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能力测试步步高基础训练8.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3097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8.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能力测试步步高基础训练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地理能力测试步步高基础训练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地理能力测试步步高基础训练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地理能力测试步步高基础训练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地理能力测试步步高基础训练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能力测试步步高基础训练8.docx

《高三地理能力测试步步高基础训练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能力测试步步高基础训练8.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地理能力测试步步高基础训练8.docx

高三地理能力测试步步高基础训练8

高考能力测试步步高地理基础训练8

基础训练8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时间45分钟,赋分100分)

班级:

姓名:

得分:

训练指要

1.了解乡村与城市的起源;结合实例,了解不同城市的区位特点,并结合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分析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2.比较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进程的不同特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3.了解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并运用中心地理论指导城市建设和商业网点的布局。

4.理解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及其形成原因;了解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掌握城市的合理规划。

一、选择题

1.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聚落仅指房屋建筑的集合体

B.经济越发达,聚落规模越大

C.聚落是地表上重要的文化景观

D.聚落特征受地理环境影响深刻,不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2.下列有关地形与城市区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中国人口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多分布在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

B.美国的芝加哥—匹兹堡城市带位于其中部平原上

C.巴西的城市多分布在亚马孙平原

D.世界上的高原和山区也有城市分布

3.关于城市分布正确的叙述是

A.世界上的城市都分布在平原和高原地区

B.世界上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带

C.河流的两岸都能形成城市

D.世界上的大城市都分布在发达国家

4.扬州、济宁等城市的兴衰,与下列何种因素关系最密切

A.自然资源B.交通C.政治D.军事

5.新中国成立后,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出现的城市有

A.鞍山和包头B.攀枝花和大庆C.大同和开滦D.株洲和石家庄

6.有关交通与城市区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世界上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一般都建在主要交通干线上

B.沿河、海、铁路干线、高速公路可形成城市轴线

C.不同交通时代,城市产生的区位相同

D.一地区交通线的兴衰会对城市的分布及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7.下列主导区位因素是宗教的城市是

A.拉萨、麦地那、梵蒂冈B.北京、堪培拉、华盛顿

C.大庆、玉门、阿伯丁D.宝鸡、蚌埠、石家庄

8.对现代城市区位影响已经很弱的因素有

A.军事和宗教B.政治和军事

C.自然资源和交通D.科技和旅游

9.关于自然条件对城市区位影响的正确叙述是

A.自然条件直接影响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B.河谷谷地和比较开阔的低地是山区城市较好的区位

C.南北纬60°以内地带的各地是城市的良好区位

D.处于临海河口但矿产贫乏的地方不是发展矿产加工业城市的良好区位

10.河流的汇合处成为城市选址的良好区位,最主要的原因是

A.生产、生活用水充足B.水运发生障碍,货物在此转运

C.可利用天然河面进行防卫D.有大量人流、物流在此集聚、中转

11.关于城市起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起源于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B.城市起源于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其前身是集市

C.城市的前身是集村

D.城市起源于工业革命时期

12.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说明了

①城市内环境质量相对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②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③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下降④中心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出现回升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3.有关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其含义只是指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程

B.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无关联性

C.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文化教育水平不断缩小

D.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差距加大

14.世界城市化进程发展最快的时期是

A.产业革命以前B.产业革命~20世纪初

C.二次世界大战期间D.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

15.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城市发展速度大大超过小城镇

B.城市人口向郊区发展,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C.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和速度均低于发达国家

D.城市内建筑物趋向高大稠密,而城市用地规模基本没有变化

16.衡量城市化进程的最主要标志应是

A.城市人口数量的多少B.城市数目的多少

C.城市占地面积的大小D.城市人口比重的大小

17.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经济发展水平低②城市交通发展,汽车多③城市人口迅猛增长④城市规模无限制扩大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18.关于城市化及其影响的叙述不正确是

A.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社会进步的表现

B.目前,发达国家的城市居民生活水平高,所以不存在贫民窟和棚户区

C.乡村人口大量迁入城市,必会导致失业问题加重,影响社会治安

D.城市化过程中也会带来贫困问题、内城衰退、老年人问题等社会问题

19.有关城市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城市环境污染加重,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B.城市交通阻塞只会造成时间和能源浪费的问题

