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素材研究毕业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310090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素材研究毕业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素材研究毕业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素材研究毕业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素材研究毕业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素材研究毕业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素材研究毕业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

《小学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素材研究毕业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素材研究毕业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素材研究毕业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

material 

 

fromthetraditionalcultureintotheprimaryschool 

educationisto 

cultivate 

thosewhoareofhigh-qualityinthefoundationoftraditional 

culture. 

Thispaperwillhaveadebateontheselectionofmaterialsfromthetraditional 

culture, 

andisgoingtosumup 

theprincipleof 

selection, 

and 

someadjustmentandoptimizationof 

theexisting 

modeofeducation 

necessaryforbettercarryingoutthetraditionalculturetopupils.

【Keywords】traditionalculturematerialselectioneducationalmode.

【正文】

前言

中华民族上下5000年的历史中,流淌着的是无数前人留下的智慧结晶和优良传统。

人们常说,具有历史意义的东西都是有生命力的。

而经过时间层层过滤留下来的,则是需要我们继续传承并发扬下去的。

据调查显示,部分中国传统文化正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如年少时的年画、神奇的萨满文化、以口弦以及哇呜为代表的宁夏回族民间乐器等等传统文化与技艺。

我国从古至今都沿袭着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可见无论是处于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教育都是建国之根本,只有大量的输出各方面的人才,才能够推动一个国家的前进。

我国义务教育仍处于九年制,但正在不断的努力向十二年制义务教育跨越,而小学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根基,是打好基础的第一块基石,因此也是国内教育界,文化界等十分重视的时间段。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之强以至于他们可以全面发展自身的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面。

将传统文化纳入小学教育的范畴,不仅可以从小培养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还可以将其传承发扬下去。

2014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2000年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在硬实力不断得以提高完善的同时,文化软实力也成为了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秀的传统美德都预示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不容小觑。

一、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化教育

(一)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化教育的定义

 在本文中,传统文化指中华传统文化,即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发展史中,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形成、积累和流传下来,并且至今仍在影响着当代文化的“活”的中国文化。

传统文化包罗万象,从书籍文献、文化物品等客观存在的形式,到思维方式、道德礼仪、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民族特色以及风尚习俗等等抽象存在的形式,每一项都蕴藏着每个时代的产物。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最充实的精神家园,也是前人为全世界人民留下的伟大财富。

不仅能够提供文化的滋养,而且融会其中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都是新一代中国人重建人生信念和精神的重要资源。

本文中,传统文化教育指的是选取传统文化中精华部分作为素材,再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方式方法,从而来熏陶和培养受教育者。

在本文针对“小学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素材的研究”这一选题展开讨论前,需要明确的是传统文化中自然有其保守过时的部分,我们的态度从来都不是一味的复兴与传承,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并且能够流传下来,至今仍不被人诟病的才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才是值得我们去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继承的。

而不结合时代背景,只是一味的拿来主义,并不能创造任何的进步。

(二)传统文化的现状

我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会听到“年味”越来越淡的抱怨,“年味”是什么?

是张灯结彩的喜庆、是家家团圆的热闹、是对联、是年画、是鞭炮、是年夜饭、是红包……对联渐渐的变成了印刷品,很多人已分不清上下联的区别,年少记忆中那一抹墨香也渐渐的消失了。

年画中的门神成了形容一个人长相的流行用语,却再也不是当年灶头上方贴着的美好愿景。

是我们渐渐的遗忘了传统的风俗习惯还是传统的风俗已渐渐不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

燃放烟花爆竹会加重雾霾;

春晚铺张浪费耗资巨大,已被七成网友表示应该取消等等新的现象告诉我们,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当下还是取决于自己的行为习惯与需求。

变淡的“年味”只是渐渐消失的传统文化的冰山一角,我们必须正视部分传统文化由于我们的不继承不重视而渐渐的被遗忘在历史的长河中。

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了传统文化流失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的活动为了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保护意识。

