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母草流浸膏生产工艺规程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310543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益母草流浸膏生产工艺规程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益母草流浸膏生产工艺规程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益母草流浸膏生产工艺规程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益母草流浸膏生产工艺规程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益母草流浸膏生产工艺规程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益母草流浸膏生产工艺规程Word格式.docx

《益母草流浸膏生产工艺规程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益母草流浸膏生产工艺规程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益母草流浸膏生产工艺规程Word格式.docx

5.1.4.1净制

按“净制岗位生产标准操作规程DXC/002-01”进行操作。

在挑选工作台上手工净制生产,净制完毕及时填写生产记录,并检查中药材收率范围与规定的物料消耗定额核对,填写“物料周转单DXC/021-01”,产品与下一个生产工序切制进行交接。

(1)除杂、除尘;

(2)标志管理:

生产状态标志、清洁状态标志、设备状态标志、清场合格证等。

规定收率:

≥99.5%。

5.1.4.2洗、润按“洗润岗位生产标准操作规程DXC/003-01”进行洗润操作,按“XT-720洗药机使用与维保标准操作规程DXC/002-01”进行清洗。

按“RY1000-1型润药机使用与维保标准操作规程DXC/002-01”进行润药生产。

洗润完毕及时填写生产记录,填写“物料周转单DXC/021-01”,产品与下一个生产工序切制进行交接。

(1)用流动水洗,洁净;

(2)润药时药透水尽;

(3)标志管理:

5.1.4.3切制

按“切制岗位生产标准操作规程DXC/004-01”进行操作。

将洗润好的药材按“WQY240-1型往复式切药机使用与维保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切制生产。

切好药材装入洁净塑料桶内,及时填写生产记录,产品与下一生产工序干燥进行交接。

(1)饮片长度及厚度;

5.1.4.4干燥

按“干燥岗位生产标准操作规程DXC/006-01”进行操作。

将切制好的药材饮片按“DW-1.2-10A型网带式隧道烘箱使用与维保标准操作规程DXC/007-01”进行干燥生产。

干燥完毕填写请验单,测定水分等,并将干燥好药材装入洁净塑料袋内,及时填写生产记录,产品与净料库进行交接。

(1)干燥温度、水分、及时干燥;

5.1.4.5益母草前处理要求:

净制、切长段(10-15mm);

5.1.4.6前处理药材规定的分步收率及总收率参考下表:

中药材名称

分步收率(%)

总收率%

备注

净制

洗润

切制

干燥

粉碎

99.5

99.5

99.0

5.2提取(成品制备方法)

5.2.1生产指令

提取批量:

益母草每批提取量为500kg。

由生产技术部按提取批量下达批生产指令一式四份,质量管理部部长审核、签字,生产厂长批准后执行。

5.2.2称量配料

生产车间核算员按照批生产指令,填写领料单,交仓库保管员备料,并同领料员、车间质检员一起到仓库,按“称量配料岗位生产标准操作规程DXC/001-01”进行称量配料、领料,并及时填写生产记录,与下一生产工序提取进行交接。

(1)重点核对物料名称、批号、数量、物料放行审核单、称量核对。

5.2.3提取

按“提取岗位生产标准操作规程DXC/002-01”进行操作。

取益母草,投入6T提取罐或DNTH-3型双真空提取浓缩机组中(注意投料要松紧均匀,便于煎煮),封盖,加水适量,浸润30分钟,浸润后视水量进行适量添加,按“6T提取罐使用与维保标准操作规程DXC/020-01”和“DNTH-3型双真空提取浓缩机组使用与维保标准操作规程

DXC/013-01”进行生产操作。

自沸腾起开始记录时间,提取3次,第一次3小时,第二次3小时,第三次2小时,依法进行操作。

分次滤过,合并滤液,滤液置贮液罐中,标明品名、规格、批号、重量(或体积)等。

生产过程同步填写各种生产记录,产品与下一生产工序浓缩进行交接。

要点:

(1)投料核对。

(2)煎煮参数控制(温度、时间)。

(3)提取罐的投料量控制(药材和水的总体积不宜超过提取罐体积的三分之二)。

(4)固液分离效果(包括提取液药渣的含液量、提取液内含药渣量)。

(5)标志管理:

5.2.4浓缩

按照“浓缩岗位生产标准操作规程DXC/004-01”进行操作。

将煎煮液置SJN-1型单效多能浓缩罐中,按“SJN-1型单效多能浓缩罐使用与维保标准操作规程DXC/017-01”进行生产操作,煎煮液随时添加,直至全部加入为止,浓缩至250L的浸膏,放冷即可。

