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民办高等教育规范发展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332934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民办高等教育规范发展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湖南民办高等教育规范发展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湖南民办高等教育规范发展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湖南民办高等教育规范发展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湖南民办高等教育规范发展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民办高等教育规范发展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

《湖南民办高等教育规范发展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民办高等教育规范发展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民办高等教育规范发展研究报告文档格式.docx

学业期满,颁发结业证明,只有完成国家规定的所有科目并考试合格者,方可取得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

第四类是延伸办学教育机构。

这类不具有颁发国家承认学历文凭的资格,一般没有长期稳定的办学层次,多是依据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调整教育延伸的方向和层次,确定学校的定位。

其主要任务是,不定期地举办各种岗位技能培训,满足学员更新知识、接受继续教育的要求。

此外,还有附属于公办高等学校的民办二级学院,即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扩展,部分地区的公立高校进行试点,引入民办机制,设置独立办学、独立核算、独立招生的二级学院,属于学历教育部分的招生计划分别来自普通高校或者成人高校的年度指标,最后发放与母校有区别的写实性毕业文凭。

因独立学院非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学校。

本课题研究范围为第一类,即民办本科高校和高等专科职业学院。

一、湖南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一)湖南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近20多年来民办教育事业的兴起,给湖南高等教育体制注入了活力,推动了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民办高等教育在市场经济的催生下,在各级政府的呵护和扶持下,逐渐成长起来,形成湖南高等教育领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尤其是《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出台,以及《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文件的颁布,给民办教育撑起了一片广阔的发展天地。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湖南民办高等教育主要有如下成就:

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师资力量日益加强,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专业具有特色,学科建设开始起步。

学生培养注重素质,就业竞争力增强。

学校管理逐步规范,社会声誉继续提高。

政府监管得到加强,平等法律地位问题得到改善。

据湖南省教育事业统计年鉴:

截止2005年7月,全省有教育部备案的民办普通高等学校10所,占湖南高等学校总数的11%,其中本科民办高校2所,占湖南本科院校总数的9%,专科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8所。

民办其他高等教育机构60余个。

根据2003的湖南教育年鉴统计,普通民办高校有在校学生46977人,占湖南整个高等教育9.2%,固定资产155690.5万元。

湖南民办高等教育当年毕(结)业学生19094人;

当年招生数31168人;

在校生75573人;

民办高等教育机构校本部共有教职工达7193人,其中专任教师3932人。

目前,全省10所民办高等院校6所在长沙,常德、衡阳、永州、娄底各1所。

2003年湖南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湖南民办高校基本办学条件表(2003年)

项目名称 

职工(人) 

校舍建筑面积(平米) 

学校占地面积(平米) 

计算机台数(台) 

固定资产(万元) 

教学仪器(万元)

高等民办学校 

4060 

609667 

105108 

689 

155690.5 

24023.88

非学历民办高等教育机构 

133 

86022 

92321 

196 

36995.35 

6916.85

资料来源:

湖南教育统计年鉴(2004)

(二)湖南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态势和主要特色

一是发展呈现非均衡性,基础好的民办学校脱颖而出。

湖南民办高等教育起步比较晚,但发展快。

尤其是一些办学者善于抓住机遇,高起点、大规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招生规模一年一个台阶,迅速成长起来,有的已经有了全国性影响。

到2005年,湖南已有2所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和8所职业技术学院,这样的成就在全国是排在靠前的。

表2 

湖南已经教育部批准的普通高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

学校名称 

创办时间 

学历层次 

在校生规模 

总投资额(亿元) 

