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绿地与规划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587053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园林绿地与规划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城市园林绿地与规划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城市园林绿地与规划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城市园林绿地与规划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城市园林绿地与规划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园林绿地与规划下.docx

《城市园林绿地与规划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园林绿地与规划下.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园林绿地与规划下.docx

城市园林绿地与规划下

第五章单位附属绿地设计

单位附属绿地是指城市中分散附属于各单位公共建筑庭院,以改善和美化人工建筑环境为主要功能,不对公众开放的绿地。

主要分为:

工矿企业单位附属绿地和公用事业单位附属绿地两类。

第一节工矿企业绿地设计

一、工矿企业绿地的功能与特点

(一)工矿企业绿地的功能作用

1、有利于环境保护

⏹工厂绿地不仅能美化工厂环境,而且对社会环境的生态平衡起着巨大的作用。

2、促进文明建设,提高投资信誉

⏹工厂绿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工厂的精神面貌。

⏹良好的环境条件且能提高工厂的投资信誉。

3、创造物质财富,提高经济效益

⏹良好的工厂绿地,可获得直接和间接的经济价值。

(二)工矿企业绿地设计的特点

1、环境恶劣

⏹根据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工厂,选择适宜的花草树木,是工厂绿地成败的重要环节。

2、用地紧凑

⏹要“见缝插绿”,灵活运用布置手法,争取绿化用地。

3、保证生产安全

⏹工厂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工业企业的绿地要有利于生产正常运行,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

4、服务对象

⏹在有限的绿地中,结合建筑小品、园林设施,使之内容丰富,发挥其最大的使用效率。

二、工矿企业绿地的设计基本原则

1、满足各种功能要求

⏹要明确工矿企业园林绿地的首要目的是改善和净化环境,在此前提下再审度该设计应具有的其他功能。

2、植物配置与环境相适应

⏹一般情况下,可粗放管理的树种、草皮应占绝大多数,以此构成全工矿企业的底色和背景。

3、结合总体布局,形成绿地系统

⏹形成有分隔、有联系,点、线、面结合的大环境绿化系统。

4、巧借工矿企业构筑物创造景观

5、局部有特色,全局有统一

三、工矿企业绿地设计

(一)工矿企业绿化设计的面积指标:

(二)一般工矿企业局部绿地设计

1、防护林带的绿化设计:

⏹乔、灌木结合降低风速的效果最好。

⏹林带要设在污染地区的主导风向的下风方向。

林带面向污染源的一面,前5—6排(约20—25m宽)由高大乔木组成,后面部分(约20—25m)采取大乔木、小乔木和灌木混交增加密闭度。

⏹如污染严重,可设第二条林带。

间距为林带高的20—25倍。

2、道路的绿地设计:

①满足道路绿化主要功能(改善、净化环境,改善小气候,遮荫,美化等)。

②道路绿地种植要与道路宽度、路旁建筑物高度及全厂绿地格调相协调。

③与道路附近的地下、地上管线相配合、相适应。

在用地狭窄的地方可发展垂直绿化。

土层薄的地下管线上可种植花卉、草皮。

④道路交叉口、转弯处和环岛要留出足够的安全视距。

⑤铁路两侧绿化以降噪、防尘为主,转弯处要留出200m的安全视距。

⑥道路两侧绿地可变换栽植方式。

3、厂前区园林绿地设计

⏹厂前区是指工矿企业入口处、办公大楼周围的地带。

是窗口和集散地。

可采取规则式布置。

①厂门的园林绿地设计

②行政福利设施的绿化设计

4、全厂性游憩绿地的园林绿地设计:

⏹绿地规模的确定,一方面要根据工矿企业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还可按照每班人数的1/4及每人按40—60㎡的标准。

⏹一般要在周围种植密林,与生产车间隔离,以形成良好的局部环境。

一般多采用自然式布置。

⏹工矿企业的俱乐部、图书馆、文化活动地、接待厅等可与全厂性游憩绿地结合起来。

5、露天作业区及原料堆场的绿化设计:

①露天作业区:

⏹场地内不便绿化。

在周围要种多排乔木,外侧种植灌木,用以减低风速,减少扬尘,遮蔽杂乱的环境,夏季工人可在林带中休息。

②原料堆场:

⏹应采取多层乔灌木混交密植形式,组成防护林带,用以降低风速,减少各种原料扬尘的飞散,也起到遮蔽杂乱环境的作用。

6、一般车间周围的绿化设计:

作用:

一方面为生产创造一个较好的劳动环境,另一方面为职工提供短暂休息的场所。

⏹南侧种植高大的落叶乔木;北侧应植常绿树;东西向宜种植大乔木和灌木。

⏹车间的出入口,宣传廊前应重点布置。

⏹绿地中可配置花架、坐凳,供职工工间休息。

第六章居住区绿地

第一节居住区绿地概述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一、居住区及的居住区绿地概念:

居住区从广义上讲就是人类聚居的区域,狭义上说是指由城市主要道路所包围的独立的生活居住地段。

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分级为:

生理、安全、社交、消费和美的需求。

居住区绿地一般指在居住小区或居住区范围内,住宅建筑、公建设施和道路用地以外布置绿化、园林建筑和园林小品,为居民提供游憩活动场地的用地。

二、居住区用地的组成

1、居住区建筑用地:

由住宅的基底占有的土地和住宅前后左右必要留出的空地,包括通向住宅入口的小路、宅旁绿地和家务院落用地所组成。

2、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用地:

指居住区各类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建筑物基底占有的用地及周围的专用土地。

3、道路及广场用地:

以城市道路红线为界,在居住区范围内不属于以上两项的道路、广场、停车场等。

4、公共绿地:

指居住区公园、小游园、花园式林阴道,组团绿地等小块公共绿地及防护绿地等。

三、居住区绿地功能

1、居住区绿化以植物为主体,从而能发挥良好的生态作用。

2、起到“佳则收之,俗则屏之”的作用。

3、可形成良好的心理效应,创造良好的户外环境。

4、在地震、战时利用绿地疏散人口,有着防灾避难,隐蔽建筑的作用。

四、居住区绿地的类型及定额

(一)居住区绿地的类型

1、公共绿地:

指居住区内居民公共使用的绿地。

这类绿地常与老人、青少年及儿童活动场地结合布置。

(1)居住区公园:

为全居住区居民就近使用,面积较大,相当于城市小型公园,绿地内的设施比较丰富。

常与居住区中心结合布置以方便居民使用。

步行到居住区公园约10分钟的路程,服务半径以800—1000m为宜。

(2)居住小区中心游园:

主要供居住小区内居民就近使用。

与居住小区中心结合布置,服务半径一般以400—500m为宜。

(3)居住生活单元组团绿地:

是最接近居民的公共绿地,以住宅组团内居民为服务对象。

往往结合住宅组团布置,面积在1000㎡左右,离住宅入口步行距离在100m左右为宜。

2、专用绿地:

居住区内各类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的环境绿地。

其绿化布置要满足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的功能要求,并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3、道路绿地:

道路两侧或单侧的道路绿化用地,根据道路的分级、地形、交通情况等的不同进行布置。

4、宅旁和庭园绿化:

居住建筑四周的绿化用地,是最接近居民的绿地。

(二)居住区绿地指标

1、影响绿地标准的因素:

①人体生理和环境卫生对绿地的需要

②绿化和美化的要求

2、居住区绿地指标计算方法(表)

3、居住区绿地规划标准

根据1993年国家建设部公布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居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总指标,应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分别达到:

(1)组团不少于0.5㎡/人;小区(含组团)不少于1㎡/人;居住区(含小区与组团)不少于1.5㎡/人,并根据居住区规划组织结构类型统一安排使用;

(2)其他带状、块状公共绿地应同时满足宽度不小于8m,面积不小于400㎡的要求。

(3)绿地率要求新区不低于30%,旧区改建不低于25%。

五、居住区绿地规划布局原则:

(1)居住区绿地规划应在居住区总图规划阶段同时进行、统一规划,绿地均匀分布,使绿地指标、功能得到平衡。

(2)要充分利用原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节约投资。

(3)居住区绿化应以植物组织和分割空间,改善环境卫生和小气候。

(4)居住区绿地建设应以宅旁绿地为基础,以小区公园为核心,以道路绿化为网络,使小区绿地自成系统。

(5)组团绿地既要格调统一,又要多样化。

(6)居住区内尽量设置集中绿地,为居民提供较开敞的游憩空间和沟通、了解的活动场所。

(7)充分利用垂直绿化、屋顶、阳台、墙面,增加绿地景观效果。

第二节居住区公共绿地

它是城市绿地系统中最基本最活跃的部分,是城市绿化空间的延续,又是最接近于居民的生活环境。

因此,在规划设计上有与城市公园不同的特点,不宜照搬或模仿城市公园,也不是公园的缩小或公园的一角。

主要适合于居民的休息、交往、娱乐等,有利于居民心理、生理的健康。

一、布置形式

1、根据造园设计形式划分为:

规则式、自由式、混合式。

2、根据绿地的使用功能划分为:

开放式、封闭式和半开放式。

二、居住区公园规划设计

(一)特点:

1、布置紧凑、设施齐全,内容丰富,各功能分区或景区间的节奏变化比较快。

2、居住区公园与城市公园相比,游人成分单一,主要是本居住区的居民,游园时间比较集中,多在早、晚,特别是夏季的晚上是游园高峰。

(二)规划设计要点

1、满足功能要求

2、满足风景审美的要求

3、满足游览的需要

4、满足净化环境的需要

三、居住小区公园

⏹规划设计要点:

1、配合总体:

与小区总体规划密切配合,并能妥善地与周围城市园林绿地(特别是道路绿化)衔接。

2、位置适当:

方便附近地区居民使用,尽可能与小区公共活动中心结合起来布置。

3、规模合理:

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面积占小区全部绿地面积的一半左右为宜。

4、布局紧凑:

根据游人不同年龄特点划分活动场地和确定活动内容,将功能相近的活动布置在一起。

5、利用地形:

尽量利用和保留原有的自然地形及原有植物。

⏹布置形式有:

规则式、自由式、混合式。

四、居住区组团绿地

(一)特点

1、用地小,投资少,见效快,易于建设。

2、服务半径小,使用率高。

3、利用植物材料既能改善小气候,又能丰富建筑艺术面貌,并能起抗震救灾的作用。

(二)规划设计要点

1、组团绿地应满足邻里居民交往和户外活动的需要,布置幼儿游戏场和老年人休息场地。

2、利用植物种植围合空间。

注意植物与建筑物的距离,避免阴暗、通风差。

3、布置在住宅间的组团及小块公共绿地的设置应满足“有不少于1/3的绿地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范围之外”的要求。

(三)功能分区与物质要素

第三节居住区宅旁绿地

宅旁绿地是居住区绿地中的重要部分,属于居住建筑用地的一部分。

在居住小区总用地中,宅旁绿地面积约占35%左右,其面积不计入居住小区公共绿地指标中。

一般来说,宅旁绿化面积比小区公共绿地面积指标大2—3倍,人均可达4—6㎡。

一、宅旁绿地的空间构成

根据不同领域属性及其使用情况,分为三部分:

⏹近宅空间。

有两部分:

一是底层住宅小院和楼层住户阳台、屋顶花园等;一是单元门前用地,包括单元入口、入户小路等。

前者为用户领域,后者属单元领域。

⏹庭院空间。

包括庭院绿化、各活动场地及宅旁小路等,属宅群或楼栋领域。

⏹余留空间。

是上述两项用地领域外的边角余地,多是住宅群体组合中领域模糊的消极空间。

二、宅旁绿地的类型

1、树林型:

以高大的树木为主形成树林。

注意避免单调。

2、花园型:

在宅间以篱笆或栏杆围成一定范围,布置花草树木和园林设施。

3、草坪型:

以草坪绿化为主,在草坪边缘适当种植一些乔木或花灌木、草花之类。

4、棚架型:

以棚架绿化为主,既美观又实用。

5、篱笆型:

在住宅前后用常绿的或开花的植物组成篱笆,分隔或围合成宅间绿地。

6、庭院型:

在绿化的基础上,适当设置园林小品。

7、园艺型:

根据居民的爱好,在庭院绿地中种植果树、蔬菜。

但在城市中不宜多用。

三、设计要点

1、规划设计住宅庭院绿地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要周到齐全。

2、应结合住宅的类型及平面特点,建筑组合形式、宅前道路等因素进行布置、创造宅旁的庭院绿地景观,区分公共与私人空间领域。

3、应体现住宅标准化与环境多样化的统一。

宅旁绿化是识别标志,配置艺术既要统一,又要保持特色;另外,居住区中某些面积较小的角落,可设计成封闭式装饰绿地。

四、集合住宅区宅旁绿地营造

1、低层行列式

⏹住宅向阳面以落叶乔木为主,树下活动的面积大,容易向花园型、庭院型绿化过渡;

⏹住宅北侧选择耐荫的花灌木及草坪,以绿篱围出一范围空间。

⏹住宅的东西两侧,种植攀缘植物,有效的减少夏季东西日晒。

⏹在靠近房基处应种植一些低矮的花灌木;高大的乔木要离建筑5—7米以外。

宅间距30米宽时,可设置小型游园。

⏹墙面和屋顶绿化。

2、高层单元式

⏹四周以草坪绿化为主,在草坪的边缘等处,种植一些乔木或灌木、草花之类;或绿篱(花篱)围成院落或构成各种图案,有利于楼层的俯视艺术效果。

3、周边式住宅群

⏹住宅群中部形成一个围合空间,其中布置充足的绿地和必要的休息设施。

4、底层住宅前庭院绿地营造

⏹庭院内外的绿化应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布局。

五、别墅庭园绿地营造

第四节居住区道路绿地

一、作用:

1、通风。

2、改善小气候。

3、减少交通噪音。

4、保护路面,美化街景。

5、增加绿化覆盖面积。

二、居住区道路分级及绿化设计要点:

1、居住区级道路

⏹为居住区的主要道路,车行道宽度一般9m左右;

⏹行道树的栽植要考虑遮荫与交通安全(安全三角视距要求)。

⏹行道树的主干高度:

距车行道近的可定为3m以上,距车行道远、分枝角度小的则不要低于2m。

⏹在人行道和居住建筑之间,形成多层次复合结构的带状绿地(防尘、隔音)。

2、小区级道路

⏹是联系居住区各组成部分的道路,一般路宽3—5m,是居民散步之地。

⏹树木配置要活泼多样,可以多选小乔木及开花灌木,且使每条路种植显出个性。

⏹在台阶等处应尽量选用统一的植物材料,起到明示作用。

3、组团级道路

⏹以自行车和人行为主,一般路宽2—3m左右

⏹绿化多采用开花灌木。

4、宅前小路

⏹是通向各住户或各单元入口的道路,宽2m左右,只供人行。

⏹绿化布置要考虑垃圾车、救护车等通行,可适当退后路缘0.5—1m。

第七章公园绿地规划设计

⏹《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第一节总论

一、Olmsted原则 

(1)保护自然景观,恢复或进一步强调自然景观。

(2)除了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尽可能避免使用规则形式。

(3)开阔的草坪要设在公园的中心地带。

(4)选用当地的乔木和灌木来造成特别浓郁的边界栽植。

(5)公园中的所有园路应设计成流畅的曲线,并形成循环系统。

(6)主要园路要基本上能穿过整个庭园,并由主要道路将全园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二、规划布局的形式及原则

城市公园的规划布局形式,原则上可以分为3种:

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

(1)根据城市公园的性质、功能确定公园的内容、设施与形式。

(2)公园中不同功能的区域和不同的景点、景区应注意各自位置的确定及空间的处理。

(3)城市公园应具有自己的特征,有突出的主题,同时注意到全园的协调统一。

(4)因地制宜,巧于因借,充分利用现状条件以及景观要素。

(5)充分考虑到工程技术上的可实施性。

三、相关术语与概念

1、城市公园:

是供市民游览、休憩、健身和从事户外文娱活动,具有一定游览服务设施和绿地面积的开放园林,兼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以及防灾避灾等功能。

公园绿地率要求达到70%以上。

2、公园面积:

指各级各类公园、游园等开放公园的面积之和。

3、公园面积率:

指一定区域范围内公园面积占该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

4、人均公园面积:

指市民平均可分享的公园面积,即每人平均可拥有的公园面积(单位:

㎡/人)。

5、公园服务半径:

指公园为市民服务的距离。

即公园入口到游人住地的距离。

6、公园均布率:

指城市中所有公园按公园服务半径所覆盖的居住区面积率。

通常市级公园服务半径取l000m,也称千米均布率。

7、公园游人容量:

指游览旺季高峰期时同时在公园内的游人数。

公园游人容量C=A/Am

 C——公园游人容量(人);

 A——公园总面积(m2);

 Am——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

第二节综合性公园规划设计

一、概述

(一)综合性公园的功能:

(1)生态防护方面。

(2)政治文化方面。

(3)游乐休憩方面。

(4)科普教育方面。

(二)综合性公园的分类

(1)全市性公园:

为全市居民服务。

是全市公共绿地中,集中面积最大、活动内容和游憩设施最完善的绿地。

面积一般在100hm2以上。

服务半径约为2—3km。

(2)区级公园:

为一个行政区的居民服务。

公园面积按该区居民的人数而定,园内一般也有比较丰富的内容和设施。

其服务半径约1—1.5km。

(三)综合性公园的选址

(1)服务半径应使居住用地内的居民能方便使用,并与城市主要交通干道、公共交通设施有方便的联系。

(2)符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确定的性质和规模,尽量充分利用城市的有利地形、河湖水系,并选择不宜于工程建设及农业生产的地段。

(3)充分发挥城市水系的作用,选择具有水面的地段建设公园。

(4)选择现有植被丰富和有古树名木的地段。

(5)选择有可以利用的名胜古迹、革命遗址、人文历史、园林建筑的地区规划建设公园。

(6)公园用地应考虑发展的可能性,留出适当面积的备用地。

(四)影响综合性公园设施内容的主要因素

(1)公园所在城市居民的习惯爱好:

(2)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对公园的要求以及公园在城市中的位置:

(3)公园附近的城市市政文化设施情况:

二、综合性公园出入口规划设计

1、位置选择:

   一般分为主要出入口(1个)、次要出入口(1个或多个)、专用出入口(1—2个)。

⏹主要出入口应设在城市主要道路和有公共交通的地方,同时要使出入口有足够的人流集散用地,与园内道路联系方便。

⏹次要出入口是辅助性的,主要为附近居民或城市次要干道的人流服务;同时也为主要出入口分担人流量。

一般设在公园内有大量集中人流集散的设施附近。

⏹专用出入口是根据公园管理工作的需要而设置的,多选择在公园管理区附近或较偏僻不易为人所发现处。

专用出入口不供游人使用。

2、出入口的规划设计

⏹一般公园大门造型都与其周围的城市建筑有较明显的区别,以突出其特色。

⏹所包括的建筑物、构筑物有:

公园内、外集散广场,公园大门、停车场、存车处、售票处、收票处、小卖部、休息廊等。

⏹可以设丰富出入口景观的园林小品如花坛、水池、喷泉、雕塑、花架、宣传牌、导游图和服务部等。

⏹公园出入口宽度:

(1)总宽度符合表中规定。

(2)单个出入口最小宽度1.5m。

(3)举行大规模活动的公园,应设安全门。

⏹园门内、外广场面积:

公园的规模、游人量、园门前道路宽度与形状、其所在城市街道的位置等。

三、综合性公园功能分区

根据综合性公园的内容和功能需要,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功能区:

文化娱乐区、安静休息区、儿童活动区、老人活动区、体育活动区、公园管理区等。

1、文化娱乐区

⏹主要设施包括:

俱乐部、游戏广场、技艺表演场、露天剧场、影剧院、音乐厅、舞池、溜冰场、戏水池、展览室(廊)、演讲场地、科技活动场等。

⏹公园中的主要建筑一般都设在文化娱乐区内,构成全园布局的重点。

可通过建筑、地形、树木、水体等与其他区域加以分隔。

⏹位置接近公园出入口,以快速集散游人。

⏹文化娱乐区用地在人均30m2较好。

⏹利用地形特点,创造出景观优美、环境舒适、投资少、效果好的景点和活动区域。

⏹注意供水、供电、供暖、通讯、排水等设施的合理布置。

2、安静休息区

⏹选择具有一定起伏地形且有较好的植被景观环境的区域。

⏹面积大一些为好;但并不一定集中于一处。

⏹景观要求较高,宜采用园林造景要素巧妙组织景观形成景色优美、环境舒适、生态效益良好的区域。

⏹区内建筑布置宜散落不宜聚集,宜素雅不宜华丽;结合自然风景,设立园林建筑。

⏹选择距主入口较远处,并与文娱活动区、儿童活动区、体育活动区有一定距离,但与老人活动区可以靠近或布置在一起。

3、儿童活动区

⏹可分为学龄前儿童区和学龄儿童区。

主要活动内容和设施有:

游戏场、戏水池、运动场、障碍游戏、少年宫、少年阅览室、科技馆等。

用地最好能达到人均50m2。

⏹规划设计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该区位置一般靠近公园主入口。

(2)选择无毒、无刺、无异味的树木、花草;不宜用铁丝网或其他具有伤害性的物品。

(3)建筑、设施、小品要考虑到少年儿童的尺度,且造型新颖、色彩鲜艳,富有教育意义(最好有童活、寓言的内容或色彩);道路的布置要简洁明确,容易辨认,最好不要设台阶或坡度过大以方便通行童车。

(4)活动地周围应考虑易于开展集体活动及更多遮荫。

(5)在活动、游戏场地的附近要留有可供家长停留休息的设施。

4、老人活动区

(1)闹静分区

   静区场地的布置应有林荫、廊、花架等,保证夏季有足够的遮荫、冬季有充足的阳光;闹区应与其他各区有明确分隔,以免影响别人的活动;闹区应提供相应的表演空间及观众场地,如设疏林广场、缓坡开阔草坪等。

(2)设置必需的服务建筑,必备的活动设施。

(3)有寓意的景观可激发老人的生命活力。

(4)注意安全防护要求

5、体育活动区

⏹是公园内以集中开展体育活动为主的区域。

⏹常常位于公园的一侧,与次要出入口靠近;既要考虑其为游人提供体育活动的场地、设施,还要考虑与整个公园的绿地景观相协调。

⏹应与其他各区有相应分隔,以地形、树丛、丛林进行分隔较好;注意建筑造型的艺术性;可以缓坡草地、台阶等作为观众看台,更增加人们与大自然的亲合性。

6、园务管理区

⏹为公园经营管理的需要而设置的专用区域。

可分为:

管理办公部分、仓库部分、花圃苗木部分、生活服务部分等。

⏹园务管理区一般设在既便于公园管理,又便于与城市联系地方,有专用的出入口。

规划布局要考虑适当隐蔽,不宜过于突出影响景观视线。

在较大的公园中,可设有1—2个服务中心点为全园游人服务,服务中心宜设在游人集中、停留时间较长、地点适中的地方。

另外再根据各功能区中游人活动的要求设置各区的服务点,主要为局部地区的游人服务。

四、园路的分布

园林道路是公园的组成部分,起着组织空间、引导游览、交通联系并提供散步休息场所的作用。

(一)园路分类

1、主路:

联系园内各个景区、主要风景点和活动设施的路。

通过它对园内外的景色进行剪辑,以引导游人欣赏景色。

2、支路:

设在各个景区内的路。

它联系各个景点,对主路起辅助作用。

3、小路:

又叫游步道,是深入到山间、水际、林中、花丛,供人们漫步游赏的路。

(二)布局形式

1、回环性:

多为四通八达的环形路,游人从任何一点出发都能游遍全园,不走回头路。

2、疏密适度:

道路大体占公园总面积10%—12%。

在动物园、植物园或小游园内,道路网的密度可以稍大,但不宜超过25%:

3、因景筑路。

4、曲折性:

园路随地形和景物而曲折起伏,若隐若现。

丰富景观,延长游览路线,增加层次景深,活跃空间气氛。

5、多样性。

五、综合性公园植物配置规划

1、全面规划,重点突出,过期和近期相结合。

2、突出公园的植物特色,注重植物品种搭配。

3、公园植物规划注意植物基调及各景区的主配调的规划。

4、植物规划充分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5、四季景观和专类园的设计是植物造景的突出点。

6、注意植物的生态条件,创造适宜的植物生长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