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3226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6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docx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docx

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教学设计反思作业题答案

本单元教材划分为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两节,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乘加和乘减式题、复习。

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使学生认识到相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和乘法计算是相同数相加的简便方法,让学生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其中,4、6的乘法口诀是教学的难点。

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同数连加和乘法的关系。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在学生学习加法之后,利用同数相加的式题,进而引出乘法运算。

由学生在同数相加的计算活动中引出乘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1.切实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加强基础知识教学,要特别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说一说、摆一摆、练一练等多种活动学习知识。

2.组织好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练习,是学生熟记乘法口诀地基本途径。

选择好的练习形式,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促使每个学生都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

3.认真抓好“用数学”的教学。

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身边的事例,让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不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逐步发展应用意识。

1.结合具体活动情景,从让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结合具体的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这样由学生在同数相加的计算活动中引出乘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2.注意用学生熟悉和喜爱的事物、事例设计情境,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生动有趣的资源。

这样就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中,一次次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获得一些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

1 认识乘法1课时

2 练习四1课时

3 2~4的乘法口诀1课时

4 练习五1课时

5 5的乘法口诀1课时

6 乘加、乘减1课时

7 练习六1课时

8 6的乘法口诀1课时

9 练习七1课时

10 复习1课时

认识乘法。

(教材第20~22页的内容)

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和问题,经历由加法算式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

2.使学生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会读、写乘法算式,会把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3.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兴趣。

理解乘法的含义。

让学生通过直观认识,从相同数相加引出乘法,理解乘法的含义。

课件、小棒。

师:

同学们,认真观察,这碧绿的草地上都有什么动物?

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

教材第20页例1图。

生1:

我看到了小兔子是2只为一组,共有3组。

生2:

我发现草地上的鸡是3只为一组,共有4组。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为认识乘法做准备】

1.教学例1。

师:

兔子有几个2只?

鸡有几个3只?

生:

兔子有3个2只,鸡有4个3只。

师:

兔子有多少只?

该怎样计算?

为什么?

谁愿意告诉大家?

生:

2+2+2=6(只),兔子有3个2只,所以就是3个2相加得6只。

师:

那么鸡有多少只呢?

生:

3+3+3+3=12(只),鸡有4个3只,所以4个3相加得12只。

师:

照样子摆一摆,填一填。

课件出示:

教材第20页“试一试”。

学生自己动手摆小棒后,完成填空;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交流汇报:

2+2+2+2+2=10。

5个2相加得10。

师:

观察刚才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

这些算式的加数是相同的。

师:

我们把这样加数相同的算式,说成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教学例2。

师:

你能自己看图完成下面的练习题吗?

课件出示:

教材第21页例2图。

生:

从图中我知道了每张桌子上有2台电脑,共有4张桌子。

求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就是求4个2相加的和,2+2+2+2=8。

师:

像这样4个2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可以写成4×2=8或2×4=8。

(边板书边讲解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乘法算式的读法)

师:

你能把前面的几个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吗?

学生尝试改写乘法算式,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交流汇报。

师:

你能发现什么样的算式才可以改写为乘法算式吗?

有什么规律?

生1:

加数相同的算式才可以改写为乘法算式。

生2:

当我们把加数相同的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时,乘数分别是加数和表示加数的个数。

师:

你能完成下面的练习吗?

课件出示:

教材第21页“试一试”。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交流汇报:

5个4相加,加法算式是4+4+4+4+4=20;乘法算式是4×5=20或5×4=20。

师:

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

为学生自主建构乘法提供空间,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通过交流学生学习的成果,认识到用乘法计算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比较简便】

师: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认识乘法

4个2相加

2+2+2+2=8

4×2=8或2×4=8

  ︙    ︙ ︙ ︙

乘号   乘数乘数积

4×2读作:

4乘2 2×4读作:

2乘4

1.注意教学的各个层次要做到趣味化、情感化、活动化、自主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切实改革原有的教学方式,明确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既要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同时又注重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既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又发展了多项思维,有效地培养学生多维、主体、开放的思维能力。

2.教学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又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A类

每束有(  )朵花,共有(  )束,一共有(  )朵花。

加法算式:

+++=

像这样的相同加数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计算。

乘法算式:

×=

(考查知识点:

乘法算式的读、写;能力要求:

会读、写乘法算式,会把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B类

写出乘法算式,说一说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考查知识点:

乘法的初步认识;能力要求:

会读、写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3 4 12 3+3+3+3=12 3×4=12或4×3=12

B类:

6×4=24(厘米)或4×6=24(厘米) 说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略

教材习题

第22页“想想做做”

1.3个6颗 加法算式:

6+6+6=18 乘法算式:

6×3=18或3×6=18

4个5朵 加法算式:

5+5+5+5=20 乘法算式:

5×4=20或4×5=20

2.