近几年来,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国学热”“汉服热”“读经热”等等热火朝天的活动词,上文中也已提及不结合时代背景,就一味的拿来主义,并不能为当前的形势创造任何的进步。

而国内外的传统文化教育现状都呈现出群情高涨的模样。

(三)国内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从1994年开始,就有教育界人士在台湾发起“儿童读经”的活动,并于1995年召开的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由当时几位德高望重的议员紧急提案呼吁建立“幼年古典学校”。

而老舍之子舒乙也在北京建立了“圣陶”小学,并响亮的喊出“培养国学大师”的口号。

不久后。

广东省的某一小学也开始试行读经教育。

此后,读经教育在国内被广泛的推行。

发起者与推行者旨在通过中国古代字字珠玑的经典文学,可以对儿童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出儒雅睿智的优美人格。

近年来,传统文化热潮并未冷却,而是更广泛的掀起了全球各地的中国传统文化热。

评选国学大师、开办国学院、百家讲坛再到汉服热、私塾热、以及全球联合祭孔,包括全球五十多个地区建立一百多所孔子学院,以及汉语热等等活动一波接一波的开展。

(四)国外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众所周知,日韩与我国的许多传统文化是重叠的,不仅我国教育界人士意识到传统文化的珍贵,日韩教育中也不乏大力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措施。

比如日本,以“不易”和“流行”为教学原则,不易当指保持传统文化中的珍品,流行当指体现时代发展的内容。

这就像极了日本民族特色,不仅重视民族精神的培养(通过摔跤、柔道等传统体育活动培养顽强竞争、敢于拼搏的民族精神),还注重文化层面的民族特色化(通过茶道、花道等学习促进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而韩国主要是在儒学文化的熏陶与继承上颇花心思,不仅开设了必修课程从生活礼节、忠孝精神等方面进行熏陶,同时还表现出了极强的民族热情,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民族气节让韩国迅速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之列。

就像我们常说的,文化是不分国界不分种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全世界人民的精神瑰宝,从国外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可以体现出来它的珍贵。

而现代人的培养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奠基,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经历留下的智慧结晶,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

(五)传统文化教育的趋势

2004年,儒学大师蒋庆先生耗时两年编撰的“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通本”一套十二册书籍出版,却引发了一场关于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度讨论。

耶鲁大学历史系薛涌博士针对这一通本撰文批评,从网络到现实媒体,逐步上升到文化哲学层面的讨论,针锋相对。

南师大的刘晓东老师也曾针对当下过热的传统文化教育模式提出了若干质疑,从现代教育观和儿童观的立场发出了质疑的声音。

这一场讨论带来的影响就是,能够结合当下的时代背景、教育技术、以及儿童学习的习惯,去挖掘更适合当下儿童学习传统文化的方式方法。

再也不是一味的重现古代“跪着读经”“通读诗书”等场景,而是去粗取精,筛选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传统文化教育素材,保护儿童阅读权利,在接触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仍然要保证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

全方位人才不仅是时代的需求,也是对儿童自身发展最好的方式。

二、小学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素材

(一)小学教育中现有的传统文化教育素材

传统文化包含了经典文学文献作品、文化物品的现实存在的形式,以及思维方式、道德标准、审美趣味、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以及民族文化等抽象存在的形式存在和延续。

包罗万象,目不暇接,即使去其糟粕之后,也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适合纳入小学教育的素材范畴。

因此,必须建立起健全的完善的筛选原则,以及结合当下教育模式探讨出最适宜的传统文化的教育形式,这样才能更高效更立体的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而在当下小学课程中,也已经开设了相关的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

比如:

在山东人美版美术课本中,涉及到了年画、风筝、剪纸、刺绣等多种民间艺术形式,可以结合学生所在地区的传统民间艺术的形式,选取学生熟悉的那一类艺术形式进行简单的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民族归属感和荣誉感,同时还可以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

