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暗示教学的艺术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287902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师暗示教学的艺术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学教师暗示教学的艺术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学教师暗示教学的艺术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学教师暗示教学的艺术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学教师暗示教学的艺术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教师暗示教学的艺术Word格式.docx

《中学教师暗示教学的艺术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暗示教学的艺术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教师暗示教学的艺术Word格式.docx

”洛扎诺夫认为与这倾向紧密组合在一起的,还有态度、动机、期待、兴趣、需要等。

无意识心理倾向,从暗示学的观点可以理解为期待的程度,为某一活动类型所作的内心的和无意识的准备的程度。

此外,影响暗示机制发挥效能的因素有三:

(1)暗示者的权威或威信。

暗示有一种“信誉”效应,就是说声望高、有地位的权威,其暗示作用大。

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将此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2)暗示信息的价值。

索菲亚1955年实验证明接受暗示的能力受信息的权威性的影响很大:

作者的名气愈响,读者的接受力愈大。

另据研究:

学生在记忆权威作家的文句时,其效果较记忆无名作家的文句平均要高两倍。

(3)被暗示者的地位和态度。

暗示学的研究认为:

“即使最强烈的观念,除非和个人的无意识心理倾向结合,和他的态度、动机结合,和他对某一事物的期待结合,和他的需要、兴趣结合,并且和他个人的情绪、智能、意志以及要求等特性谐调,否则是不可能产生暗示的效果的。

”因为一般人都有三道反暗示的防线:

其一、逻辑防线。

“对于它印象上认为不合逻辑动因的,一概挡驾。

”其二、感情防线。

“对于不能达到创造信任感和安全感的,一概挡驾。

”其三、伦理防线。

“凡与个人的道德原则相矛盾的暗示,都是不可能被接受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暗示法进行教学过程中,决不是要去强行突破这三道防线,而是相反,要取得与这三道防线的协调,从而克服它。

“不是强制的方式,而是引起心理共鸣的过程。

二、暗示教学艺术的特点与形式

所谓暗示教学艺术,乃是指教师有意识地、自觉地运用暗示原理,以多种多样、含蓄间接的方式影响学生的行为。

①即如洛扎诺夫所说:

“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角度出发,在学习的交流过程中,力求把各种无意识暗示因素组织起来。

”目的在开发学生个人的潜力,使之达到充分的自我发展。

其实,“暗示教学”并不神秘,我国古代传统教学思想所说的“陶冶”,在心理学上的科学基础就是“暗示”作用,《老子》有云:

“行无言之教”,其中就包括“暗示”作用。

一般说来,暗示教学艺术具有如下特点:

(一)含蓄性和启发性

暗示信息的隐蔽性,使得暗示教学艺术中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带有鲜明的“意会性”特点。

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含而不露的批评、委婉的劝告,都是彼此心照不宣、心领神会的。

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能富有含蓄的暗示,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

这比“赤裸裸”的灌输教育效果要好得多。

因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分析的:

“造成教育少年的困难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种年龄期的人按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的。

(二)直接性和迅速性

在暗示教学艺术中,知识的获得是靠暗示直接获得,通过直觉迅速渗入大脑的。

据实验结果表明,以暗示法进行教学,消化知识的速度,比老方法快1倍到50倍不等。

因为它反对专门地去背诵记忆,要求教学活动直接、迅速地完成。

本世纪60年代开始,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格奥尔基·

洛扎诺夫将暗示机制应用于英语教学,取得了惊人的效果。

他在一个英语教学实验小组经过31天教学,结果使学生学会1600个词汇。

(三)非理性和情境性

暗示相信感情、意志等非理性因素的力量,暗示教学能控制非特定知觉(无意识的、模糊的、非理性的知觉)质量,使之与特定知觉(有意识的、清醒的、理性的知觉)谐调,使受教育者接受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综合影响。

同时,暗示教学艺术非常重视情境的重要作用。

如洛扎诺夫曾把学习英语与音乐、游戏、演戏等结合起来,寓教学于娱乐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到学习的每一分钟都是享受,从而收到惊人的效果,他教学时要求每堂课记100个单词,学生们的平均记忆率高达93.16%。

