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3357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9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

《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docx

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最新考纲

考法指南

核心素养

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以区域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及成因和发展方向,分析比较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差异、原因及各自发展方向,如2018·全国卷Ⅲ·T9~11;2017·全国卷Ⅰ·T4、5,2017·全国卷Ⅱ·T1~3,T6~8,2017·全国卷Ⅲ·T1~3;2016·全国卷Ⅰ·T36,2016·全国卷Ⅱ·T37,2016·全国卷Ⅲ·T36。

1.区域认知:

结合区域示意图或区域要素分布图,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说明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综合思维:

通过区域环境差异比较,综合分析区域环境特征及影响因素,评价区域发展与区域环境的关系。

知识点一|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认识区域

读甘肃省干湿区域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区域概念:

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和方法划分出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如通过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将甘肃省分为四个不同的干湿区域。

(2)区域特征

①区位特征:

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②整体性:

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③层次性:

既是上一级的组成部分,又可划分为下一级。

2.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比较

区域

要素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相同点

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地区

不同点

位置

北纬30°附近,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

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土地

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人均耕地面积少

黑土为主,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面积多

矿产

贫乏

石油等矿产丰富

(2)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活动的差异

区域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农业

耕作类型

水田耕作业

旱地耕作业

主要作物

水稻、油菜、棉花

玉米、春小麦、大豆

耕作制度

一年两熟至三熟

一年一熟

特色产业

水产业

西部畜牧业

工业

综合性工业基地

重化工业基地

商业贸易

发达

不发达

[教材补遗]

区域的三大特征

任何一个按一定指标划分的区域都具有整体性、差异性和开放性三大特征,可利用纲要法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

(1)整体性是区域的基本属性,没有整体性也就没有差异性,没有差异性就无所谓开放性。

区域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

(2)不仅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区域内部也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区域进一步划分的基础,也是开放性形成的基础。

三者关系的图示如下:

区域差异分析

对比分析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

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

(1)气候差异的形成。

(2)地貌差异的形成。

任何地貌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区域由于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不同,所经受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形式及其组合不同,从而导致地貌的区域差异。

(3)河流水文差异的形成。

(4)土壤、植被差异的形成。

区域地理位置、气候、水文、地形、地质条件的差异,导致了土壤、植被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土壤的质地、厚度、肥力、酸碱度方面和植被的数量、种类、形态等方面。

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

人类活动

差异成因

具体表现

农业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

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

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

机械化水平、劳动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

工业

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

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

人口

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科技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条件差异

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

城市

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

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差异

交通

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差异

交通方式、通达度等差异

◎考法1 判读区域分布图,考查区域环境特征与差异分析

(2017·全国卷Ⅱ)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

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

据此完成1~3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

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B.技术

C.资金D.交通

1.C 2.D 3.D [第1题,C对,B错:

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下游已经变成人为改造的渠道,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A错:

秦岭—淮河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因此有划分指标依据。

D错:

秦岭—淮河线属于自然地理界线,具有过渡性,两侧地理环境无明显差异。

第2题,长江导致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天然地将江苏省划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因此苏南和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第3题,由于苏南和苏北地区以长江为界,以前陆路交通联系不密切,不便于两区域经济联系;进入21世纪,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方式的便捷程度提高,促使苏南和苏北地区经济合作更加广泛。

]

◎考法2 结合景观图判读,考查区域环境特征与差异分析

(2017·全国卷Ⅲ)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

据此完成4~6题。

4.上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

5.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6.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

A.川剧B.豫剧

C.粤剧D.越剧

4.D 5.B 6.D [第4题,D对:

图示反映了一派“小桥流水”的水乡景色,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水网稠密,是该景观的主要分布区。

A错:

四川盆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海拔相对较高,河流水量大、水流急,没有该景观分布。

B错:

华北平原降水较少,地表河流稀少,无该景观的分布。

C错:

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河流水量较大,不是该景观的主要分布区。

第5题,B对:

由上题可知,该景观主要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A错:

沟壑纵横,降水集中,是黄土高原地区的特征。

C错:

地形封闭与三角洲的地形特点不符。

D错:

山河相间是横断山区的典型特征,降水均匀与长江三角洲降水季节变化大的特点不符。

第6题,D对:

越剧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等地,是该地区的代表性地方剧种。

A错:

川剧流行于四川全境和云南、贵州等部分地区。

B错:

豫剧主要流行于河南等省区。

C错:

粤剧主要流行于广东等省区。

]

[规律方法]

区域特征的分析与描述方法

1.地理位置特征

位置

内容

绝对位置

主要是对某地区经纬度位置的分析判断,也就是根据一个地理事物的经纬度来确定该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和区域范围

海陆位置

要从所在或相邻的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大陆内部、大洋东西岸等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相对位置

山河位置

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政治地理位置

根据本国、本地区轮廓,或邻国、邻省轮廓等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交通地理位置

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网中线、点的分布等方面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2.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自然要素

内容

地形特征

主要从地形类型、地势高低等方面来描述

气候特征

主要从气候类型、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分析

河流特征

主要从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3.主要人文地理特征

人文要素

内容

农业

主要从区位条件、耕作制度或熟制(热量影响)、作物种类(热量和水分影响)、耕地类型(水分影响)、地域类型等方面分析

工业

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区位条件(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等方面分析

城市

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

交通

主要从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

环境问题

主要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再练一题](教师用书独具)

(2019·福建质检)半边房(见下图)是陕西关中地区的特色民居之一。

当地盛传“乡间房子半边盖,省工省钱省木材,遮风避雨又御寒,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说法。

据此完成

(1)~(3)题。

(1)“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了当地(  )

A.降水较少    B.高温多雨

C.暴雨频发D.冬雨夏干

(2)半边房门前种植落叶阔叶树可能是为了(  )

A.春季防风固沙B.夏季遮阴纳凉

C.秋季截水增湿D.冬季挡风避雨

(3)图示房屋大门宜朝向(  )

A.东南B.西北

C.东北D.西南

(1)A 

(2)B (3)A [第

(1)题,陕西关中地区地处我国北方,受夏季风的影响较小,降水较少,水资源相对短缺,这使得雨水格外珍贵,半边房使雨水流入居民自家院子,即“肥水不流外人田”。

(2)题,陕西关中地区位于我国北方的温带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夏季为了降温,门前多种植树冠较大的阔叶树,能够起到遮阴纳凉的作用。

第(3)题,关中地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寒冷而干燥,为了获得更多的热量,房屋宜朝南采光,且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西北风的影响,房屋最好朝向东南方向。

]

◎考法3 结合统计图表分析,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及影响

(2019·合肥质量检测)复种指数为全年播种作物的总面积与耕地总面积之比。

如图示意我国三个省级行政区1998年和2012年耕地复种指数。

据此完成7~9题。

7.图中M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

A.湖北       B.吉林

C.山东D.江苏

8.浙江省耕地复种指数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

A.非农产业发达B.耕地面积减少

C.作物单产减少D.山地面积广阔

9.提高河南省耕地复种指数的有效措施有(  )

①加大惠农力度 ②扩大垦荒规模 ③实施休耕轮作 ④增加科技投入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7.B 8.A 9.C [第7题,由材料可知,复种指数为全年播种作物的总面积与耕地总面积之比。

从图中可以看出,M省级行政区的复种指数不超过100%,说明该地农业生产熟制最多只能一年一熟。

选项所列四个省级行政区中,湖北位于亚热带地区,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甚至三熟,复种指数会高于100%,故A项错误;吉林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复种指数最多100%,故B项正确;山东位于暖温带地区,农作物可以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复种指数会高于100%,故C项错误;江苏复种指数也会高于100%,故D项错误。

第8题,由材料可知,复种指数为全年播种作物的总面积与耕地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