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音乐中的动与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295578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课音乐中的动与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一课音乐中的动与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一课音乐中的动与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一课音乐中的动与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一课音乐中的动与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课音乐中的动与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一课音乐中的动与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课音乐中的动与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课音乐中的动与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组织学生听这首《地狱中的奥菲欧》是同一个主题,由于速度、力度的改变(音色、音区也改变),会造成什么样的音乐形象?

让学生讨论完后总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地狱中的奥菲欧》

《乌龟》

音色

小提琴

钢琴

音区

高音区

低音区

音乐形象

轻快活跃、吹欣鼓舞

乌龟缓慢地爬行

3)学生总结,教师点评

5、课后小结

1)新学期的开始,抓好学生的教学常规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音乐中力度和速度会使音乐产生动感与静感,多让学生说一说,评一评,多体会。

第二课

1、复习:

动静感的乐曲是由力度、速度造成的。

导入新课。

2、学习速度、力度的改变是造成音乐形象改变的重要因素。

3、再一次听音乐《地狱中的奥菲欧》《乌龟》。

对乐曲的力度、速度进行听辨分析,使学生懂得动与静的感受是由乐曲的力度、速度的不同所造成的,并将答案填入书上的表格内。

4、歌曲学生《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这是一首E调二拍子歌曲,歌曲音域较宽(5-

),旋律流畅抒情。

5、让学生说一说这首歌曲是歌颂了什么?

用什么样的感情去唱?

6、歌曲教唱:

1)听一听让学生先听范唱录音,提问你最有印象是哪一句?

你能唱出来吗?

2)读一读(再唱一唱)按节奏朗读歌词。

教师示范读一遍,并用音乐伴奏。

再请同学们随着教师的伴奏,有节奏地朗读歌词,同时拍出节奏,要注意休止符和有圆滑线的地方。

读完后再唱歌词,先他段读唱,最后将歌曲完整地唱一遍。

3)划一划找出主歌和副歌部分,划分乐句,找出歌曲中的难点。

4)教一教让班上的同学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教师分小组进行评比、检查发小红花。

7、活动与练习

1)第一练习通过听讨论音乐形象,巩固音乐知识练习。

2)第二练习通过玩节奏球练习节奏。

3)第三练习通过划找出节拍。

4)第四练习通过听找出风格相同的两首。

5)第五练习巩固音名练习。

8、课堂小结:

1)通过练习巩固所滨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2)通过唱培养学生热爱教师的感情。

第二课休止符

1、音乐知识:

0是八分休止符。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并掌握八分休止符。

2、歌曲《早操歌》《嘀哩嘀哩》。

通过学唱这两首歌曲,使学习掌握八分休止符在歌唱中的运用,感受和表现两首歌曲中愉快活泼的情绪。

3、活动与练习:

重点为配合两首歌曲的学习而设计。

其次也安排了一些听辨力度、速度变化的练习,以及二声部训练和即兴创作能力培养的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

是八分休止符的学习0×

×

×

.0

3)第一课时学习音乐知识:

八分休止符的学习0×

.0的认、读、拍,做配合休止符学习的活动与练习,学唱歌曲《早操歌》。

4)第二课时学唱《嘀哩嘀哩》,做配合这首歌曲的活动与练习。

5)第三课时安排:

复习两首歌曲,做听觉和即兴创作的练习。

教学内容

1)学习八分休止符。

2)学唱《早操歌》。

教学目的

1、通过歌曲的视唱,灵活运用八分休止符。

教具准备

磁带、挂谱、卡片、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常规发声练习,用“mo”音型,加上八分休止符和重音记号:

2/412345|

050|54321||

发声练习的目的在于训练学生控制气息,不能大声喊唱,注意口型。

也要注意面部表情,不能一唱发声练习就一脸严肃,要脸带微笑。

3、进入新课:

1)休止符——乐谱中,用来表示声音中断的符号叫休止符。

当看到0时闭口音“m”。

用两手握拳的手势来表示。

再配上踏节拍的练习,来帮助学习掌握这一技能。

2)书本练习:

1、2、3、4、

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练习,教师逐组检查,评比出优秀组。

3)休止符——乐谱中,用来表示声音中断的符号叫休止符。

四分休止符“0”时值相同的音符()