浓缩结束后,将浸膏放入洁净带盖的不锈钢容器内,同步填写生产记录,产品与下一生产工序精制进行交接。

(1)参数控制(温度、真空度);

(2)浸膏量的控制;

(3)浸膏收膏与转运时防止污染;

(4)标志管理:

收率:

50%。

5.2.5精制

按“精制岗位生产标准操作规程DXC/005-01”进行操作。

取益母草浓缩浸膏,

置JC-1500B型醇沉罐中,加入等量乙醇,搅匀,静置沉淀24小时,滤过,滤渣用45%乙醇洗涤,洗液与滤液合并,置贮液罐中,标明品名、规格、批号、重量(或体积)等,生产操作过程同步填写各种生产记录。

产品与下一生产工序乙醇回收浓缩进行交接。

(1)参数控制(乙醇量等);

(2)充分搅匀,沉淀24h;

5.2.6乙醇回收

按“乙醇回收岗位生产标准操作规程DXC/006-01”进行操作。

取上述益母草乙醇液,加入到T-QA型提取罐或QN1000-GF型球型浓缩罐中,密封,按“T-QA型提取罐使用与维保标准操作规程DXC/015-01”或“QN1000-GF型球型浓缩罐使用与维保标准操作规程DXC/014-01”进行乙醇回收生产。

依法进行操作,边回收边添加乙醇液,直至全部添加完毕,至醇度达到16-20%时,停止乙醇回收,滤过,调整乙醇量至规定浓度,并使总体积为250L的浸膏,静置,俟澄清,滤过,即得。

浸膏放入洁净带盖的不锈钢容器内,密封,标明品名、规格、批号、重量等,生产过程同步填写各种生产记录,产品与冷库进行交接。

(1)乙醇回收参数控制(温度、真空度)。

(2)乙醇浓度,浸膏量。

100%。

6、工艺卫生管理

6.1工艺卫生包括:

生产车间卫生、生产区环境卫生、人员卫生与健康、工作服卫生,物料卫生以及设备卫生。

6.2生产车间卫生要求:

严格执行“一般生产区环境卫生管理规程DXC/002-01”、“一般生产区工艺卫生管理规程DXC/003-01”、等卫生管理规程的有关卫生要求。

6.3生产区环境卫生要求:

严格执行“一般生产区环境卫生管理规程DXC/002-01”等卫生管理规程的有关卫生要求。

6.4人员卫生与健康要求:

严格执行“一般生产区个人卫生管理规程DXC/004-01”、“员工卫生管理规程DXC/025-01”以及“员工体检与健康档案管理规程DXC/003-01”等卫生管理规程的有关卫生要求。

6.5工作服装卫生要求:

严格执行“更衣室、卫生间卫生管理规程DXC/016-01”、“工作服管理规程DXC/026-01”、“一般生产区工服清洗消毒与收发管理规程DXC/027-01”等卫生管理规程的有关卫生要求。

6.6物料卫生:

严格执行“物料进入生产区卫生管理规程DXC/031-01”、“生产废弃物处理管理规程DXC/034-01”等卫生管理规程的有关卫生要求。

6.7设备卫生:

严格执行“一般生产区清洁标准操作规程DXC/CS/005-01”、“卫生状态标志管理规程DXC/024-01”等卫生管理规程的有关卫生要求,以及各生产设备清洁标准操作规程。

7、本产品工艺过程中所需的主要标准操作规程名称及要求

序号

标准操作规程名称

要求

生产指令流转标准操作规程

DXC/001-01

执行

2

领发料标准操作规程

DXC/002-01

3

中间站物料周转标准操作规程

DXC/003-01

4

车间结料退料标准操作规程

DXC/004-01

5

一般生产区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DXC/CS/002-01

6

称量配料岗位生产标准操作规程

7

净制岗位生产标准操作规程

8

洗润岗位生产标准操作规程

9

切制岗位生产标准操作规程

10

干燥岗位生产标准操作规程

DXC/006-01

11

12

提取岗位生产标准操作规程取

13

浓缩岗位生产标准操作规程

14

精制岗位生产标准操作规程

DXC/005-01

15

乙醇回收岗位生产标准操作规程

16

生产岗位清场标准操作规程

17

WQY240-1型往复式切药机使用与维保标准操作规程

18

DNTH双真空提取浓缩机组使用与维保标准操作规程

DXC/013-01

19

6T提取罐使用与维保标准操作规程

DXC/020-01

20

QN1000-GF球形浓缩罐使用与维保标准操作规程

DXC/014-01

21

T-QA型提取罐使用与维保标准操作规程

DXC/015-01

22

SJN-1型单效多能浓缩罐使用与维保标准操作规程

DXC/017-01

23

8、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成品的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技术参数及贮存注意事项

