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人教版实验报告单全年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344248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实验报告单全年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实验报告单全年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实验报告单全年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实验报告单全年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实验报告单全年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实验报告单全年Word文件下载.docx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实验报告单全年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人教版实验报告单全年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实验报告单全年Word文件下载.docx

2、掌握氧气的检验方法。

铁架台、酒精灯、试管、水槽、集气瓶、木条、棉花、高锰酸钾

一、制取O2

1、查:

先在水槽中装适量的水,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

往试管中装入KMnO4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定:

固定各仪器(注意:

铁夹夹在试管中上部;

试管口要稍向下倾斜;

注意酒精灯与试管底部的距离)。

4、倒:

将装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倒立于水槽中。

5、点:

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再固定加热。

6、收:

待气泡连续,均匀的冒出时,开始收集。

7、移:

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8、灭:

再熄灭酒精灯。

二、检验O2,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现象。

伸入集气瓶内的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

2、氧气能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氧气的生成。

品红扩散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

认识分子的运动

试管、滴管、滤纸条、棉花、酚酞溶液、浓氨水

1、配制酚酞的稀溶液

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2.将氨水加入酚酞溶液中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

其中慢慢滴加几滴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3.检验分子在空气中是否运动

(1)在小烧杯B中加入约5mL.浓氨水

(2)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观察几分钟,有么现象发生?

1中溶液呈无色;

2中溶液呈红色;

3中烧杯A的溶液渐渐变红

浓氨水中的氨分子由于不断运动,进入到烧杯A中,与烧杯A中的酚酞发生反应生成了一种红色物质。

 

水的电解

1.通过实验,认识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2学习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

3.练习检验氧气、氢气的实验操作。

水槽、酒精灯、试管、橡胶塞、水、电池、电极、导线、火柴、木条。

1、在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水。

2、接通直流电,观察两个电机附近和玻璃管内发生的现象。

3.切断电源,用燃着的木条分别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检验电解反应中产生的气体。

1、试管内水面下降,两个电极上有气泡生成,正负电极产生气体体积比约为2:

1。

2、正极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气体安静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1、正极上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上的气体是氢气;

2、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没有变化

验证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托盘天平、锥形瓶、系有小气球的玻璃管、单孔塞、酒精灯、石棉网镊子、红磷、稀硫酸铜溶液、铁钉、火柴、砂纸、蜡烛、细沙。

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比较

1、在玻璃管的一端系牢一个小气球,将玻璃管插入胶塞中。

2、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一小粒红磷,塞上胶塞使玻璃管下端能与红磷接触。

3、将该装置放于天平上用砝码平衡。

4、取下锥形瓶,将玻璃管灼烧至红热,放回瓶中,塞紧胶塞,将白磷引燃。

5、冷却后又放回天平上。

二、铁钉与CuSO4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1、在100ml烧杯中加入30mlCuSO4溶液,准备3根光亮的铁钉。

2、将溶液、铁钉一起放于天平上称量,记录质量m1。

3、将铁钉投入杯中,几分钟后,将其放于天平上称量记录质量m2。

一、引燃白磷后,瓶内充满大量白烟,小气球膨胀,冷却放回天平后,天平依然平衡。

二、1、烧杯中溶液的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铁钉表面履盖了一层红色粉末。

2、m1=36gm2=36g

瓶内发生反应: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烧杯中发生反应:

Fe+CuSO4→Cu+FeSO4,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即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

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

设计CO2的制取装置并验证产生的气体

锥形瓶、长颈漏斗、集气瓶、导气管、试管、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1、思考实验室制取CO2气体时应考虑的因素

2、选择P111上提供的仪器设计出制取CO2的装置,并相互讨论、交流,选出最佳装置。

讨论的结果是最佳装置有两种,分别应包括以下仪器:

①试管、导管、集气瓶。

②锥形瓶,长颈漏斗,导管,集气瓶

3、制取并检验CO2

1、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大理石逐渐缩小甚至会消失。

2、将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

1、实验室制取气体应先考虑①选择适当的反应。

②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的条件。

③用排空气法还是排水法收集气体。

2、大理石与盐酸发生的反应是:

CaCO3+2HCl=CaCl2+CO2↑+H2O

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室里制取CO2气体

1、掌握CO2的实验室制度。

2、掌握CO2的检验及验满方法。

铁架台、试管2支、集气瓶、酒精灯、小木条、澄清石灰水、大理石、稀盐酸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往试管中装入大理石,倒入占试管容积1/3的稀盐酸。

3、固定仪器。

4、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瓶口盖上玻片。

5、用一根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

6、在另一支试管中装入石灰水,插入导管观察现象。

7、实验完毕后,清洗仪器,整理桌面。

1、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大理石逐渐减小。

2、伸入集气瓶口的木条立即熄灭。

3、往石灰水中通入气体后变浑浊。

1、产生的气体是CO2。

2、用燃着的木条做CO2的验满。

3、大理石与稀盐酸的反应是:

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燃烧的条件

1、通过实验,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2、体会对比观察的方法。

烧杯、导管、镊子、白磷、红磷、氧气、热水、薄铜片、硬纸圈

1、红磷和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比较。

(1)在500ml烧杯中注入约300ml热水,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

(2)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将一小块干燥红磷放在铜片的一端,用镊子取一小块用滤纸吸去表面水分的白磷放在铜片另一端。

2、白磷在水下的燃烧

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过少量氧气(或空气)。

1、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2、通入氧气(或空气)后,水中的白磷燃烧。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可燃物最低着火点

灭火的原理

通过三种条件对蜡烛燃烧不同影响的实验,认识灭火的原理。

烧杯、蜡烛、碳酸钠、稀盐酸、火柴

点燃3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个烧杯;

将另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

然后向一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实验现象。

1烧杯中的蜡烛熄灭;

2烧杯中的蜡烛不熄灭;

3烧杯中的有气泡产生过后蜡烛熄灭。

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以及使温度降到

着火点以下,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所以,灭火的根本就是要破坏燃

烧的条件。

设计简易灭火器

1、根据灭火原理和上述实验,设计一个简易灭火器

2.通过实验设计,开阔思路,学会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根据实验设计提供仪器、碳酸钠溶液、浓盐酸

自制的灭火器能将小火灭掉

自制灭火器的灭火原理:

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将氧气与可燃物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目的。

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1、比较几种金属活动性大小。

2、理解置换反应概念。

试管4支、试管架、镊子、火柴、小木条、镁带、锌粒、铁屑、铜丝、铝丝、稀HCl、稀H2SO4、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

1、分别在4支试管中装入5ml稀盐酸。

2、分别投入少量的Mg、Zn、Fe、Cu。

3、用燃着的木条放于试管口。

4、用稀H2SO4代替稀HCl重作以上实验。

5、取一支试管,加入3ml硫酸铜溶液,加入用砂纸打磨过铝丝,观察。

6、取一支试管,加入3ml的硝酸银溶液,加入表面清洁的铜丝,观察。

7、取一支试管,加入3ml的硫酸铝溶液,加入表面清洁的铜丝,观察。

1、第1支试管反应最剧烈,产生大量的气泡。

第2支试管反应适中,气泡较多。

第3支试管反应较慢,气泡较小。

第4支无任何现象。

2、点火后,可见前3支试管口瞬间出现浅蓝色火焰。

3、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反应现象同上。

4、硫酸铜溶液蓝色,铝丝银白色,硫酸铜溶液中的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本身由蓝色变浅绿色。

5、硝酸银溶液无色,铜光亮的红色,硝酸银溶液中红色金属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6、硫酸铝溶液无色,铜光亮的红色,硝酸银溶液中红色金属无任何现象,溶液无任何变化。

