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市城市规划管理技规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282964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凯里市城市规划管理技规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凯里市城市规划管理技规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凯里市城市规划管理技规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凯里市城市规划管理技规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凯里市城市规划管理技规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凯里市城市规划管理技规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凯里市城市规划管理技规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凯里市城市规划管理技规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凯里市城市规划管理技规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商业面积或者办公面积达不到该建筑面积10%,或者只有底层为商业或者办公的综合住宅,按住宅面积计算,建筑容积率按附表二中住宅的指标执行。

  第十三条建设用地可利用地形高差,消防车能直接进入建筑平台面并达到该建筑消防出入口的,其建筑密度不得大于60%。

  第十四条旧城区临城市主干道和次干道一线的建设用地,考虑拆迁量大、退道路红线等因素,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可适当提高。

  第十五条原有建筑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已超出规定值的,不得在原有建设用地范围内进行加层、扩建。

  第十六条中心城区临商业干道的建设项目,能够提供为社会使用的地面广场,下沉式广场、公共停车场、屋顶平台、通道、绿地等公共开放空间的,在满足规划要求及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提高容积率,增加的建筑面积按附表三《提供开放空间增加建筑面积控制表》控制。

批准增加的建筑面积不得超过原建筑面积的25%,已作为开放空间的不得改作它用,不得增加建筑物。

  第十七条建筑物之间因公共交通需要,架设穿越城市道路的空中人行廊道的,应报城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廊道的净宽度不大于6米,廊道下的净空高度不小于5.5米,但穿越长度不小于16米且不通行任何车辆的城市公路的廊道下的净空高度不小于4.6米。

  

(二)廊道内一般不得设置商业设施

  凡符合前款规定的廊道,其建筑面积可不计入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第十八条计算容积率时,地下室、高出地面标高1.5米以下的半地下室,层高不大于2.2米的夹层及底层作为城市开放空间的架空层,其建筑面积不计。

第四章建筑间距

  第十九条建筑间距除必须符合消防、卫生、环保、绿化、安全、工程管线、建筑设计规范和文物古迹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外,应同时符合本章的规定。

  第二十条住宅间距应当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综合考虑采光、通风、消防、防灾、管线埋设、视觉卫生等要求外,中高层以下住宅间距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住宅日照间距

  南北向平行布置的住宅,建筑高度与建筑正面间距之比L不小于1∶1.1。

旧城改造密集地块,可适当降低,但不得小于1∶0.9。

  

(二)住宅正面间距折减、应按照标准确定的不同方位的日照间距系数控制,也可采用附表四《不同方位间距折减系数》换算。

  (三)相互垂直布置的住宅、山墙面对纵墙面、山墙不得开窗和挑阳台。

山墙面进深宜控制在12米以下,建筑最小间距不得少于10米,临山墙开间不得双侧设置阳台。

进深大于12米的山墙或山墙开窗的,应按照开窗面日照间距退让,阳台设置不得大于建筑面宽的三分之二。

  (四)既非平行也非垂直布置的住宅

  1、当两幢住宅纵墙开窗面对纵墙开窗面的夹角小于或者等于15°

时,按开窗面对开窗面的间距要求确定,最窄处间距不得小于1∶1.0。

  2、当两幢住宅纵墙开窗面对纵墙开窗面的夹角大于15°

小于45°

时,最窄处间距不得小于15米。

  3、当两幢住宅纵墙开窗面对纵墙开窗面的夹角等于或者大于45°

小于60°

时,最窄处间距不得小于13米。

  4、当两幢住宅纵墙开窗面对纵墙开窗面的夹角等于或者大于60°

小于90°

时,按山窗面对纵墙开窗间距控制,最窄处间距不得小于10米。

  (五)当住宅布置利用南向、东向或南偏东、南偏西30°

以内的坡地高差时,视利用地形高差的具体尺寸,对间距折减,折减后的间距不得小于13米;

