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北县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情调研试题语文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301459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北县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情调研试题语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苏省苏北县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情调研试题语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苏省苏北县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情调研试题语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苏省苏北县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情调研试题语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苏省苏北县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情调研试题语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北县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情调研试题语文Word文件下载.docx

《江苏省苏北县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情调研试题语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北县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情调研试题语文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苏北县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情调研试题语文Word文件下载.docx

”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

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

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自己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

受人唾弃,是耻。

礼则有甚于道德:

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使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会不能自已。

曾子易箦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

  礼治从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

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确,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孔子一再地用“克"

字,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了.

 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

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是礼治一词不会像人治一词那样容易引起误解,以致有人觉得社会秩序是可以由个人好恶来维持的了。

礼治和这种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

礼治社会是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礼治秩序》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乡土社会的“无法”并不影响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

B.礼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

人服礼是主动的,不需要外在的权力机构来维持。

C.道德和礼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使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会不能自已。

D.礼治、法治、人治是三种不同的社会治理状态。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选文中作者使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把礼治与法治、人治、道德进行比较,揭示了礼治的内涵。

B.部落是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之前的政治权力之一,在部落里,礼却不需要这种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

C.作者引用“颜渊问仁"

的例子旨在证明:

礼并不是从外限制人的,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

D.老子认为社会秩序无需外力来维持,单凭每个人的本能或良知,就能相安无事了.这和孔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的观点一致。

3.文中说:

“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中国有许多优良传统,请从中举出3种,并阐明其对维护现实社会良好秩序所起的作用。

(3分)

       ▲       ▲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8年3月13日上午,国务委员王勇就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做了说明。

王勇称,为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医保制度,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确保医保资金合理使用、安全可控,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

改革,更好保障病有所医。

方案提出,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职责,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简称“国家卫计委"

)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职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国家发改委”)的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职责,民政部的医疗救助职责进行整合,组建国家医疗保障局,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王勇称,国家医疗保障局的主要职责是,拟定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医疗救助等医疗保障基金,简称“三保”,完善国家异地就医管理和费用结算平台,组织制定和调整药品、医疗服务价格和收费标准,制定药品和医用耗材的招标采购政策并监督实施,监督管理纳入医保范围内的医疗机构相关服务行业和医疗费用等。

(摘编自“澎湃新闻百家号”2018年3月13日)

材料二

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胡静林说:

“医保基金是人民的救命钱,是我们医保工作中的首要任务。

我们要当好‘孙悟空"

,绝不让医保基金成为“唐僧肉"

要继续打击欺诈骗保,巩固高压态势。

"

目前医保基金存在的浪费问题不容小觑。

国家先后启动抗癌药准入谈判、11城市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谈判以及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等措施。

这些政策落地,让医保基金发挥最大效率,还需要各地医保部门、医疗机构负责尽责。

针对医保基金的犯罪屡禁不止。

2018年9以来,北京市公安局“环食药旅"

总队联合北京市医保局、北京市卫健委、北京市食药稽查总队等部门在全市范围内深化开展打击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专项行动,期间打掉涉案团伙10个,刑事拘留103人,涉案金额5000余万元。

   (摘编自“央视新闻”2019年1月l3日)

材料三

数据显示,2018年1~1l月,医疗保险基金收入为18062。

8亿元,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为14749。

9亿元。

医保基金收入增速达14。

9%,支出增速达19.9%,支出增速高于收入增速5个百分点。

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由单纯按照项目付费向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型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已经开始试点试行。

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管理司司长熊先军说:

“原来按项目付费的时候,医生使用更多的项目,就能得到更多的收益。

现在按照一个病种来付费,在治疗这个疾病的时候,一开始就知道了最后能够得到多少钱,相应的医生就会主动节约成本,一些不该用的药,一些不该进行的检查,他就会尽量减少。

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覆盖范围。

2018年跨省异地结算132万人次,是2017年的6。

3倍,结算金额达到189亿,是2017年的6.7倍。

今年,国家医保局要求各地继续扩大医疗机构异地直接结算报销的覆盖范围,对外出就业人员进一步简化手续.

将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

国家医保局还将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建立待遇清单。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发挥医疗保障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托底作用,发挥医保战略购买者作用,将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

                      (摘编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把多项职能融合到国家医疗保障局的优点是管理权统一,有助于提高医疗保障水平,避免过去多部门管理的衔接和落实不利等问题.

