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学期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第三课时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291547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季学期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第三课时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春季学期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第三课时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春季学期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第三课时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春季学期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第三课时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春季学期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第三课时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季学期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第三课时教案Word格式.docx

《春季学期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第三课时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季学期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第三课时教案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季学期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第三课时教案Word格式.docx

感受诗所抒发的情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复习导入。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2.这首题画诗中,苏轼将画中的春色生动形象的描写了出来,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古诗。

3.板书课题:

1.三衢道中

 

学生齐读

学生齐读课题

通过复习导入,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及对上节课所学古诗的掌握情况,进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古诗内容。

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

4.认读生字:

(1)qú

zēngmé

ixīfà

njiǎn

衢曾梅溪泛减

(2)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形近字中识记生字。

(3)学习本课生字。

梅:

书写指导:

注意母字体的书写顺序

组词:

造句:

溪:

注意第六笔撇的书写。

泛:

注意字体的书写顺序。

减:

注意右上角的点别忘记。

提示:

通过音序、结构、部首等分步讲解,帮助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和了解。

5.通读诗文,给诗文划分小节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二)交流汇报:

1.生自由说说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

这首诗是一首纪行诗,诗人描写了自己在三衢道中的见闻,从而抒发了诗人舒畅愉悦的心情。

(师注意鼓励学生敢说并引导学生相互补充)

2.解读作者:

曾几,中国南宋诗人。

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

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

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

3.写作背景:

曾几是一位旅游爱好者。

这首诗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抒写诗人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

过渡:

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

二、精读课文。

1.首先我们先来解读古诗题目。

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2.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古诗的前两句。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梅子:

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乘船。

尽:

尽头。

却:

再。

(1)了解诗中所出现的事物及其相关资料。

1)梅子,也称为青梅,花小,白色,果近球形。

梅子性味甘平、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具有酸中带甜的香味。

2)江南梅子的成熟期,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之间持续天阴有雨,故中国人称这种气候现象为“梅雨”,这段时间也被称为“梅雨季节”。

地区不同梅雨开始和结束也不相同。

(2)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呢?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3)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1)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说说原因。

轻松愉快。

因为黄梅时节本该是阴雨绵绵,现在却天气晴好,使得诗人心情也为之一爽。

(4)第二句诗写的是什么?

这句诗写的是出行路线,诗人乘船去游山去了,“泛尽”了舟,到了小溪的尽头,又换走山路——三衢山中之小道,其乐无穷,其雅无穷,其趣无穷。

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

3.接下来诗人又描写了什么?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绿阴:

苍绿的树荫。

不减:

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鹂:

黄莺。

(1)了解诗中出现的事物。

黄鹂又叫黄莺,羽色鲜黄、艳丽,鸣声悦耳动听。

(2)这两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绿色的树阴还和来时的路上差不多,此时又在山林中增添了几声黄莺的叫声。

(3)这两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4)“来时路”“添得”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4.全文释义:

梅子黄时日日晴,—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

小溪泛尽却山行。

—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

添得黄鹂四五声。

—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山行时的愉悦欢快的心情。

诗人是通过景物描写和自己的活动来表现出这种心情的。

三、拓展阅读

好诗佳句

苏秀道中

宋·

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

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

且喜溪流岸岸深。

四、拓展阅读

清明的心弦

①我喜欢北方的初冬,我喜欢初冬到郊外,到公园去游玩。

②地上的落叶还没有扫尽,枝上的树叶还没有落完,然而,大树已经摆脱了自己沉重的与快乐的负担。

春天它急着发芽生长,夏天它急着去获取太阳的能量,而秋天,累累的果实把枝头压弯。

果实是大地的骄傲、大树的安慰,却又何尝没有把大树压得直不起腰来呢?

③潮水或者池水或者河水,凌晨时分也许会结一层薄冰,薄冰上有腾腾的雾气,雾气倒显得暖烘烘呢。

然后,太阳出来了。

有哪一个太阳比初冬的太阳更亲切、更妩媚、更贴心呢?