8.1原材料益母草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及贮存注意事项

8.1.1来源产地: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japonicusHoutt.的新鲜或干燥地上部分。

主要产地:

全国各地。

8.1.2质量标准与检验方法:

应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203页益母草项下的

有关各项质量标准和检验要求。

详见“益母草质量标准DXC/043-02”。

8.1.3贮存注意事项:

干品置干燥处,鲜品置阴凉潮湿处。

8.2中间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及贮存注意事项

8.2.1前处理后益母草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及贮存注意事项

8.2.1.1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10-15mm的长段,洁净、干燥(目检)。

8.2.1.2水分:

≦10.0%(《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IXH水分测定法)。

8.2.1.3贮存注意事项:

8.2.1.4其他:

应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203页益母草项下的有关各项质量标准和检验要求。

8.3益母草流浸膏(成品)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及贮存注意事项

益母草流浸膏

YimucaoLiujingao

EXTRACTUMLEONURILIQUIDUM

本品为益母草经加工制成的流浸膏。

【制法】取益母草1000g,切碎,加水煎煮三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约500ml,放冷,加入等量的乙醇,搅匀,静置,沉淀,滤过。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液体;

【鉴别】取盐酸水苏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含量测定]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及上述对照品溶液各4µ

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盐酸-乙酸乙酯(8:

3:

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乙醇量应为16%~20%(附录ⅨM)。

微生物限度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ⅩⅢC)检查,

细菌数应≤1000个/g;

霉菌、酵母菌数应≤100个/g;

大肠埃希菌每1g不得检出。

其他应符合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O)。

【含量测定】取本品约5g,精密称定,用稀盐酸调节pH值至1~2,加置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柱(732型钠型,内径2cm,柱长15cm)上,以每分钟8ml的速度用水洗至

流出液近无色,弃去水液,再以每分钟2ml的速度用2mol/L氨水溶液15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甲醇使溶解,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静置,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精密称取在105℃干燥3小时的盐酸水苏碱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8µ

l,对照品溶液3µ

l与8µ

l,分别交叉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正丁醇-盐酸(1:

8:

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在105℃加热15分钟,放冷,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10:

1)混合溶液至斑点显色清晰,晾干,在薄层板上覆盖同样大小的玻璃板,周围用胶布固定,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薄层色谱扫描法)进行扫描,波长:

λs=510nm,λs=700nm,测得供试品吸光度积分值与对照品吸光度积分值,计算,即得。

本品含盐酸水苏碱(C7H13NO2·

HCI)不得少于0.20%。

【功能与主治】活血调经。

用于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绝,症见月经量少、淋漓不净、产后出血时间过长;

产后子宫复旧不全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与用量】口服。

一次5~10ml,一日15~30ml。

【注意】孕妇禁用。

【贮藏】密封。

8.4技术参数

8.4.1.温度:

常用的温度计有华氏(F)和摄氏(C)。

本工艺以摄氏为标准,摄氏温

度计以0℃为冰点,100℃为沸点。

本工艺要求干燥温度控制在60—80℃之间;

生产操作

间温度为18—26℃;

贮藏温度:

常温10-30℃,阴凉处指≦20℃。

8.4.2湿度:

以相对湿度为准,要求生产操作间相对湿度为45%—65%之间。

8.4.3蒸汽压力:

蒸汽压力以MPa/c㎡达到的温度表示。

扣除管道损耗以蒸汽压力0.1—0.3MPa之间为宜。

8.4.4动力电压:

以动力电压表计,360V—390V为正常电压,低于或高于正常电压设备不得起动。

8.4.5真空度:

以真空表计,控制真空度4—6Pa之间。

9、工艺用水的制备方法、质量标准及质量控制

9.1工艺用水要求:

前处理、提取用饮用水。

9.2饮用水的制备方法、质量标准及质量控制

9.2.1饮用水的制备方法:

使用县自来水公司的生活饮用水(自来水)。

9.2.2饮用水质量标准

项目

标准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色度不超过15度,并不得呈现其它异色。

浑浊度

不超过3度,特殊情况不超过5度。

臭和味

不得有异臭、异味

肉眼可见物

不得含有

PH值

6.5~8.5

总硬度(以CaCO3计)

≤450mg/L

≤0.3mg/L

≤0.1mg/L

≤1.0mg/L

挥发酚类(以苯酚计)

≤0.002mg/L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硫酸盐

≤250mg/L

氯化物

溶解性总固体

≤1000mg/L

毒理学指标:

氟化物

氰化物

≤0.05mg/L

≤0.05mg/L

≤0.01mg/L

≤0.001mg/L

≤0.01mg/L

铬(六价)

