影响。

1840年发生的鸦片战争,一般认为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中国长期的闭关自守终于被迫划上句号。

国内部分官员及知识分子开始明白,不变革便不足以应对中国所面临的千载未逢的挑战。

1860年代至1890年代(同治至光绪初年)的洋务运动,是一场由清室自发的改革。

其重点为改良生产技术,透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试图以兴办工商业来加强中国的国力。

然而中国在1894年的甲午战争再败于日本,显示只限于器物层面的洋务运动,并未能根本改变中国自北宋以来重文轻武的观念,19世纪后期迅速强大的德国与日本在社会上却充斥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养成做事一板一眼的风气习惯。

自1895年的公车上书,在知识分子中普遍出现要求更深层的改革。

当中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物成为维新派,主张在体制内的改良,提倡效法日本及俄国,在皇权之下大幅改变政治及社会制度。

维新得到光绪皇帝的支持,而得以在1898年开展戊戌变法。

但是进行103天以后,因清室内保守势力发动政变而告流产。

部分维新人物流亡海外后,主张继续维持皇室;

实行类似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将政治实权逐渐交出至民选政府,主张这种变革方法的当时被称为“保皇党”或“立宪派”。

立宪运动是中国清朝政府继自强运动(洋务运动、1861年-1895年)、维新运动立宪运动(1895年-1898年)之后推动的第三次大型改革,目的在使大清帝国成为君主立宪政体的国家。

1911年5月8日(宣统三年四月十日),清政府废除军机处,发布内阁官制与任命总理、诸大臣。

成员名单中过半数为清宗室(皇族)与满人,被讥嘲为「皇族内阁」。

立宪派、舆论对此多感失望,甚至引起不满,认为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宪政,乃逐渐同情、倾向革命。

清政府遂于是年(1912年)垮台,中华民国就此诞生。

在推翻清朝的斗争中,革命党人曾经先后发动十次武装起义,屡次失败,而又能屡次重起,海外华侨的大量经济支援,实在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对于海外华侨在推翻清朝的革命斗争中的作用,孙中山曾经用这样一句言语表达:

华侨是革命之母。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王朝、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

广义上亦可指自19世纪末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满清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作为民族革命,辛亥革命的成功也对中国国内的民族关系及同时期亚洲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辛亥革命前后的一系列事件不仅结束了此前立宪派实行君主立宪的努力,而且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及地方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等都起到了关键的影响。

同样是革命,但在中国近代不同时间发生的革命其历史意义是不同的。

戊戌变法:

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①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

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②它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希望通过改革,使中国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从而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激发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③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

资产阶级接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起了思想启蒙运功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维新运动留下的许多遗产,诸如解放思想、变革观念、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改易风俗等。

更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

戊戌变法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维新派提倡新学,批判旧学,着重宣传“兴民权”,大大地提高了全社会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

从此,民主主义成为汹涌的社会思潮,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面貌。

正规他说,中国资产阶级新文化也是在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和稍后几年初步建立起来的。

资产阶级的新学术,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文学理论等已经萌生,“诗界革命”、“文体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改良”等相继而起,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开始成为中国近代文化的主流。

辛亥革命: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

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在亚洲的历史上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

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

辛亥革命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

辛亥革命作为一场近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引人关注的事件,让人不得不有所感触,一方面,辛亥革命是一场相对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来是成功的革命事件,这位以后的新文化运动、对国民性进行改造的思想观念的提出,包括三民主义、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都创造了较宽松的社会环境,是对旧社会体制的改观,是对鸦片战争以来,陷入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压迫的深重痛苦中的中国人带来了一点希望的曙光。

另一方面,也是最被诟病的,辛亥革命是场不彻底的革命,对新社会的思路不清晰、观念不明确,没呈现出良好的一贯性、完整性、规范性,这从孙中山被宪政议会选为大总统不久,就在袁世凯恫吓加利诱的威胁中窥窃了革命果实可以作证。

虽领导辛亥革命的国民党也有纲领目标,但它政治适应性差和社会基础不牢固,导致了它的失败,以至于随后提出的新三民主义也无法晚回其政治命运的毁灭走势。

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

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但我认为辛亥革命又成功,又没有成功,是1/2成功,1/2的失败。

首先,辛亥革命是成功的革命。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更具有完全意义的民主革命,中国人民“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场革命。

