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下册课内古诗词赏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320637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下册课内古诗词赏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下册课内古诗词赏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下册课内古诗词赏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下册课内古诗词赏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下册课内古诗词赏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下册课内古诗词赏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下册课内古诗词赏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下册课内古诗词赏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下册课内古诗词赏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诗词赏析】本诗是诗人去吴中途经北固山时所作。

全诗和谐优美,意境开阔,既写出了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放眼山川的博大情怀。

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将诗人身在江南却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颔联运用对偶修辞,写船上所见景色。

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表现出来。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

这两句揭示出新旧更替的自然规律。

尾联运用设问修辞。

诗人自问自答,用“鸿雁传书”的传说寄托思乡之情,遥应首联,使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思乡愁绪。

【写作特点】寓情于景,景中含理。

4.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诗词赏析】这首曲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真切地抒发了天涯游子思念故乡的孤寂愁苦之情。

十八字白描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深秋晚景图。

“枯”“老”“昏”三个词,描绘出当时作者所处的悲凉氛围。

“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一幅安宁、和谐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图景带上悲凉的气氛。

“古道西风瘦马”正是作者当时的真实写照,他长期奔波与劳累已是不言而喻了,这与归巢的昏鸦和团聚的人家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作者寄情于物,把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融入一幅图景中,表达在外游子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

“断肠人在天涯”点明主旨,表明游子的思乡之情。

“断肠”是曲眼,抒发了一个飘泊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写作特点】①寄情于景。

②白描手法。

5.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诗词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千里蜀江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无尽的思念与关怀,写山月更突出心中的思绪,脍炙人口。

虽与朋友远隔千里,但情谊依然不改。

第一句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点出了秋高气爽,月色特明。

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第二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寓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入妙。

第三句中人已露面:

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江行见月,如见故人。

然而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

第四句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语短情长。

【写作特点】①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②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

③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

连用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精巧地点出行程。

6.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诗词赏析】这首诗通过回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以及与李龟年的再次相遇,流露出诗人对唐王朝盛衰的变化的苍凉感叹,以及对彼此现状的悲叹!

一二句,诗人虽然是在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

“岐王宅里”、“崔九堂前”这两个文艺名流经常雅集之处,是鼎盛的开元时期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的集中地,它们的名字就足以勾起诗人对“全盛日”的美好回忆。

当年诗人出入其间接触李龟年这样的文艺名流,是“寻常”而不难“几度”的,多年过后回想起来,简直是不可企及的梦境了。

这里所蕴含的天上人间之隔的感慨,读者是要结合下两句才能品味出来的。

两句诗在迭唱和咏叹中,流露了诗人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恋,犹如要拉长回味的时间。

  三四句,风景秀丽的江南,在承平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作快意之游的所在。

诗人真正置身其间,所面对的竟是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节”和幡然白首的流落艺人。

“落花时节”,如同是即景书事,又如同是别有寓托,寄兴在有意无意之间。

这四个字,暗喻了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加上两句当中“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更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慨。

【写作特点】①语言平易,而含意深远,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表达了时世凋零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之感。

②虽以短小的体裁,却具有很大的容量,能达到举重若轻、浑然无迹的艺术境界。

7.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诗词赏析】这首诗以重阳登高为题,表达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深深关切。

第一句“登高”二字紧扣题目中的“九日”,点明了诗文写作的时间。

一个“强”字,是不愿为之而又不得不为之的心态体现,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

“登高去”,还见出逢场作戏的味道,而前面冠以“强欲”二字,表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

结合题目“思长安故园”来看,诗人是流露出浓郁的思乡情绪。

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

既是“登高”,诗人自然联想到饮酒、赏菊。

此句巧用典故,不过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共度佳节。

所以此句实际上是在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第三句写诗人在佳节之际想到了长安家园。

开头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烘托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接着诗人将对亲朋好友思念的感情,浓缩到了“故园菊”上。

“怜”字,不仅写出诗人对故乡之菊的眷恋,更写出诗人对故园之菊开在战场上的长长叹息,百般怜惜。

第四句承接前句,是一种想象之辞,这种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然,真实形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的战乱图。

【写作特点】①语言朴实,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②巧用典故。

8.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诗词赏析】这首诗抒写了戍边将士的乡情,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一二句写景,描写了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

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积雪的荒原。

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

“似雪”“如霜”,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

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

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

  三四句正面写情。

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呜咽咽的芦笛声。

这笛声使诗人想到:

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笛声倾诉那无尽的边愁?