同时,本人走访并参与了南京某小学星期五的素质活动中发现,该小学正在大力推广传统体育设施——空竹。

不得不说,空竹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体育设施,难度系数较大,不仅能够锻炼四肢的协调能力,同时还可以锻炼劲椎,活动筋骨。

但是,当下空竹玩家大多都是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年轻人中会抖空竹的越来越少,甚至有的人都将其归为“杂耍”一类。

看到,国内有小学正积极的培养学生抖空竹的兴趣,并且形势一片大好,就不会再担心这些传统的体育设施会被不断出现的新型玩具替代了。

国内小学力推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不胜枚举。

民间艺术和传统体育是经常被选为小学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素材的领域。

当然,也有很多被忽略的或者说没有被大范围学习的传统文化,比如:

民风民俗、民族工艺等,反之,书法、国画等几乎所有的小学生都已经有所了解甚至正在学习中。

那么,有些尚未被纳入小学教育范畴的传统文化,可以从中选取有趣的内容,将其简化,并通过参观、实践等方式,加深小学生对这些传统文化的印象,比如,传统民间工艺中的剪纸一项,经典的剪纸作品往往精美但复杂,需要非常丰富的经验和功底,也需要大量时间的投入。

那么在小学教育中,可以简化剪纸的步骤,明确的剪纸的形式与原理,让小学生亲自动手,剪出简单的形状,提高他们的成就感,毕竟我们将其纳入小学课程中,并不是要培养一个剪纸大师,而是要让他们了解传统工艺中的剪纸这一艺术形式。

(激光雕刻技术的出现,意味着手工艺人将会越来越少,如今,剪纸工艺技巧娴熟的匠人已越来越少,挽救濒临灭绝的传统文化,亟不可待。

(二)小学教育中传统文化素材的筛选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态度固然重要,教师的职责同样重要。

师范院校在培养新一代的教师时,不仅需要面向这些即将成为老师的学生开设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还需要向他们明确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与目的,增强教师的使命感。

筛选过程中,需要收集并尊重学生的意愿,通过对他们进行调查问卷的形式,筛选出他们最感兴趣的传统文化领域。

再结合查阅的文献资料,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兴趣需要,从浩瀚的中华传统文化中选取出适合纳入小学教育中的素材。

经过对问卷调查结果以及文献资料的研究,筛选了传统美德、文学经典、民族工艺、传统体育、古典音乐、平阴文化、民风民俗、民族科技等八大领域,作为小学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素材选取的主要种类。

这八个领域的传统文化囊括了对小学生道德礼仪、文学修养、审美能力、以及强身健体等多个方面的影响,有利于学校实现培养具有传统文化根基的现代人的目标。

三、小学教育的现状

(一)师资现状

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角色即是学生和老师,而老师也曾经是一名学生,那么在正式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之前,作为学生的他们接受了哪些方面的教育,自身又了解传统文化多少呢?

为了提高小学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质量,不仅仅是要筛选出适合的素材纳入教学大纲内,还要培养出一批具有强烈的民族归属意识和自豪感的教师。

试想一下,一名连自己对传统文化都不甚了解不感兴趣的老师,又怎能将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民族精神传授给学生呢?

根据现在正在接受小学教育专业培训的大学生反馈,他们目前正在接受的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包括(以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为例):

古代汉语、古代文学、汉字文化与书写、手工制作、简笔画、教育思想史等,涉及了历史、传统手工艺、美术、古典文学等等多方面的传统文化素材。

例如,手工制作这门课,就需要准老师们学会一些简单的剪纸、插花、扎染、泥塑、折纸等等传统的民间工艺,那么在培养了准老师对这些传统文化的兴趣之后,他才能够将这些内容用更简单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传授给小学生们。

(二)学生现状

作为本文课题研究对象的受用者也就是全国各地的小学生,为了制定最适合当下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的教育方式,下文将从当下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思维模式、和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小学生的心理特征