八分休止符“0”时值相同的音符()

4、学习新歌

2)拍一拍教唱这首歌曲时,先让学生找出八分休止的节奏,重点练习。

先用m代替,后闭口内心读拍,停半拍,最后加上手势帮助。

3)学一学学歌谱可采用“lu”跟琴唱的方法,既可练声,又可熟悉旋律,然后视唱旋律,突出重音记号的地方。

4)前半拍休止、后半拍起唱是这首歌曲的特点和难点,需重点练习。

5)本歌曲主要用听唱法学习。

5、活动与练习

1)分组手拍节奏、口读歌词等穿插在歌曲教学之中。

6、课后小结:

1)通过练习八分休止符,帮助学生掌握这一技能,教养学生读拍带有休止符节奏的能力。

2)通过歌曲学习帮助学生通过歌唱,掌握和灵活运用八分休止符,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

(学生十分开心)

第二课0×

.0《嘀哩嘀哩》

1)复习巩固八分休止符。

2)复习巩固连线的两种用法。

1、指导学生用轻快活泼明亮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情绪。

2、复习巩固八分休止符,掌握其在歌曲中的运用。

3、区别连线的两种不同用法。

5、师生问好。

6、常规发声练习,用“mo”音型,加上八分休止符和重音记号:

3/4×

0|×

0||

7、进入新课:

提问: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这样一个符号‘×

’,请同学们回忆它叫什么名字?

我们说它像什么/在歌曲中见到它要怎样做?

(1)拍一拍(教师板书):

2/4×

0|×

—||

方法:

先重点读拍第三、四小节,解决休止符的时值,然后再进行整句练习。

2/4×

提问×

这种节奏有个很特别的名字叫什么?

(前十六后八)

先练习读拍连续的×

,然后练习全句。

(注意强弱拍)

教师出示歌说挂图:

“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一找,哪一句是我们刚才练习过的乐句,找到了,让我们来唱一唱。

(2)唱一唱(教师板书):

先听教师将第四句弹奏一遍,同学们用“ti”、”ta”等节奏音型模唱。

再听老师弹奏第二遍,同学们唱出旋律唱名。

第五句也用同样的方法,解决这两句以后,再进行全曲歌谱视唱,先采用听唱法,即教师弹一句旋律,学生自己视唱,最后让学生边拍节奏边视唱。

(3)听一听(教师板书)

教师放录音,请学生听范唱。

录音机里的小朋友唱得真好听,她们的声音又轻快又明亮,请大家先说说:

春天来了,我们可以看见什么?

听见什么?

你觉得春天是不是最美的季节?

教师归纳:

我们学习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要懂得更好地爱护花草、树木和小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春天的美丽。

(4)读一读(再唱一唱)(教师板书):

节奏朗读歌词。

(5)动一动(教师板书):

教师分发打击乐器,请持乐器的同学分别试奏,然后再为歌曲伴奏,没有乐器的同学边拍手边唱歌曲。

(6)跳一跳(教师板书):

请几位爱好跳舞的同学上来即兴跳一段,让学生感受音乐,培养对音乐的表演能力。

(几个学生跳,其他同学演唱、伴奏。

(7)想一想(教师板书):

1)“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课后练习1说这首歌曲分为两个乐段,你能找出第一个段落结束在什么地方吗?

复习巩固认识反复记号。

2)在《早操歌》中找到连音线,有几外?

唱一唱。

它同《嘀哩嘀哩》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再唱一唱。

(在《早操歌》中有三处用了连音线,《嘀哩嘀哩》中只有圆滑线。

)(课后练习4)

3)听辨音乐的速度和力度。

(课后练习5)

(8)用轻快、活泼的声音,完整演唱《嘀哩嘀哩》

(9)教师小结,下课。

附板书设计:

嘀哩嘀哩

一、发声练习五、读一读

二、拍一拍六、动一动

三、唱一唱七、跳一跳

四、听一听八、想一想

第三课

教学内容:

1、复习《早操歌》和《嘀哩嘀哩》

2、做活动与练习

教学目的:

1、重点为配合两首歌曲的学习而设计。

2、安排听辨力度、速度变化的练习。

3、即兴创作培养的练习。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2/412345|

5|

5|54321||

常规发声练习,用“mo”音型。

3、分一分复习《嘀哩嘀哩》边打节奏边唱。

做课本练习1、分出这首歌曲的两个段落?

