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度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吉林省吉林市度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吉林市度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n)风点火B.恚(huì
)恨匾(biǎn)文金鸥(ōu无缺讳(huì
)莫如深C.禅(chá
n)林枕藉(jí
)涂(tú
)毒生灵湮(yān)没无闻D.褊(biǎn)狭长喙(huì
)如鲠(�括В瞑�)在喉针砭(biān)时弊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当来宾们还沉浸在美轮美奂的时装秀时,影星姚晨穿着主推款格兰纳达款款走来。
B.华谊兄弟的谍战大片《风声》还没上映,有些人风言风语,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C.北京时间10月3日,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争夺2016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投票中,巴西里约热内卢过关斩将,笑到了最后。
D.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庆典,展现军备建设成果及对外开放程度史无前例,树立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5.下列各词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这位曾经驰骋乒坛的名将已经回到了祖国,现就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从事运动医学的教学与研究,为国家的体育事业贡献他的力量。
B.参加研制神舟七号飞船的全体科技工作者,在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在全国人民的热切关注中,经过不懈努力,神舟七号飞船终于成功发射。
C.西班牙将投资8.2亿欧元,在我省建立世界上最大并最具竞争力的硅金属工厂,其生产能力、技术手段和产品质量,均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D.去年六月以来,成都市锦江区的廖先生和两位朋友多次去灾区送温暖,迄今为止,他们共走访了二十多个社区,近四百户家庭和三千多公里路程。
6.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广州混了几年的李一鸣,这次回来搞起了房地产,开着宝马到处跑,俨然一个大老板,叫人不得不另眼相看。
B.随着人事制度的不断完善,机关事业单位中尸位素餐的现象将大大减少,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作风将有很大的转变。
C.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我们双方必须精诚合作,才能把这项造福苏北百姓的浩大工程做好。
D.今年入夏以来,我们这里的气温一直偏低,给人以六月飞霜的清冷感觉
第II卷(非选择题)请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二、语言综合运用
7.对“英雄”的评价有不同标准,请仿照示例,将下面作品中两个人物的话补写完整,表达人物对“英雄”的理解。
要求:
①符合作品的情节和人物的思想性格。
②句式相近,每句话补写的字数不超过50字。
翻开《水浒传》,林冲说:
“英雄要有血性。
虽然我曾苟全忍让,但当我将匕首插进贼人的心窝,冒着风雪迈向梁山时,我就是英雄。
”翻开《史记》,项羽说:
“________________。
”翻开《三国演义》,诸葛亮说:
”8.请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信息要点。
昨日,马英九召开记者会回应近来外界质疑救灾不力的说法,向民众鞠躬致歉十秒钟。
面对有媒体民调要求下台,马英九称不能在此时逃避责任,会继续来完成任务。
9.下面是某校高一
(2)班为借用学校多功能厅而向团委递交的申请书,请选出语言表述全都简明、得体的一组()申请书尊敬的团委办公室老师:
①我班拟于本周六下午举行中秋联欢会。
②这是建班以来的首次大型活动,因本班教室条件有限,③经班委会磋商决定,④特申请借用贵校的多功能厅。
⑤联欢会从14:
30开始,大约持续三个小时左右。
⑥我们保证遵守多功能厅的使用条例,⑦故务必批准我的申请。
⑧此致敬礼高一
(2)班班长段小洁2012年9月28日A.①⑤⑧B.①⑥⑧C.②③⑥D.②④⑦10.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三组排比句。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一道风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道风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道风景。
可是,你可知道,聪明的你就是一道风景:
虽然你没有惊涛拍岸的雄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是你有青春的活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第二回)十来岁的贾宝玉以他的通灵说出这般新异,这般骇俗惊世的奇谈怪论。
正如贾宝玉生活在贾府一般,曹雪芹生活在“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的康雍时代,生活在一个一度有过“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的封建家庭。
他深切地感受着时代沉沉的暮气,呼吸而领会者,唯有弥漫的男子们的浊臭逼人,这是一个窒息人的时代,这是一批非人的人。
就在这个绝望被发现时,在这“大无可如何之日”,曹雪芹把眼光转向了社会所压抑、所覆盖、所忽视的另外一群,惊异地发现:
大观园里活跃着生命的精灵;
纯粹的生命、生命的意义就在大观园里。
因此,他决定敷演出这段故事,生命的故事,从而使“闺阁昭传”,“悦世之目,破人愁闷”(第一回)。
这样就有了以“金陵十二钗”为核心的《红楼梦》,有了大观园里的女儿国,有了一园青春、活跳、诗意的生命。
(文章有删改)1.为什么说贾宝玉抑男扬女的话是“骇俗惊世的奇谈怪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指出第二段中所说的“这是一个窒息人的时代”,“这是一批非人的人”是什么时代,什么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祝福鲁迅四叔家里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祥林嫂先前最忙的时候也就是祭祀,这回她却清闲了。
桌子放在堂中央,系上桌帏,她还记得照旧的去分配酒杯和筷子。
“祥林嫂,你放着罢!