24

25

硝酸盐(以氮计)

≤20mg/L

26

氯仿*

≤60μg/L

27

四氯化碳*

≤3μg/L

28

苯并(a)芘*

≤0.01μg/L

29

滴滴涕*

≤1μg/L

30

六六六*

≤5μg/L

细菌学指标:

31

细菌总数

≤100个/ml

32

大肠菌群数

≤3个/L

33

游离余氯

在接触30min后应不低于0.3mg/L。

集中式给水除出厂水应符合上述要求外,管网末梢水不应低于0.05mg/L。

放射性指标:

34

总α放射性

0.1Bq/L

35

总β放射性

1Bq/L

注:

“*”为试用标准

9.2.3饮用水质量控制:

执行“工艺用水质量监控标准操作规程ZJ/SOP/JK/012-01”。

10、需要进行验证的关键工序及其工艺验证的具体要求

内容分类

验证的对象

验证工作要点

生产厂房

布局及气流方向合理、温湿度、洁净度达到《规范》标准

生产设备及工艺

双真空提取浓缩机组

蒸汽压力、温度、投料量、提取时间、蒸发量

6T提取罐

蒸汽压力、温度、投料量

单效多能浓缩罐

蒸汽压力、温度、蒸发量

生产工艺

生产全过程

11、原辅材料消耗定额、技术经济指标、产品收率以及各项指标的计算方法

11.1原辅材料消耗定额及技术经济指标按每批投料800kg计

理论用量

规定损耗率(%)

消耗定额(kg)

实际用量

500.0

1.0

5.0

505.0

11.2产品收率及各项指标的计算方法

11.3.1每个产品批次生产过程中,关键工序生产结束后和最终产品都必须计算收率,产品收率在规定的收率范围内,经质量管理部检查,签发“中间产品放行审核单”或“中间产品递交许可证”后方可转下道工序。

产品收率高于或低于合格范围,不得递交下一个生产工序。

经质量管理部组织生产技术部、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等按“生产过程偏差处理管理规程ZL/SMP/042-01”进行调查,采取处理措施,直至确认不影响最终产品质量的情况下,方可放行。

11.3.2收率计算方法:

最终产品实际产量

收率%=×

100%

原材料投入量

12、主要设备及生产能力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生产能力

数量(台)

装机位置

01

洗药机

XT-720

250-500kg/h

洗润间

02

润药机

RY1000-1

200-300kg/h

洗润间

03

往复式切药机

WQY240-1

200-400kg/h

切药间

04

网带式隧道烘箱

DH-1.2-10A

100-300kg/h

干燥间

05

双真空提取浓缩机组

DNTH-3

250-350kg/次

水提间

06

提取罐

6T

500-700kg/次

07

T-QA

200-400kg/次

醇提间

08

单效多能浓缩罐

SJN-1

500L/h

09

球形浓缩罐

QN1000-GF

200L/h

13、技术安全、工艺卫生及劳动保护

13.1技术安全

13.1.1设备动力部分,如电机皮带轮应有保护罩。

13.1.2凡用汽设备均需安装安全阀,紧密放汽阀。

蒸汽输送管道需保温隔离。

13.1.3各岗位在操作前应检查电源、机器部件,加油润滑,试车运转,正常后方能进行生产操作。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

13.1.4操作设备必须严格遵守该设备的使用与维保标准操作规程,严格遵守岗位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不得违章操作。

13.1.5机械电器设备均应根据不同性能定期检查和测试,正常后方可使用,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报设备工程部进行维修。

13.1.6设备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设备运转时,严禁将手直接伸入切药机内,严禁用手接触设备受热部位,以免被挤伤、压伤或烫伤。

13.1.7操作或维修设备及启动电闸开关时,应由一人独立操作或一人操作一人监督。

以免其它人员不知情而启动机械,发生危险事故。

13.1.8设备操作人员下班前要检查好水、电、汽、门窗等是否关闭,清场合格后方可离岗。

13.2工艺卫生与劳动保护

13.2.1各生产区域、各生产岗位操作人员,均应按规定穿戴好本区域岗位工作服、鞋、帽及其他劳动保护用品。

13.2.2生产人员在生产操作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避免起尘。

13.2.3车间各岗位生产操作人员,不得涂抹化妆品及佩带饰物。

13.2.4严格执行公司制定的各种卫生管理规程。

14、劳动组织、岗位定员与产品周期

14.1劳动组织:

本产品经前处理、提取生产,由前处理提取车间完成。

生产期间实行三班八小时工作制。

人员分配时要考虑技术熟练程度、劳动量、劳动强度以及机械化程度高低等因素,对关键岗位的生产一定要指定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