第一个段落结束在什么地方?

找出《嘀哩嘀哩》这首歌曲中完全相同的乐句。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最后总评,奖励个别同学

4、拍一拍节奏即兴创作:

在原歌曲《嘀哩嘀哩》节奏中,变换另一种拍法,

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好?

(鼓励部份同学上台表演)可采用创作接龙的做法,一个接一个拍打,比一比谁的反应快。

5、找一找在《早操歌》中找到连音线,有几处?

唱准这些地方的音长。

(同学讨论,小组长汇报,教师总评)

6、听一听听音乐辨明速度和力度

把下面同一旋律演奏五次的音乐,哪一次的速度有变化(渐快或渐慢)哪一次力度有变化(渐强或渐弱),哪一次速度和力度都没有变化,请写在()内。

(同学讨论,小组长汇报,并进行填空与抢答的游戏活动,比一比看谁最快写出,可采用小组竞赛的方法进行。

教师总评)

课后小结:

1、第一、二节课新音乐知识和新歌学习,学生兴趣很大。

2、第三节的活动与游戏是巩固前两节的内容,收获很大。

第三课弱起小节

1、音乐知识:

do在第一线。

了解E大调、E大调的音阶在五线谱上排列的位置。

学习弱起小节知识。

2、学唱可见《小白船》《小小少年》,通过学唱歌曲,了解和熟悉E大调和降E大调音阶在五线谱上的位置。

3、活动与练习有三个内容:

第一个内容是do在第一线的视唱与练习;

第二个内容是音乐知识:

弱起小节歌曲的分辨。

第三个内容是进行力度、曲式、即兴创作等音乐素质培养的练习活动。

do在第一线的视谱练习和掌握弱起小节知识。

教学难点:

由弱起小节而改变的强弱拍韵律的正确演唱,突出弱起后的强拍练习。

四节课时

第一课

1、安排do在第一线的视谱练习,掌握E大调和降E大调音阶在五线谱上的位置。

2、学唱歌曲《小白船》齐唱部分。

1、师生问候:

2、谁的记忆力强:

找学生在五线谱上找出C大调音阶的位置;

再让找学生在五线谱上找出D大调音阶的位置;

并让同学们评一评。

3、复习C、D调音阶的基础上,过渡到do在第一线的音阶练习,在磁性黑板上移动do的位置找出E降E大调音阶的各音位置。

4、听辨do在第一线的音阶,让学生说一说和C、D之间音阶有什么不同?

(其音高介于C和D之间,同时E调要比降E调略为高些)

5、做游戏“小鸟回家”,让学生掌握do在第一线的各音位置。

学唱歌曲:

1、歌曲分析:

歌曲《小白船》是一首朝鲜民歌。

歌曲为降E大调二段体结构,B段为二部合唱。

教学时可以这样做:

1)通过“看谁摆得准又快”的游戏,听音摆出歌曲旋律的音位。

2)通过听音,学习二部合唱的旋律,分乐句听唱,然后再视谱唱。

3)利用一幅画:

满天的星星,月亮像一只小白船,船上有棵桂花树和白兔,有个小朋友坐在月亮船中正唱着动听的歌……启发学生感受歌曲那富有幻想色彩的美的意境。

4)做律动,用体态感受3/4拍子的强弱韵律。

拍手一下,拍腿两下。

走进退步,向前走:

左右左;

向后退:

右左右。

第一乐句最后一小节向右转一圈,第二乐句最后一小节向左转一圈,以此类推。

5)启发学生运用力度记号进行演唱。

例“遥远的地方”用mp演唱,最高音处用f,“飘向西天”用渐弱来处理。

课后小结:

1、通过游戏形式学生在掌握E大调do在第一线的视谱练习容易多了。

2、可以课后让学生写一写歌词。

1、安排继续学唱《小白船》

2、重点练习合唱部分

3、做歌曲学习的活动练习。

2、习二部合唱的旋律,分乐句听唱,然后再视谱唱。

3、利用一幅画:

1、合唱部分是本课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听、唱练习。

第三课和第四课

1、安排做活动与练习,为《小白船》标上力度记号。

2、学习弱起小节知识,学唱歌曲《小小少年》

3、进行歌曲处理。

4、复习《小白船》,做即兴创作练习。

让学生上来讲一讲自己的体会,为什么这个地方用这个力度记号,教师最后点评。

2、学习音乐知识:

弱起小节

通过《小小少年》这首歌曲的学习,将歌中第一句提出分析:

问一问:

你们发现了什么?