我来摆。
”四婶慌忙的说。
她讪讪的缩了手,又去取烛台。
我来拿。
”四婶又慌忙的说。
她转了几个圆圈,终于没有事情做,只得疑惑的走开。
她在这一天可做的事是不过坐在灶下烧火。
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
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
她全不理会那些事,只是直着眼睛,和大家讲她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
“我真傻,真的,”她说,“我单知道雪天是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
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
我一大早起来就开了门,拿小篮盛了一篮豆,叫我们的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去。
他是很听话的孩子,我的话句句听;
他就出去了。
我就在屋后劈柴,淘米,米下了锅,打算蒸豆。
我叫,‘阿毛!
’没有应。
出去一看,只见豆撒得满地,没有我们的阿毛了。
各处去一问,都没有。
我急了,央人去寻去。
直到下半天,几个人寻到山�ダ铮�看见刺柴上挂着一只他的小鞋。
大家都说,完了,怕是遭了狼了。
再进去;
果然,他躺在草窠里,肚里的五脏已经都给吃空了,可怜他手里还紧紧的捏着那只小篮呢。
……”她于是淌下眼泪来,声音也呜咽了。
这故事倒颇有效,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
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
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
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
她就只是反复的向人说她悲惨的故事,常常引住了三五个人来听她。
但不久,大家也都听得纯熟了,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
后来全镇的人们几乎都能背诵她的话,一听到就烦厌得头痛。
“我真傻,真的,”她开首说。
“是的,你是单知道雪天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才会到村里来的。
”他们立即打断她的话,走开去了。
她张着口怔怔的站着,直着眼睛看他们,接着也就走了,似乎自己也觉得没趣。
但她还妄想,希图从别的事,如小篮,豆,别人的孩子上,引出她的阿毛的故事来。
倘一看见两三岁的小孩子,她就说:
“唉唉,我们的阿毛如果还在,也就有这么大了。
……”孩子看见她的眼光就吃惊,牵着母亲的衣襟催她走。
于是又只剩下她一个,终于没趣的也走了,后来大家又都知道了她的脾气,只要有孩子在眼前,便似笑非笑的先问她,道:
“祥林嫂,你们的阿毛如果还在,不是也就有这么大了么?
”她未必知道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烦厌和唾弃;
但从人们的笑影上,也仿佛觉得这又冷又尖,自己再没有开口的必要了。
她单是一瞥他们,并不回答一句话。
(节选自鲁迅《彷徨?
祝福》)1.根据小说,简析祥林嫂重回鲁镇,在最忙的祭祀的时候“却清闲了”的原因。
答:
2.小说中描写了“女人们”听祥林嫂说故事的种种表现,这刻画了她们怎样的心理?
3.小说说祥林嫂“只是反复的向人说她(阿毛)悲惨的故事”,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第二天我起得很迟,午饭之后,出去看了几个本家和朋友;
第三天也照样。
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
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
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
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
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
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况且,一直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
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遇见她;
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
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
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
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她一手提着竹篮。
内中一个破碗,空的;
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
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我就站住,豫备她来讨钱。
“你回来了?