(四)渗透性和持久性

暗示教学艺术利用位于无意识或极少意识的心理活动之中的、旧有的和情绪上起作用的机制,进行信息的渗透影响,以达到持久记忆的目的。

在常规条件下,要记住11个句子的话,脑的活动量要比休息时增加6.3%;

而在暗示的条件下,只需增加1.05%,何况这暗示条件下出现的记忆,要比一般记忆强14%(P<0.05)。

所谓超级记忆就是暗示教学艺术激发出来的,它来源于人的潜力。

而创造力的假消极状态,特别适宜于作为开发人的潜力准备心理倾向的时刻。

安闲、宁静和愉快态度,超级的内心活动在这状态下正以惊人的节约精力的方式展开。

这就使得暗示教学艺术带上渗透性和持久性的特点。

(五)愉悦性和易接受性

现代心理学认为“不愉快的事往往不经意识就为知觉抵制”,而且“凡是被受试者认为不愉快的事,总不如被他认为愉快的事记得牢”。

①在实验暗示教学的课堂上,由于“消除心理上的和生理上的无谓活动,把自我控制的力量导向不会产生疲劳的事上”,学业的成绩迅速显示,学生的信心迅速建立,紧张从而消失。

暗示教学艺术即要使学生感到学习的每一分钟都是在享受,而自始至终是个愉快的过程,不出现疲劳的症状,倒反而常常伴有休息的效果,因此学生就易于接受教师的暗示信息。

暗示教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按其所用手段和途径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

(1)语言暗示

指通过语言形式进行的暗示。

如教学语言的声调就可藏有丰富的潜台词,而每一种语调都可以使对方获得某种附加的信息。

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最好是多采用提示语言进行暗示性鼓励。

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提高自己教学语言艺术水平,以适应暗示教学的需要。

 

通过言语讲授暗示,主要在于调整和改变语调和语速。

比如言语讲授或朗读的时候,可以通过改变语调和语速来强调和突出有关内容。

一般人以为提高语调和加快语速能够起到强调和突出的作用。

其实,降低语调和减缓语速也能产生强调和突出的效果。

比如《荷塘月色》第五段描写月光有三个十分传神的动词:

"

泻"

、"

浮"

画"

怎样突出这三个动词呢?

方法固然很多,但是,如果这样来暗示看怎么样?

教师朗读到这里,突然充满深情地降低语调,减缓语速读这三个字,学生就容易更认真地注意这三个字,以便于他们接受和思考。

(2)形象暗示

一是指教师形象暗示。

这是师生之间沟通感情、交流思想的过程,包括多方面内容,如手势暗示、眼色暗示、表情暗示、体态暗示、服饰暗示等。

二是榜样形象暗示。

所谓“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就在于榜样形象能够起到行为方式的暗示作用。

(3)氛围暗示

暗示教学艺术的效果,有人评价就是氛围的作用。

如在暗示教学过程中,采用音乐配合的艺术语调,教室的气氛始终充满了乐趣、欢快、轻松和舒适。

实验表明,有音乐伴随的教材介绍,比没有音乐伴随的介绍,记忆率高2.17~1.50倍。

可见,教学氛围的暗示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4)活动暗示

在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的各种内容与形式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意图渗透其中,亦可使学生受到有益的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

同时,学生在活动中往往处在最自然的状态下,各种思想及个性特点都在教师面前暴露无遗,针对学生的现实情况进行暗示教学,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

(5)综合暗示

指综合了各种手段而实施全面的暗示教学形式。

其中艺术是运用综合暗示最典型的例子。

因为艺术的表现形式、色彩、韵律和节奏是通过非理性知觉打动人的全身心的。

这通路要比理性知觉短得多、直接得多。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洛扎诺夫说“艺术是最有力的暗示”。

就因为艺术是直接诉诸情感与直觉等无意识知觉的,是动员非特定心理反应的,所以综合运用各种艺术形式是暗示教学的技术。

(6)榜样暗示

榜样暗示即行为暗示。

有些课文,不太容易引起学习的兴趣,比如议论文、说明文之类。

尤其在自读分析时,有的学生容易马虎从事,应付差事,教师可以寻找一个认真的学生,树立一个榜样:

×

同学多了不起,已经连续给三段划了层次,而且划得很准确。

当然这个学生应该具备代表性,不能挑最好的学生,因为其他学生和他比有差距,起不到榜样的作用;