30°

以内的北向坡,视地形高差的具体尺寸、相应加大间距。

低层住宅开窗间距不小于8米。

  第二十一条中高层以下点式住宅山墙与山墙的间距不得小于6米,山墙不得开窗和挑阳台。

大于等于10米的山墙允许设置通气高窗,不得挑阳台。

低层住宅山墙间距不得小于3.5米。

  第二十二条中高层以下点式住宅之间间距之比L≥1∶1;

中高层以下点式住宅与相邻住宅的间距,按照本规定第二十条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24米以下公共建筑之间及与中高层以下住宅的间距按本规定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高层建筑与中高层以下住宅的间距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一)南北向布置、面宽小于等于40米的高层建筑与北侧住宅的间距按高层建筑高度的0.4倍控制,且最小间距不得小于24米,面宽大于40米的高层建筑与北侧住宅的间距按高层建筑高度的0.5倍控制,且最小间距不得小于24米。

  

(二)面宽小于等于40米的高层建筑与南侧住宅间距按高层建筑高度的0.35倍控制,且最小间不得小于20米;

面宽大于40米的高层建筑与南侧住宅的间距按高层建筑高度的0.4倍控制,且最小间距不得小于24米。

  (三)建筑朝向为东西向的,高层建筑与西侧住宅的间距按高层建筑高度的0.4倍控制,高层建筑与东侧住宅的间距按高层建筑高度的0.35倍控制,且最小间距不得小于24米。

  (四)高层条式、点式建筑的短边或山墙面与中高层以下住宅山墙面间距不得小于13米。

  (五)高层建筑裙房与相邻住宅的间距按本规定第二十条执行。

  第二十五条两幢高层建筑及临街连续布置的高层点式建筑之间的开窗面间距,南北向平行布置的,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45倍,并不得小于24米;

东西向平行布置的,不小于东侧建筑高度的0.4倍,并不得小于20米。

  第二十六条高层住宅建筑的采光槽,宽深比不小于1∶2.5,开槽宽度最小不得小于2.7米;

中高层以下住宅采光槽、宽深比不得小于1∶2,开槽宽度最小不得小于2.4米;

中高层以下住宅内天井长宽平面轴线尺寸不得小于3.3米×

3.3米。

  第二十七条挡墙、护坡与建筑的最小间距要求

  

(一)在无地质灾害影响下,应满足住宅日照、通风、防护、消防的需要。

  

(二)高度大于2米小于6米的挡墙和护坡的上缘与建筑的净距离不得小于5米,下缘与建筑的净距离不得小于3米。

  (三)高度大于6米的挡墙应作退台处理,退台宽度不得小于1.5米。

  第二十八条100米以上高层建筑及其他非住宅建筑的间距,特殊地形、地段的建筑间距在符合交通、消防、采光、通风、城市景观的规定条件下,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确定。

  第二十九条非住宅建筑的间距(如:

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教学楼),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筑物的性质,标准和有关规定确定。

第三十条凡相邻建筑物已列为城市近期规划建设项目需拆或改造的,中高层以下住宅间距可以按以下规定控制(含相邻建筑物为私人自建住宅的):

(一)南北向平行布置的,新建住宅与相邻住宅间距应按第二十条第

(一)款规定的标准日照间距控制;

(二)改造的住宅与相邻住宅间距应大于原有间距(原有间距已满足标准日照间距的按标准间距控制),且还应按标准日照间距的0.5倍退让相邻土地界线;

(三)住宅正面间距折减按不同方位的日照间距系数参照表四进行换算。

第五章建筑物退让距离

  第三十一条建筑物沿城市道路、公路、铁路、河道、排水干线、人防设施、文物古迹,电力保护区及用地边界建设时,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外,应同时符合本章程的规定。

  第三十二条建筑物沿用地边界修建,应按本规定第四章建筑间距规定的一半或按相邻建筑的间距要求退让。

不开窗的山墙沿用地边界布置时,应按3米和满足相邻建筑的间距要求退让。

  第三十三条沿城市道路两则新建、改建、扩建筑物,建筑退让距离按附表(五)执行。

  第三十四条规划宽度25米以上城市道路交叉口范围的建筑,退让城市道路红线距离在路段规定退让的基础上再退5米。

  第三十五条沿红线宽度小于20米的规划道路,两侧建筑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的规定退让。

