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双减”特色案例——学校落实“双减”工作提升育人质量经验总结稿两篇.docx

上传人:wei****016 文档编号:1097183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双减”特色案例——学校落实“双减”工作提升育人质量经验总结稿两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年“双减”特色案例——学校落实“双减”工作提升育人质量经验总结稿两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1年“双减”特色案例——学校落实“双减”工作提升育人质量经验总结稿两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1年“双减”特色案例——学校落实“双减”工作提升育人质量经验总结稿两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1年“双减”特色案例——学校落实“双减”工作提升育人质量经验总结稿两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21年“双减”特色案例——学校落实“双减”工作提升育人质量经验总结稿两篇.docx

《2021年“双减”特色案例——学校落实“双减”工作提升育人质量经验总结稿两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双减”特色案例——学校落实“双减”工作提升育人质量经验总结稿两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21年“双减”特色案例——学校落实“双减”工作提升育人质量经验总结稿两篇.docx

2021年“双减”特色案例——学校落实“双减”工作提升育人质量经验总结稿两篇

立足教学抓根本,着力“双减”促提升

“双减”是一场教育的重大转型,其最终目的,仍然是要不断提升教育质量。

而要追求这一绿色质量,须从最基本的日常教育单元着手,使教育回归学校,课程学习回归课堂。

向课堂要质量,向课堂要效率,是减负的根本所在。

为全面落实“双减”政策相关要求,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汪曾祺学校小学部坚守教育初心使命,以“减负”为手段,以“增效”为目的,积极构建高效课堂。

开学以来,学校通过“过关课、教研课、展示课”制度的实施与推进,营造了良好的教研氛围,助推教学提质增效,助力“双减”政策落地落实。

“过关课、教研课、展示课”三课并举,课课生辉

1.过关课——师傅引领,带动新教师拔节成长

新老师如何迅速在讲台上站稳脚根?

如何保证新手老师的教学质量?

学校从去年起,就实施了“过关课”计划。

要求新入职教师在师傅的指导下,于开学的第一个月上一节过关课,由中层团队共同听课、评分,达到要求方可过关。

如达不到要求,师傅以及本年级教研组团队将重点跟踪,听随堂课,并再度打磨该老师的过关课,直到达标为止。

“过关课”的实施,既给了新老师压力,却也因为师傅的一对一跟踪帮扶,以及教研团队的共同帮助,给他们以强大的助力。

在教研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新老师们纷纷上出了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学生参与度高的常态课,飞速地成长起来。

2.教研课——团队打磨,促进老教师蜕变提升

学校青年教师每学期必须上两节教研课,由该学科的骨干教师以及中层领导组成评委团,共同打分,评定优、良,并纳入绩效考核。

同“过关课”相比,教研课的要求更高,它也是团队打磨的成果。

每周的教研活动,各教研组都会对本组下周要上的教研课进行集体说课、磨课。

老师们积极思考、献言献策,完善教学设计,精简课堂语言。

一节节精彩亮相的教研课凝聚着集体智慧,也彰显了团队的力量。

在此过程中,上课老师教学理念得到更新,教材解读更加深入,教学设计能力迅速提升,课堂质态显著改善。

老师们常言:

上一次教研课,就是一次蜕变!

3.展示课——好中选优,发挥骨干教师辐射作用

经评委审定,从教研课中挑选出最优秀的一部分,在报告厅进行全校展示,以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

展示课以有效的教学设计、娴熟的教学技艺、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课堂训练,为青年教师指明了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校级展示课也欢迎不同学科的老师跨学科听课,以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效果。

“磨课、说课、评课”层层推进,注重实效

“过关课、教研课、展示课”三课并举的制度,其最终目的是将研课、上课的成果运用到更多老师的课堂中去,提高常态课的课堂质量,在“减负”的同时,达到“增效”的目标,受益的将是全体学生。

因此,学校更加重视的是过程管理,要让每一位老师参与进来。

从确定课题、打磨教案,到说课试上、课后评点,每一个环节都扎扎实实。

除了每周六下午固定的教研活动时间,各个教研组会根据需要随时随地抽空集中研讨。

只要本组老师上完公开课,当天必定集中评课,努力实现一课一得,共同提高。

在当前“双减”背景下,“过关课、教研课、展示课”三课并举的措施,为广大教师提供了观摩、研讨的平台。

中层团队引领、教研活动加持、青蓝工程助力,成为了老师们快速成长的营养套餐。

教师立足课堂,不断学习和进步,课堂质态迅速提升,教学效果日益彰显,朝着“减负、提质、增效”的目标大步前进!

