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卷一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297560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拟卷一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模拟卷一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模拟卷一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模拟卷一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模拟卷一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拟卷一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模拟卷一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拟卷一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模拟卷一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7.C

材料“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

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反映了当时外国商品冲击中国市场,说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在外国商品冲击下,中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材料信息并没有反映中国的传统生产模式退出历史,故C错误,符合题意;

材料反映了自然经济逐渐瓦解,中国经济逐渐走向近代化,故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8.C

由材料表格数据可知,该时期粮食产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国家职工人数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在增长后持续下降,说明城镇人口数的不断增加影响国家财政收入,为纠正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我国政府采取了调整城镇人口数量的举措,表格所属时期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选项C正确;

优先发展重工业在一五计划中突出体现,但一五计划时期农业粮食产量呈上升趋势,选项A排除。

农业集体化运动、调整农村土地所有制不会导致城镇人口增加,选项B、D排除;

9.D

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促使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逐渐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由此说明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故D项正确;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是1954年,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是1954年《中华人民和国宪法》颁布,故B项错误;

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工业化基础的奠基,故C项错误。

10.A

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本质区别,这一认识打破了传统认识。

故答案为A项。

B项,该项所论述的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错误,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C项,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是公有制,排除;

D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于21世纪初初步确立,排除。

11.A

根据所学可知,1978年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较快发展,城乡差距减少,A选项符合题意;

1984年后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发展较快,城乡差距再次加大,B选项排除;

“南方谈话”的时间是1992年,C选项排除;

十五大的时间是1997年,D选项排除。

12.A

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深圳是最早开放的,其人口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材料中的城市最有可能是深圳,A选项符合题意。

上海的人口在改革开放之前就已经超过了400万,B选项排除。

香港人口在1980年之前已经超过了100多万,C选项排除。

北京人口在改革开放之前已经超过400万,D选项排除。

13.C

本题考查了国企改革。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故排除A项;

根据题意可知,国企改革开始突破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故排除B项;

国企改革任重道远,远远还没有完成,故排除D项。

根据“放权让利,扩大国企自主权;

……核心内容是实行国企承包制;

……即转换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可知市场取向是国企改革方向,故选C。

14.D

从地图可以看出,欧洲、亚洲、美洲和非洲之间都有往来。

根据所学,各地的物产在欧洲、亚洲、美洲和非洲之间流通,故选D;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对外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时间不符,排除A;

黑奴贸易主要在欧洲、非洲和美洲之间,排除B;

英国通过工业革命而成为世界工厂,而材料反映的工业革命前的国际贸易状况,排除C。

15.C

材料“以民间力量为主导的自由发展阶段”,结合所学知识,该时期是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故A项错误。

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是在甲午战争以后,故B项错误。

欧美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是在“一战”期间,故D项错误。

所以选C。

16.B

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工业发展历程

【详解】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5年提出,1936年正式实行,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

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1912年国民政府成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故B正确;

1912年清朝灭亡,与材料中1913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无关,排除C;

1914年一战爆发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D。

17.A

根据材料数据可知1913年至1930年,本国纱线产额上升,外国进口纱线额下降,出口纱线额上升,而且机器织机消费量上升,手工织机消费量下降,从中可以看出近代中国机器纺纱业得到了发展,选项A正确;

选项B不符合史实,排除;

材料中未反映出外国纺织业情况,无法得出比较结论,排除选项C;

机器纺纱业的进步与传统手工业的衰落无因果联系,选项D排除。

18.D

从图中数据分析可知,20世纪初期中国民营工业新增厂矿及资本额均呈上升趋势,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因为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故答案为D项。

A项,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是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

B项,维新派的措施主要是戊戌变法,已于1898年失败,排除;

C项,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是“一战”期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

19.C

针对大跃进运动中基本建设规模过大,为调整国民经济而实施的“八字方针”中的“充实”是指充实轻工业、压缩基本战线规模,故答案为C项。

A项属于“提高”的内容,排除;

B项属于“调整”的内容,排除;

大跃进运动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排除D项。

点睛:

“八字方针”的基本内容是:

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主要是农轻重、工业内部、生产与基建、积累与消费等比例关系;

巩固已经取得的经济建设成果;

充实那些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手工业品的生产,发展塑料、化纤等新兴工业;

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企业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八字方针”的中心是调整。

20.D

2000年之后市场指数突然上升,主要是中国在21世纪初实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正确;

A是1979年;

B是1984年;