B.国务院将原来分属各部委管理的“三保”职责、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职责、医疗救助职责统一划归新组建的由其直属的国家医疗保障管理局。

C。

国家针对医保基金使用中出现的浪费问题打出了一套政策“组合拳”,这些措施能否“尽显威力”,取决于各地医保部门、医疗机构是否负责尽责。

D。

我国的医保正面临收入增速低于支出增速的问题,在此情况下,探索新方式,将相关职责进行统一整合,确保医保资金合理使用等成为医保工作的重要内容。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家医疗保障局的成立有望加速开启城乡医保制度的整合之路,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

改革,提供更实惠的医疗服务。

B.骗保问题在医疗保险中由来已久,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胡静林强调要营造出高压态势,打击欺诈骗保行为,绝不让医保基金成为“唐僧肉”。

C.由单纯按照项目付费向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型医保支付方式的推进,可以调动医生主动节约成本的积极性、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

D.医保基金是人民的救命钱,在加强对医保基金监管的同时,面对其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积极研究解决对策.

6。

目前我国政府在监管医疗保险基金方面有哪些作为?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6分)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一树一树的花开

叶子

清明谢了杏花残红,谷雨将开槐花胜雪。

在“花事了”的晚春,仍会有一树一树的花开,那便是槐花.

农村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山坳沟壑,槐树是最普通常见的树木.北方的农人爱槐树,这和榆树、桑树一样,饥饿年代,这些慷慨的草木,曾给了民间粗粝朴实的滋养。

谷雨一过,一嘟噜一嘟噜的白色花串便挂满枝头,绿色的叶片立刻被锦簇花团淹没。

它们知趣地躲在花云里,看蜂来蝶往。

那白色的花如春末夏初的暖阳,开得恣意烂漫,一出场就是排山倒海的阵仗。

无需羞涩含蓄,她只管热烈与张扬。

曾见过有人在孤岛的万亩槐林里拍婚纱照,可再美的新娘也压不住这恣意盛放的气场。

她们美得肆无忌惮,她们美得无法无天。

从童年的身高仰望一棵开花的槐树,是芬芳、 是甘甜,是贫寒日子里为数不多的慷慨,是清汤寡水童年里的一味零食。

花刚开,就跟在比自己高的哥哥姐姐身后,看他们攀上矮墙、粪堆,踮起脚尖伸长手臂去够树枝,手触到花枝,便紧紧抓住,一边使劲往下拽,一边用另一只手把一串串的花撸下来装进口袋,或掰断一小枝扔下来,让树下的孩子们一阵哄抢。

那槐花白得那么干净,揉进嘴里时,只有一丝丝甜味。

但寡淡的味蕾是那么敏感和容易满足——不会忽略一丝甜味,不会遗忘一丝欢愉。

须等到花期最盛的时刻,择一个晴好的天气,农人们邀两三位邻居,搬来梯子,借来铁钩、长杆,把铁钩或镰刀紧紧绑在长杆末端,做成采摘槐花的工具;

女人和孩子们端出盛花的簸箕或布单,一切就准备妥当了。

于是身体灵活的男人爬上一棵树,手持长杆,钩住树枝,用力一拧,听到咔吧一声脆响.断了的枝通常还挂在钩上,小树枝就抖一抖,大树枝须小心从钩上摘下,冲树下喊一句:

“看着点,扔了啊!

”等地上翘首企盼的孩子们一哄而散闪开了,一大枝槐花就伴着欢呼声落在了地上。

女人们小心地避开树枝上的硬刺,轻轻把树枝拖到一边,摘下白色的花串,先递给迫不及待的孩子们,再相互打趣着把槐花一把一把撸下来,撒在旁边的簸箕里。

那是童年为数不多的节日,和清明节的煮鸡蛋、二月二的炒糖豆、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一样,槐花,给童年开出了另一个节日。

槐花收进家后,主妇们就要开始做槐花吃食了。

条件好点的家庭,就会先把槐花和在面糊里,再打上一个鸡蛋搅匀,倒进平底锅里煎出金灿灿、油汪汪的槐花鸡蛋饼——犒劳出力的男人,也给孩子们解解馋。

再有空闲时,会用槐花、粉条、猪肉做馅,蒸包子或包饺子。

即使再穷的人家也会把槐花洒上白面上锅蒸熟,配了蒜泥蘸着尝个鲜。

一时吃不完的槐花,主妇们会蒸熟晒干,等蔬菜少的冬天再拿出来用热水泡软做成各种吃食,是那个年月历久弥香的回味.

记得儿时曾听母亲讲起,她小时候,在饥荒的早春,一棵槐树从发芽、长叶,到开花,一直都是人们果腹的食物。

有几年,等到五月槐树开花,很多树都是只有满树雪白-——叶子早已被人们一次次地扫荡光了。

你能想象吗?

