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1000吨锂电池负极材料加工生产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3001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2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1000吨锂电池负极材料加工生产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年产1000吨锂电池负极材料加工生产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年产1000吨锂电池负极材料加工生产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年产1000吨锂电池负极材料加工生产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年产1000吨锂电池负极材料加工生产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产1000吨锂电池负极材料加工生产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年产1000吨锂电池负极材料加工生产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1000吨锂电池负极材料加工生产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产1000吨锂电池负极材料加工生产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年产1000吨锂电池负极材料加工生产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产1000吨锂电池负极材料加工生产线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表

1、设备投资估算表

2、项目投入总资金汇总表

3、总成本估算表

4、现金流量表(全部投资)

5、损益表

附件

1、法人身份证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3、组织机构代码证

4、租赁协议

第一章项目总论

第一节项目背景

一、项目名称

年产1000吨锂电池负极材料加工生产线工程。

二、项目承建单位

**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三、项目可行性研究部门

**诚信工程咨询公司

四、项目拟建地点

某县工业园区内。

第二节可行性研究结论

一、项目建设规模

年产1000吨锂电池负极粉

二、项目建设进度

项目周期为10年,建设期6个月(2009年8月到2010年1月),投产期1年,生产期9年。

三、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通过估算项目总投资额为980万元,其中:

固定资产投资为530万元,流动资金为450万元。

资金来源为:

全部由

企业自筹。

四、项目财务评价

经分析和测算,项目投产后年税后利润可达726.66万元,上缴税收369.71万元,投资利润率为61.65%。

项目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IRR为62.66%,项目财务净现值NPV(Ic=10%)为2216.95万元,投资回收期IRP为3.11年。

五、环境保护结论

**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000吨锂电池负极粉加工生产线项目总体上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的产业政策。

项目选址于某县工业园区,总体上符合**县工业园区的发展规划与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企业生产厂房采用租赁方式。

项目较好的体现了清洁生产理念,设备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粉尘治理措施技术成熟,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

但是项目的实施对周围环境存在污染风险,厂方必须落实本环评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和事故风险防范措施,执行清洁生产、清污分流和达标排放的原则,认真贯彻“三同时”制度,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转,在确保上述措施管理运行的前提下,本项目从环保角度分析是可行的。

六、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近几年来,“锂离子电池”一词经常在媒体中出现。

生产锂电池的企业不断涌现,更多的投资家正跃跃欲试。

锂电池已经进入了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人类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20世纪70年代,材料学界、物理学界和化学界同时对石墨嵌入化合物开展了深入研究,发现锂等金属元素可以嵌入到石墨层间,形成石墨嵌入化合物。

1990年,日本SONY公司研制出了锂电池并开始实现商品化,在二次电池的历史上实现了一次飞跃。

目前我国已成为小功率锂电池的主要生产地,在锂电池相关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方面也已取得很大的进展,已经或即将实现产业化。

信息、能源和环保是21世纪人类社会关心的主要课题。

二次电池对三个问题的解决都起着关键作用。

锂电池是最新型的二次电池,近十年来得到迅速发展。

到2000年,全球锂电池的销售额已超过镉镍和氢镍电池。

锂电池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宽,从信息产业(移动电话、PDA、笔记本电脑)到能源交通(电网调峰、电动车辆),从太空(卫星、飞船)到水下(潜艇、水下机器人),锂电池在本世纪作为主要的二次电池,进入了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为人类造福。

锂电池必须用特种碳素石墨材料做负极,特种碳素石墨就是其最好的负极材料,而目前只有国外的极少数公司才能够生产,且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负极材料—特种碳素石墨项目早在九十年代列为国家“863”研究示范化项目,其产业化项目已于1999年7 月被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确认为“上海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其生产技术已成熟。

项目单位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各种资源,决定在**县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内租赁闲置厂房,新建一条年产1000吨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线,从而不断满足快速发展的锂电池市场需求。

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本)》(国家发改委令第40号)和**省政府《**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省人民政府第145号令)和《**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办法》(**省人民政府第146号令)的要求。

2、项目投资主体为**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有良好的市场管理和企业管理的经验。

3、锂电池负极粉产品有良好的市场条件,原料供应有自身优良条件和可靠的保障。

4、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外资企业和县外内资企业在**县项目建设优先,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各种建设条件可以得到保障。

5、项目建设工程方案合理、技术先进、设备选型科学。

6、项目建设在环境保护方面花了巨大的投资,各种环境保护设施投资达到60万元,在项目建设上坚持按照国家项目建设管理的环境保护措施的要求,环境保护措施做到“三同时”,通过健全的环境保护措施,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0

名称

新建年产1000吨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线工程

2.0

建设规模

吨/年

1000

2.1

厂房面积

4000

租赁标准厂房

3.0

年生产时间

300

4.0

产品方案

4.1

锂电池负极材料

吨/年

1000

5.0

公用工程及动力消耗

5.1

供水

吨/年

3600

5.2

电力

万度/年

360

6.0

劳动定员

42

7.0

项目建设总占地面积

0

厂房租赁

8.0

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

万元

530

9.0

项目流动资金投入

万元

450

10.0

项目总投资

万元

980

11.0

年销售收入

万元

6000

12.0

其它税金及附加

万元

188.04

13.0

年利润总额

万元

726.66

14.0

财务评价指标

14.1

投资利润率

%

61.65

14.2

投资利税率

%

77.25

14.3

盈亏平衡点BEP

%

23.61

14.4

财务内部收益率IRR

%

62.66

14.5

财务净现值NPV

万元

2216.95

14.6

投资回收期IRP

3.11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行业发展概况

第一节项目提出的背景

发展高科技的目的是为了使其更好的服务于人类,锂电池自1990年问世以来,因其卓越的性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广泛地应用于社会。