由于资产阶级和同盟会的组织和领导,提出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在广大工农和其他劳动群众多种方式反抗斗争所汇成的革命怒潮中,赶跑了狗皇帝,推翻了清王朝的二百六十多年的专制统治,从而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个共和国产生了一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献。

虽然这部文献不久被北洋军阀废弃,但经过这次革命,民主共和国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政治上打击了封建势力,民主主义思想潮流已不可抗拒,正因为这样,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洪宪帝制,张勋的复辟帝制,都是昙花一现,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辛亥革命也为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作了思想准备。

辛亥革命也给帝国主义沉重的一击,虽然资产阶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政治纲领,但正如毛泽东所说:

“辛亥革命是革帝国主义的命,中国人所以要革清朝的命,是因为清朝是帝国主义的走狗”。

所以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但帝国主义利用反动的清政府统治来奴役中国人民的美梦破产了。

自清政府垮台后,帝国主义妄图扶植新走狗,但这些“新走狗”都是短命,一个接一个被中国人民打倒在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外反动势力对中国人民的压迫。

再深透点讲,辛亥革命实际上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虽然革命失败了,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国成立后,国内实业团体纷纷成立,开设工厂、设银行都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里有了显著的增大,无产阶级队伍也日益壮大。

辛亥革命还打落了亚洲第一个皇冠,具有国际意义。

辛亥革命沉重了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对于世界人民,特别是东方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是个巨大的鼓舞。

在中国革命影响下,如一九一三年荷属爪哇以及其他殖民地,都广泛掀起民主革命运动。

中国人民的革命将给亚洲带来解放,使欧洲资产阶级统治遭到破坏。

总之,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为中国的发展趋势,铺开了一条金色的道路。

三、

一、如何看辛亥革命的成败问题

  两千多年来,中国长期处于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之下,虽然也曾发生过许多激烈的社会变动,但是都没有根本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和生产力、生产关系。

二十世纪的中国,在国际势力的强烈冲击和国内矛盾严重激化形势下,社会不断大变动、大动荡。

在这一百年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扭转乾坤和影响中国发展的界标有三个。

  其一,是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创立。

它的重要历史地位,是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专制统治,把具有悠久历史的封建传统社会引向现代社会的发展轨道,是中国由传统社会迈入现代社会的转折点。

它摧毁了君主专制制度,使社会发生质的变化,因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其二,是1949年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建设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现代中国。

辛亥革命虽然给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以沉重打击,但它不可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封建主义的遗留和帝国主义压迫依然存在。

而1949年革命的成功,则标志着中国真正结束了帝国主义压迫和宰割的历史,中国从此站起来了。

它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逐步成为政治大国、政治强国,这也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东亚病夫”、“一盘散沙”成为历史的陈迹。

  其三,是1978年的改革开放。

1949年民主革命胜利了,但是中国经济仍很落后,社会改造的任务十分艰巨。

毛泽东以强化阶级斗争为纲的变革思想,使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造走上了严重的曲折道路。

1978年,邓小平高瞻远瞩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政策,勇敢地实行战略转移,把中国引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使中国的工农业经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中国人民逐步富裕起来,迈向了经济强国的道路。

  毫无疑义,二十世纪一百年中发生的这三件大事,对中国大地起着无比震撼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中国的发展方向和进程,有着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革命是社会矛盾发展激化的集中表现,它是以暴力手段实现社会的变革。

一场革命的成功或失败,主要看是否完成了历史赋予它的使命。

完成了,即为成功,否则即为失败或又成功又失败。

  历史赋予辛亥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把皇帝赶下台,取消王权,建立民主共和性质的国家。

辛亥革命完成了这一使命,实现了一次历史性的飞跃,因而应该说是胜利的革命。

  但是,一场革命运动,往往是短时间、急风暴雨式的,我们不可能设想通过一次革命斗争完成所有的社会变革任务。

特别是中国的专制主义统治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它有着深厚、坚固的社会、文化基础,要想打碎它、清除它,非一日之功。

辛亥革命后面临的繁重的任务,如改革土地所有制问题、城乡社会改造问题、清理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封建遗留问题等,是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实施若干次甚至比暴力革命更加艰难的、深刻的变革,才有可能实现。

这些社会变革任务,并非辛亥革命的使命,我们不能以此来判断这场革命的成败。

同样,以1949年民主革命胜利为例,它也只是完成了政权的转移,共产党取代国民党成为执政党,并且改变了社会和国家的性质,但它并不意味着整个社会改革的完成。

大量的非现代性的传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遗留,是1949年建国后必须面对的现实。

