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十三课张衡传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文档格式.docx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十三课张衡传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十三课张衡传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文档格式.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绘画方面,张衡为东汉六位名画家之一,据说他有脚趾绘画的本领。
他在政治和哲学上也有一定研究。
3.张衡与浑天仪
浑天仪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
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而浑象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
中国现存最早的浑天仪制造于明朝,陈列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浑天仪是张衡心血的结晶。
其主体是几层均可运转的圆圈,最外层周长一丈四尺六寸。
各层分别刻着内、外规,南、北极,黄、赤道,二十四节气,二十八列宿,还有“中”、“外”星辰和日、月、五纬等天象。
仪上附着两个漏壶,壶底有孔,滴水推动圆圈,圆圈按着刻度慢慢转动。
于是各种天文现象便展现在人们眼前。
铜仪的两侧附有玉虬(龙)各一,吐水入壶,左为夜,右为昼。
壶上分别立着金铜仙人和胥徒,“皆以左手抱箭,右手指刻,以别天时早晚”。
台阶下还有内装机关与两壶相联的瑞轮、荚,靠滴水推动,依照月亮的出入圆缺,旋转开合,表示朔、望、弦、晦等日期,如活动日历。
4.课文中的文学文化常识
两都:
东汉著名历史学家和辞赋家班固著的《两都赋》;
又指东汉的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
二京:
汉代的东京和西京,即洛阳和长安。
隋炀帝兴建“东都”洛阳,与长安并称为“二京”。
三辅:
汉朝以京兆尹(原为官名,汉朝也作政区名)、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在今西安附近。
五经:
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
温柔宽厚,《诗》教也;
疏通知远,《书》教也;
广博易良,《乐》教也;
洁静精微,《易》教也;
恭俭庄敬,《礼》教也;
属词比事,《春秋》教也。
汉武帝立五经博士,儒教国家化由此开端。
(“通五经贯六艺”的“五经”)
六艺:
(1)六种技能:
礼、乐、射、御、书、数。
(“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
(2)六经:
《易》《书》《诗》《礼》《乐》《春秋》。
京师:
帝王的都城;
天子的军队;
朝廷。
公车:
汉代官署名。
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公府:
古代官署名。
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公署,属中央一级的机构。
孝廉:
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相:
春秋末齐景公置左右相,相为官名始此。
战国时或称相邦(汉人改“邦”为“国”),或称丞相,为百官之长。
汉、魏在诸王之国设相,职同郡太守。
王侯:
天子与诸侯。
后多指王爵与侯爵,或泛指显贵者。
尚书:
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宦官:
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阉竖”是对宦官的蔑称。
侍中:
宫廷侍卫。
大将军:
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
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
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
太史令:
也称太史。
西周、春秋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
秦汉职位渐低。
魏晋掌管推算历法。
隋称太史监,唐称太史局,元称太史院,明清称钦天监。
征:
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辟:
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召:
征召来授予官职或另有调用。
举:
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拜:
授予官职。
迁:
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
转、徙:
调动官职。
出:
京官外调。
去:
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
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乞骸骨:
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下车:
官吏初到任。
视事:
官员到职工作。
太学:
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
术学:
古代关于天文、历法等方面的学问。
豪右:
西汉时期出现的占有大量田产的豪族。
右,右族,即豪族。
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
驿:
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亦指供传递公文用的马。
年号:
永元(元年:
89年-末年:
105年)是东汉皇帝汉和帝刘肇的第一个年号。
汉朝使用这个年号时间共17年。
阳嘉(元年:
132年-末年:
136年)是东汉皇帝汉顺帝刘保的第二个年号。
汉朝使用这个年号时间共4年。
永和(元年:
136年-末年:
142年)是东汉皇帝汉顺帝刘保的第三个年号。
汉朝使用这个年号时间共6年。
一、了解行文脉络
二、把握文章大意
《张衡传》记叙了东汉著名文学家、科学家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出色的文学、政治才能,以及杰出的科学成就,赞扬了他刻苦求学、科学务实的精神。
一、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步骤一] 基础梳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属:
连缀 游:
考察,学习
(2)因入京师因:
介词,趁机
(3)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虽:
虽然骄尚:
骄傲自大
(4)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举:
推举
征召就:
就职
(5)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逾:
过度
(6)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乃:
于是,就拟:
依照
因:
凭借以:
连词,用来
(7)十年乃成乃:
才
2.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中的古义。
(1)举孝廉不行
古义:
不去(应荐)。
今义:
不可以,不被允许;
不中用。
(2)常从容淡静
言谈举止适度得体。
不慌不忙,沉着,镇静。
(3)精思傅会
文章的组织、布局、命意、修辞。
把没有关系的事物说成有关系,把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说成有某种意义。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类活用词。
(1)衡少善属文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2)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
4.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译文: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西鄂人。
(2)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被动句,无标志被动句)
他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
(3)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状语后置句,现代汉语语序为“于三辅游”)
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
(4)观太学(省略句,“观”后省略“于”)
在太学学习。
[步骤二] 文意理解
5.下列各句全都表现张衡“从容淡静,不慕当世”的一项是( )
①不好交接俗人
②举孝廉不行
③衡少善属文
④连辟公府不就
⑤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⑥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A.②④⑤B.②③⑥
C.①②⑥D.①④⑤
解析:
选C ③介绍张衡少年时的学业;
⑤说明张衡在文学上精心专为。
6.下列对本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开篇按照历史人物传记的格式,记述张衡的姓名、籍贯与家世,让读者对他有个总体的了解。
接着介绍他的文学才能、不平凡的求学经历和渊博的知识。
B.“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从正面表现了张衡品格之高、才能之奇。
这里采用先概括后列举具体事实的方式来表现张衡志在集中精力从事科学研究。
C.“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说明张衡虽然出身官宦人家,却没有贵族纨绔子弟的骄奢淫逸的恶习,这是他取得超凡学术成就的思想基础。
D.这一段先介绍张衡的品行——淡泊名利,暗示了他严谨的治学态度;
后介绍他的文学成就“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则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也反映出他严谨的创作态度。
选B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是从侧面来表现张衡的才能。
二、阅读课文第2~4自然段,思考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员径八尺 “员”通“圆”,圆周
(2)形似酒尊“尊”通“樽”,酒杯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致:
竭尽,集中
(2)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雅:
素常
(3)遂乃研核阴阳核:
考验
(4)衡不慕当世慕:
趋附
(5)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辄:
总是,往往
(6)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以:
用
(7)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都:
大
关:
枢纽,关键发:
拨动
(8)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
机:
机件制:
形制、构造
(9)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无征:
没有应验
3.解释下列句子中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公车特征拜郎中
特地征召。
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
(2)覆盖周密无际
四周严密。
周到而细密。
(3)振声激扬
声音激越响亮。
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4)寻其方面
方向。
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事物中的一部分叫一个方面。
文言文虚词推断4法
(1)代入筛选法
答题时先确认判断该虚词在两句中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那一句里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将其代入另外一句,再看看替代后文意是否通顺、恰当。
如通畅,则相同;
反之,则不同。
(2)句意分析法
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如“非挟泰山以超北海之类也”,根据句意“不是挟着泰山跨过北海这一类情况”就可确定“以”是连词,表修饰,不译。
(3)标志识别法
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其用法是固定的。
如“之”在主谓之间,有取消独立性的作用。
“见”和“于”组合可表被动。
“是”和“之”可作提宾的标志。
判断句的标志“者”“也”“乃”等。
(4)位置推断法
一些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如“其”,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如“其李将军之谓乎”,因为“其”不能作主语;
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代词,如“秦王恐其(代蔺相如)破璧”,在名(代)词后一般是语气副词,如“尔其(语气副词,一定)无忘乃父之志”/“吾其(语气副词,还是)还也”。