(第一小节跟以往的不一样……)

3、让我们来练一练歌曲中大跳音程,唱准歌曲中的几个大跳音程。

4、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在视唱的基础上找出:

第1和第2乐句基本相似,第3和第4句基本一样。

A段可用a+a’来表示,B段用b+b’表示。

5、选择演唱形式,可先让学生画出歌曲的旋律线,看出a和a’的旋律较平稳,b和b’的旋律起伏大,富有激情,学生一般选择A段用领唱或男声唱,B段用齐唱。

6、歌曲是4/4拍子,又是弱起小节,演唱时要注意节拍的强弱关系,由于弱起小节而引起歌曲强弱改变的韵律要唱准确,要突出强拍。

7、学生从听唱到学唱,引导学生进行歌曲处理。

并复习《小白船》做即兴创作练习。

1、让部分同学演唱《小白船》

2、让部分同学演唱《小小少年》

3、让学生分析这两歌曲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4、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的弱起小节。

第四课旋律进行的方式旋律线

旋律进行的方式、旋律线。

通过听觉形象视觉化,对旋律进行的方式加以分析。

让学生了解旋律线对塑造音乐形象的影响。

2、学唱歌曲《月亮月光光》。

训练学生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歌唱。

通过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节奏的听辨能力。

分析旋律进行的方式、旋律线的学习是本课的重点。

歌曲二声部的协和以及弱起小节的演唱是本课的难点。

三节课时

音乐知识——旋律进行的方式

1、感受旋律:

教师先不要让学生看书,而是先用钢琴将书上三幅图下面的六条例子缓慢地弹奏出来,学生闭上眼睛伸出右手臂听着旋律的走向划出旋律线。

2、小组讨论:

通过听使学生有了初步的感受并经过全班同学讨论后,再看书上的三张图,将会理解得更深刻些。

3、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还有哪些歌曲?

4、教师可以再选择一些课本外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分析级进、跳进、同音反复三种旋律进行的方式,然后再听、做这方面的活动练习,效果会更佳。

5、做书本上练习,听三首歌曲的片段,说出哪一首歌曲是以级进为主,哪一首歌曲中跳进较多,哪一首歌曲是同音反复:

123

6、旋律线预备练习:

1)先让学生划书上小熊身上的点,将点连成线就是线条,然后告诉学生旋律也是根据若干点连成的线条,而这些点则是五线谱上高低不同的音符的符头

2)先让学生看着一些短曲的五线谱画出旋律线,再慢慢过渡到听过一首短曲的几个小节旋律后即能画出旋律线。

7、做书本上练习,听一首短曲,从下列几条旋律线中找到这首短曲最后一个乐句的旋律线。

1、同桌互相提问是否认识旋律线。

2、找一首歌曲为它配上旋律线。

1、发声练习:

2、习歌曲旋律时用听唱法,教师用琴按声部逐句弹奏,学生先边用手臂在空中划出旋律线边用“lu”来唱,再请二至四名同学上黑板画出旋律线。

3、克服本歌难点,,除了多听范唱外,在听或唱时采用划拍的方式,

4、在歌曲教唱时必须指导学生掌握好节拍的强弱关系。

5、这首根据台湾童谣整理的歌曲,表现了作者对家园的浓厚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因此让学生听范唱时,让他们闭上眼睛去想象月光笼罩下的田园风光,家乡的优美景色,启发他们从内心深情地去演唱好这首歌曲。

6、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歌曲的意境,让学生欣赏一些与月光有关的中外名曲。

让学生回忆一下小时候学过的儿歌。

1、复习音乐知识:

旋律线

2、复习歌曲《月亮月光光》

1)先学会三条节奏,尤其是1、2条的八分休止符与第三条的切分节奏,要反复操练。

2)教师拍其中的任何一条,学生伸出手指表示。

3)两人一组,一人拍节奏,另一个听辨是哪一条,如说对了两人交换,如说错了,可再听,直到听准为止。

不可以让学生即兴创作一些节奏来听辨。

4)做课本上的视唱练习:

(用视唱接龙的办法)全班分为两大组,第一组视唱第一条,第二组视唱第二条。

先给若干时间让同学在下面做准备,然后每组四名同学上台,一人唱一个乐句,接得好的同学得一分,接不上不得分,每组满分为四分。

第一局比完后两组交换,再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比赛,最后看哪组得分多为优胜组,比赛完后,全班再随老师的琴声将第一、二条视唱一遍。

第三条难度较大,教师可根据本班的实际水平选择进行,演唱中可按上述办法全班分两个声部练习后比赛,最后再合起来。

5)欣赏《草原巡逻兵》

全班静听《草原巡逻兵》音乐,注意听出乐曲的渐慢部分。

全班边听音乐边在座位上做骑马的律动,要随着音乐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动作要在节拍上。

通过活动课会发现学生许多优点。

第五课西洋管弦乐队中的打击乐器管弦乐队

《卡门序曲》

第一、二课

欣赏课

教具:

录音机、磁带、自己设计的挂图四张、卡片、小磁粒、打击乐器等

1、通过欣赏《卡门序曲》,了解管弦乐队的演奏形式。

2、通过欣赏,了解作品结构,分析作品的情绪、速度、力度的变化,在参与活动中,理解作品,欣赏作品,以达到美的享受。

教材分析:

序曲是一种乐曲的体裁,指可惜、清唱剧的开场音乐,参考预示和概括全剧的内容和气氛,其结构大多为奏鸣曲式。

《卡门序曲》的结构为复三段体(也叫做回旋曲式):

结构图示

A(a+b+a)B(c)C(a)

1、节日的进行曲,称《斗牛士进行曲》,气氛热烈、欢快,音乐把人们带到西班牙斗牛场上狂热喧闹的气氛中。

2、弦乐器以轻柔的音色奏出妇女、、儿童跳跃,欢唱的音调。

3、采用歌剧中斗牛士而唱的《斗牛士之歌》,旋律威武雄壮,提高八度的反复部分,带着凯旋进行曲的特点。

4、乐曲进入再现部分,是这个作品的高潮。

一、导入新课

通过挂图复习管弦乐队的组成。

管弦乐队

弦乐器家族

木管乐器家族

铜管乐器家族

打击乐器家族

二、欣赏由管弦乐队演奏的作品《卡门序曲》

4、讲解:

《卡门序曲》选自四幕歌剧《卡门》

作者:

法国作曲家比才

时间:

1820年

5、故事发生在西班牙的赛尼尔。

卡门的是一个吉卜赛姑娘,她在工厂做工,这部歌剧就是讲她的故事。

6、让我们来认识这位吉卜赛姑娘(放《卡门》出志录像)

三、了解作品结构,欣赏全曲,挂图谱

《卡门序曲》图谱

AAAAA

BBBBB

CCCCC

1、提出要求:

1)听音乐看老师指图谱,分别用A、B、C表示。

2)排列出顺序。

3)感受整体情绪。

(A、B、C分别是红、蓝、绿色卡片,请同学们上来放卡片。

2、完成排列顺序(学生上来排):

有多种可能:

1)ABACA

2)AABACCA

教师小结:

两种都对。

其中A、C乐段有反复。

3、曲式结构:

回旋曲。

(学生答。

答不上来老师引导讲解)

4、感受整体情绪:

热烈、欢快、优美、雄壮……(学生回答)

四、《卡门序曲》选自歌剧《卡门》第四幕

《斗牛场上》(看歌剧《卡门》第四幕录像)

通过录像讲解西班牙传统斗活动。

四、分析作品,分段欣赏:

挂分段欣赏图

情绪

速度

力度

A

热烈欢腾

ff

B

欢快活泼

mf

C

雄壮有力

f

卡片:

热烈欢腾欢快活泼雄壮有力快快快ffmff

由学生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