也不能挑最差的学生,因为其他学生不一定相信教师讲的内容,结果不仅不能起到榜样的暗示作用,还会适得其反。

(7)权威暗示

声望高,有权威的人,其暗示作用大。

要想引起学生读某一本书的兴趣,最好请在班上有威望的学生作一点介绍。

或者由教师自己"

现身说法"

,某某书非常感人,本来不想看,一看就不愿意放下来。

不必要直接要求:

你们要读×

书,还要交读书笔记。

学生本身学习任务就很重,带着"

多余"

的学习任务去读书,容易产生抵触心理。

(8)艺术暗示

洛扎诺夫认为:

艺术是最有力暗示。

当学生舒舒服服地坐着听音乐、听故事、听诗歌朗诵和看电视短片的时候,他们的思想容易沉浸音乐、故事、诗歌、和电视之中。

他们在享受艺术美的时候,身心处在松弛状态,并不在理解与记忆上特别用力。

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学生这时的心理潜力受到激发:

联想翩翩,情绪起伏,思维活跃,记忆深刻。

上《雄关赋》,放一段董文华的《长城长》,教《一次大型的浪石流》,编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学《祝福》放一段《祝福》的电影境头。

各种艺术形式都可以成为创设暗示教学情境的手段。

三、 

遵循原则 

1、愉快而不紧张的原则。

要求教师有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表情,温和的语调,造成轻松愉快的氛围。

2、有意识与无意识统一的原则。

一般说来,人们都强调有意识心理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而忽视无意识的心理活动。

有意识和无意识结合在一起,能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有意识可以控制无意识,无意识可以调节有意识,两者和谐统一时,才是最有效的学习心理状态。

3、"

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的原则。

暗示教学表面上看,似乎是"

无目的"

的,其实是在教师精心组织下的教学行为,是有目的的。

它能达到"

无目的合目的性"

的教学效果。

4、轻松愉快而不紧张原则

也就是说教学过程必须组织得轻松、自然、愉快。

传统教学总是把学习看成痛苦的事情。

“头悬梁,椎刺骨”,“映雪囊荧”的劝学苦读故事向人们暗示,要想获得知识,就必须付出痛苦的甚至是鲜血代价。

是不是付出了痛苦的代价就会收到理想的效果呢?

恰恰相反,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凡是不愉快的事往往不经意识就为知觉抵制,总不如愉快的事记得牢。

这其实是人们随处可见的事实。

你可以回忆一下过去,返视自己的内心,看看记忆仓库中愉快的事情多还是痛苦的事情多,就会对这一点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追求快乐是人的天性,我们的生命的本来状态就是充满着知识和快乐的。

学生感到学习紧张痛苦的根源,还由于学生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

这也是传统观念与教学方法对学生长期进行消极暗示的结果,也有自我的暗示。

这些消极暗示的思想观念内化学生的信念,认为自己没有什么潜力,只能学那么多,只能学那么快,甚至自己根本就不是读书做学问的料,是一块“不可雕”的朽木。

这些错误的观念和过去失败的体验,毒化了学生的信心,对学习采用消极退缩的被动态度,极大地影响了学生智能的发挥。

所以第一步工作:

是清除学生头脑中的这些精神毒素和心理垃圾。

5、有意识和无意识整体统一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和无意识,大脑两个半球,理智和感情都要协调统一地发挥整体作用。

而人们的学习、认知过程,是大脑理性思维感情,有意识和无意识协调统一的作用过程。

有意识和无意识活动越是紧密联系,浑然一体,人的学习,认识活动便越有成效。

传统的教学只看重人的理性的力量,过分相信意识的能力,教学方法只发挥了大脑左半球的功能,严重忽视了感情对理性,无意识对意识的调节作用。

无意识不仅仅是调节意识的问题,它本身是有意识的基础,意识的大厦是建立在无意识宽厚的基础之上的。

按弗洛伊德的说法,意识是冰山浮在水面上的那一小部分,大部分是没在水面下的无意识。

传统的教学把学生看成是可以操作,控制的机械,或者是可以注入知识观念的容器,使得有意识和无意识之间严重失调。

教师应把学生看作是理性和感情,有意识和无意识相统一的整体,在课堂上大量应用各种艺术手段-音乐会、短剧、游戏等,促进了有意识和无意识活动的统一。

6、师生关系的和谐原则

这条原则也称为暗示相互原则,它要求在课堂上建立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而教学能否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又是至关重要的。