“焉”在句末动词后面,一般是兼词,如“风雨兴焉”。
“也”,句末助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在句中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类活用词。
妙尽璇机之正形容词作动词,研究透
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1)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样的仪器。
(2)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语序为“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饰”)
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
(3)验之以事(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语序为“以事验之”)
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
(4)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语序为“尤于天文阴阳历算致思”)
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
6.下列各句全都表现张衡“科学才能”的一项是( )
①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②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③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④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
⑤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⑥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A.②④⑤B.③④⑥
C.①②⑥D.①③⑤
选B ②说明张衡的才能受到汉安帝的赏识;
⑤叙述张衡制作的地动仪是前所未有的。
7.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张衡出仕,也只是从事一些科技、史学方面的业务性职务,表明其做官的目的不在名利、地位,而是以利于科学研究。
B.文段详细地介绍了候风地动仪的构造,写得井然有序:
先写材料,再从形状到大小以及外形上部的雕饰综述整体的构造,再以“中有都柱”一句从外过渡到内,分述内部构造,然后又回到整体构造,涉及外形的下部。
C.“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叙述陇西地震验证的经过,写得跌宕多姿,有力地证明了地动仪的神妙,点明地震验证的影响和意义,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使文章于平实中透出情致。
D.从所选文段看,作者选材和写作详略得当,说明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文章对候风地动仪的研究制造介绍得较为详尽,而对他创造候风地动仪则介绍得较简略,详略得当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特点鲜明。
选B “再从形状到大小以及外形上部的雕饰综述整体的构造”应该是“再从大小到形状以及外形上部的雕饰综述整体的构造”。
三、阅读课文第5~6自然段,思考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时收禽 “禽”通“擒”,擒拿
(1)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帷幄:
皇宫
(2)衡乃诡对而出诡对:
不用实话对答
(3)治威严治:
治理
(4)阴知奸党名姓阴:
暗中
(1)衡下车
从车上下来。
(2)上下肃然
整肃,老实收敛的样子。
十分恭敬的样子。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名词作动词,递眼色
(1)永和初,出为河间相(省略句,“出”前省略主语“张衡”)
(汉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刘政)的相。
(2)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省略句,“视事”前省略主语“张衡”)
(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
6.下列各句全都表现张衡“政治才能”的一项是( )
①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②衡乃诡对而出
③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④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⑤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⑥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选D ②表现张衡避其锋芒,巧为应对;
④陈述对象是宦官们而不是张衡;
⑥叙述张衡在打击河间王势力后,做出明智的决策,恳请辞官回家,却被征召为尚书。
A.当顺帝“问天下所疾恶者”时,张衡“诡对而出”,全身避祸,并意欲归隐,表现了他善于审时度势,为人精明,头脑清醒。
从中可以看出他并非贪生怕死之辈,一旦政局好转,他会积极出仕,并做出令乱臣贼子胆寒的惊人之举,从其任河间相时的政绩可见一斑。
B.“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交代河间地区的险恶环境,为下文写张衡政治才能的发挥提供了场所,用以反衬张衡的政治才干。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表现了张衡的态度果断,措施得力,效果显著。
C.最后两段在介绍张衡的政治才干时,仅选取两件事来写,一是《思玄赋》的由来,表现了心思细密、小心谨慎的特点;
二是出任河间相时与奸党的斗争。
这样,笔墨寥寥却写出了一位真实强干、形神丰满的能吏。
D.语言凝练平实是本文的突出特点,作者写作时绝少用形容词,尽量抓住史实,描绘时惜墨如金,无一句赘言。
但平实精谨中有精彩之处,如写张衡任河间相一段,用语极为精练,且句式整齐,富于气势,把一个干练的政治家的形象鲜明地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选B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是张衡担任河间相之前的事情,是对当时整个国家状况和张衡上疏的表述,交代的不是河间地区的险恶环境。
张衡“出为河间相”的时候,“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可在皇帝“尝问天下所疾恶者”的时候却“诡对而出”,“常思图身之事”,为河间相三年,就“上书乞骸骨”。
如何看待张衡的这些行为?
