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强县建设的若干意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317701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强县建设的若干意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强县建设的若干意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强县建设的若干意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强县建设的若干意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强县建设的若干意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强县建设的若干意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强县建设的若干意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强县建设的若干意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坚持高中向县城及周边区域集中,新建县城第三所普通高中。

积极应对招生制度改革,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办法,注重课程改革研究和内涵发展,建立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帮扶和交流制度,加快普通高中教育优质化、精品化、特色化、多样化进程,促进高中教育水平整体提升。

2020年,高等教育本科上线率达70%以上,将县一中、县实验中学打造成走在全省前列的名校。

7、突出发展职业教育。

建设好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创办1所公办职业学校,实现人才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大力引进优质职业教育机构,加强农校建设,大力发展远程教育、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

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企业、园区的资源优势,建立县域内院校与政府、企业的联席会议制度,成立职业教育发展联盟,构建******县大教育格局。

2020年,县内高等院校与县内普高(职专)、县内骨干企业建立交流沟通平台,所有农校达到市级或市级以上示范标准,镇(街)都建有一个高质量的社区教育平台。

8、鼓励发展民办教育。

将民办教育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发展、扶持、引进优质民办学校。

依法保障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的教职工及受教育者享有同等的权利,建立公、民办学校教师有序流动机制。

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设置民办教育专项经费并逐年提高。

切实加强对民办学校的规范管理和督导评估,加大对培训教育机构监管力度,鼓励、引导民办学校积极参加社会组织评估工作,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

三、大力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能力

9、切实解决大班额问题。

科学布局学校规划,调整完善主城区、毛塘铺等区域教育资源布局,确保学校建设用地,留足教育发展空间。

推行解决城区义务教育大班额问题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泉塘、龙塘、凉塘等城区初中和世景、洋湖、恒基、望仙、佳美、蓓蕾、春建等城区小学,进一步扩大城区义务教育资源,满足适龄少年儿童就学需求。

鼓励优质学校开办分校,整合资源优化配置,积极探索学区制、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等方式,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

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等制度,合理分流学生。

10、推进名校建设工程。

进一步解放思想,系统研究打造名校办法。

坚持自主培育与引进合作相结合,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和县内优质教育资源,加强与北师大、******市名校等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的交流合作,大力培育、引进一批名师、名家和学科带头人,通过自主培育、合作办学、托管办学、引进民资办学等多种方式,加快名校建设步伐。

2020年,力争实现每个镇街都有1所以上名校或特色学校,建成一批办学特色优、师资队伍强、教育质量高、体制机制活、社会评价好,且在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学校、特色学校。

11、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

加大对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投入力度,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全面完成中小学“三通两平台”建设。

实施移动互联网条件下教育提质提档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促进学校之间的优质资源共享,建立规范、科学、高效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建设一批服务师生教学的资源库,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

2020年,建成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及教育管理信息化服务体系,率先在全省实现电子课本进课堂。

四、切实激发教师队伍内生动力

1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制订《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校长)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全面实行教职工聘用制,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

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对农村寄宿制学校、村小学和教学点人员编制单独核算并适当增加。

(教学点根据学生人数配备相应数量教师,20人以下的教学点应至少配备2-4名教师,21-50人的教学点应至少配备3-5名教师,50人以上的教学点及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师配备数量根据编制标准适当增加。

)加大优秀教育人才引进力度,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坚持科研与教学并重,建立一批有影响的名师工作室,发挥骨干教师、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的核心、示范作用。

  

13、加大校长、教师交流力度。

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每届任期3-5年,可以连任,但连任原则上不超过两届。

健全区域范围内教师定期交流机制,教师在一个学校连续服务期满6年,由本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安排或个人申请,定期在本区域范围内的薄弱学校与优质学校之间交流。

及时调整岗位设置方案,适应和满足交流需要。

城镇学校教师评聘高级职称必须在上一职务任期内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任教经历。

14、完善教师激励机制。

科学制定教师队伍绩效考核细则,从2015年起,专项设立教育教学奖励基金,用于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和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并逐年有所提高。

加大农村教师周转住房建设力度,改善教师生活条件,在奖励性绩效工资中增设偏远农村中小学教师人才津贴,让农村教师安心工作。

15、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点亮师德航灯,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发扬广大教师敬业、精业、乐业、守业、廉洁的职业情怀。

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机制,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

五、认真落实教育发展保障措施

16、落实领导责任。

把建设教育强县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绩效考核管理体系,保证教育优先发展。

落实教育强县督导评估机制,加强对政府及部门和镇(街)履行教育职责的督导。

编办、发改、财政、人社、国土、规划、住建、公安、卫生、交通等有关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积极推进教育强县建设有关工作。

各镇(街)要积极创建教育强镇(街),扎实推进教育事业发展。

17、完善投入保障机制。

依法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学前、义务教育、免费中职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成教育、社区教育、民办教育等教育事业发展所需经费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建设教育强县的投入保障机制(,确保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全额、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的20%、城市维护建设税的15%、土地出让总收入的2.5%、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的60%、上级拨入的教育专项补助资金的100%等政策性教育经费用于教育事业发展)。

进一步完善学生资助体系,保障免费补助经费预算安排。

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捐资助学的积极性,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向学校投入;

做大教育基金,有序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教育领域,逐步建立以教育基金会为主的社会教育投资体系。

18、创新教育管理体制。

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

正确处理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做到政府宏观管教育、学校专心办教育、社会参与评教育。

依法扩大校长办学自主权,引导支持学校发展。

19、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积极倡导尊师重教,完善县级领导干部联系学校制度,营造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积极推进依法治教,切实保护学校和师生的合法权益。

严格实行学校检查准入制度,加强学校周边环境、食品安全综合整治,进一步规范校车运营管理,健全校园安全防范体系,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确保一流的教学环境,确保学校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