卡尔·

罗杰斯在其《给学习自由》一书中说:

“在学习的开初,教师的职业能力和渊博的学识,课的组织,视听工具的使用和教学程序的排序,讲座质量的高低和参考书的多少,全不相干,尽管这些因素在某一时刻是有用的,甚至是有益的。

但学习不靠这些,学习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相互关系,靠这种关系中的态度。

”任何人都希望被人接纳、看重、欣赏的心理需要,这种需要在课堂上的满足,靠的是教师、学生的相互给予,当然还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给予。

对教师来说,就需要了解一些心理学的知识,熟悉的心理需要以及满足这些需要的条件、方式、程度与时机,善于建立与维护相互理解、尊重、信任、支持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课堂中,始终存在着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各种各样的暗示作用与信息交流。

教师的威信、尊严、受课的艺术、精神状态甚至仪表,服饰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而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水平,精神状态、课堂纪律等也对教师形成一种暗示,造成一种课堂气氛。

为形成这种气氛,教师要真心尊重学生,相信他们能够学好,学生也要由衷地尊重信任教师。

四、暗示教学艺术的价值及其对教师的要求

从以上分析可见,暗示教学艺术的价值是多方面的:

(一)暗示教学艺术的价值

1、暗示教学艺术意在激发学生个人的学习潜能

即指通过暗示手段,使个人具备无意识心理倾向,并且指引这倾向和个人的动机、兴趣、期待等相结合,以激发个人闲置而未利用的巨大潜力。

可以说暗示是能激发个人潜力的因素。

运用暗示教学的“最终效应是个人的一定潜力活化”。

即,使个人的智慧潜力化为现实的巨大心理活动能力。

2、暗示教学艺术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直觉思维能力

因为暗示信息的含蓄性和启发性,就使得学生在接受、领会暗示信息,并对此做出反应的过程中,发展了相应的直觉思维能力。

这对于学生赢得学习的主动权、提高学习效率,乃至培养其善于发现、敢于创造的良好的思维品质都是大有益处的。

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一个人的直觉思维水平,就标志着他的智力水平和聪明程度。

3、暗示教学艺术可以促进理智与情感的协调发展

暗示教学艺术将学生看作理性和感情同时在活动的整体,要求教育者通过协调大脑左右两半球的活动,而有力地促进学生理智与情感的协调发展。

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因为人的感情与理智总是紧密地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忽视任何一方都会造成学生的片面发展。

这正像日本心理学家泷泽武久说的:

“在促进儿童的学习方面,不能无视感情的作用:

情感交织在人的思维中,或者成为刺激,或者成为障碍。

4、暗示教学艺术使教学活动成为轻松愉快的事情

怎样有效地解除学生由“苦学”带来的学习痛苦和现代教师的“厌教”情绪,而使学生乐学、教师乐教,这是目前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领域内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

暗示教学艺术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它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的每一分钟都是在享受,让教师的教学活动因此获得令人愉悦的反馈结果,使教学活动成为真正轻松愉快的事情。

暗示教学艺术对教师的修养提出了相对来说比较高的要求,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二)暗示教学艺术对教师的修养提出了相对来说比较高的要求

1、教师在说话中要注意将内容和身体各部表情相协调

因为在说与听这一交流活动中,说话的内容处在听者注意力的中心,而说话人的态度、表情处在注意力的外围,要达到交流的最佳效果,必须使中心和外围充分协调,以使学生从教师身上获得更多的暗示信息。

同时,由于教师身体各部表情与语言不同,它主要诉诸学生的视觉,具有形象、生动、鲜明、真实的特征,并且由于它们大多属于无声的暗示信息,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用来处理某些偶发事件,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不致影响全班学生的学习。

2、教师要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因为暗示相互作用原理是指暗示教学在暗示者、受暗示者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条件下实施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是暗示教学艺术成功的关键。

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收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

可以说,师生之间平等民主、融洽合作的人际关系,可以造成趣味、欢快、轻松和舒适的教学气氛,甚至能“消除心理上、生理上的无谓示动,把自我控制的力量导向不会产生疲劳的事情上”。