C是2001年主要是外贸。

本题是表格类选择题,解题思路如下:

A、两头看,项间比:

①两头看:

看头———看对材料的概括说明:

包括对表内容的说明,尤其要注重时间、地点等。

看尾———看材料的出处和针对材料所提出的问题。

②项间比;

据问和看获得的信息,按表中所给信息找项比较或分析,找出数字变化或获取特殊数字的含义。

B、察变化、译文字:

把发掘的数字变化或特殊数字的信息,译成文字信息。

C、联教材、掘信息:

据译成的文字信息,联系教材,揭示其深层隐含信息。

21.B

根据材料“(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支持和引导”,表明我国逐渐承认、支持非公经济,有利于非公经济地位上升,B正确;

材料只是表明允许、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无法体现“国家的重点扶持”,排除A;

材料反映出宪法的修改有利于不断完善市场经济理论,排除C;

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D错误。

22.D

材料反映了1997年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比例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远远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水平,结合所学知识,当时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这说明改革开放加快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使得出口的工业制成品比例较高。

故D项正确。

图表中只是1997年世界出口经济数据统计中工业制成品所占的比重,不能体现欧美发达国家制造业开始衰落。

故A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涉及“工业产业结构”的内容。

故B项错误。

中国制成品占较高比重不能说明世界制造业中心实现向中国转移,故C项错误。

23.B

本题考查了美国经济大危机。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胡佛政府时期美国对经济基本上还是自由放任,没有奉行凯恩斯主义,故排除A项;

胡佛政府的政策措施加剧了危机,并没有缓解危机,故排除D项。

根据“决不开动印刷机印制货币和债券,决不采纳顽固的破产主义者的意见,要通过严格减少政府开支和增加税收,通过有利可图的建设工程来增加就业”可知这一时期的美国政府并不是完全地自由放任,而是实行了有限的经济干预,故排除C项,故选B。

24.D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美国当时的贫富差距拉大,使美国经济存在潜在危机,故D选项正确;

高收入人群的收入提高,不一定会增加对工业企业的投资,故A选项错误;

1920-1929年,凯恩斯主义还没有在美国得到应用,故B选项错误;

材料主旨在于说明美国经济存在潜在危机,不是促进美国经济的持续繁荣,故C选项错误。

故选D。

25.B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整个资本主义生产陷入瘫痪状态,工人大量失业,所以纽约的城市市民寻找工作即如备选项B所描绘的那样“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答案选B,A项说法错误,经济危机发生时商品价格下跌,C项与大量工人罢工,社会不断涌现暴乱不符,D项说法错误,为转嫁经济危机各国纷纷展开激烈的贸易战争。

26.D

救济计划和公共事业振兴署是通过运用政府税收的部分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来恢复经济,这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过程,而23%的受访者认为“救济计划和公共事业振兴署”是最不受欢迎的新政措施,是由于这部分受访者是高收入人群,其收入的相当一部分被用来搞救济和公共事业了,28%的受访者认为“救济计划和公共事业振兴署”是最受欢迎的新政措施,是由于这部分受访者是从中受益的人,结合上述分析可知,D符合题意;

题干反映的是1939年的民意调查,两个数据代表两个不同的收入群体,他们在罗斯福新政中的处境不同,所以会有不同的感觉,这样的是符合史实的,所以ABC就不是最能反映题意的,故排除。

27.D

根据材料可知,罗斯福“填塞法院”计划虽被国会否决,但还是使最高法院转变了立场,反映了总统行政权扩大,司法独立的传统受到挑战,故D项正确。

法官们迫于压力开始支持新政措施,说明当时权力制衡被破坏,排除A、B两项;

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28.A

材料“1981年”“撤销和放宽了60多项管制条例”“40多项补助项目交给州和地方政府承担,减轻社会保障责任”表明美国联邦政府在逐步减少国家干预,缩减社会福利,减轻政府负担,故A项正确;

B项说法错误,错在“恢复自由放任”;

C项说法错误,错在“放弃”;

D项与材料相反,排除。

29.D

根据所学可知,第三世界的兴起与美国1950-1955年经济增长率下降无关,故A项错误。

朝鲜战争的起止时间为1950年—1953年,所以1955-1965年增长率上升与朝鲜战争无关,故B项错误。

1975-1982年低谷是因为1973年经济“滞涨”现象的出现,故C项错误。

20世纪90年代美国阶经济持续地增长是受益于知识经济,受益于信息技术革命。

30.B

根据“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苏俄为了恢复农业经济,激发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废除了余粮收集制,实行固定粮食税,使农民可以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故B正确,A错误;