雾气消散了,薄冰消融了,初冬的水面比秋水还要明澈怡远,不再有游艇扰乱这平静的水面了,也不再有那么多内行的与二把刀的垂钓下钩者的贪婪,连鱼也变得温和秀气了,它们沉静地栖息在水的深处。

④地阔而又天高,所有的庄稼地都腾出来。

大地吐出一口气,迎接自己的修整,迎接寒潮的删节。

当然,还有瑟瑟的冬麦,农民正在浇过冬的“冻水”,水与铁锨戏弄着太阳。

场上的粮食油料早

已拉运完毕,稀稀落落的几个人在整理谷草。

在初冬,农民也变得从容。

什么适时播种呀,龙口夺粮呀,颗粒归仓呀,那属于昨天,也属于明天。

今天呢?

只见个个笑脸,户户紫烟,炕头已经烧热,穿开裆裤的小孩子却宁愿呆在家门外边。

⑤这时候到郊外、到公园、到田野去吧,游人与过客已经不那么拥挤。

大地、花木、池塘和亭台也显得悠闲,她们已经没有义务为游人竭尽全力地显示她们的千姿百态。

当她们完全放松了以后,也许会更朴素动人。

而这时候的造访者,才是真正的知音。

连冷食库里的啤酒与雪糕也不再被人排队急购,结束了她们大红大紫的俗气,庄重安然。

⑥到郊外、到公园、到田野去吧,野鸽子在天空飞旋,野兔在草窠里奔跑。

和它们一起告别盛夏和金秋;

告别那喧闹的温暖,去迎接漫天晶莹的白雪,迎接那盏盏冰灯,迎接房间里跳动的炉火和火边的沉思絮语,迎接新年、迎接新的宏图大略。

⑦初冬,拨响了那甜蜜而又清明的弦,我真喜欢。

1.本文作者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田野、花木、亭台、野鸽、野兔等景物,写出了初冬的特有美。

2.本篇全文都是用衬托的手法描写景物,如在第②段中用春天“__________”,夏天“_____________”,秋天“_____________”来衬托大树在初冬时的宁静、从容、安详。

3.第④段中“适时播种”、“龙口夺粮”、“颗粒归仓”写的是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情景,这些描写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喜欢初冬?

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大树水面

2.它急着发芽生长它急着去获取太阳的能量累累的果实把枝头压弯

3.在初冬农民也变得从容。

4.首尾呼应,突出中心。

5.因为初冬从容、宁静、安详,可以休整精神,为新的奋斗积蓄力量。

五、课堂练习

(一)下列红色字的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C)

A.曾几(zēng)  绿阴(lǜ)  

B.梅子(mé

i)  小溪(xī)

C.泛尽(fà

ng) 

 不减(jiǎn)

自读课文

指名读要求

指名认读

开火车读

齐读

组词

初夏

梅子黄时

绿阴、黄鹂

认读生字词

通过断句练习,加深学生对诗句的熟读。

交流讨论。

解读作者。

了解古诗题目的含义,帮助学生对古诗的了解。

品读诗句。

了解诗句中词的意思。

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事物及其与天气的联系,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古诗。

了解诗句含义。

品读诗句

了解诗词含义

理解诗句含义。

体会诗句中所描写的景物及诗词在诗中的作用。

了解全诗含义。

体会诗人情感。

拓展学生知识面。

锻炼学生阅读能力,拓展思维。

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并默写。

2、体会古诗中所表达的诗人情感。

课堂小结

《三衢道中》这是一首纪行诗,写诗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感受。

这首诗描述了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山行时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对本节课主要内容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加深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理解。

板书

1.古诗三首

 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交代了季节和天气情况

—交代了出行路线。

绿阴不减来时路,—描写了归程的景色。

—侧面写出诗人游兴高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