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纸伞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306998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纸伞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油纸伞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油纸伞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油纸伞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油纸伞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油纸伞Word文档格式.docx

《油纸伞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纸伞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油纸伞Word文档格式.docx

中国制伞历史悠久,最早的伞由鲁班的妹妹发明。

春秋末年,中国古代著名木工师傅鲁班常在野外作业,若遇下雨,常被淋湿。

鲁班妹妹想做一种能遮雨的东西,她就把竹子劈成细条,在细条上蒙上兽皮,样子象“亭子”,收拢如棍,

1870年代,英国摄影师拍摄于北京郊区1870年代,英国摄影师拍摄于北京郊区

张开如盖。

这就是最早的雨伞。

东汉蔡伦发明纸以后,出现了在伞纸上刷桐油用来防水的油纸伞,文人雅士亦会在上油前在伞面上题诗作画,以遣情怀。

宋时称绿油纸伞。

以后历代均有改进,有纸伞,油伞、蝙式伞,最后形成今天的大众用品,使用至今已1000多年。

油纸伞在唐朝传至日本、朝鲜,日本早期将油纸伞称为“唐伞”。

油纸伞传至亚洲其他地区如越南、泰国、老挝等地后,又结合了当地的文化,有了各自的风格和名称。

明朝《天工开物》提到:

“凡糊雨伞与油扇,皆用小皮纸。

”,沈括《梦溪笔谈》也提到:

“以新赤油伞,日中覆之。

”在一些文学作品如《白蛇传》等也可以看到油纸伞的踪影。

油纸伞除了是挡阳遮雨的日常用品外,也是嫁娶婚俗礼仪一项不可或缺的物品,中国传统婚礼上,新娘出嫁下轿时,喜娘会用红色油纸伞遮著新娘以作避邪。

制作过程

传统的油纸伞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全部依赖手工完成。

民间有谚语:

工序七十二道半,搬进搬出不肖算。

大致来讲,分成如下几步:

1.号竹:

即选竹

2.做骨架:

削伞骨,并进行水浸、日光晾晒等必要的技术处理,然后钻孔、拼架、穿线、串联伞柄伞头制成骨架。

3.上伞面:

把裁好的纸粘上骨架,修边、定型,曝晒

4.绘花:

于伞面绘上图案,晒干

5.上油:

最后在伞面刷上熟桐油,待完全干后就可以使用了

目前中国内传承较好的油纸伞作坊,如秦风汉月油纸伞、若水堂油纸伞等,仍然以传统古法制造油纸伞,86道工序全手工操作,从削竹到绘制图案都是全手工,没有使用机器。

材质也固守传统,为的是保持其古法天成的韵味,不使其沦于工业化。

比如伞托,必须是从大山里砍伐下来的通木。

高压合金管制作工具也历史悠久,品质控制严格,要求“四沟”平整不露接头、“牙子”不露口,“胚子”、“托子”不露“猪鼻孔”,涂桐油也要求均匀。

伞面绘制也很讲究,由专业画师完成,主要取材于传统国画题材。

也有各种民间题材,切合不同喜庆场合,比如婚聘的油纸伞。

内涵寓意

油纸伞因其历史悠久,古典怀旧,内涵丰富,寓意吉祥,深受各类人们的热爱,中国油纸伞文化主要表现在:

代表多子、多福

油纸与“有子”音近;

伞架为“人”字形(由几十个人字形状组成);

伞字

油纸伞是古典爱情的符号油纸伞是古典爱情的符号

繁体是“伞”,从繁体字角度看,是人字头下面四个“人”字,自古寓意为五子登科。

寓意节节高升

伞骨为竹,竹报平安,寓意节节高升。

寓意美满、团圆、平安

伞形为圆,寓意美满、团圆、平安。

代表恩爱百年

自古油纸伞下演绎了多少经典爱情:

《白蛇传》中,许仙与白蛇在西湖断桥以红伞为媒,同伞风雨,结下千古奇缘的佳话,戴望舒《雨巷》,描绘了“古镇+雨巷+油纸伞+美女”美好浪漫的景象,油纸伞早已成为浪漫古典爱情的符号。