主管部门 

所在地

长沙医学院  

1990 

本科 

12,000 

6.5 

省教育厅 

长沙市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1997 

25,000 

6.7 

湖南九嶷职业技术学院 

1980 

专科 

1.2 

永州市

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 

衡阳市

潇湘科技职业学院  

娄底市

湖南软件职业学院 

4,000 

0.66 

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 

6,000 

湖南同德职业学院 

1994 

5,500 

0.9 

常德市

长沙社会安全职业技术学院 

长沙南方职业学院 

7,200 

中国高等教育网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和长沙医学院。

由中国校友会()网和21世纪人才报·

大学周刊等联合组织评选的中国首个民办大学排行榜-----“2005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日前揭晓,西安外事学院荣登榜首,黄河科技学院位居第二,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第三,长沙医学院列第22位。

2005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根据评价委员会全体专家的意见,结合中国民办高教实际情况,制定了科学、系统、客观的评价标准,指标体系由办学设施、人才培养和综合声誉等构成。

其中办学设施包括学校固定资产、教学仪器设备价值、教学科研用建筑面积及生均面积、校园面积、图书馆藏书量及生均藏书等指标。

人才培养包括在校学生数、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专任教师总数及师生比、专任教授副教授人数及占教师比例、学历教育本专科专业等指标。

在评价指标的选择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操作上的诸多客观因素,更多关注指标技术性的要求。

充分考虑指标的综合性,尽量保证指标体系简明,同时保证数据获取渠道的畅通和数据的时效性、权威性及客观性。

这些相对比较成功的民办高校办学主体多样性、办学特点各不相同,有一定规模,有一定声誉,办学质量比较稳定,在相关领域都有一定竞争力,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和长沙医学院代表了湖南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同时湖南高等职业培训也涌现出特色鲜明、社会认可度高、形成了品牌效应的学校,以上8所高等职业学校也代表了相关领域的发展方向。

二是教育功能分类明晰化。

湖南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经过了一个初创期后,各类机构慢慢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出现功能分类日益明显的趋势,逐渐形成了湖南民办高等教育清晰的层次结构。

首先,目前湖南具有学历教育的10所民办高校纳入了国家统招计划,这些高校脱颖而出,学历教育的功能日渐加强,不仅在省内有影响,在全国都有一定竞争力,其竞争优势相对其他民办高校日益凸显;

其次,2005年国家停止招收学历文凭考试后,我省原有的几十家学历文凭考试试点学校正在逐渐分化,或上升为学历教育的普通民办高等学校,或下降为自考助学机构或职业培训机构,或者进行资源组合,合并成其他类型的学校;

其三,现有的自考助学学校,有的将主要发展培训业务,为企业培训高层次人才或各级职员、技工人员进修服务,其中比较突出的有长沙竞男女子专修学院,其现在的培训已经在企业界少有名气;

其四,有些高等教育机构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转向或转行。

三是办学运作机制的准市场化。

湖南民办高等教育经过近几年来的发展,已具有明显的市场化运作特征:

第一,办学资金筹集市场化。

学校一般以企业、企业集团、社会团体、外资或个体等社会力量的投入为启动资金,依靠政府在土地、税收方面的优惠以及银信部门的信贷支持,加大了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

同时,学校通过大规模招生实现滚动发展,收取学费作为学校日常运转和加大投入的资金来源。

第二,招生紧扣市场发展。

生源以应届高中毕业生为主体,向两头延伸形成了包括高考落榜生、社会待业青年、职业中学毕业生在内的广泛的生源渠道。

第三,专业设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有的实行“定单”教育,创立了品牌,形成了特色。

第四,培养模式灵活自主,依据专业特色和生源的实际水平与要求,灵活调整修业年限,采用面授、函授、传统学历教育、文凭考试教育、自考助学教育、延伸教育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第五,办学定位以市场为依托,以大专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基点,上下延伸。

向上延伸发展为学历本科教育,向下延伸创办各类岗位培训、非学历教育、大专预科等层次的教育。

四是办学途径呈现多样化。

随着环境的改善、办学者的不断成熟以及学校的发展壮大,办学形式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趋势。

加强了校企联合,一些职业技术学校与企业因相互的需求而结成联盟,企业提供办学所需资金,学校为企业培训所需人才,获得了双赢;