请谈谈你的观点。
观点1:
观点2:
答案:
(观点1)张衡的这些行为揭示了他内心的矛盾。
他先是不做官,想洁身避祸,后来不得不入了官场。
他洞察当时的社会世情,特别是政治漩涡中“吉凶倚伏,幽微难明”,因此“常思图身之事”。
当他狠狠打击了河间王的恶势力后,也就急流勇退,做出了极明智的决策:
上书乞骸骨。
这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正直的官吏当时内心的苦闷,在无力除恶的情况下,只好独善其身了。
(观点2)张衡这些看似矛盾的行为,并非表明他的软弱,而表现了一个政治家敏锐的政治眼光、清醒的政治头脑、高明的政治手腕。
面对当时险恶的政治形势,他作《二京赋》是为婉转讽喻,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而一旦掌握了权力,他就大力铲除奸徒丑类。
从文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正直与真实的张衡。
按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精于剪裁
1.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人物
本文是人物传记,介绍人物以时间为经,以事迹为纬。
张衡一生经历了东汉章帝、和帝、安帝和顺帝四个时期。
时间虽较长,文章叙述的时间线索却很清楚。
2.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从表达方式上说,以记叙为主。
在第4段写候风地动仪,又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
3.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本文介绍了张衡文学、科学、政治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
其中,以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作为重点详写。
在介绍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时,又突出了候风地动仪的研究制造,介绍特别详尽,对其他创造的介绍则较简略。
这样详略得宜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特点鲜明。
素材主题
淡 泊
[课内·
提炼]
张衡一生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他常说:
“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不耻禄之不多,而耻智之不博。
”为此,他多次婉拒朝廷征召。
安帝慕名求贤,派了公车特征张衡,授予他为郎中,又迁官太史令。
张衡在朝廷供职期间潜心研究天文、阴阳、历算,制作浑天仪、候风地动仪。
他做官期间,从不趋附权贵,所任官职多年得不到提升也不在意。
[课外·
延伸]
1.关麟征辞官隐居
关麟征是黄埔军校一期生,曾在国民党军队中历任要职。
他经过长期征战和宦海沉浮,逐渐看透自己前半生争名夺利的官场生活,于1949年秋辞去陆军总司令职务,退出国民党军界,拒绝接受随蒋介石飞往台湾的命令,借故在香港隐居下来。
从此,他不参加任何政治性的集会和社会活动,不接见任何记者采访,断绝一切与党政军故旧的联系,整日以读书、写字为乐。
其间蒋介石、蒋经国曾数度邀请他去台湾任职,并许以高官厚禄,他都婉言谢绝。
从44岁至85岁逝世,他一直过着淡泊的隐居生活。
2.钱钟书终生淡泊名利
当代大学者钱钟书,终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
他谢绝所有新闻媒体的采访,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的记者,曾千方百计冲破钱钟书的防线,最后还是不无遗憾地对全国观众宣告:
钱钟书先生坚决不接受采访,我们只能尊重他的意见。
80年代,美国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特邀钱钟书去讲学,每周只需钱钟书讲40分钟课,一共只讲12次,酬金16万美元。
食宿全包,可带夫人同往。
待遇如此丰厚,可是钱钟书却拒绝了。
他的著名小说《围城》发表以后,不仅在国内引起轰动,而且在国外反响也很大。
新闻界和文学界有很多人想见见他,一睹他的风采,都遭到他的婉拒。
有一位美国女士打电话给钱钟书,说她读了《围城》之后很想拜访他。
钱钟书再三婉拒,她仍然执意要见。
钱钟书幽默地对她说:
“如果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一定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
1991年11月钱钟书80华诞的前夕,家中电话不断,亲朋好友、学者名人、机关团体纷纷要给他祝寿,中国社会科学院要为他开祝寿会、学术讨论会,钱钟书一概坚辞。
3.名言警句
(1)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汉书·
扬雄传》
(2)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3)不以誉喜,不以毁怒。
——海瑞《令箴》
(4)不好名者,斯不好利;
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
——钱琦《钱公良测语·
导儒》
(5)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
——《蔡锷集》
[运用·
点拨]
人的一生要过许多关口,其中,名利关是最狭长最难过的,可谓生命不息名利不止。
在名利关口面前,人们的态度大致有两种:
一种是追名逐利,一种是淡泊名利。
不同的名利态度,对于人生的为人本色、性情意趣、价值取向乃至生命长度等等,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和效果。
(时间:
45分钟 分值:
50分)
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不好交接俗人 交接:
结交
B.连辟公府不就辟:
征召
C.辄积年不徙徙:
调动官职
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视事:
看、视察
选D 视事: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举孝廉不行
B.言甚详明
C.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D.覆盖周密无际
选B A项,古义:
不去就职。
C项,古义:
D项,古义: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虽才高于世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B.以精铜铸成验之以事
C.再转复为太史令皆为陛下所成就
D.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
选B 介词,用。
A项,介词,比;
介词,在。
C项,动词,做,担任;
介词,表被动。
D项,连词,表承接;
连词,表转折。
4.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B.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C.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D.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