1930年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出现集体农庄,苏联20世纪30年代推行义务交售制,CD都不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提高生产效率,排除。

31.A

根据材料“实际上‘粮食均配法’,收取农民出产物之全量”可知当时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发了农民的不满。

随后列宁推行新经济政策,农业上改收粮食税来解决,A选项符合题意。

农业集体化是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实行的政策,与题干时间不符合,B选项排除。

余粮收集制是造成农民不满的主要原因,C选项排除。

大规模垦荒是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时期推行的政策,与材料时间不符合,D选项排除。

32.D

从材料的内容可以看出,部分的调整了斯大林模式,企业获得了一定的经营自主权,这一思想部分继承了赫鲁晓夫的改革措施,D选项符合题意。

1980年之前苏联的改革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A选项排除。

从1964年到1980年并没彻底解决苏联经济领域的弊端,B选项排除。

苏联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选项排除。

33.A

材料数据反映了1960--1965年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高于美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一定效果,促进了国民生产总值提高,故A正确;

1965--1970年苏联处于勃列日涅夫时期,不是斯大林时期,故B错误;

虽然1975-1980年增长率低于美国,但勃列日涅夫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故C错误;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开始改革,故1980-1985年增长率与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无关,故D错误。

34.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绕过关贸总协定的原则,搞“灰色区域措施”,体现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材料“美国通过与日本的谈判,规定日本在1980年以前每年对美国出口彩电175万台,比1976年减少40%”反映了美日之间经济竞争激烈,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灰色区域措施”说明关贸总协定存在着漏洞,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美国绕过关贸总协定的原则,并不能说明法制化贸易体系已建立,故D错误,符合题意。

35.C

欧盟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排除A;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组成的自由贸易区,三国是一种贸易伙伴关系,并不适用非成员国,排除B;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一个区域性的经济合作论坛,也是亚太地区政府间经济合作机制,故选C;

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产物,有专门的组织结构,其目标是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排除D。

36.C

据所学可知发达国家的经济总量并不可能低于新兴经济体,A错误;

表格体现出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和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增长率都呈现稳定状态,说明世界经济增长的动能不断强化,B错误;

表格显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增长率幅度超过发达的经济体,说明发展中国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C正确;

目前,世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业尚未建立,D错误。

37.A

本题考查经济的全球化,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

根据材料,特朗普上任后,对北美自贸区以及WTO等多边贸易协议频频开炮,提高特定商品的关税,设置贸易壁垒,大打贸易战,引发了其他经济实体对美国实施贸易报复行为,这干扰了全球化的秩序,严重影响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表明经济全球化暂时陷入低潮状态,A项符合题意;

B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C项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表述错误;

材料是表明美国对全球化的破坏,D项不符合材料的信息。

故选A。

38.A

根据“犯分乱理”,荀子为了防止“犯分乱理”,主张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故A正确;

材料符合儒家思想,B是道家思想,排除;

材料强调“犯分乱理”,荀子主张用礼仪规范人们的行为,与“仁政”无关,排除C;

D是墨家的思想,材料反映的是儒家思想,排除D。

39.B

题干材料大意是奢侈会导致不恭顺,节俭就不会越礼。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礼乐制度走向瓦解,故孔子有此言论,故B符合题意;

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开始形成,而不是趋于鼎盛,故A不符合题意;

西汉汉武帝之后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故C不符合题意;

材料主旨并不是强调节俭恭顺蔚然成风,故D不符合题意。

40.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说法本身是错误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选项正确,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说明皇帝与其他人存在等差别。

C说法中的两者没有必然关系。

D说法不是材料强调的内容。

41.A

材料说明王阳明主张自己成为判断是非的准绳,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故A正确;

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发展了儒家思想,B错误;

李贽是明末思想家,王阳明是宋末明初思想家,王阳明不可能继承李贽离经叛道的思想,排除C;

材料信息与知行合一无关,排除D。

42.D

从表中可知,两宋时期节妇数、烈女数呈上升趋势,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造成材料中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表明儒学信仰的重建强化了社会伦理观念。

A项,隋唐时期经济繁荣与社会风气的开放不是材料主旨,排除;

B项,隋唐、宋代统治者受儒家伦理纲常熏陶的深浅程度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C项,材料没有体现宋代女性伦理植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

43.B

依据材料"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可知,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臣共治,故B项符合题意;