(1)3+3+3+3=12 3×4=12或4×3=12

(2)4+4+4=12 3×4=12或4×3=12

3.4×4=16读作:

4乘4等于16;两个乘数都是4,积是16。

5×6=30读作:

5乘6等于30;乘数是5和6,积是30。

6×5=30读作:

6乘5等于30;乘数是6和5,积是30。

4.2×6 6×2

练习四。

(教材第23、第24页的内容)

1.让学生认识乘号,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进一步理解乘法算式的含义。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件、小棒。

师:

同学们,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乘法,今天就一起来检验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吧。

你有信心顺利过关吗?

【设计意图:

借助谈话告诉学生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激励学生要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学好,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师:

同学们,先告诉大家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好吗?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

·我知道乘法算式怎样读,怎样写。

·我认识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有乘数、乘号、积。

……

师:

说得非常棒!

下面就看看你是不是真正掌握了这些知识。

课件出示:

教材第23页第3题。

师:

你能独立完成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

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答案告诉大家?

生1:

如果横着看就是3个5相加,加法算式是5+5+5=15,乘法算式是5×3=15或3×5=15。

生2:

如果竖着看就是5个3相加,加法算式是3+3+3+3+3=15,乘法算式是5×3=15或3×5=15。

师:

观察写出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1:

横着看和竖着看写出的加法算式不同,但是写出的乘法算式是相同的。

我觉得有时候不同的加法算式可以用相同的乘法算式来表示。

生2:

我发现两个乘数交换位置它们的结果是相同的。

学生的想法和结果只要合理,教师要适时表扬鼓励。

【设计意图:

在练习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算式的含义,提高学生运用乘法算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好乘法的信心】

师: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受这节课的学习有所提高,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引导学生谈感受、收获】

练 习 四

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乘数×乘数=

1.通过多种形式的复习,使学生更加了解乘法的含义和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结合具体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到可以用加法或者乘法算,同时感受到加数相同时用乘法计算更简便。

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培养他们的归纳能力,同时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评价别人。

2.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活动中列出了不同的算式,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取新知识,感受成功的喜悦,体会成长的快乐。

A类

你知道每只青蛙是哪只蝌蚪变成的吗?

用线连一连。

(考查知识点:

乘法的含义;能力要求:

掌握乘法的含义并能运用乘法解决问题)

B类

摆一摆,填一填。

摆一个五边形用5根小棒,摆两个用(  )根,摆三个用(  )根,摆四个用(  )根,摆五个用(  )根。

(考查知识点:

乘法运算;能力要求:

掌握乘法运算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B类:

10 15 20 25

教材习题

第23页“练习四”

1.

2.加法算式:

2+2+2+2=8 乘法算式:

2×4=8或4×2=8

3.横:

3个5相加 5+5+5=15 5×3或3×5

竖:

5个3相加 3+3+3+3+3=15 5×3或3×5

4.4×3=12或3×4=12 3×4=12或4×3=12

5.4×2或2×4 5×6或6×5

6.5×4 2×6

7.

(1)3 2 6 3×2=6 

(2)4 3 12 4×3=12

8.2×4=8(人) 6×2=12(棵) 3×2=6(盆)(答案不唯一)

2~4的乘法口诀。

(教材第25~27页的内容)

1.让学生了解2、3、4乘法口诀的来源,熟记2、3、4的乘法口诀。

2.使学生能正确应用2、3、4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式题。

3.激发学生学习乘法口诀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归纳意识。

熟记2、3、4的乘法口诀,并能比较熟练地用口诀计算两个数相乘。

理解每句乘法口诀表示的含义。

课件。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跷跷板吗?

(喜欢)

课件出示:

教材第25页例3情景图。

师:

说说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

我知道了一个跷跷板上坐着2个人,2个跷跷板上一共有4个人。

1.教学例3。

师:

1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