锂电池以其它电池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迅速占领了许多领域,大家熟知的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小型摄像机等等,且越来越多的国家将该电池应用于军事用途。

应用表明,锂电池是一种理想的小型绿色电源。

锂电池的正极材料通常有锂的活性化合物组成,负极则是特殊分子结构的碳。

常见的正极材料主要成分为LiCoO2,充电时,加在电池两极的电势迫使正极的化合物释出锂离子,嵌入负极分子排列呈片层结构的碳中,放电时锂离子则从片层结构的碳中析出,重新和正极的化合物结合。

正极的材料需要添加剂来保持多次充放的活性,负极的材料需要在分子结构级去设计以容纳更多的锂离子,填充在正负极之间的电解液,除了保持稳定,还需要具有良好导电性,减小电池内阻。

锂电池的负极材料主要是作为储锂的主体,在充放电过程中它实现锂的嵌入和脱出。

从锂电池的发展来看,负极材料的研究对锂电池的出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正是由于碳材料的出现解决了金属锂电极的安全问题,从而直接导致了锂电池的应用。

已经产业化的锂电池的负极材料主要是各种碳材料,包括石墨化碳材料和无定形碳材料,如天然石墨、改性石墨、石墨化中间相碳微球、软炭(如焦炭)和一些硬炭等。

碳材料用作锂电池的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但对碳材料的插锂行为在这之前就开始了研究。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Herold合成了Li一石墨嵌入化合物(GIC,graphiteintercalatedcompound)。

在1976年,Besenhard发现了锂可从非水溶液里电化学嵌入到石墨中。

但是,在充放电过程中由于石墨结构的膨胀和宏观结构的解体,这一问题没能得到解决。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有人报道了在熔融锂中锂同浸入碳相结合的研究,发现了LiC6可以作为电池的负极,这揭开了碳作为锂电池负极研究序幕。

1985年,日本Sony公司提出用无序的非石墨化碳来做为电池的负极,从而发明了锂电池。

之后,Sony公司成功推出了以iC002为正极,聚糠醇树脂(PFA,polyfarfuryalcoh01)热解炭(硬碳)为负极的锂电池,从而使锂电池得已商业化。

石墨类碳材料的嵌锂行为是目前研究得比较透彻并且已得到大家的公认。

石墨中的碳原子为SP2杂化并形成片层结构,层与层之间通过范德华力结合,层内原子间是共价键结合。

D.Guerard等通过化学方法将锂插入石墨片层结构的层问,形成了一系列的插层化合物,如LiC24、LiQ8、LiCl2、LiC6等。

J.R_Dahn同样证明了通过电化学的方法形成的锂石墨嵌入化合物,同时在锂嵌入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

的插层化合物。

由于石墨片层间以较弱的范德华力结合,在电化学嵌入反应过程中,部分溶剂化的锂离子嵌入时会同时带入溶剂分子,造成溶剂共嵌入,会使石墨片层结构逐渐被剥离。

这在以PC为溶剂的电解液体系中特别明显。

碳负极锂电池在安全和循环寿命方面显示出较好的性能,并且碳材料价廉、无毒,目前商品锂电池广泛采用碳负极材料。

碳负极材料是一种通过碳中间相加工,高温提纯达到要求,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能量需求的增长,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太阳能转换成能量是必经之路。

锂电池的用量越来越大,锂电池所需的碳材料将随着市场的增加而增加,产品广泛用于冶金、化工、石油、机械、有色金属、航空航天环保、核工程的高科技材料,是国防武器生产不可替代的材料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及国防科技发展步伐的加快,对锂电池负极材料的需求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上都有明显增加。

由于目前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生产能力及装备水平已无法满足需要。

因此决定利用已掌握的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技术和装备以及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本项目建设计划。

第二节锂电池行业发展概况

一、锂电池负极材料产业化现状

在锂电池负极材料中,石墨类碳负极材料以其来源广泛,价格便宜,一直是负极材料的主要类型。

除石墨化中间相碳微球(MCMB)、低端人造石墨占据小部分市场份额外,改性天然石墨正在取得越来越多的市场占有率。

我国拥有丰富的天然石墨矿产资源,在以天然石墨为原料的锂负极材料的产业化方面,我国在科研人员攻关下,以高新科技促进传统产业的发展,运用独特的整形分级、机械改性和热化学提纯技术,将普通鳞片石墨加工成球形石墨,将纯度提高到99.95%以上,最高可以达到99.9995%。

并通过机械融合、化学改性等先进的表面改性技术研制、生产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端负极材料产品,其首次放电容量360mAh/g以上,首次效率大于95%,压实比达1.7g/cm3,循环寿命500次容量保持在88%以上,达到当前国际领先水平。

二、我国电池产业发展趋势

电池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200年前。

远在1800年意大利科学家伏打(Volta)研制成了伏打电池,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能够实际应用的电池;1859年法国的科学家普兰特(Plante)发明了铅酸蓄电池,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可充电的电池。

其后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动着原有各种化学电源的改进和新型化学电源的产生。

上个世纪50年代碱性锌—锰干电池问世,60年代燃料电池研制成功,70年代各种锂电池开发成功,80年代氢—镍蓄电池问世以及90年代出现的锂离子电池。

同时从电池的研究成功到规模化生产的周期缩短。

过去锌—锰干电池从研制成功到规模化生产用数十年的时间。

而90年代初研制的锂离子电池仅用了2~3年的时间。

   在科技的进步和下游应用需求增加的推动下,电池产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