(1)心理的内部稳定性较差,即相较于成人而言,小学生的情绪波动会比较大,也就是说,他们会非常容易受情绪的控制。

所以,无论是哪一门学科的教学,掌握小学生的心理才是任何教学顺利开展下去的前提。

(2)好奇,敏感。

对什么都感兴趣,对所有的东西反应都比较强烈。

所以,对于小学生而言,首先要通过有趣的方式培养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继而才能激发他们学下去的动力。

(3)自控能力不足。

这一点是他们情绪波动大的原因。

也直接导致了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非常容易分散,因此,如果只是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必然效果甚微,他们不是在开小差就是在准备开小差的路上。

所以,如何的增加传统文化的趣味性,是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思考的东西。

(4)自尊心和自主欲强烈。

当下的小学生已经不是曾经教师严重希望的那种乖乖学生了,他们多以自我为中心,每个人都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安静的听老师讲课已不是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模式,开放式的教学氛围才是能够激发每个孩子学习热情的最佳方法。

2.小学生的思维模式

我们都曾经历过从小孩子慢慢长大的过程,也清楚的知道自己看待事情的方式在慢慢的变化。

小学时期学习热情非常高涨,对周遭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与成年人的思维是不同的。

因此,当我们去思考如何让小学生更好的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这个问题时,我们必须要站在小学生的视角上来分析,开展研究和训练,从而对小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真谛进行深度探索,进而审视我们既有的教学模式,重构和优化小学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新体系。

直接感知与图像是小学生用来记忆的基础,直接感知指的是通过观察、实验、参观、生产劳动等活动,让学生直接接触学习对象,对有关事物和现象有一个明确的印象,形成概念。

所以,在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如果让小学生能够参观需要学习的内容,更能够具象化他们对事物的印象,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事物之间千丝万缕的相互联系。

在儿童的世界中,观察体验是他们追求愉乐的首要方式。

因此,一定要走出课堂,走向仍然存在着的那些传统文化,那些鲜活的历史。

观察体验类的教学是最适合当下小学生思维方式的教学方式。

3.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我们成年人所比不上的端正,只要是他们没有见过的、不了解的,都会抱以热忱的好奇心。

前一段时间,某一个非常火的亲子真人秀节目中,节目组向儿童们展示了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皮影戏,从成年人的视角来看,这并不算有趣。

但是,我依然记得那一双双移不开视线的眼睛,以及跃跃欲试举起的小手,气氛非常热烈。

显而易见,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是完全可以培养出来的,但能持续多久就是教师们在传授过程中需要去花心思的地方。

(三)小学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常见方式

1.当下传统文化教育的常见方式

当下传统文化也已渐渐被纳入小学教育的课程之中,不过授课模式仍然比较传统,常见的教学方式有:

观看传统文化类短片、手工制作、以及普通的授课模式。

单调的教学方式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让学生参观真正的传统文化这一学习方法目前并没有大量普及,比如说在学习传统绘画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美术馆,或者正开展的画展,而不是简单的介绍那些久远的著名画家。

2.小学教育中传统文化教学新模式

前文的分析总结出,针对小学生的思维模式,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是观察体验法。

在校方确定了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整体框架之后,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营造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①校园环境外显传统文化②课堂教学讲解经典文化③教育活动渗透文化传统,不仅仅将教学范围局限在课堂的45分钟内,而是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渗透到学生的每一方面。

具体的实施方针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营造文化氛围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学校可以努力去创造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教学。

让学生视线所及之处,均有传统文化元素的出现。

可以从班级氛围和校园环境两个方面着手。

例如,可以在每个教室的黑板报上定期更新有趣的历史典故,为了照顾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可以通过图像等更直观的形式来表现。

同时,也可以组织全校师生每周定期观看以中华传统美德为主题的情景短片,动画短片的形式自然是最适合的。

每一节语文课,轮流分享收集到的成语故事;

在校园长廊中,绘制以“礼、孝、忠、诚”为主题的墙绘,向学生讲述一个个感人的传统美德故事。

学习园地中,定期更新展示学生的剪纸、绘画、书法作品,在学生的作品得到认可的同时,也向全校师生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些具体的措施也许短期内并不能带来明显的改变,但潜移默化中,学生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以及传统元素的认知。