加强了中外联合,随着WTO规则生效,外国教育投资机构看好中国教育市场,纷纷寻求本地合作者,本土的人脉资源和国外的品牌相结合,获得了新的市场份额,这种趋势方兴未艾;

加强了校校联合,民办与公办联合、民办与民办联合,学院与学院联合、专业与专业联合等形式,拓宽了办学资源,延伸了办学渠道,提高了办学效率。

五是发展和管理逐步纳入规范化轨道。

湖南省在营造民办教育发展环境方面出台了相关法规和政策,1998年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快发展民办教育的通知》的文件,为规范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提供了政策依据。

建立了行业管理组织,相继成立了省民办教育协会和各市、州民办教育协会,加强了自律、自主管理。

(三)湖南民办高等教育主要经验

一是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二是巨额的资金投入。

三是准确的办学定位。

四是成功的市场化运作。

五是依法办学取得的良好社会信誉。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005年5月,教育部批准了15所民办专科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我省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榜上有名。

近八年的艰苦办学,涉外经济学院已经成为国内民办高校中一颗闪亮的巨星。

涉外经济学院的飞速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国务委员陈至立,原国家教育部部长朱开轩,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原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湖南省一些主要领导也曾来涉外视察。

每年暑假招生期间都会有2万多名家长和学生到涉外参观考察。

办学不到八年的民办高校———涉外经济学院为什么能有今天的辉煌成绩?

涉外经济学院为什么能招收上万学生?

涉外经济学院的学生就业率为什么能如此理想?

主要有以下特色:

首先,硬件设施丝毫不“软”。

湖南涉外经济职业学院占地面积达1700亩,校舍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

学校建筑中,有26000平方米的图书馆、15000平方米的体育馆、24000平方米的理工大楼、8500平方米的艺术大楼以及数万平方米的教学大楼,有20余栋学生宿舍和30栋教师公寓,标准田径场、篮球场、学生活动中心、学术报告厅、食堂、计算机网络中心、科技楼等一应俱全。

其次,按市场需求设置专业。

涉外采用“外语+专业+技能+创业素质”的培训模式,要求学生毕业时须获得大学毕业证、外语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汽车驾驶证和相关职业资格证,这契合现代人才市场的需求。

目前,该校设有外语系、经济系、计算机系、信息与电子工程系、管理系、法律系、音乐系、美术系、中文系、体育系、五年制大专部、公共课部等12个系(部),有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应用、国际金融、国际贸易、中英文文秘、国际法、经济法、房地产管理近40个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工学、管理学六大类学科。

再次,高就业率是学生的一颗定心丸。

出口顺才能赢得进口畅。

涉外的学生凭借“五证”优势在激烈的人才市场上搏得了先机,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5%,学院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设有毕业生就业办事处,每年将用人单位信息反馈给学院,各系部再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对毕业生进行定向培养。

2003年3月,经有关部门批准,涉外建立了长沙河西大学生人才市场,为学生就业开启了方便之门。

(摘自《湖南日报》)

(四)对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首先,它为湖南培养了大批社会急需的合格人才,缓解了我省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矛盾。

据统计,在全日制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就读的学生中,应届或往届的高中落榜生约占95%;

中专、职高毕业和部分放弃在公办高等教育机构的学习机会到民办高等学校选学自己喜欢的专业的学生约占5%。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民办高等学校在专业设置上把培养社会急需人才摆在重要位置,办出了许多社会急需的特色专业,开设包括先进制造、电子电器、电脑技术、模具加工、商务文秘、外贸英语、旅游管理、公关礼仪等紧缺实用专业。

特别是某些专业的开设,还填补了我省一些特殊专门人才培养的空白,培养了一批市场急需的实用型人才,满足了新兴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对初、中、高级各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其次,增加了对湖南教育的资金投入,缓解了政府的办学压力。

