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3114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6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及答案.docx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及答案.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及答案.docx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题及答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一、单选

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C )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②培养环境意识 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  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2。

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C)

  A.说出、表演、展示B.设计、制作、创作C.感受、参加、养成D.解释、完成、背诵

3。

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

4.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

  A.知识、技能和方法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A )  A.斯腾豪斯B.斯腾伯格C.杜威 D.赫尔巴特

6.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A)A.加德纳B.推孟C.韦克斯勒D.加涅

7.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

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B)  A.讲解——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  C.探究发现式   D.情境——陶冶式

8.在“对话?

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C)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

9.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  )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10.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B)A.地方课程B.校本课程C.国家课程D.学科课程

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A.备课B.上课C.批改作业D.考试

12.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

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A)

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 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 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

1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B)  A.学生B.学校C.教师D.校长

14.校本教研的主体是(C)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校长

15..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C)

  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  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D.情感目标

二、多选

1.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ABCD)

  A.改变课程功能  B.调整课程结构  C.精选课程内容  D.改进教学方式

2.在下列教育评价方式中,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的有(ABC)

  A.档案袋评定   B.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 C.表现展示评定  D.成就测验

3.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有(ABCD)

A.情境B.协作C.会话D.意义建构

4下列关于新型知识观的说法正确的是(BCD)

  A.个人见解在给定的课程知识面前没有意义

  B.知识客观化和科学化的追求必然是以牺牲个人知识因素为代价的

  C.缄默知识对人类的认识有着深刻的影响  D.知识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

5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师生关系应该是(ABCD)

  A.民主的  B.平等的  C.对话的  D.互动的

6.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AC)A.学习者B.定向者C.促进者D.定论者

7.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ABC)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D.平均性

8.“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ABCD)

A.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B.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C.课程实践与评价的设想D.保障措施

9.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政府行为,明确了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是(BCD)A.前沿性B.全局性C.基础性D.先导性

10.地方对课程管理的主要方面是(ABCD)A.贯彻国家课程政策B.制订课程实施计划

C.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D.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11.校外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以外的各种可以用来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资源,主要有ABD

A.家庭资源B.社会资源C.校园资源D.自然资源

12.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是(BCD)

A.向学生回归B.向学校回归C.向教师回归D.向教育实践回归

13.教学研究中的行动必须具有以下特征(BCD)A..可操作性B.验证性C.教育性D.探索性

14.现代教育评价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如下几个时期(BCD)

A.教育测验运动时期B.目标分析研究时期C.多方位研究时期D.教育评价的兴盛时期

15.简述质性评定的主要特征有(BCD)

A.评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B.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主体人的发展

C.评价的方式具有情境性D.评定是不断探索改进的过程

三、判断

(×)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印发,标志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开始。

(√)2.新课程目标取向及精神内核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3.课程标准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和最高要求。

(√)4.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个性化教育。

(×)5.自主学习就是自学,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排斥教师的介入和指导。

(×)6.学校的课程结构中学科课程、分科课程、必修课程、国家课程应占绝对主导地位。

(√)7.我国基础教育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基本模式,学校课程管理亦需要建立三级管理网络。

(√))8.实现课程管理的统与分的有机整合,是世界课程管理的总的趋势。

(×)9.校本教研即师本研究。

(√)10.教育测验是一种以追求考察教育效果客观性为目标的活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模拟试题二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8分)

1.在我国,“课程”这个词的使用最早见于( B  )

A 《学记》  B唐朝   C宋朝   D 清末

2.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 D  )

A 实现“三个面向”  B实践“三个代表”

C促进国家发展     D推行素质教育

3.学校课程的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学科课程,二是( C )

A综合课程 B显性课程 C活动课程 D核心课程

4.在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价值的学习是( B )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自主学习D学校学习

5.属于国家的课程文件,规定了国家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因而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灵魂的是( A )

A课程标准 B教学大纲 C教学计划 D课程宗旨

6.当今的课程标准与以前的教学大纲有一个显著不同之处,那就是确立了( B  )

A操作性目标 B体验性目标 

C过程性目标 D知识性目标

7.教材可以分成自编教材和国家统一教材两种。

这种分类所依据的是( D )

A学科的性质  B教学的组织方式  

C教材设计的类型   D教材的计划与制作过程

8.“比较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和评价,但学校教育中的一些重要工作很难用它的外显方式来表述”,这样的课程目标是( B )

A实用性目标B行为目标C展开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

9.国家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学习能力和相应和思想品德等,都属于学生发展的( A  )

A基础目标 B提高目标 C加强目标 D体验目标

10,在当前,推动学习方式变革的内在动力是( A )

A教育自身地需求   B国家大力地倡导

C学生家长的强烈要求    D教师的自觉行动

11,按照日本学者广冈亮的说法,适用于直接性地解决问题,学习过程是“把握——明究——解决”的教材,叫做( A  )

A生活教材 B知性教材C表达教材D技术教材

12,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要由“他主性”学习转向( B  )

A发展性学习  B自主性学习  

C探究性学习  D合作性学习

13,认为“课程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一起共同建构的过程”,这种观点属于课程评价不同价值取向中的( D )

A目标取向B方法取向 C过程取向 D主体取向

14,在我国,第一次提出了课程三级管理制度的是( C )

A五十年代所采用的苏联课程管理模式

B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课程计划》

C1996年印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D1999年教育部发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15,在档案袋评价的几种不同类型中,最具代表性和教育意义的是(D)

A展示型 B文件型   C课堂型   D理想型

16.校本研究伴随着英美国的“教师即研究者”运动而兴起于20世纪的(C)

A五十年代B六十年代C七十年代D八十年代

17.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及各科课程标准的实验稿颁发于(C)

A1999年B2000年C2001年D2002年

18.在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几个核心要素中,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是(A)

A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B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

C专业人员专业引领D申请获得教育科研项目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9.在当前,我国课程方案的组成部分包括了(BCE)

A教学大纲B课程计划C课程标准

D课程规格E教科书

20.教材作为一定学科的载体,它所具有的基本特质是(AE)

A典型性B科学性C实用性D发展性E具体性

2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BCDE)

A教育实验实习B信息技术教育C研究性学习

D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E劳动与技术教育

22.一个人学习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的(BD)

A学习动机B学习策略C学习习惯

D学习倾向性E学习途径

23.在档案袋评价中,理想型档案袋的构成部分主要有(BCE)

A作品意义的说明B作品产生过程的说明

C系列作品D作品效果的说明E学生的反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模拟试卷三及答案

一、单选(20题20分)

1、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推行(C)

A.现代教育B.减负C.素质教育D.科技教育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B)

A.教育政策B.“三个面向”“三个代表”

C.教育法规D.素质教育

3、在课程划分上,与实有课程相对的是(A)

A.空无课程B.隐性课程C.分科课程D.活动课程

4、信息技术教育可以通过两种基本途径实施:

一是通过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二是(B)

A.开设活动课程B.在其他学科中浸透信息技术教育

C.边缘学科的开设D.开设计算机教育课程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课程性质的是(D)

A.可评估性B.可伸缩性C.可完成性D.家长可参与性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的是( A )A.组织复习,认真考试B.问题牵引,有问必答

C.整体规划,系统设计D.选取课题,开展研究

7、课程标准中,要明确各门学科共同而又各具特点的课程总目标和学段目标的部分是(D)

A.前言部分B.内容部分C.评价部分D.课程目标部分

8、下面不是教学大纲弊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