2021年【“双减”特色案例】学校落实“双减”工作提升育人质量经验总结

推进“双减”工作提升育人质量

如何让全社会关切的“双减”工作真正落地?

如何让学生的学习在“减负”中“增效”?

如何满足家长对学校的殷殷期盼和现实需求?

我们XX实验学校坚守教育本质和育人初心,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自身办学特点,从优化管理的精准性、内容探究的深入性、限时指导的有效性、个体面批的针对性等方面做了系统的尝试和实践。

我们在不断探索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的过程中,坚决将“双减”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一、推进有力,突出“减”字

围绕“双减”工作目标,我校统筹安排、精准实施。

工作重点指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做到“以增促减”。

1增强学习意识,认识到位

2021年暑期,“双减”政策一出台,校长室就组织全体行政人员深入学习《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等文件精神。

按照文件精神,学校先后出台了《丹徒区XX实验学校作业管理制度》《丹徒区XX实验学校课后服务方案》《丹徒区XX实验学校“作业限时”实施方案》等相关规章制度,从内容、形式、效果等方面,精心策划、分解落实。

开学初,组织全体教师进行相关文件和规章制度的学习,明确要求,认识到位,以确保一开学就能基本做到作业布置控时控量、质量提升有法有度。

2增强管理效能,效果到位

注重“集体备课”实效

创新集体备课制度,由传统的一周一备模式切换成“一日一研”模式,由传统的听课、评课研讨深化为“自备+研改”的每日教研活动,以“作业设计”为教研重点,形成常态化研讨氛围。

将“作业”集备落到实处,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做到资源共享。

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作用,将集体智慧与个人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①研备流程清晰科学:

“个人准备——集体探讨——个人完善(求同存异)——课堂实施——课后反思。

”②研备内容全面明确:

研究、讨论课型特点、实施策略、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练习设计、课件设计、教学设计、课后作业、学科试题特点等,不断完善课堂教学设计。

根据课堂反馈,进行“一日一思”,对课堂教学的导学案等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

③研备管理严格规范:

成立领导小组,固定教研场所,保证教研时间,加强检查考核,行政蹲点各年级组织和督促,教务处负责检查落实情况,各项记录表即时整理反馈并跟进检视反思调整情况。

加强“作业专项”管理

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探索“减负增效”之路,特别制订了《XX实验学校作业管理实施方案》。

学校抓住作业的“编写设计、统筹布置、作业批改、及时反馈、效果监管”等环节,坚持基础性和科学性并重的原则,做到精选精练、精批精讲,要求教师减少重复、机械操练、东拼西凑等作业练习,精准出题;减少学生盲目、重复、无效的劳动,努力培养学生灵活、深刻的思维品质。

力求让绝大部分学生能及时掌握所学知识,在确保基础的前提下,注重布置迁移运用的作业和“探究创新”题,鼓励教师结合实际布置学生自我体验的实践性作业,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①作业分层:

组内统整,团队引领促高效。

②作业限时:

公示常态,校网更新促规范。

③作业批改:

四个必须,严格要求促质量。

④作业整理:

快速有序,习惯养成促自律。

学校通过整体设计,精细管理,积极践行新的作业设计理念,形成协调各科作业量,科学控制学生作业总量的机制。

同时强化各行政科室的联动作用,不断升格管理水平,有力推动“双减”工作在我校落地落实。

二、课堂发力,锚定“优”字

实施“双减”要求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减负增效”,而课堂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主阵地。

只有让学生在课堂内学好、学足,使教学质量提升走上快车道,才能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双减”才能真正落地。

1打造“学的课堂”模式

开展指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以学为中心,重视差异,尊重个性,建设“学的课堂”,提升教学效率。