20多年来,湖南民办教育投资达77.9亿元,加上近200万毕业、结业学生的培养费,两项合计共计120亿元。

1999年的高校扩招,我省公办高等教育的资源显得非常紧张,我省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缓解了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的这一矛盾,极大地调动了社会上蕴藏着的巨大投资潜力,将社会的一部分闲散资金吸引到教育事业中来,填补了我省教育资源的缺口,缓解了省政府的教育经费投入压力,为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节约了资源,为我省教育事业的发展开辟了资源。

同时,民办高等教育不仅充分挖掘了我省的教育资源,而且盘活了大量国有资源,例如民办高等学校租用或收购许多濒临倒闭的企业厂房,乡镇企业等,使这些闲置的资源能充分发挥作用。

此外,民办高校还优化了我省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对我省的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图1. 

湖南省高等教育投入情况 

单位:

亿元

数据来源:

湖南省教育统计年鉴

再次,创新了湖南高等教育的体制,为湖南高等教育改革开辟了新路。

打破了公办高等教育沿袭了半个多世纪的计划办学模式,摸索出符合我国国情新的投资、管理市场化高等教育模式。

我省民办高等教育的“异军突起”,深化了我省高等教育的体制改革,初步改变了政府包办高等教育的局面,为我省教育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办学形式多样化、高等教育大众化改革开辟了道路。

同时,也涌现了一大批艰苦创业、依法办学、从严治校、引进外资、规范管理的办学典型,像湖南涉外职业学院、长沙医学院、湖南软件职业学院、长沙南方职业学院等,为加快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范例。

此外,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还为我省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提高我省的高等教育质量做出了贡献。

最后,为拉动内需,扩大消费,推动湖南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我省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拉动了我省的教育消费,全省10多万民办高等教育学生的学习生活费用,可以形成近10亿元的教育消费规模,这些教育消费又产生投资乘数,拉动了我省居民的教育投资,20年民办各类机构为湖南约300万不能进公办学校学习的青少年提供了求学成材的机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对我省的经济发展起了巨大的拉动作用,为我省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湖南民办高等教育规范发展主要问题及成因

湖南民办高等教育在湖南高等教育发展和湖南社会经济发展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湖南民办高等教育表现出:

“规模小与类型多;

基础弱竞争强;

呼声高地位低;

发展快提升慢”等矛盾并存,发展还很不成熟,湖南民办高等教育还是一个需要大力扶持的弱小群体。

从全局上讲,无论是发展速度、规模,还是结构、层次,质量和效益等都还不能满足社会需要。

西部地区陕西民办高等教育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都是排在全国前列的,中部地区江西、河南、河北等省发展速度快,广东、山东、浙江等东部省份民办高等教育起点高,突出职业教育,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比之下,与沿海一些经济发达省市和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较快的省市比较,湖南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经过深入调研分析,我们认为,湖南民办高等教育还存在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办学与管理方面的问题

1、过度市场化与诚信问题

其一,片面强调市场化,以盈利为指挥棒,导致以下现象:

专业设置趋同。

湖南民办高校专业主要分布在公共关系、市场营销、会计、文秘、旅游、酒店管理、外语、医卫、计算机等实用型、工具型专业。

这些专业的共同特点是短、平、快。

从长远发展来看,无法支撑起学校后续发展。

其二,专业设置不规范。

有些民办高等学校举办者缺乏市场预测和分析,一哄而起,只看眼前,看现在哪样赚钱,就办哪样,五花八门的专业名称都有,纯粹是依照社会上的热门职业而设置的。

但是这些新的专业没有充足的师资保证,没有全面的教学计划和课程支持。

其二,招生行为不规范,竞争无序。

目前,我省民办高校为了自身的生存,招生压力很大,加上公办高校和独立学院的挤压,民办高校的“招生大战”正在愈演愈烈。

各学校专业设置雷同,容易产生恶性竞争。

一些学校的招生宣传广告内容不真实,或者避实就虚,或者抬高自己贬低他人,严重影响了我省整个高等教育的招生秩序,反过来又影响了民办高校的社会声誉和自身信誉。

2、学科专业层次不高与办学质量较差的问题

其一,办学层次比较低,不能满足社会越来越高的需求。

图2. 