”她先这样问。
“是的。
” “这正好。
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
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我万料不到她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诧异的站着。
“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 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盯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豫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
对于魂灵的有无,我自己是向来毫不介意的;
但在此刻,怎样回答她好呢?
我在极短期的踌躇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或者不如说希望:
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恼,一为她起见,不如说有罢。
“也许有罢,――我想。
”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
“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啊!
地狱?
”我很吃惊,只得支吾者,“地狱?
――论理,就该也有。
――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
”“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
”“唉唉,见面不见面呢?
……”这时我已知道自己也还是完全一个愚人,什么踌躇,什么计画,都挡不住三句问,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
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我乘她不再紧接的问,迈开步便走,匆匆的逃回四叔的家中,心里很觉得不安逸。
自己想,我这答话怕于她有些危险。
她大约因为在别人的祝福时候,感到自身的寂寞了,然而会不会含有别的什么意思的呢?
――或者是有了什么豫感了?
倘有别的意思,又因此发生别的事,则我的答话委实该负若干的责任……。
但随后也就自笑,觉得偶尔的事,本没有什么深意义,而我偏要细细推敲,正无怪教育家要说是生着神经病;
而况明明说过“说不清”,已经推翻了答话的全局,即使发生什么事,于我也毫无关系了。
1.从书房的布置可以看出,鲁四老爷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请作简要分析。
2.联系上下文,说说“我”的答话起了什么作用?
3.祥林嫂的“疑惑”表明其怎样的心理?
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心理?
14.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第二天我起得很迟,午饭之后,出去看了几个本家和朋友;
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况且,一想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会不像四十上下的人;
脸上瘦削丕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
我就站住,豫备她来讨钱。
“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我很悚然,……
(1)“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一句的意思是什么?
(2)文中画线的句子能否改成“她一手提着一个放着空的破碗的竹篮,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下端开了裂的竹竿”?
为什么?
(3)“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15.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
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
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
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
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
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
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1.下列词语分别指代哪类人?
(1)玩物:
(2)活得有趣的人们:
(3)无聊生者:
(4)厌见者:
2.对“舒畅”一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我”想到祥林嫂既已死了,与其久久为她悲痛,倒不如“忘却”,化悲痛为力量,所以舒畅。
B.“我”想到祥林嫂死了,“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所以觉得舒畅。
C.“我”已经沉浸在雪夜的美好之中,忘记了祥林嫂的遭遇,所以舒畅。
D.“舒畅”只是作者的激愤之语,其实他心里充满了对祥林嫂的同情,对黑暗社会的憎恨。
3.对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渲染了祝福之夜宁静、祥和的气氛。
B.点明了时代背景,表明封建统治的黑暗压抑。
C.以外面宁静的环境衬托“我”内心的不平静,同时也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D.深化作品主题,增加了文章的揭露性。