毛泽东试图实施“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以阶级斗争手段完成社会变革,事实证明这一改革道路走错了,但不能为此否认革命胜利后继续实行改革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作为辛亥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袁世凯窃取了民主共和国的胜利果实,民国成了空招牌。

事实上,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在长期斗争中,表现了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如在一系列的武装起义中,虽然迭遭挫折、失败,但仍前仆后继,英勇奋战。

徐锡麟、秋瑾、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等一大批革命党人,在困境中宁死不屈,最后英勇就义。

孙中山本人也是奋斗终生,鞠躬尽瘁。

他们表现了革命的坚定性。

  革命派在某种形势下,对不同力量采取妥协政策或作出某些让步,出于革命的需要是无可非议的。

这在国共两党关系史上,亦不乏其例。

民国初年,孙中山对袁世凯、康有为、章太炎等人的政策,体现了革命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孙中山的妥协、让步,是有原则的。

这个原则就是拥护不拥护中华民国和民主共和制度。

譬如对康有为的态度,孙中山于1912年1月12日写信给蔡元培时,明确指出:

“康氏至今仍反对民国之旨,前登报之手迹,可见一斑。

”因此,民国政府在联合“海内名宿”时,就不能与康有为等反对民国者“合一炉而冶之”。

但对章太炎等稍有意见分歧者,“则不过偶于友谊小嫌,决不能与反对民国者作比例”,应敞开胸怀,团结共事,共建民国。

  孙中山将临时大总统职务让给袁世凯,表现了孙中山的高尚的革命品质,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和名誉地位。

孙中山曾多次表示,只要袁世凯拥护民主共和,可以由他出任民国的大总统。

武昌起义后不久,孙中山在伦敦曾收到国内电报,促其回国担任总统,他淡然处之。

11月16日,孙中山再电民国军政府,对总统人选问题,表示“总统自当推定黎(元洪)君。

闻黎有请推袁(世凯)之说,合宜亦善。

”孙回国后,仍一再表示:

“只要袁真能拥护共和,我就让给他。

”1912年,孙中山决定转由袁世凯接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防备袁世凯弄权,曾采取一些措施,如将总统制改为孙曾极力反对的责任内阁制,并要袁离开北京至南京就职等。

  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袁世凯出任民国大总统职务,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辛亥革命的成功,民主共和制度的推行,对广大人民群众而言,来得太突然,一时还不能完全理解。

皇帝下台了,来了大总统,人民群众对其仍有一个认识、了解和适应的过程。

不同质的社会转化,不是一个早上即可完成的,有一个新旧社会的消长过程。

一段时间的新旧社会内容的并存,是历史的必然。

袁世凯作为原清政府的重要大臣转向民国政府,形成了封建专制和民主共和两重性格,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这种性格正反映了转型社会的需要和政治特点。

我们对孙中山让位与袁世凯出任临时大总统,应该作出历史的分析。

  二、必须充分肯定南京临时政府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南京临时政府,是近代中国人民和辛亥革命奋斗成果的集中体现,它存在时间虽然短暂,但却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历史贡献。

它构建了中国现代国家的雏形,展示了中国未来的图景,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它的最大的特点,是历史的首创性。

  第一: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这是破天荒的、前无古人的大事件。

它标志着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不同质的新政权的诞生。

它使中国跨入了现代社会的新时代。

  第二:

确立了建设现代中国的基本原则。

这就是A.实行民主共和,反对封建专制。

任何封建复辟企图均不能得逞。

民主共和制成为历史的主流,民主主义成为建设共和国的指导思想。

B.“国家之本,在于人民”一切事业均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

人民的向背,是政权成败的关键。

C.“民族的统一”。

孙中山在《就职宣言书》中指出:

“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统一。

”南京临时政府坚持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自由。

D.“领土之统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明确规定:

“中华民国领土,为22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

”在面临沙皇俄国和英国对外蒙古、西藏显现领土野心形势下,南京临时政府表现了维护中国领土主权的坚定决心。

  第三:

制定了共和国的政治体制。

在总结西方国家政治缺陷和中国历史经验基础上,1906年,孙中山即提出“五权分立”的政治学说。

他指出:

“在中国实施的共和政治,是除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外还有考试权和纠察权的五权分立的共和政治。

”这是孙中山对三权分立学说的重大发展,将中国近代国家政治推向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第四:

颁布了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