3、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暗示

学生要有效地消除紧张与焦虑心情,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就要靠必要的自我暗示来完成,教师就有义务进行正确的指导,以卓有成效地收到预期的效果。

正如暗示教学法提倡者之一,美国人类研究社社长卡尔·

施米歇尔所说:

“如果你认为学习另一种语文很困难,你就会感到很困难。

但是如果你真的把精神放松,相信你的教师,并且懂得学习是你头脑要做的最自然的事情之一,事情就会比你可能想到的情况还要容易。

通过启发使学生相信这一点,然后实际加以证明,这就是这种方法的不可思议的力量所在。

4、教师要慎用评价性暗示

一般地说,教学中的评价性暗示有积极暗示与消极暗示之分。

积极暗示指通过暗示给学生以肯定性的或鼓励性的评价,使学生的行为方式得以继续或加强;

而消极暗示则是指通过暗示给学生以否定性的或压抑性的评价,使学生的行为方式得以抑制或停止。

教师在使用这些评价性暗示时一定要慎重从事,力争做到及时而准确,掌握好火候与分寸感,同时要教育学生认真对待评价性暗示,以确保暗示教学艺术的成功!

五、教例评点

1、有位高一学生写了一篇作文,从头到尾只有最后一个句号,中间都是逗号。

鲁迅先生倡导青年看一些自己专业以外的书,为什么呢?

因为"

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

,曾经有位小有名气的作家把老年人腿上隆起的"

筋"

说成是动脉,试想,如果人的动脉隆起让你看见了那该是什么后果,也许这位先生在文学方面是有一定造诣的,但连最基本的科学常识都不清楚或者自己不知道还要妄加断言的作家的创作怎么能让人信服呢?

鲁迅先生说过:

蜜蜂采自不同的花而酿成的蜜才是最甜的,"

科幻之父"

凡尔纳一生贡献给我们的优质科幻小说不计其数,人们对他的评价是"

凡尔纳首先是科学家,然后才是文学家"

而另一位科幻巨匠阿的摩夫本身就是化学家,自第一部小说集《黄昏》出版以来,一直高产优质。

他们为什么能成功,并且硕果累累呢?

就是因为他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和很高的科学素养,是科学为他们的文学七彩鸟添上了绚丽的翅膀,同样,对于我们这些尚在校园中拼搏的莘莘学子来说,学习不畸型,很直接的就是指不偏科了,我们这一代不应该只有数理化公式而没有丰富的情感,同样也不能只有浓烈的感情而没有逻辑思想能力。

通常情况下,语文教师要直接批评这种现象:

这样只能给读文章的人产生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但是,教学实践告诉人们,这样的话即使重复若干遍,学生也未必能纠正,这位教高一语文的教师,并没有批评这位学生,也没有要求班上的其他学生要重视点好标点符号。

只是讲:

有一篇文章的内容写得很好,现在我按照他写的格局从头到尾原原本本的读一遍。

接着这位语文老师把这篇文章从头到尾,读了一遍,脸上都憋红了。

刚一停下,全班哗然。

接着师生交流:

师:

你们觉得这篇作文写得怎么样?

生:

(不语)

你们笑什么?

老师,您在中间为什么不停顿。

我们有言在先,尊重作者的原文格局。

作者原文怎样?

原文只点了一个句号,中间多是逗号。

原来是这样的。

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用好标点符号。

句号。

对!

其实,从内容上看,这篇作文是一篇优秀作文。

如果注意点好标点符号,那就更好了。

评点:

学生作文从头到尾只点一个句号,中间全用逗号停顿;

主要原因不在于学生缺乏标点符号的知识,而在于态度马虎,不重视标点符号。

而且这是一些中学生的通病。

所以,针对这样的认识态度及其存在的普遍性,教师不惜花费相当的教学精力,"

尊重原文格局"

、把作文读一遍,其目的在于凸现不认真点好标点符号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听老师读作文,而自然而然地产生要点好标点的意识。

这样,就达到了"

的效果。

这位教师,还注意到学生的人格和尊严,虽然采用暗示法批评了不认真点标点的学生,但是挑选的是一篇优秀作文;

他又宣布了这是一篇优秀作文。

这样使被批语学生心理得到平衡,自然会下决心在以后的作文中重视标点符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