一棵光杆司令一样的槐树,站在荒寒饥饿的早春,谷雨一到,她依然将繁盛挂满枝头,在时光里开出慷慨。

她给饥荒年月的人们开出了果腹的食物,给瘦弱的生存开出延续的希望。

她扎根在民间最僻静最寂寞的大地上,一年一年地灿烂绽放,再一年一年地落叶归根.伴着渐渐空离的旧居,慢慢老去的时光,她伫立在记忆深处,用一圈一圈的年轮提醒和记录着我们的疼痛和欢愉、出生和死亡。

“树木是大地写上天空的诗,我们砍下它造纸,让我们可以把我们的空洞记录下来。

纪伯伦早就看出相比树木的坚实,人类的生命显得多么空虚和浅薄。

在春天,面对一棵槐树的慷慨,我们反观到自己内心的吝啬和贪婪。

一棵树,比我们高大,也比我们豁达,她坚实地站在大地上,不攀援,不依附,只从贫瘠的土地中汲取微少的养分,就能一年一年地绽放,一树一树地花开。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她们美得肆无忌惮,她们美得无法无天。

”“肆无忌惮、无法无天”贬词褒用,渲染出槐花盛开时美的程度,用语贴切、新奇,富有想象力。

B。

钩槐花是一处场景描写,作者运用了一系列动词“持、钩、拧”,将钩槐花的场景描绘得如在眼前.这处场景表现了人们采摘槐花时的欢快情景。

C。

槐花不仅外观漂亮,还是农家不可或缺的美食.槐花的做法很多,对于孩子们来说,槐花就是丰富多彩的童年里一缕永久不息的香味.

文本通过对纪伯伦的名言分析来收束全文,由对槐树精神的品格赞美联系到人类生命的评价,在二者的对比中深化了文章内容,升华了文意。

8.请从修辞的角度鉴赏文本第四段的表达效果.(6分)

          ▲      ▲              

9。

结合全文,探究题目“一树一树的花开”的深刻意蕴.(6分)

        ▲     ▲           

二、古代诗文阅读(2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完成10~12题。

曹邦辅,字子忠,定陶人。

嘉靖十一年进士.历知元城、南和,以廉干称.三十四年,拜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倭聚柘林,其党自绍兴窜,转掠杭、严、徽、宁、太平,遂犯南京,破溧水,抵宜兴。

为官军所迫,奔浒墅。

副总兵俞大猷、副使任环数邀击之,而柘林余贼已进据陶宅。

邦辅督副使王崇古围之.贼走太湖,追及之,尽歼其众。

副将何卿师溃,邦辅援之。

以火器破贼舟,前后俘斩六百余人。

侍郎赵文华欲攘其功,邦辅捷书先奏,文华大恨。

既而与浙江巡按御史胡宗宪会邦辅攻陶宅贼,诸营皆溃。

贼退,邦辅进攻之,复败,坐夺俸。

文华奏邦辅避难击易,致师后期,总督杨宜亦奏邦辅故违节制。

给事中夏栻、孙浚争之,得无罪.文华还京,奏余贼且尽,而巡按御史周如斗又奏失事状,帝颇疑文华。

文华因言贼易灭督抚非人致败臣昔论邦辅栻浚遂媒孽臣东南涂炭何时解乃逮系邦辅谪戍朔州 隆庆元年,杨博为吏部,起邦辅左副都御史,协理院事。

进兵部右侍郎,理戎政。

寻以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

言修治边墙非上策,宜急练兵;

兵练而后边事可议。

以给事中张卤言,召为右都御史,掌院事。

未几,转南京户部尚书。

奏督仓主事张振选不奉约束。

吏部因言:

“往昔执政喜人悦己,属吏恃为奥援.构陷堂上官,至屈体降意,倒置名分.在外巡按御史亦曲庇进士推知,监司贤不肖出其口吻。

害政无甚于此.”穆宗深然其言,为黜振选,饬内外诸司,然迄不能变。

邦辅累乞骸骨,不听。

万历元年给由赴阙,复以病求去,且言辛爱有窥觎志,宜慎防之。

遂致仕去。

居三年,卒。

赠太子少保。

邦辅廉峻。

自吴中被逮时,有司上所储俸钱,挥之去。

历官四十年,家无余赀。

          《明史·

崔邦辅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华因言/贼易灭/督抚非人/致败/臣昔论邦辅/栻浚遂媒孽臣/东南涂炭何时解/乃逮系邦辅/谪戍朔州/

B.文华因言/贼易灭/督抚非人致/败臣昔论邦辅/栻浚遂媒孽臣/东南涂炭何时解/乃逮系邦辅/谪戍朔州/

C.文华因言/贼易灭督抚非人/致败/臣昔论邦辅/栻/浚遂媒孽臣/东南涂炭何时解/乃逮系邦辅/谪戍朔州/

D.文华因言/贼易灭/督抚非人/致败臣/昔论邦辅/栻浚遂媒孽臣/东南涂炭何时解/乃逮系邦辅/谪戍朔州/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曹邦辅,定陶人,为官廉洁刚直,做官四十年,家中没有余钱,可谓是一代清官.