通过实践探索,我校“学的课堂”已基本形成“情境引学—互动研学—展示评学—反思悟学—课中测学—课后拓学”的创新教学范式。

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已成为主流。

教师为学而教,相机引导,帮助引领。

2构筑“大课程”体系

我校牢牢树立大课程观,摒弃“小学科”的观念,重视每一门学科。

例如初中部的音乐、体育、美术学科严格制定考评制度,在提高素养的同时,精准对接中考。

再如劳技学科趣味盎然,孩子们学着做水果拼盘、做寿司,看着自己培育的种子发芽长大,感受生活的美好,获得更健康更快乐的成长。

3确立“课题引领”方向

教科研的本质,是教师的研究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过程。

我校尝试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引领各学科教学、作业设计思路的转变。

学校申报了省级课题《基于学生生长性发展的项目化学习实践研究》。

本课题将贯穿于小学至初中的九个年级中,体现传承性、阶段性、层次性和发展性。

我校积极参与市“研学课堂”课题实践研究,提出了“三学课堂”建设的校本化方案,即“问学”、“融学”、“评学”。

力求通过从学生的角度审视教师,从学的角度审视教的问题,然后每一步都努力去追寻能看得到的证据。

通过课题引领,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增强教学针对性,从而真正使每一节课都在优化中达成教学目标。

三、载体得力,用活“丰”字

“减负”背景下,学生在校时间延长了,教师更多了一份责任与担当。

学校只有主动作为、务实巧干,才能使“减负”提质增效。

我校力求延时服务内容全面,通过丰富的活动载体,吸引学生。

1延时诊断,培优扶弱齐头进

学校对延时服务指导提出了明确要求:

当日有延时服务任务的教师本学科作业在校内完成,不再另行留作业;作业内容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并限时完成;根据学生作业完成速率的差异进行面批指导,释疑解惑、因材施教,实现培优扶弱两不误。

2社团活动,个性发展有张力

我校不断完善延时服务计划,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构建多元服务模式,以社团活动的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后服务,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

通过对课后延时服务的合理安排,增设了电脑绘图、课外阅读、快乐篮球等社团活动,充分用足、用好延时服务时间,既切实减轻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又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我校延时服务工作安排规范严谨,同时能够加强安全管理,强化过程监督。

学生受益其中,家长满意度高,社会反响好。

四、家校合力,消除“卷”字

“双减”政策是一项意义非凡的惠民工程,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形成育人合力,才能真正缓解焦虑、消除内卷,不断优化育人环境。

在这一方面,我校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1“微型家长会”,小切口、大作为

为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学校的管理方式,创造更多家长与老师深入沟通的机会,优化教育方式,我校着力建设“微型家长会”。

即为了解决一两个具体问题,利用碎片化时间,通知若干名家长来学校开的短会。

经过实践,我校的微型家长会因其时间灵活、针对性强、气氛和谐的优势,充分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彻底打破了“优秀孩子的家长谈经验,调皮孩子的家长被问责”的传统家长会局面,成效显著。

家长们已经从“要我开家长会”的思想观念转变为“我要开家长会”的积极心态。

微型家长会切实提高了我校的家校共育工作效能,让家校合力真正发挥作用。

2“茅校云家话”,小网格、大担当

如果说“微型家长会”是我校家校共育的线下突破,那么“茅校云家话”就是我校家校共育体系的线上突围。

为了全面提升家长科学育儿能力,促进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我校开创了“茅校家话”栏目,后升级为“茅校云家话”专栏,倾情打造茅校网络版家校沟通平台。

学校聘请骨干教师针对家长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通过音频、视频、图文结合的形式,给予家长专业的家教解读。

例如第六期“茅校云家话”,我们推出了《做智慧家长为学习护航——“双减”后的智慧指南》栏目。

为家长指明何为“双减”,为什么要“双减”,父母应该做什么,又该怎么做?

节目推出后,我们收到了许多家长的反馈和分享,推动了“双减”背景下的家校协同教育。

另外,为保障课后服务的交通安全,学校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得到了区交警大队协警护航,家委会代表参与管理,学校值班老师、班主任、物业保安等各方力量协同作战,为课后延时服务创设了安全、有序、文明、通畅的绿色通道。

“双减”政策实施至今,我校持续推进系列化的探索实践。

我们不是一味做减法,而是以质量提升为主旋律,“减”之有法,“减”之有效,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