湖南民办高校各种办学形式所占比例

从2003年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出现“民工荒”,确切的说是“技工荒”。

据相关信息显示,眼下广东短缺的技能人才涉及模具、数码机床、电子、机电、设备维护、铸造、高级车工、焊工、铛工、铣工、钳工、汽车维修和美容、服装设计、网络维护、计算机操作等多个门类。

南方人才市场测评中心经理熊国兵分析道:

“近年来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已经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产业结构开始调整和升级,科技含量高、对工人素质要求高的产业逐渐替代了原有的劳动密集型、简单来料加工型产业,这些新兴高科技产业自然也对工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湖南本地也出现类似情况。

显然,作为技工输出大省的湖南,大多数民办高校没有充分的准备,专业设置缺乏前瞻性和长远性。

与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不协调,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湖南本地民办高校专业设置与湖南优势产业发展不相称,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联系不紧密。

湖南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产业主要有装备制造、钢铁有色、卷烟、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食品加工、建筑材料、造纸产业等,相关的专业人才、技术工人需求旺盛。

然而,全省民办高校专业主要分布在公共关系、市场营销、会计、文秘、旅游、酒店管理、外语、医卫、计算机等专业。

有些民办高等学校举办者缺乏市场预测和分析,一哄而起,只看眼前,看现在哪种专业热门,就办哪样,从长远发展来看,无法支撑起学校后续发展,影响学生就业,又有与湖南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相脱节的危险。

其二,重效益轻质量,整体办学水平与人们的期待还有距离。

表现在一方面,师资队伍力量薄弱,教学质量有待大幅度提高。

根据我们对湖南民办高校的调查,湖南目前民办高等学校的师资队伍也问题很多,一是专业教师缺乏。

许多专业的有些课程缺相关教师,但因为是热门专业,学校请些老教师或相关专业的教师苦撑着;

二是专职教师比例少。

民办高校专业教师短缺,素质参差不齐,且流动性大;

三是教师整体水平偏低。

高素质的教师招不来、留不住等等,少数学校为了招到教师,就降低录用标准。

四是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年龄结构呈“哑铃”状,大部分是退休教师和刚走出校门大中专毕业生,缺乏中坚力量,制约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另一方面,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

2005年全国民办高校综合评比中,设置了包括学科建设、学历教育本科专业数、学历教育专科专业数;

科学研究、科研成果,包括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省级以上科研奖励、开展的科研课题数;

科研设施,教学与科研实验室、研究所、研究中心等软项目。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湖南的民办高校中,普遍存在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建设问题,而这些正好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软件建设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一些急功近利的办学者或学校管理者不愿意多投入。

3、超常规发展与内部治理失序的问题

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出现“井喷”现象,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大规模扩张,相应的带来教育市场的繁荣的同时,也难免泥沙俱下,问题与发展速度一起增长,隐患比较大的主要是学校内部治理问题。

表现有:

一是治理机构不规范。

一所大学现代意义的大学,理应实行学术自治、民主管理,国外民办高校也积累了良好的管理经验,其核心理念就是管、教分离。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湖南某些民办高校的治理结构不规范,出资者和管理者关系没有分清理顺,家族式管理或校企不分的管理体制问题相当严重。

有些民办校就是“家校”或“企校”,沿用家庭管理模式或企业管理模式,管理缺乏应有的民主机制和监督力量,与现代大学管理理念相距甚远。

即使实行董事会或校委会管理的某些民办高校,也没有严格按照章程操作,管理机构形同虚设。

二是教学管理有不规范现象。

部分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有的学校过度扩招,相关基础设施和管理力量跟不上,像某些民办高校对学生和老师的管理,没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随意性也很大,有的学校严得像军校,对学生进行过度的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