4.“总算”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5.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祥林嫂活着无依无靠,受穷受苦,死了倒是一种解脱。
B.这是反语,表达了“我”对祥林嫂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内疚之情。
C.这是“我”的思想苦闷的一种无奈的解说之词,表现了“我”的软弱性。
D.这是“我”的激愤而沉痛的反话,表达了“我”对社会的憎恨。
评卷人得分四、论述类文本阅读
1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圆形人物”的塑造刘凤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加洛蒂认为:
“能达到现实主义要求的不仅只是一种手段或风格,而是有无数的手段或风格。
因而现实主义是‘无边的’。
”他的论断为现实主义本身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中国当代开放的文化环境、多样的社会文学思潮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当代化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因而,在文学创作中,路遥执意要“在前面大师们的伟大实践和我自己已有的微不足道的经验的基础上,力图有现代意义的表现”,甚至为自己规定了“无榜样意识”的创作原则。
由此看出,路遥的突破意识是十分明确的,突出一点就是他着力塑造“圆形人物”形象。
每一种事物都包含有对立因素。
对立统一原则是这个世界的根本原则。
同样,人也是无数对立两极的合成:
包括人的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的对立;
理智与情感的对立;
意识与潜意识的对立;
善与恶的对立;
美与丑的对立等。
正如英国文学批评家福斯特所言,人是具有多面性的,这样的人他称为“圆形人物”。
但是在新时期以前的当代文学中所塑造的此类人物并不是很多,“扁平形象”却比比皆是。
这些扁平形象多是一维构成,符合当时流行的二元判断(即黑白逻辑),非是即非,非善即恶,非白即黑。
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似乎只有二元,排中律的使用使得那段时期的文学里只有两种人,要么好人要么坏人,好人与坏人之间的中间区域被人为地删除了。
于是立体变为平面,复杂化为简单,内在化转为脸谱化,真实被扭曲、剥夺。
这种情况在“文革”期间更是变本加厉,对人物的简单判断简直达到了极致――完全以阶级属性为标准进行二元判断。
以后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甚至是“改革文学”都不同程度地延续着这种模式的判断。
路遥对于这种现象是颇为不满的,决心“要给文学界、批评界、给习惯于看好人与坏人或大团圆故事的读者提供一个新的形象,一个急忙间分不清‘好人坏人’的人”,《人生》中的高加林就是这种有意识塑造的一个“圆形人物”。
对于他,我们很难用简单的词语来概括,他既不像梁生宝脚踏实地地为集体事业而贡献全部力量,也不像郭振山一味热衷于营建自己的安乐窝;
既不是心胸坦荡、光明磊落之人,也不是不择手段的庸碌宵小之辈;
他的追求目标正当且高远,追求方式却又下作而卑鄙;
既有保尔的坚韧,又有于连的钻营;
他不鄙视任何一个农民,却从来不打算一辈子务农;
他抛弃巧珍的态度是决绝的,但内心却备受道德谴责的煎熬;
他鄙视、痛恨利用权势牟取私利,却又坦然仰仗权势、不正之风牟取私利;
他的灵魂光明又污秽,内心自卑又自亢。
这些十分矛盾的性格汇聚其一身,实在令人眼花缭乱,以至于《人生》的发表在全国引起了轩然大波,引发了热烈的大讨论。
对于习惯于二元判断的读者来说,高加林的出现无疑打破了他们的惯常思维,我们很难说他是英雄,却又不能说他是坏蛋,在这里采用非好即坏、非肯定即否定的简单化的判断是解析不清这个“圆形人物”的。
但是,对于这种打破,读者不但不感到别扭,反而感到一种久违了的亲切,有着“感同身受”的震撼。
这不能不说是路遥的巨大成功。
其实,任何一个典型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人的特点就在于他不仅担负多方面的矛盾,而且还忍受多方面的矛盾,在这种矛盾里仍然保持自己的本色,忠实于自己。
”路遥总是注重挖掘、表现人物性格心理的多重性与复杂性,其笔下的高加林、黄亚萍、高大年、高明楼、孙少安、田福堂、孙玉亭、刘丽英等莫不是多种矛盾的统一体,完全突破了以往好人与坏人完全对峙的僵硬模式。
(节选自《名作欣赏》,有改动)1.下列关于“圆形人物”的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加洛蒂和英国文学批评家福斯特看来,现实生活的丰富性决定了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一定是具有多重人格的“圆形人物”。
B.文学作品中的“圆形人物”立足于表现人物的真实,反对将人物形象脸谱化、类型化,强调塑造立体人物,凸显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C.路遥决心要创造出“一个急忙间分不清‘好人坏人’的人”,这表明在他看来,“圆形人物”应是让读者无法抉择、无法取舍的复杂形象。
D.那种突破人们的习惯思维,汇聚十分矛盾的性格于一身,能在全国范围内引起读者强烈反响的文学人物才是完整意义上的“圆形人物”。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以及中国当代日益开放的文化环境和社会文学思潮的多样性为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圆形人物”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B.在“文革”期间,受社会影响,人们习惯于以阶级属性为标准评价文学人物,这种评价观严重阻碍了后期“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等新兴文学流派的发展。
C.在路遥的作品《人生》中,高加林是一个典型的“圆形人物”,这一人物形象的出现,不仅引发了社会的热烈讨论,也结束了中国文学“圆形人物”空缺的历史。
D.对于习惯了简单的二元判断的读者来说,“圆形人物”的出现彻底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