(2)师生共同培养

要让传统文化走进学生的心灵,则必须先走进老师的内心。

在教师还是一名学生的时候,大学教育并不是像现在这样如此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因此,校方需要定期为教师的传统文化储备补充食量。

可以定期定量的规定教师阅读传统文化书籍,定期写读书心得并提交报告,组织交流。

同时,组织教师参与学术研讨与分享,分享的内容包括教育技术的分享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学术分享,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只有这些为人师者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才能将其通过自己的教育方法传达给学生们它的美好。

(3)学校特色教学

为了建立更加健全的传统文化教学体系,校方可以发起以传统文化教育素材与教学方式研究的科研项目,长期追踪教学效果,及时予以修正,并不断地根据学科特点挖掘拓展学科课程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不断地提供向传统文化教育体系中注入新鲜的血液。

传统文化并不能归类到某一门学科之中,它囊括了传统乐器、民间工艺、文学经典、古代科技,民风民俗等八个方面,既可以在音乐课中聆听传统乐器的声音,亦可以在美术课中欣赏传统书画作品,还可以在语文课上赏析古代诗词中的意境、在手工课上剪纸、编中国结等等,传统文化可以深入到现有的每一个学科中。

校方可以根据教师的反馈,选取对每一门学科中传统文化元素表现出强烈兴趣的学生,建立起传统文化学习小组。

如,在语文课上选取对书法有兴趣的学生,组成传统文化学习之书法小组;

音乐课上对古筝感兴趣的学生可以组成传统文化学习之古筝小组等等,并于每周两个课时的素质拓展活动中进行活动,由专业老师进行指导,同时在每个月定期举办的全校分享会上,展示出这一个月的成果。

小组之间的互相展示可能会激发其彼此互相学习的兴趣,继而可以组成互助学习小组。

只要学生能够看到自己被别人认可,也就会有坚持下去的动力了。

(4)开展特色活动

前文已经分析过,观察体验类的教学方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模式,参与感也就能给学生带来代入感。

校方组织开展特色活动,可以分为校内活动和校外活动进行策划,校内活动包括定期举办的传统文化学习小组作品分享会,教师之间的学术研讨会,同时,校方可以主要学生体验少数民族文化,玩转传统游戏(类似于蒙古族的摔跤、傣族的泼水节等);

举办朗诵诗文大赛,民族舞蹈大赛等等。

校外活动主要内容包括:

参观当地博物馆、美术馆、名人故居等具有历史意义的场合;

举办校际传统文化知识大赛,包括:

对对子、朗诵诗文、成语接龙等等凸显传统文化的活动。

传统节日作为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节日文化。

可以让学生在欢度佳节的时候,留意自己家人为庆祝节日做了哪些准备活动,包括饰品、食物、祝福词、着装等等,特定的节日总有特定的庆祝仪式。

留心观察节日习俗,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都记录下来,也是传统节日文化得以传承下去的方式。

总结

传统文化如何更好的融入小学教育中,这是一个需要持久努力的问题。

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还要讲传统文化中的元素渗透到校园环境,校外活动中的方方方面面。

当下,小学教育中传统文化元素种类比较少,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断的挖掘传统元素,并寻求其与现有学科的结合方法,就能为学生创造更丰富更饱满的传统文库。

同样的,考虑到受教育者是小学生,结合小学生好奇心重,却自控力差的特点,我们需要采用更有趣更立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学质量才能得以保证。

体验参观式的教学方法是儿童最喜欢的教学模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把握课堂上的时间进行经典文化的讲解,还要在课后给予学生参与感,让他们有乐在其中的感觉,那么传统文化的学习也可以顺利进行下去了。

【参考文献】

[1]王汉澜.教育评价学[M].郑州:

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

182.

[2]彭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76.

[3]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