黄宗羲君主分权,实行君臣共治的主张打破了君为臣纲的传统,故A项排除。

C项,黄宗羲并未否定君主制度,故排除。

材料强调的是君臣关系,而不是君民关系,未体现民本思想,故D项排除。

44.D

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材料“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后世之所不可无,而后为之”说明其强调创新和独立思考,D符合题意。

顾炎武只是针对明代学风的弊病发表看法,A项表述绝对,排除;

材料主旨为学风和做学问的态度,未提及“经世致用”,选项B排除;

“强调尊重前人研究成果”与材料中的“必古人之所未及就”不符,排除C项;

45.A

根据材料“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相信自己的‘灵机’而不是传统的邦神”表明二者对神持怀疑态度,实质上反映了二者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尊严,具有人文主义的性质,故A项正确;

根据所学,普罗泰戈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肯定人的价值尊严,忽视道德,故B项错误;

古代雅典,不信奉邦神,也是一种违法行为,要受到惩罚,但他不是二者“实质”层面的共同点,故C项错误;

根据材料宣称自己不信仰神,并非反对宗教神学,故D项正确。

46.B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意大利人文主义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主要目的是通过宗教来表述对人性的解放和人的尊严的肯定,B选项符合题意。

推崇罗马神权统治的说法不符合文艺复兴时期的史实,A选项排除。

否定天主教会教义是宗教改革,C选项排除。

主张灵魂的自我救赎的说法属于材料的表现,材料强调的是人文主义,D选项排除。

47.B

依据材料可知,马丁·

路德认为,教徒在精神上只服从上帝,在世俗生活中要服从世俗权威,结合所学可知,这表明马丁·

路德主张信仰自由和世俗权威高于教会,实际上否认了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威和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因信称义是马丁·

路德的教义和主张,其目的是否定教会的权威;

C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马丁·

路德对教皇地位的否定,反对禁欲主义是其中的一个表现;

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比较世俗王权和神权的地位。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48.A

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构建理性王国来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故选A;

BD项是共同点,不符合题意,排除;

C项是不同点,但与题干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排除。

49.C

从材料“认识外界的工具是科学,科学可以解释一切”“通过教育,人接受教育而得到改造,将理性的力量释放出来”中可知分析出,材料反映的是启蒙运动;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这些人”是指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故C项正确;

A项强调“认识你自己”,排除;

文艺复兴运动时期强调人性,反对神性,故B项排除;

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思想是民主和科学,故D项排除。

50.B

本题考查了蒸汽机的发明。

根据“19世纪30年代以后,煤就可以自己运输自己了”可知这种现象应该出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以煤为燃料。

石油成为主要能源和近代电力工业的发展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故排除A、C项;

英国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革命没有必然联系,故排除D项。

故选B。

51.

(1)原因:

诚信的经营理念;

实业救国思想;

重视技术人才;

重视设备、技术的更新;

改进经营管理方式;

重视开发新产品。

(2)努力:

企业内迁;

在上海挂名外商办企业;

拓展国内外业务。

(3)影响:

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

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有利于地方文化建设。

52.

(1)“精神脉搏“:

理性。

影响:

促进人们思想解放;

推动自然科学发展;

推动资产阶级革命;

奠定代议制理论基础。

(2)认识:

存在科学主义偏见;

带有自由主义偏见;

思想家们的社会责任感。

原因:

工业革命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理想社会与现实存在差距。

(3)认识:

思想解放有利于社会进步,思想发展要与时俱进。

模拟卷二答案

1.C

欧洲商人奔走于欧洲到非洲、美洲和亚洲的各大港口和商品集散地,掀起商业革命,许多新的商品如美洲的烟草、玉米、可可等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故①正确;

地理大发现使贸易范围空前扩大,由地区性贸易向世界性贸易扩展,故②正确;

贵金属的大量流入,西欧金银持续贬值,物价直线上升属于价格革命而非商业革命,故③错误;

新航路开辟后,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根据“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D项最为全面,符合题意,故选D;

AC两项是其影响,但是不全面,应排除;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没有给西欧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是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带来了灾难,故B项错误。

根据表格中的年份和发明成果,可以看出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成就。

结合表格中发明者的职业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基本上来自于发明者的劳动经验,并没有科学的指导,科学与技术没有结合在一起,故A项错误;

仅从表格看不出英国纺织业技术和产量在世界中的状况,也不能看出英国已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故B、C项错误;

根据表格,从1765年至1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