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一二单元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306003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政治一二单元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九年级政治一二单元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九年级政治一二单元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九年级政治一二单元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九年级政治一二单元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政治一二单元Word下载.docx

《九年级政治一二单元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政治一二单元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政治一二单元Word下载.docx

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

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

因此,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

3、关爱集体人人有责

4、如何关爱集体?

关爱集体的表现:

①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力量。

②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

⑶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1、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作为公民,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

(1)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2)国家处在困难时期,最能考验公民的责任意识。

(3)我国青少年肩负着铸造民族辉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2、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三、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1、

(1)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

(2)承认错误并承担错误所造成的后果

2、自觉承担责任

自觉承担责任,就是我要承担责任、我愿意承担责任、我主动承担责任,而不是要我承担责任、被迫被动地承担责任。

自觉承担责任就要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

第二单元复习

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

1、当前,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如何?

1)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

2)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2、为什么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初步显示。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

2)、我国的社会主义仍处于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①原因或表现:

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②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③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3、初级阶段的含义及起始时间

①含义:

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不发达。

②初级阶段起始时间: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起,到本世纪中期(需一百年左右的时间)

4、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主要矛盾只有一个,它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5、国家的根本任务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6、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三个代表的含义:

A、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三峡工程,西部大开发…)

B、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文化艺术的发展,文化的世界交流…)

C、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送温暖活动,为农民工立法讨要工资,…)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具体表现。

B、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C、是我们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必然要求。

7、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课本37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党制定基本路线的依据及出发点:

依据:

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历史任务

出发点:

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内容: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意义:

它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中国革命历史经验的总结,是经过我国革命实践证明的真理。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战的共同政治基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政治保证。

(3)、坚持改革:

.原因:

我国现阶段存在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

目的: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性质: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的改革。

(4)、坚持对外开放:

1)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3)中国已加入了WTO,我们必须抓住机遇;

4)社会主义的本质的要求。

5)实践证明,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动力。

(5)、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经验的总结;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实现社会主义事业最可靠的保证

(6)、“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

1.它们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

2.经济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互相促进的;

3.两个基本点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发展生产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7)、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1)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相互促进,紧密联系的。

2)其中,发展是目的,是硬道理;

改革是动力,稳定是保证、是前提。

3)在现代化建设中,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只有在稳定的政治环境下,才能集中精力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三项基本政治制度之一(另两项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5、我国宪法赋予了各族人民平等的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权利

6、为什么说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由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

我国宪法赋予了各族人民平等的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权利。

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2)维护民族团结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要自觉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生活中和少数民族同学和睦相处。

主动帮助少数民族同学。

7、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1)一个国家: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2)两种制度:

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后的稳定繁荣和发展证明:

一国两制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8、两岸关系

(1)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2)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3)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一、为什么要对外开放?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世界一天一天变的更加开放,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坚持引进去和走出来相结合。

总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2、正确认识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关系

1)对外开放有利于现代化建设,在对外开放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立足点;

2)要正确理解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含义,对外开放并不等于一切依靠外援,甚至依赖外国实现现代化;

独立自主也决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

3)对外开放可以增强我国独立自主的能力。

3、对外开放中如何正确对待外来东西

1)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敞开国门的同时要维护自身安全:

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一、我国的人口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

人口特点:

1、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

2、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等

人口问题就是发展问题

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具体要求:

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3、意义: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深刻影响着生产力各要素,对经济增长起主导作用.2、生产力三要:

生产工具、劳动者、劳动对象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技在人类历史进步中的作用:

科技发展推动经济变革和社会进步

(2)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

4、“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根本区别在哪里?

(自主创新)

应如何提高“中国创造”的能力?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鼓励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

培养创新人才。

5、我国为什么要重视科技进步与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

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难以摆脱技术落后局面。

6、我们该如何做?