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少征人的思乡愁?

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视着远方……“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

“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写作特点】①把诗中的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合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意境浑成,简洁空灵,而又具有含蕴不尽的特点。

②语言优美,节奏平缓,寓情于景,以景写情,写出了征人眼前之景,心中之情,感人肺腑。

9.秋词(其一)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词赏析】这首诗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诗中所展现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素色,更有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

  一二句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

这种认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三四句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

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

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

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写作特点】①气势雄浑,意境壮丽。

②虚实结合,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

10.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词赏析】这首诗描写了秋雨连绵的巴山夜景,抒发了诗人思念亲朋、盼望重逢的强烈愿望。

本诗写了两次“巴山夜雨”,第一次是实写,第二次是虚写,想象与友人(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巴山夜雨的情景。

前两句写眼前景象。

有问有答,景中含情。

一个“涨”字既是写秋池,又写出了秋思深重。

“涨秋池”岂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涨的池水,分明是诗人在不眠之夜对友人(或妻子)无限思念的感情波涛。

后两句设想未来相聚的情景,用反衬的手法来表现孤寂的心情。

相聚之日再诉今日离情,足见这离情是何等深沉。

其后“巴山夜雨”便成了离情的代用语。

【写作特点】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1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诗词赏析】这首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

第一句述访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

“僵”字写年迈,写肌骨衰老,“卧”字写多病,写常在床蓐,“孤”字写生活孤苦,思想苦闷,没有知音;

“村”写诗人贫困村居,过着荒村野老的凄苦生活。

四字写出了作者罢官回乡后处境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现状,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气氛。

但接下去“不自哀”三字又展现出一种乐观豪放之气。

诗人对自己的处境并不感到悲哀,也不需要同情,而是需要理解,理解他的满腔热血、一颗忠心。

这样就引出了第二句“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精神状态。

这两句诗是诗人灵魂和人格的最好说明。

山河破碎,国难当头,作为一个既无责任也无义务的七旬老人仍有“为国戍轮台”的壮志,这就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慷慨扼腕。

第三句紧承上文。

因“思”而夜阑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声,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进而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这样听着、想着,辗转反侧,终于幻化出第四句的境界,即一幅特殊的梦境——“铁马冰河”。

“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诗人日夜所思的结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

这也是一代志士仁人的心声,是南宋时代的民族正气。

【写作特点】①诗风大气磅礴,风格悲壮,充满爱国豪情。

②通过大气的笔触——展现满腹愁绪。

12.潼关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诗词赏析】这首诗写诗人途经陕西潼关时,被北方特有的壮阔风景所震撼,欣然命笔,表达了一种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

第一句写高云簇拥古城,不言高而高度自现,异峰突起,令人神往。

第二句写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只显出孤城的寂寥与辽远。

第三句笔锋一转,写“河流大野”,不说其奔腾或壮阔,而说其“犹嫌”拘束。

第四句写秦岭山脉入潼关之态势,不说其巍峨险峻,而是桀骜不驯地说其“不解平”,再也不知何谓平坦。

所谓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全是黄河、华山的磅礴气势在诗人心理上所引起的感应,反映着这位少年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而这愿望,这激情,同当时神州大地上正在崛起的变革图强的社会潮流,是完全合拍的。

【写作特点】借景物的磅礴气势描绘心理感应,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七年级(下)课内古诗词赏析

13.木兰诗《乐府诗集》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诗词赏析】《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

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代父从军,踏上征途第一、二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

第三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的情景。

奔赴前线,十年征战第四段,概括写木兰十来年的征战生活。

还朝辞官,亲人团聚第五段,写木兰还朝辞官。

第六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

比喻赞美,讴歌英雄第七段,用比喻作结,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这首诗在写法上运用了较多的修辞手法,主要是对偶、排比及互文。