消灾辟邪、平安吉祥

在中国民间,传说桐油可以消灾、辟邪、驱鬼,有桐油纸伞放在家中,当然可以平安吉祥了。

高贵典雅

油纸伞本身文化内涵丰富,文化气息浓厚。

用油纸伞装饰装修,在灯光照射下,古典浪漫、高贵典雅。

汉服+油纸伞,更是中国古典高雅美的标志。

祭祀祖辈先灵

在很多地方,有用油纸伞祭祀祖辈先灵的习俗。

习俗来源于中国古代皇帝打着黄盖伞,表示至尊无上。

用油纸伞祭祀祖辈或亡灵,显示其在是阴间地位显赫,不受苦受难,可早日投胎转世。

秦风汉月经典大红油纸伞秦风汉月经典大红油纸伞

预祝金榜题名

在中国古代,有一个习俗,就是赴京赶考或做官上任,背上包袱里除书本外,一定会带一把红油纸伞,即“包袱伞”,又称“保福伞”,预祝路途平安、高中状元。

很多地方,亲朋、家长、同学买一把油纸伞,预祝高考成功。

喜庆

红色油纸伞代表着喜庆,我国家很多地方,做寿、结婚、生子、乔迁、高升等依然保持送红色油纸伞的习俗。

产地

很多人一提到油纸伞,言必称苏杭,好象苏州、杭州才应该有油纸伞。

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事实上,油纸伞是大江南北普遍使用的传统日用雨具,是一项传统、普遍的手工业。

从前的油伞作坊就像裁缝铺、铁匠铺一样,遍地开花,寻常可见。

只是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受现代工艺的冲击,机械化生产的金属骨架布伞取代了传统手工制作的油纸伞。

传统工艺的油纸伞,工艺讲究、繁杂,年轻人不愿从业,使得曾经风靡一时的油纸伞,到了消失的边沿。

先前,遍地开花的伞厂(伞铺、作坊)所剩无几。

晾伞晾伞

中国现只有婺源甲路、四川泸州、浙江杭州、湖南,还有就是台湾美浓。

现已被列入“非遗”保护的有泸州纸伞、杭州绸伞和婺源甲路纸伞。

泸州纸伞、杭州绸伞申报得早,一同被列入为国家级“非遗”。

后来申报的甲路纸伞,是省级“非遗”,接着在申报国家级。

论规模、工艺,是婺源甲路纸伞。

甲路纸伞起源于咸淳五年(公元1269年),康熙甲戌年(1694年)载入史册,1936年在国际产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恢复生产后产量逐年上升,2014年产销量30多万把。

其实网络中传闻的油纸伞多有是婺源甲路、四川泸州生产加工的,只是代理商而已。

秦风汉月

秦风汉月油纸伞内的装饰线秦风汉月油纸伞内的装饰线

作为千年帝都的北京,自古不乏制作精良的油纸伞,但传承并保留下来的已为数不多。

秦风汉月油纸伞专业制作传统油纸伞。

油纸伞伞骨加工厂坐落在风景如画的江南。

北京朝阳区东坝东窑艺术区有伞面翰花制作作坊。

油纸伞现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会制作油纸伞的艺人已不多,秦风汉月油纸伞的工厂集结了民间技术精湛的制作油纸伞的艺人,他们都是油纸伞制作的世家。

秦风汉月油纸伞传承传统油纸伞制作工艺,纯手工工艺,伞面为传统棉纸,伞骨为兰竹,刷纯天然桐油,伞柄和伞骨均保留素材原来的颜色,带有古朴的韵味。

同时,秦风汉月还不断进行创新,研发,在伞骨、穿线、翰花等关键工艺上改革创新,油纸伞图案除了传统国画常见题材,如花鸟、人物、山水、石板拓印等,还开拓了脸谱、手绘青花系列等新题材,此外,还有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量身定做的特色。

秦风汉月油纸伞各种伞面

秦风汉月油纸伞各种伞面(9张)

秦风汉月油纸伞为千年传承的古法制作。

工艺复杂,周期较长。

一把油纸伞,从号竹(选竹)到泡竹(水浸)、蒸竹(水煮)、晒竹、刨竹、刻竹、钻孔、拼架、穿线、串联、裱伞(把裁好的纸黏上骨架,修边、定型),曝晒、翰花(于伞面绘上图案,晒干)、油伞(在伞面刷上熟桐油)、晒伞,经过八十一道工艺,十五天左右的制作周期才可完成。

因此,一把秦风汉月油纸伞集结了多种独有特点:

①为千年传承的古法制作,具有较高收藏性和传承性。

②伞面为专业画师手绘,油纸伞具有升值的潜能。

③独特的青花瓷图案包头,更具中国古典特色,为秦风汉月油纸伞增添一份优雅。

秦风汉月油纸伞伞面图案

④油纸伞的每一份材料皆为精心选制,精美、结实、耐用,抗风防雨性强,可反复开合3000余次。

一把油纸伞集合了濒临失传的手工艺、文人墨客之书画和富有中国文化元素的典雅造型,古朴怀旧,精致唯美,是一件高雅的艺术品。

秦风汉月油纸伞,收着是一种思念,展开挂在墙上或挂于屋顶能起到很好的装饰效果,让整个空间充满艺术感,格调高雅。

当您拥有一把秦风汉月油纸伞,您可以用她为您遮风挡雨,让您在风雨之中依然优雅动人,气质倾城;

您也可在闲暇之时,将其作为照相的道具,增添几分怀旧的情结。

而且您也可以

秦风汉月油纸伞秦风汉月油纸伞

A、送亲人:

不离不弃,遮风挡雨。

B、送情人:

一把油纸伞是前世修来今生相守的缘分,是一个不变的诺言,一起撑过风风雨雨。

  C、送朋友、战友、同学:

在您需要时给你温暖的帮助。

  D、送同事:

感谢您一直以来的支持。

  E、送领导:

感谢您的栽培,愿意一路为您效劳,在所不辞。

  F、送老师:

感谢您无私的教导,在繁忙之中要保重身体,学生心中充满牵挂和感恩。

四川泸州

起源于明末清初的泸州制伞业,其历史与泸州老窖差不多。

石印伞面石印伞面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是泸州油纸伞的“黄金时期”。

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靠近泸州小市码头的珠子街是“油纸伞一条街”。

极盛时,泸州有100多家油纸伞厂,从业人员有上万人,主要集中在现江阳区蓝田、泰安、沙湾等地,年产“大红伞”2000万把。

直到上世纪70年代,实用方便的钢架伞逐渐取代了油纸伞,泸州从事油纸伞生产的人开始转行。

到了90年代,已经很少有人从事油纸伞生产了。

洋伞流行后,泸州油纸伞的工艺日渐式微,油纸伞工序繁复,制作成本高,利润少,难以吸引年轻人入行,2004年当地只有三十多名老工匠继续这门工艺,当时不少人担心泸州油纸伞会失传。

2005年10月,上海吉尼斯大世界泸州油纸伞再度寄邀请函给江阳区政府,当地油纸伞业就开始复苏。

油纸伞业复苏后,先在云南、贵州及泸州古蔺县、叙永县等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盛行,作为祭祀、恭贺、馈赠等礼仪用品。

不久又出口到日本、新加坡、韩国、香港、澳门等地区。

泸州具有400多年的油纸伞生产制作历史,泸州油纸伞制作工艺于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性文化遗产”,被专家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中央电视台曾专题采访报道。

高贵典雅的若水堂手绘油纸伞高贵典雅的若水堂手绘油纸伞

泸州油纸伞具有如下特点:

一、历史悠久,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民间工艺品、仿古工艺品;

二、泸州油纸伞基本保持其几百年的传统制作手工艺制作方式,号称是“中国伞工艺的活化石”

泸州油纸伞部分伞样

泸州油纸伞部分伞样(4张)

,具有一定的传承性;

三、泸州油纸伞制作工艺特殊,生产的油纸伞真正具有雨具功能的,把美观与实用功能结合在一起。

四、经久耐用、工艺精细、品种多样、花型美观,以古典油纸伞为代表的一批新兴油纸伞企业将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结合在一起,推动了泸州油纸伞的发展。

现时泸州当地仍然以传统古法制造油纸伞,70多道工序全手工操作,近几年,泸州当地从事油纸伞加工企业、作坊或个人越来越多,工艺也出现了一定的革新,很多厂家采用了电脑彩印的伞面,正成为泸州当地重要的旅游产业。

分水油纸伞厂是中国仅存的唯一一家保持桐油、美标钢管石印传统工艺纸伞生产企业,油纸伞传统制作技艺被专家誉为"

国家级非物质性文化遗产"

,分水油纸伞先后七次登上央视频道,参加国际级、国家级展演二十余次。

最具特色的满穿伞,用五色丝线穿、渡二千多针,竹跳开关,一片双档,堪称伞中绝活。

[6]2013年“分水油纸伞”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毕六福成为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制作技艺国家级唯一法定传承人。

