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山东省宁阳四中届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专题检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34538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山东省宁阳四中届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专题检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山东省宁阳四中届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专题检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山东省宁阳四中届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专题检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山东省宁阳四中届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专题检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山东省宁阳四中届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专题检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山东省宁阳四中届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专题检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山东省宁阳四中届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专题检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山东省宁阳四中届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专题检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山东省宁阳四中届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专题检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④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7.《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

穷乡山陬(zō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

勤有余布,亦兼鬻(yù

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

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      ①自然经济解体    ②家庭手工业发展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8.中国的地理学,从《尚书•禹贡》、《山海经》开始,到《汉书•地理志》,逐渐形成了着重于记载山川、道路、关塞、水利、土质、物产、贡赋,特别是政治区划变置的传统。

这可以佐证()

A.传统地学的政治性B.古代科技的实用性

C.史地不分的综合性D.小农社会的狭隘性

9.“荷兰作为一个占统治地位的商业国家走向衰落的历史,就是一部商业资本从属于工业资本的开始。

”对马克思的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文中的“工业资本”是指机器大工业确立后的工业资本

②导致荷兰衰落的直接因素是三次英荷战争的失败

③荷兰是一个专营海上转运贸易的商业国,工业基础薄弱,这是其成败的主要原因

④英国是工业相对发达的国家,其打败荷兰证明了工业资本对商业资本的优势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0.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11.加拿大小说作家爱丽丝·

门罗获得了201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瑞典学院称“门罗以精致的讲故事方式著称,清晰与心理现实主义是其写作特色。

”下列文学作品的写作手法与其作品风格最为相似的是(  )

A.

B.

C.

D.

12.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

“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

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

”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C.居住及租地权D.“门户开放”政策

13.“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

不甚,则身危国削。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

”以上先秦时期的主张分别是()

A.法家、儒家、道家B.儒家、墨家、道家

C.儒家、道家、法家D.儒家、法家、墨家

14.当历史学家谈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法西斯主义、黑人民权运动等史实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下列哪一概念?

()

A.共和B.社会保障C.人权D.君主立宪

15.[俄]格·

阿·

阿尔巴托夫在《苏联政治内幕:

知情者的见证》一书中指出“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

也许,他真诚地相信,整个问题也就是这样,只要揭露斯大林,他就解决了使社会从过去的极权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全部问题。

”作者通过这段材料意在说明赫鲁晓夫改革(  )

A.存在就人论事的局限性B.实际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C.着力于批判个人崇拜D.不能正确评价前人的功过得失

16.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

“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

这一判断(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B.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C.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17.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把基础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的举措有

①鼓励社会力量办学②推动农村义务教育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课程改革④实施“Zn工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8.据图判断中共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9.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

“台湾事实上的独立是不可能被承认的,尤其在国民党为挽回面子宣称要反攻大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可以说台湾的自治直到今天仍使中国内战处于一个相持局面。

”对“相持局面”的理解是()

A.海峡两岸渴望祖国的统一B.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C.中共热切盼望台湾回归祖国D.美国不再干涉台湾问题

20.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王明等人,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共中央的名义在莫斯科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宣言》。

这一宣言( 

A.增强了党内“左”倾冒险主义情绪B.推动革命重心实现由南向北的转移

C.有利于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D.直接促成西安事变的发生

21.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金匮石室之书,还到各处实地探访,搜集遗闻,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

由此可见司马迁( 

A.侧重口述史料收集B.具有史料考证意识

C.注重史学文学价值D.秉承朝廷旨意著史

22.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总结说:

“要确切认识西方的历史或非西方的历史,没有一个包括这两者的全球性观点是不行的;

只有运用全球性观点,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个时代中相互影响的程度,以及这种相互影响对决定人类历史所起的重大作用。

”作者在这里强调()

A.从西方的角度认识非西方的历史B.从非西方的角度认识西方的历史

C.用比较的方法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D.用整体性的观点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

23.英国学者约翰·

凯伊在分析西欧经济时指出,“全球化”一词在1990年取代“民营化”成为经济改革的标语。

这一变化表明在西欧( 

A.经济已经逐步走出滞涨B.凯恩斯主义取得主导地位

C.信息技术得到广泛使用D.各国转而采用贸易保护政策

24.对下列四个事件之间的关系表述最准确、最全面的一项是( 

①本主义萌芽②文艺复兴运动③新航路的开辟④宗教改革运动

B.

C.

D.