互文手法的运用不仅词约意丰,详略得当,而且从叙事上跨越时空,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行文富有节奏感,跌宕生姿,增强了表达效果。

【写作特点】①叙述情节详略得当,突出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②具有民歌风格。

③风格明朗刚健,质朴生动。

14.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词赏析】这首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一二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

三四句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诗中用三个词“幽篁”“深林”“明月”写景,用三个词“独坐、弹琴、长啸”写人。

对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个“明”字来形容其皎洁。

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平平无奇的,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

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

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领略和欣赏它的美,也应当遗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

【写作特点】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

15.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词赏析】这首诗通过对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

全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

第一句用一猜测性的问句从笛声落笔。

已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

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

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

“暗”字很传神,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当。

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

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

“散”字是均匀、遍布。

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

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

“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同时写出其城之静,表达诗人的思乡心切。

  第三句点出了《折杨柳》曲。

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

第四句顺理成章地写到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

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

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

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写作特点】①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写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

②条理通畅,感情真挚,余韵无穷。

16.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诗词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

旅途的颠沛流离,思乡的肝肠寸断,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第一句写眼前的实际感受。

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

“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

“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第二句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

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三四句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

“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想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

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

【写作特点】①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浓郁的边塞生活气息。

②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

③在平易之中显出丰富韵味,深入人心,历久不忘。

17.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诗词赏析】这首诗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各逞姿色,争芳斗艳的表现,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

第一句中,“草树”本属无情物,却能“知春不久归”,这是想象之词。

第二句更是写想要留住春天的脚步而纷纷争奇斗艳。

这两句是写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

三四句,就连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像“飞雪”一样漫天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为“晚春”添色。

【写作特点】①拟人化手法的奇妙运用,不说人之惜春,而说草树亦知春将不久,糅人与花于一体。

②想象奇特,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毫无羁绊的大胆想象,使人思之无穷,味之不尽。

18.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诗词赏析】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前两句:

追忆历史,无缘拜会古代贤德的君主;

向往未来,不能生逢后代圣明的君主。

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情。

后两句:

登楼远眺,想到天地的广大和时间的久远,独自凭吊,诗人悲伤而潸然泪下!

诗人以孤单、悲苦的心绪作结,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写作特点】全篇句式长短交错,音节前紧后舒,抑扬变化,大大增强了诗文的感染力。

19.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词赏析】本诗描写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人生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首联远望泰山。

以设问开头,写出了初见泰山的喜悦、惊叹和仰慕。

诗人没有直接写泰山的雄伟,而是借助齐鲁两国的地小来反衬泰山的高耸和雄伟。

颔联近望泰山。

“钟”字使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赋予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

“割”字使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

颈联细望泰山。

由静转动。

以“曾云”衬托山高,“入”字写出了倦鸟归巢,目光由近及远。

尾联是想象之景,既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写作特点】①语言凝练而形象。

②借景抒情。

③虚实结合。

20.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诗词赏析】这首诗将写景和抒情紧密结合起来,借写登高远望的感受,以理入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

含蓄而又深刻地抒发了自己踌躇满志、不畏困难的精神。

前两句写景,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塔高。

第一句“千寻”从正面衬托出塔高,第二句用“鸡鸣”就能“见日升”之早,从侧面衬托出塔高,这两句点出了诗人立足点之高,暗含诗人对前途的憧憬,为下文的感受作铺垫。

后两句抒情。

“浮云”既是实写,也比喻可能遇到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诗眼是“不畏”,这二字气势夺人,道出了诗人为实现政治抱负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身在最高层”是点睛之笔,点出了“不畏浮云”的原因,可见诗人的构思之精深。

【写作特点】①写景抒情紧密结合。

21.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诗词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和平、富饶的农村风俗画卷,表现了诗人热爱家乡、留恋农村生活的情趣。

首联写出了农家热情好客,以酒肉与友共庆的欢乐场面。

“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颔联既写出山环水绕、花团锦簇的美景,又表现了在逆境中往往充满着无限希望的哲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