C.世界多数城市分布有贫民窟,尤以发展中国家城市明显

D.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城市问题尤为突出

20.目前,上海面临最主要的人口问题是

A.卫星城镇人口比重大

B.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高

C.人口年龄构成轻,生育高峰压力大

D.人口老龄化,青壮年赡养照顾老人负担重

21.不可以用中心地理论来指导的是

A.商业网点布局B.城镇建设

C.乡村居民点布局D.工农业生产

22.城市地域结构的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的共同特点是

A.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毗邻

B.城市各功能区呈同心圆状自核心向外扩展

C.低级住宅区都位于最靠近中心商务区的市中心附近地带

D.城市主要核心都是中心商务区

23.下列关于中心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心地等级越高,职能就越多,其数量也较多

B.一个高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可以包括较多的低级中心地

C.高级中心地一般数量较多,分布较少,服务范围小

D.低级中心地能提供的物资和服务种类少,其数目也相对较少

24.有关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的分化,叙述错误的是

A.前者位于内城,后者位于城市外缘

B.前者与文化区相联系,后者位于工业区附近

C.前者与高坡相联系,后者与低地相联系

D.在位置上两者呈现背向发展状况,不可能相邻

25.城市中心通常是

A.城市几何中心

B.城市行政中心

C.城市商业、社会活动、公共交通的集中点

D.城市交通中心

26.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住宅功能用地B.工业功能用地

C.商业区功能用地D.绿化功能用地

27.住宅区多向郊区和卫星城移动,其主要原因是

A.历史因素B.环境相对较好,与母城的交通便利

C.靠近工厂区,便于职工上下班D.老城区商业中心大量扩建

28.下列关于功能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各功能区并无严格界线,每个功能区内也可有其他功能

B.工业区内工业越多越集中,越能充分利用公共资源,加强相互协作,越有利于城市和工业的发展

C.城市内工业区的多少要看城市规模大小和工业的发展程度,一个城市通常具有一个或多个工业区

D.在一些特大城市里,工业区.住宅区等功能区有向郊区和卫星城扩散的趋向

29.解决大城市环境问题的最根本措施是

A.兴建高层住宅,扩大城市绿化面积

B.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卫星城镇

C.治理工业“三废”,设立卫生防护带

D.健全道路体系,解决交通拥护问题

二、非选择题

30.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五城市中可能形成较早的是_______、_______城市,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2)A、C、D城市兴起的共同区位因素是______。

①平原地形②气候暖湿③资源丰富④交通发达

(3)A城市兴起的主导区位因素是_______,促进其发展和限制其发展的区位因素分别主要是_______、_______。

C城市位于__________________地貌上,该城市对海洋空间的利用可能有_______、_______等领域。

D城市适于发展_______工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容易对环境产生的危害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

E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

按目前图中展示的现状,哪个地点可能会再形成一座城市,将这座城市用字母F标注在图上。

31.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和城镇人口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判断,世界城市人口在_______年超过总人口的半数以上。

(2)从绘出的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市化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特点是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

(3)通过分析和比较可以看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基本上可以体现其_______发展水平。

(4)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导致其城市化速度加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读英国某镇示意图,回答:

有一家食盐化工公司准备在该镇附近(图中●处)建一新的分厂,但是当地议会反对这一地点,因为它位于绿化带内,他们建议在图中■处填平一块沼泽地建工厂。

(1)你认为他们双方建议的地点哪一个合理,为什么?

(2)新建化工厂能给该镇带来什么好处?

33.根据地形剖面图(大致沿东经109°经线的陕西境内)中展示的内容,回答问题:

(1)图中陕西省的省会西安坐落在_______谷地。

它所处的自然区位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安市之所以分布在这里的自然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经济方面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反映的是_______这一因素对城市地租高低、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2)三条付租能力变化曲线共性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地租因素对______的布局影响较小,对_____的区位影响较大。

(4)图中A区为城市中心,_______支付地租最高,所以为_______区;B区_______付租能力最高,所以为_______区;C区_______付租能力最高,所以为_______区。

35.下图是某城市地域结构示意图,该城市地域功能分区有中心商务区、批发与轻工业区、低级住宅区、中级住宅区、高级住宅区。

读图后回答: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名称:

A_______;B_______;C_______;E_______。

(2)写出E功能区的判断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城市地域结构大体符合_______形模式。

36.下图为某城市1968年、2000年相同比例尺平面示意图,比较两幅图回答:

1968年

2000年

(1)2000年与1968年相比,城市变化特征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