1、Mg+2HCl=MgCl2+H2↑Fe+2HCl=FeCl2+H2↑

Zn+2HCl=ZnCl2+H2↑2Al+3CuSO4=3Cu+Al2(SO4)3

Cu+2AgNO3=2Ag+Cu(NO3)2

Cu与稀HCl,稀H2SO4不反应,几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为Mg>Zn>Fe>Cu;

Al>Cu>Ag

2、如以上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

铁生锈的条件

通过对比实验,确定影响铁钉生锈的因素

试管、试管架、橡胶塞、镊子、滴管、洁净无锈的铁钉(3)、植物油、棉花、氯化钙(干燥剂)、酒精灯

(1)、试管夹

(1)

1、在第1支试管中放入洁净的铁钉和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铁钉未完全浸入水中);

2、第2支试管中洁净的铁钉下半部分浸入蒸馏水中,上半部分浸入到植物油内(铁钉完全浸入液体内);

3、第3支试管先经加热使试管干燥,然后放入洁净的铁钉,再在试管口塞上一团棉花,棉花上放一些干燥剂氧化钙,最后用橡皮塞塞紧。

实验现象

过一周后,第1支试管内铁钉在水面以上部分生锈;

第2支式管和第3支试管中铁钉未生锈。

分析现象:

第1支试管中铁钉在水面以上部分与氧和水蒸气充分接触;

第2支试管中铁钉与水接触,与氧气不接触;

第3支试管中铁钉只与氧气接触。

结论:

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蒸气接触。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通过实验,探究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成放热现象。

2、通过实验设计,开阔思路。

体验研究的乐趣、探讨研究问题的方法并检验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

药匙、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0C-100C) 

及根据实验设计需要的其他仪器

固态NaCl、NH4NO3 

、NaOH、及根据实验设计需要的其他药品

1、分别在250mI的烧杯中倒入100mL蒸馏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向烧杯中分别加入两药匙氯化钠固体,NH4NO3 

、NaOH,用玻璃棒搅拌,氯化钠完全溶解后,再用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做好记录。

水中加入的溶质

固态NaCl

NH4NO3

NaOH

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

加入溶质后溶液的温度/℃

溶解现象(吸热、放热或温度不变)

温度不变

吸热

放热

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

这说明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吸热现象,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放热现象。

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

掌握配制某A%溶液的方法

天平、药匙、烧杯、量筒(50ml)、细口瓶、食盐

1、计算:

算出配制50g,6%的NaCl深液中NaCl和H2O的质量。

2、称量,溶解:

用天平称出所需NaCl倒入烧杯中。

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NaCl的烧杯中,搅拌。

3、装瓶:

把溶液装入细口瓶中,盖上瓶塞,贴上标签。

1、m(NaCl)=3gm(水)=47gV(水)=47ml

2、标签应包括药品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m(NaCl)=50×

6%=3g

V(水)=

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陈桂香

酸碱的化学性质

由HCl、H2SO4归纳酸的通性

点滴板、滴管、试管2支、稀HCl、稀H2SO4、石蕊、酚酞试液、锈铁钉

1、在点滴板上分别滴2d稀HCl、稀H2SO4,在其中滴入石蕊、酚酞试液。

2、写出Mg、Zn、Fe与稀H2SO4,投入锈铁钉,1分钟后取出,用水洗净铁钉。

酸溶液

紫色石芯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

HCl

变红

无色

H2SO4

2、投入锈铁钉后,溶液呈浅黄色,铁钉变得光亮洁净。

1、酸性溶液遇石蕊变红,遇酚酞不变色。

2、Mg+H2SO4=MgSO4+H2↑Zn+H2SO4=ZnSO4+H2↑

Fe+H2SO4=FeSO4+H2↑

3、Fe2O3+6HCl=2FeCl3+3H2OFe2O3+3H2SO4=Fe(SO4)3+3H2O

碱的化学性质

由NaOH、Ca(OH)2学习碱的通性

点滴板、滴管、NaOH、Ca(OH)2、石蕊、酚酞试液

1、在点滴板上分别滴入2dNaOH溶液和Ca(OH)2溶液,往其中滴入石蕊,酚酞试液。

2、回忆检验CO2的反应。

3、NaOH在空气中不仅会吸水还能与CO2反应,写出方程式。

碱溶液

变蓝

Ca(OH)2

1、碱性溶液遇石蕊变蓝,遇酚酞变红。

2、CO2+Ca(OH)2=CaCO3↓+H2O

3、CO2+2NaOH=Na2CO3+H2O

从本实验可归纳出碱的通性:

1、显色反应。

2、+非金属氧化物。

中和反应

1、学习判断酸碱反应完全的方法。

2、认识中和反应。

烧杯、滴管、酚酞试液、稀HCl、NaOH

1、在小烧杯中加入10mlNaOH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2、再慢慢滴入稀HCl,并不断搅拌,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

1、溶液变成红色。

2、红色逐渐减退,直至呈无色。

1、碱性溶液遇酚酞变红。

2、NaOH被HCl中和,溶液碱性减弱故红色逐渐减退。

NaOH被完全中和时,溶液不再呈碱性,故变为无色。

NaOH+HCl=NaCl+H2O

测量溶液的PH

1、学习使用PH试纸。

2、了解某些溶液的酸碱度。

玻璃片、玻璃棒、PH试纸、稀HCl、5%NaOH、5%氨水、橘子汁等物质

1、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滴1d待测液到试纸上。

2、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得出被测液大致的PH。

3、测定以下物质的PH,认识它们的酸碱性,橘子汁、肥皂水、草木灰水、唾液。

1、2、

溶液名称

PH

物质名称

酸碱性

稀HCl

3

橘子汁

5

酸性

NaOH(5%)

11

肥皂水

8

碱性

氨水(5%)

草木灰

9

唾液

7

中性

1、NaOH为强碱,氨水为弱碱,因此,同浓度的NaOH溶液的PH大于氨水。

2、PH<7呈酸性PH=7呈中性PH>7呈碱性

粗盐的提纯

1、掌握粗盐提纯的方法。

2、了解混合物分离的概念。

天平、烧杯2个,玻璃棒、量筒、泥坑斗、铁架台、滤纸、酒精灯、蒸发皿、粗盐

1、溶解:

用天平称取粗盐5g,投入到10ml水的烧杯中,搅拌,称出剩余粗盐的质量。

2、过滤:

过滤食盐水1~2次,直到滤液澄清。

3、蒸发:

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结晶。

4、计算产率。

1、搅拌,促进粗盐进中NaCl的溶解。

2、滤纸上有不溶的杂质。

3、加热时搅拌防液滴飞溅,待有较多NaCl出现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称取粗盐

剩余粗盐

溶解粗盐

精盐

精盐产率

5.0

0.7

4.3

3.3

76.7%

2、精盐产率=

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的探究

探究氮肥、磷肥、钾肥的区别方法

烧杯、研钵、NH4HCO3、NH4Cl、磷矿粉、K2SO4、KCl

1、比较NH4HCO3等5种化肥的外观,气味和在水中的溶解性。

2、在研钵中分别倒入少量的NH4Cl、K2SO4、KCl分别加入少量的熟石灰,混合,研磨,嗅气味。

化肥种类

氮肥

钾肥

磷肥

NH4HCO3

NH4Cl

K2SO4

KCl

磷矿粉

看外观

白色晶体

灰白色粉末

气味

有强烈的氨味

无明显异味

加水

全都能溶于水

难溶于水

加熟石灰

产生氨气

不产生氨气

区别氮、磷、钾肥的方法

1、首先从外观、气味上区别。

2、然后从溶解性方面区别。

3、最后可通过化学方法如加碱的方法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