B.在围剿倭寇的战役中,曹邦辅亲自督战,战斗节节胜利,却受到赵文华等人的诬陷被谪戍朔州。

C.曹邦辅曾被杨博任命为左副督御史,同时协助处理都察院的事物,后来进入兵部,管理军政.他认为修治边墙并非上策,紧急练兵才是边疆防御的良策。

D.曹邦辅深得穆宗信任,多次请求退休都没被允许,但他仍心系皇上,即使在患病时也不忘给皇上忠告。

12.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侍郎赵文华欲攘其功,邦辅捷书先奏,文华大恨.(3分)

         ▲     ▲              

(2)穆宗深然其言,为黜振选,饬内外诸司,然迄不能变.(3分)

        ▲  ▲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4分)

    ▲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7分)

阅读下面陶渊明的两首诗,完成13~14题。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3.关于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少无适俗韵"

句中的“俗”指世俗风尚,就读书人来说,“适俗”就是适应仕途中繁缛礼节的限制和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

B.“尘网"

“樊笼”都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用这种比喻,表示诗人已看透了官场的污秽黑暗,表达了对官场的极大厌弃。

C.“带月荷锄归”,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D.“种豆南山下”与“采菊东篱下"

有着同样的韵律,同样的韵味.采菊是十分认真的,而种豆则是漫不经心的。

14。

知乎上有网友说:

陶渊明的弃官归隐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行为。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请结合对两首诗的理解,给该网友写一个60字左右的回复,阐明你对陶渊明弃官归隐的观点。

(4分)

     ▲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5。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   ▲  ,▲"

这句话表明学与思的关系。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3)《涉江采芙蓉》中运用设问的手法,表现主人公内心凄凉寂寞的句子:

“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及课内古诗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23小题.

人们早已发现,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如果我们把这种具象化的旅行,抽象化为人生的旅途,人们不分彼此,都是苦旅者。

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到处流浪时,走向前方时,又时时刻刻地牢记着久已不见和正在远去的家、家园和家乡。

就如同一首歌唱到的那样:

回家的心思,总在心头。

中国古代诗歌,有许多篇幅是交给思乡之情的: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庄)……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

更在于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那位崔颢,本可以凑足盘缠回家一趟,用不着那样伤感。

然而,他深深地知道,他在心中想念的那个家,只是由家的温馨与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罢了。

那个可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并不能从心灵深处抹去他无家可归的感觉。

他只能望着江上烟波,在心中体味一派苍凉。

            (节选自曹文轩《前方》)

16。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而在于到处流浪、走向前方时,又时时刻刻地牢记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

B.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久已不见和正在远去的家、家园和家乡。

C.而在于到处流浪、走向前方时,又时时刻刻地牢记着久已不见和正在远去的家、家园和家乡。

D.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

17.从内容的关联性看,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诗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古诗十九首》)

②“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

③“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卢纶)

④“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

A.④②①③    B。

②④①③  C.②④③① D.④②③①

18.对上文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生是一场苦旅,人的悲剧性在于想要到达目的地却总到达不了,而又总想着家。

B.人生是一场苦旅,人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到达不了,想着回家而又缺心灵家园。

C.人生是一场苦旅,人的悲剧性在于想到达却到不了目的地,想回头又缺回头路。

D.人生是一场苦旅,人总想着奔向前方又牵挂着身后的家、家园、家乡,无所适从。

19.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3分)()

A.木直中绳(合于)       纵一苇之所如(任凭)

圣人无常师(固定的)      到则披草而坐(分开)

B.文质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 

 

还顾望旧乡(回头看)

开荒南野际(间) 

 

 未成一篑(土筐)

C.驽马十驾(驾车)       枉用相存(问候)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拿起)   山川相缪(连结,盘绕)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释经书的著作)迩之事父(近)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依依墟里烟(村落)

20。

下列句中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③吾从而师之④而耻学于师 ⑤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⑥侣鱼虾而友麋鹿 ⑦舞幽壑之潜蛟⑧击空明兮溯流光  ⑨卧而梦  ⑩箕踞而遨

 ①⑤/⑦/②⑩/③④⑥/⑧⑨  B.①③⑤⑨/⑦/②⑩/④⑥/⑧

C.①⑤⑨/⑦/②⑩/③④⑥/⑧   D.①②⑤/⑥⑦/⑩/③④/⑧⑨

21.中国传统四大节日中,端午是中国首个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下列诗句描写端午节的是(3分) ( )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