1)认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知识;

2)积极宣传科学技术,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提高创新意识。

3)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1)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A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B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C接受良好的教育,已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其一生的命运。

(2)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我国的资源现状

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我国资源国情)②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科学,浪费、损失严重。

2、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要求含义:

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要求:

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尽的责任。

就是要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互协调中促使经济持续发展3、树立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4、循环经济模式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灿烂的中华文化

1、如何认识中华文化?

(1)、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

(2)、中华文明为什么能源远流长?

一个重要原因是: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中华文化的构成:

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道德伦理

(4)、中华文化的深刻影响

①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远影响。

②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作用。

2、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3、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什么?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

新时期:

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4.如何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39

1.1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一、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为什么说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或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哪里?

或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什么特点?

①、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②、地区发展不平衡;

③、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④、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2、中国最基本国情是什么?

为什么?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P5

为什么(见第1题)

3、社会主义初级阶包括哪两层含义?

P5认识中国基本国情有什么重要意义?

P5最后一段

(1)两层含义:

一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2)意义:

P5最后一段最后两句。

4、基本国情、主要矛盾、根本任务之间的关系P6

①基本国情:

②主要矛盾:

P6

③根本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P7

④关系:

基本国情是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依据。

5、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判断所有问题的根本标准是什么?

“三个有利于”,即: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6、中国共产党制定党的基本路线依据是什么?

P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我国的主要矛盾基础。

7、党的基本路线P6

(1)内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简言之,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我国现阶段的唯一中心——经济建设

(4)我国的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

(5)我国的强国之路——改革开放

(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8、什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说,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始终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工作,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

9、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①什么是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性或意义是什么?

——四项基本原则是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

是我们国家的立国之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

10、坚持改革开放P7

①改革的实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②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③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P7第二段

11、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意义)——P7最后一段

党的基本路线是一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路线,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的集中体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路明灯。

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1.2适合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

一、富有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经济制度的组成: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

2、我国公有制包括哪些内容?

P15非公有制又包括哪些内容?

公有制经济包括: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非公有制包括: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3、什么是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P15

国有经济: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我们称之为国有经济。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集体经济:

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我们称之为集体经济。

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各种经济形式的作用和地位

①国有经济的地位作用——P15第四段第二句

②集体经济的地位作用——P15第五段第二三句

③公有制经济的地位——P15第六段

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占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P15

④公有制经济的作用——P15第七段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性作用。

公有制也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保障。

⑤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P16第一段

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国民经济活力,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和扩大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5、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

我国的经济制度是由什么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6、我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P17

7、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国家对待少数民族的基本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什么?

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实行这一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自己内部事务的权利,是人民民主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体现。

三、实践中的一国两制

1、什么是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这一构想,概括地说,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一国两制”提出和实施的重大意义

A、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

B、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3、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

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实现两岸统一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中国原则

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

4、关于台湾问题的重要观点

A、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B、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C、“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D、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5、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的制度是什么方针?

这样实施的目的是什么?

P18第二段

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

6、党实现祖国统一的必要性是什么?

P19最后一段

7、实现祖国统一,我们青少年应当如何做?

我们青少年要积极拥护和支持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和立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台独;

树立崇高理想,努力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祖国、民族的兴衰荣辱联系在一起,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坚决同一切分裂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

1.3振兴国家的战略和国策

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是什么?

P24第一段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2、现代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P24第二段

3、中国加快发展科技步伐发展的必要性是什么?

P24倒数第二段

4、我国教育的重要地位(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P25第一段

教育的重要地位(功能):

教育具有培养人才、发展科技、传承文化、服务社会等多方面的功能。

教育的作用:

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开拓、带动、创新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动力。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5、为什么要发展我国教育事业?

(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要性是什么?

)P25第二段

6、科教兴国的内容(含义)是什么?

P25第三段黑体字

科教兴国就是通过科技和教育来振兴国家。

7、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要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2)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3)实施科教兴国,关键是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8、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关键是什么?

P25最后一段

实施科教兴国,关键是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只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变人口大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