25.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

二、非选择题(

26.中国自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理论的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泰西诸国原不同于诸蛮貊(mò

,泛指北方少数民族)之固陋,而更有中邦所不如者。

……天载之义,格物之书,象数之用,律历之解,莫不穷源探委,我中土之学问不如也……自鸣之钟,照远之镜,举重之器,不鼓之乐,莫不精工绝伦,我中土之技巧不如也。

   

——明末士人朱宗光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一中国欲自强,则英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嚣,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画》)

材料三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四 

其次,这一统治阶级因以下事实而进一步受到约束:

除佛教外,中国没有或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

因此也就毫不奇怪,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它的变化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其他国家。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概括材料一中对西学的认识。

结合所学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原因。

(2)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的政治思想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这种变化的时代因素。

(3)“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

下表列举出了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先进的中国人,请归纳指出他们学习西方的指导思想、倡导的运动、取得的主要成就和他们的思想特点。

(4)概括近现代史上中共是如何从“照搬别国道路”到“走自己的路”。

27.工业革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英国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世界。

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了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迸射着铁水的光亮。

1850年时,英国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60%,铁产量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国家铁产量的总和,煤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棉布占全球的一半以上。

(1)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

材料二 

蒸汽和新的工具机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

……183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它要求完全的统治权,而它也做到了。

——《恩格斯论资本主义历史过渡性问题》

(2)这时期的英国资产阶级是怎样取得“完全统治权”的?

据材料二指出其争取“完全统治权”的原因。

材料三 

毫无疑问,伤寒病持续和蔓延的原因,是人们住得过于拥挤和住房肮脏不堪。

工人常住的房子都在偏街陋巷和大院里。

从光线、空气、空间、清洁各方面情况,简直是不完善和不卫生的真正典型,是任何一个文明国家的耻辱。

……这些住房供水不良,厕所更坏,肮脏,不通风,成了传染病的发源地。

——19世纪,一位医生对英国煤铁矿区中心太恩河畔新堡的描述

(3)材料三主要反映了哪一社会问题?

面对这一问题,思想和文学领域分别出现了哪些思潮和流派?

28.中国历程—中国曾经历了一个由衰落到独立富强的发展过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一、衰败的中国

  材料一:

有人说,18世纪中后期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却选择了陆地。

  ——来自网络

二、探索的中国

  材料二:

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夹缝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艰难、曲折地发展。

但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见下图)。

三、改革开放的中国:

  材料三:

中共三中全会政策的“进化之路”

(1)材料一中“中国却选择了陆地”的根源是什么?

近年来,一些学者注重从“经济、政治、文化一体”的角度研究历史。

据此研究角度,结合所学概括那时的“西方选择了海洋”对以后的中国带来那些消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论证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中国改革内容的变化趋势。

指出以上中共三中全会改革政策的实质及对中国发展道路的主要影响。

参考答案

1.考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

试题解析:

依据材料中“严重受害区”以及“生态灭绝而作出死亡判决”的信息反映出苏联的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给环境带来了大量问题,故本题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

2.考点: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国家主权由邦联制下的州政府转移到联邦政府。

答案:

B

3.考点:

孙中山三民主义

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明确提出了反帝的要求答案:

D

4.考点:

巴黎公社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关键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巴黎公社革命措施及特点的相关内容。

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可知,材料反映公社勤务员受到公众监督,“没有文牍主义的敷衍拖拉作风,不耻于承认和改正错误”,可以反映出,公社领导人的权力受到制约,具有民主作风,即C项符合史实和题干意思。

AD两项是无关选项,与题干意思无关;

B项是对题干材料的曲解和误读,不正确。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C

5.考点: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而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等技术在汉代已经出现,故A项正确;

筒车出现于唐代,故B项错误;

水稻主要种植与南方,故C项错误;

曲辕犁出现于唐代,故D项错误。

答案:

A

6.考点:

毛泽东思想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中共一大确定以工运为中心工作,实质是脱离中国国情的。

因为后来的事实证明了中国工人阶级力量弱小,而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单靠工人阶级单枪匹马、赤手空拳是无法战胜敌人的。

7.考点: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和商业,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以自衣被”“穷乡……男妇……须织工”反映了家庭手工业的发展,②正确;

“余布……鬻(yù

卖)于乡市……布贾贩之城市”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③正确;

材料中的家庭手工业仍与农耕紧密结合,并不能体现自然经济的解体,①错误;

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B项。

8.考点: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材料中的地理学“着重于记载山川、道路、关塞、水利、土质、物产、贡赋,特别是政治区划变置的传统”的信息,说明古代地理学的发展与国家政治有很大的关系。

A符合题意。

9.考点: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本题考查考生准确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

随着殖民扩张,市场拓展,工业革命开展,工业资本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起来。

工业资本并不是在工业革命后才出现的。

故①不符合事实,由此排除带①的所有选项,即A、C、D三项。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10.考点:

罗马法

本题主要考查了罗马法。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公民法,主要是调整罗马分民内部的关系,C项符合题意;

A项本身表述错误,罗马法不适用于奴隶,不合题意;

B、D项是罗马万民法的内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项答案:

11.考点:

文学的主要成就

《巴黎圣母院》属于浪漫主义文学,与题干“心理现实主义是其写作特色”不相符,故A项错误;

“讲故事方式著称,清晰与心理现实主义是其写作特色。

”说明是现实主义写法,《安娜卡列尼娜》属于现实主义文学,故B项正确;

《老人与海》属于现代主义文学,故C项错误;

《百年孤独》属于魔幻现实主义,故D项错误。

12.考点:

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由题干中“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可知这是指“利益均沾”,体现了“片面最惠国待遇”的特点,故B项正确。

A、C、D三项与题干内容无关,故排除。

13.考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

”语出《孟子·

离娄上》,大意为:

对百姓残暴太厉害,就会自身被杀、国家灭亡;

即使不太厉害,也会自身危险、国家削弱。

倡导仁政,反对暴民,为儒家思想;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说明了以弱胜强,以柔克刚矛盾双方相生相克的辩证法思想,这符合中国古代道家哲学的特征;

“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

”强调“法不阿贵”,属于中国古代法家思想。

所以该题正确答案为C。

14.考点:

启蒙运动

关键是通过比较找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法西斯主义和黑人民权运动三个历史事件反映的共同问题。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突出体现了民主和共和、反法西斯主义突出体现了民主和反对侵略的主旨,黑人民权运动主要是反对种族歧视和维护黑人的民主权利。

15.考点: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斯大林模式

“就人论事”属于材料中赫鲁晓夫的观点,作者意在批判这一观点,故A项错误;

“只要揭露斯大林,他就解决了从极权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全部问题”说明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故B项正确;

“着力于批判个人崇拜”是材料中赫鲁晓夫的观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显示评价斯大林功劳的信息,故D项错误。

16.考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本题考查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对世界战争与和平问题看法的改变,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其他三项发生时间与1985年不符合。

17.考点:

教育事业的发展

"

211工程”属于高等教育。

18.考点: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选B。

本题以中国改革开放贸易趋势图表数据入题,主要考查对外开放的过程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本题考查读图能力和学生对历史时间概念的把握能力。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1984年,进出口总量有了明显的增长,所以可以判断这个年代是1984年的内容,符合题意,故选B。

设立四个经济特区是1980年,排除A。

开发上海浦东地区是1992年,排除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2001年,排除D。

19.考点:

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1949年以后,国民党撤退到台湾,在海峡两岸形成对峙,这意味着国共两党的内战并没有结束,海峡两岸仍然是一个中国,因此对“相持局面”的结论是: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故选:

B答案:

20.考点: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八一宣言》符合全民族抗战的需要,不是“左”倾冒险主义,故A项错误;

红军长征推动革命重心实现由南向北的转移,故B项错误;

《八一宣言》有利于实现由反蒋到联蒋抗日的转变,故C项正确;

蒋介石坚持剿共,导致与张学良矛盾激化,直接促成西安事变的发生,故D项错误。

21.考点:

文学成就

该题以“司马迁与《史记》”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准确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特征的能力。

司马迁阅读藏书、实地探访、搜集遗闻等是为了考证史料真伪,尽可能还原真实的历史,故A、C两项错误,B项正确;

由司马迁著史乃“为完成父亲的遗业”,可排除D项。

所以该题答案为B。

22.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本题主要考查史学研究方法。

从材料中“全球性观点”、“才能了解”等信息可知,作者强调用全球性观点去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故应选D。

23.考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影响

该题以“二战后西欧各国经济政策调整”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材料中“‘全球化’取代‘民营化’”说明西欧各国在调整经济政策,使得西欧经济逐渐恢复,故A项正确;

凯恩斯主义是指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失灵,故B项错误;

信息技术得到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时间与题干不符,故C项错误;

“全球化”说明贸易壁垒在逐渐拆除,故D项错误。

所以该题答案为A。

24.考点: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航路开辟的最根本的原因;

文艺复兴为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革解放了思想,奠定了思想基础。

由此分析,答案为D。

ABC三项均不符合史实。

25.考点:

经典力学进化论

本题考查近代科学理论。

题干三个人物的理论虽然在当时都具有进步意义,但哥白尼的理论科学实验证明是错的,故A错误。

C只符合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理论,D只符合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理论。

哥白尼的“日心说”、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从不同的视角阐释了对自然世界的认识,都改变了人们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B正确。

26.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科技成就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维新思想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从材料很明显的可以看出,作者已经认识到近代在很多方面已经领先于中国,这种思想产生的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新航路的开辟,西方的科技等传入中国,同时中国与国外的联系进一步的增强。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和材料四“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区别。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促成这种变化的时代因素:

清政府甲午战争战败,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洋务运动破产;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西方政治学说的传播。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理论的过程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以及新文化运动。

这几个重大事件的指导思想分别是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科学。

主要思想特点分别是学习先进科技、主张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共和制、思想彻底反封建。

其实本题考查的关键点在于思想特点一定要做好解答。

(4)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即辛亥革命并建立民主共和制,联系相关知识予以罗列即可;

关于中共是如何从“照搬别国道路”到“走自己的路”,联系中共成熟历程及对国情认识日益走向深刻的相关史实予以罗列并简要分析即可。

(1)认识到西方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比中国先进。

新航路开辟后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加强;

思想界对传统观念的突破。

(西方传教士的介绍)

(2)变化:

从重视器物层面转变为更重视政治制度层面。

因素:

清政府甲午战争战败,帝国主义国家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