制作材料及过程

现时当地仍然以传统古法制造油纸伞,

油纸伞制作全部要依靠手工完成油纸伞制作全部要依靠手工完成

70多道工序全手工操作,从削竹到描绘图案都是全手工,没有使用机器。

材质也固守传统,比如伞托,必须是从大山里砍伐下来的通木。

制作工具也历史悠久,如油墨石印就有450多年历史。

图案也很讲究,切合不同喜庆场合。

婚聘的油纸伞,图案是“龙凤呈祥”、“牛郎织女”、“天仙配”等;

恭贺孩子新生的,是“二龙抢宝”、“宝莲灯”、“喜鹊闹梅”、“仙女散花”等;

生日馈赠则是“百鸟朝凤”“不老松”、“八仙过海”、“彭祖老仙”等。

北京若水堂

发源于北京、至今尚存的若水堂油纸伞坊已有100多年历史,

若水堂油纸伞部分实物图册

若水堂油纸伞部分实物图册(20张)

自清代起即在大江南北享有盛誉。

相较一般寻常百姓使用的油伞,若水堂制伞工艺更加繁琐讲究,伞骨及伞杆采用多年生紫罗汉竹手工削制并经烟熏处理增其强度,伞面采用韧性极好的皮纸,手工绘画后反复涂刷柿子油及桐油,使其防水,坚固耐用。

清光绪丙戌年(1886年),

若水堂古典双环油纸伞若水堂古典双环油纸伞

高丛希(山西平遥人)在京城珠市口开设若水堂油纸伞坊,店内聘有伙计二十余人、南派及北派画师十余人,做工细致、画工精良,尤以手绘工笔满铺牡丹油纸伞和北宋山水题材油纸伞最为出类拔萃。

一时名噪京城,达官贵人、名媛女子争相抢购,各地业者也纷至沓来,交流切磋,蔚为风潮。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受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繁琐的手工工艺所限,一大批油纸伞生产企业相继淡出了日用雨具市场,但油纸伞雅致天成的美感是尼龙钢架伞永远无法比拟的。

若水堂也转为出口加工型企业,为台湾、日本、东南亚地区代工生产传统手工油纸伞。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前夕,受政府挖掘及扶持,若水堂等油纸伞老字号扩大制作规模,制伞工艺传承百年传统工艺,共七十多道手工工序。

伞面坚持采用手绘工艺,除传统的手绘花鸟、人物及山水题材外,业者推陈出新,开发出长柄皱云唐伞及古法造纸镶嵌天然树叶油纸伞,用于奥运会新闻中心装饰布置及礼品馈赠,受到市场好评。

若水堂油纸伞在江西,在北京大兴区庞各庄镇有制作及绘画中心,在北京市区设有产品展示中心及销售店面,产品还销至日本、东南亚、欧美等地。

浙江余杭

历史及沿革

浙江余杭的纸伞制作至少230余年历史,

浙江余杭油纸伞浙江余杭油纸伞

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董文远九房开设伞店。

余杭油纸伞有渔船伞、文明伞等多个品种,由于技术精良、用料上乘,做出来的伞经久耐用,日晒雨淋也不会散架和穿裂,很受欢迎。

从前不少外地游客途径余杭都会在半夜叩门购伞,作为礼物送给家乡的亲友。

1951年,浙江省选择余杭纸伞为手工业合作化试点,组建“雨伞生产合作小组”,又在1952年底,建立“雨伞手工业合作社”,成为全省第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受国内媒体广泛报导。

随着市场上出现钢制骨架的晴雨两用伞,这种纸伞逐渐被淘汰,余杭油纸伞技艺亦濒临失传。

直至2006年12月5日,余杭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姜军在瓶窑塘埠村驻村入户时,制伞老师傅刘有泉向姜军表示想恢复余杭纸伞,为当地当地山民开发旅游商品致富,迎合农家乐旅游的潮流。

刘有泉于油纸伞开始被淘汰时就萌生了把这种传统工艺继承下去的念头,不久在富阳找到一个生产竹伞架的厂家,用几百元人民币买回了100把竹伞架。

但他当时没有掌握加工工艺,只能保管好这批伞骨架,保管了三十多年。

《城乡导报》于12月7日头版头条报道《寻找制伞师傅恢复“余杭纸伞”》,引起当地人高度关注。

至12月19日,四位老师傅房金泉、陈月祥、沈丽华、孙水根于瓶窑镇塘埠村聚首,商议恢复余杭纸伞。

他们在2007年1月凭着灵巧之手,成功恢复制作油纸伞。

他们在瓶窑塘埠村传授技艺,带动山区一大批竹农致富。

余杭区文广新局把纸伞作为民间手工技艺项目进行重点保护,浙江省文化厅也把余杭油纸伞列入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同年6月,余杭纸伞于杭州市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中展出。

制伞手工技能要求高,制伞人要以自己的技巧经验来完成,技艺以师徒相承,靠师徒之间言传身教及个人的悟性、长期实践体会掌握,学徒须三年方可出师。

所用的工具由铁匠专门打制,伞的用料也很讲究,以上好桃花纸为伞面,在柿子漆里浸透,一张一张黏贴在伞骨上。

柿子漆是在油柿青的时候,把油柿捣糊榨出的柿子汁,既有黏性又不会把桃花纸黏住。

以竹、木制伞柄和伞骨,用发线扎好,伞面糊好后绘上图案,涂上桐油,然后在室内吊起阴干,至少要经过70多道工序,包括锯竹、刮青、平头、劈骨、锯槽、削骨、排伞骨、穿伞、糊伞、装柄等。

湖南长沙

湖南长沙的油纸伞业有一百多年历史,长沙有史可查的最早的伞店是陶恒泰纸伞店,由陶季桥于清朝咸丰年间创办,几年后又在附近另组陶恒茂纸伞店。

“陶恒茂”的伞做工精细,谨守祖传工艺,选料考究。

以越冬老竹中筒、上等云皮纸制作,结边要用自纺的土纱。

而且操作细严,用丝棉盖顶层,中骨用头发绳穿结,伞边用士纱夹头发绳,用粗丝线,伞胚制成后一律集中到三伏天用生桐油连续上油三次,质量优良,赢得信誉。

1900年,梁敬庭在长沙市北正街梁宏茂伞店学艺后挂牌梁宏发伞号开业,生产老式明油、黑油纸伞和特制鸭棚用大伞,出产的纸伞做工精细,经久耐用,得到“湘潭木屐,靖港油伞”的美誉。

1921年,潘馈清兄弟创办菲菲伞厂生产纸伞,除了传统的绘花外,还有喷花、印花和贴花,图案亦多种多样,远销香港、澳门和东南亚,并于1929年的中华国货展览会上获优等奖。

当地生产的油纸伞最高年产接近三万把,直至1975年2月,靖港雨伞社被撤销,靖港油纸伞停产,长沙其它地区的纸伞业亦式微。

长沙纸伞原料为皮纸、楠竹、棉纱、发绳、熟桐油、柿子水、颜料、牛角及木材。

湖北汉口

湖北汉口苏恒泰伞店出产的油纸伞有百多年历史。

1864年,来自湖南的苏文受积蓄了30串(1串为1000文),开始尝试投资在家制伞,他把学过的造伞技艺改良,成品经常总是供不应求。

不久就在汉正街关帝庙魁斗巷口开了苏恒泰伞店,雇工12人,带学徒3个,一个月能卖500把600把,并带动了当地的雨伞市场。

之后在大火路先贤巷开设了作坊,生产方式由一人生产整把伞转为五人一组分工制造伞子。

同治九年,苏恒泰月销雨伞700把,年获利接近200串文。

苏恒泰的伞用料上乘,伞骨用湖南茶陵竹子,伞柄用湖南益阳木材,桐油用常德出产的,皮纸用陕西郧皮纸,柿油用湖北罗田县的,可用上8至12年。

很受当地人欢迎,江汉平原曾经流行于结婚时买红蓝苏恒泰伞各一把,男持红、女持蓝,以喻“红男绿女,婚姻美满”之意。

直至1970年,苏恒泰油纸伞停产,这项民间工艺也在当地绝迹。

江西甲路

甲路是江西婺源的一个自然村。

因地处上至徽州、下达饶州的通衢要道

绘伞花绘伞花

,故名甲道,俗称甲路。

甲路传统制伞历史悠久,相传,成淳五年(公元1269)宋代丞相马迁鸾(甲路张氏女婿)逸居甲路时,从京城带了一把油纸伞。

从此,甲路人便不断改进工艺,世代相传制伞。

民间时期,“龙盛”纸伞坊的张龙盛最为出名,一直沿用的竹制伞键系他发明。

甲路纸伞,以制作灵巧、工艺精湛、风格别致而著称。

传说:

康熙年间,婺源(隶属安徽)徽戏盛行。

有一次,康熙皇帝微服私访江南,正赶上露天戏台看戏,不巧天下着雨,前排有人撑伞挡住了后排人的视线,性急的顽童就用石子击打。

石子是击中了雨伞,然反弹出来,打破了旁边的一把雨伞。

康熙皇帝觉得奇怪,即刻叫人打听。

结果:

完好无损的是甲路产的,而被击破的那把产自它地。

于是,民谣唱道:

“景德镇的瓷器,甲路的伞,杭州的丝绸不用拣。

”可见当年之盛。

也随着徽商的足迹走遍长江流域,畅销全国,扬名海外。

早在康熙甲戌年(1694年)就已列入《婺源县志》“货属篇”。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甲路一条街制伞作坊达三十六家,产伞25.2万把,其中外销17.6万余把。

在1936年的国际产品博览会上展出并获得金奖,在1936年粤湘鄂赣四省特产联合

裱伞裱伞

展览会上、1943年江西省农工产品展览会上展出,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

甲路油纸伞,用料纯正,精选上等竹木、优质丝绸、丝绢、皮纸、桐油、柿油等制成;

主要工序有:

选材-锯竹-刨青-劈条-削骨-锯槽-钻孔-锯葫芦(伞轴)-串葫芦(组合)-蒸煮-暴晒-装柄-装键-绕伞圈-裱伞-糊伞边-绘画-收卷(整形)-穿饰线-上桐油-套把-结顶。

伞面书画题款,美观大方,晴雨相宜,是经久耐用的生活用品,也是很有欣赏价值的工艺美术品。

1990年,全国先进文化站--甲路文化站,“以工养文”,恢复了甲路传统制伞。

1999年10月,注册为婺源县甲路工艺伞有限公司。

传统制伞,这一优秀的民间手工技艺得以延续。

竹安堂

油纸伞是中国古代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

师傅在刷桐油(刷桐油是很讲究的工序)师傅在刷桐油(刷桐油是很讲究的工序)

由于地域限制中国制伞有许多区域,古徽州(今江西婺源),苏杭,四川泸州等。

各自自成一派。

竹安堂油纸伞创始人胡松桂老人是今江西婺源人,青年时期开始学习制伞工艺,吸取徽派制伞工艺之精华。

由于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杭州丝绸伞的工艺,受其启发,将徽派油纸伞的实用性,与杭州丝绸伞的美观与观赏价值结合起来。

形成了具体苏杭特色的油纸伞。

竹安堂油纸伞作坊的传承人坚持用传统的工艺生产制作传统古伞。

精选上等竹木,丝绸,皮纸,桐油,沿用传统工序:

选材-锯竹-刨青-劈条-削骨-锯槽-钻孔—锯葫芦-串葫芦-蒸煮-暴晒-装柄-装键-绕伞圈-裱伞-糊伞边-绘画-收卷-穿饰线-上桐油-套把-结顶(精细工序繁琐达八十余道)。

竹安堂坚持以伞为本,在技术上将传统手工艺现代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在文化上将中国传统文化工艺与现代流行时尚相结合,在个性上将产品的艺术性、工艺性、观赏性、收藏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努力做好中国古伞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将中国古伞文化发扬光大。

福建

福州

油纸伞是“福州三宝”之一(另两种是脱胎漆器和牛角梳),在从前福建福州人的生活当中有重要的地位,当地有句俗语叫“包袱伞”,意思是出门人所带包袱中都有伞。

福州的油纸伞可以追溯至五代十国时期,王审知率兵南下入闽建立闽国,来自中原和江浙一带的人把造伞工艺带到福州。

清朝进入了繁荣期,清末民初时全市雨伞店号最多时达300多家,辛亥革命后的抵制日货运动中,福州市民把传统的福州油纸伞称为“国伞”,大力提倡使用。

福州油纸伞用料必选当地或附近地区出产的优质材料,伞骨必用闽北五年以上,弹力强、韧性大的的青山老竹,一把伞必须经八十三道工序才算完成。

以中亭街上的杨常利伞店最为著名,有“选料精,上油腻,绘花雅”的特点,所用之竹材必须为青山老竹,伞面的纸必须为福建省特制的棉纸。

1915年在巴拿马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上,评委们检测杨常利出产的“双喜牌”纸伞,发觉它可承受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