  第三十六条新建大型影剧院、大型商场、游乐场、体育馆、展览馆等公共建筑,主出入口方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不小于15米,并满足停车、廻车、人流集散等方面的需要。

  第三十七条除需要与城市管线接口的上、下水管道以外,建筑物、构筑物的围墙、基础、地下建筑、踏步、阳台、雨棚、水表井、化粪池及附属设施不得侵占规划道路红线。

  第三十八条地下建筑应按用地边界退让3米以上修建。

地下建筑临城市道路应按地面建筑临城市道路要求退让。

  第三十九条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临公路或高等级公路两侧建筑的退让,必须符合城市规划管理规定和交通管理部门的规定,在城市规划区范围以外的城镇,村镇临公路或高等级公路两侧的建筑,退让距离应符合村镇建设管理和交通管理部门的规定。

  第四十条沿城区金井河、洗马河两侧修建筑物、构筑物,按规划的河床边线退让不得小于6米,排水干线按规划的干线外退让不小于3.5米作为保护范围。

  第四十一条沿铁路两则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退让距离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在铁路干线和规划铁路干线两侧建设的,除直接为铁路服务设施以外,离边股轨道中心线的距离不小于20米,在铁路支线、专用线两侧建设的,离边股轨道中心线的距离不小于15米。

在铁路两侧修建围墙的,离边股轨道中心线距离不小于5米,围墙的高度不得大于2.5米。

  

(二)沿铁路修建高层建筑、高大构筑物(水塔、烟囱等),危险品仓库和厂房、堆场时,其退让距离须经铁路有关部门审核后方可确定。

  第四十二条在电力保护区范围内不得新建建筑物;

架空电力线在穿越城镇、工矿区时应保持足够的水平安全距离。

  

(一)架空电力线保护区:

指电力导线外侧延伸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区域。

一般地区电力导线的保护距离如下:

  10千伏5米

   35—110千伏10米

   220千伏15米

   5000千伏20米

 

(二)架空电力线在穿越城镇、工矿区与建筑应保持的水平安全距离如下:

    220——380千伏1.0米

    10千伏1.5米

    35千伏3.0米

    110千伏4.0米

    220千伏5.0米

    500千伏8.5米

  第四十三条在人防设施附近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退让距离按国家人防工程建设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四条在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范围及文物保护的建设控制地带进行建设,应当按国家文物保护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建筑物的高度控制

  第四十五条建筑物的高度必须符合日照、间距、消防等方面的规定。

  第四十六条建筑高度应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同时应服从城市景观规划、城市设计、城市结点规划需要控制的高度。

没有高度控制的地带,按下列公式计算控制建筑高度。

  H≤1.5(B+b)

  公式中:

H——沿街建筑高度

B——规划道路红线宽

b——建筑物后退规划道路红线距离

  第四十七条七层及以上住宅或者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米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

有下列情形的,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底层作为商店或其它用房的多层住宅,其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的室外设计地面高度超过16米必须设置电梯。

  

(二)底层做架空层或贮存空间的高层住宅,其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建筑物的室外设计地面高度超过16米时必须设置电梯。

  (三)顶层为两层一套的跃层住宅时,跃层部分不计层数。

其顶层住户入口层楼面距该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不超过16米时,可不设电梯。

  (四)住宅中间层有直通室外地面的出入口并具有消防通道时,其层数可由中间层起计算,总层数不得超过九层。

  第四十八条在航空港、气象台、电台、电信、微波通信、卫星地面站、军事设施等有净空要求的地区新建、扩建建筑物、构筑物时,其高度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第四十九条在文物保护建设控制地带和风景名胜区核心区以外新建、改建建筑物,其高度应符合有关条例及规定。

第七章市政公用设施

  第五十条城市的各类管线应根据不同管线的特性和设置要求综合布置,各类管线相互间的水平与垂直净距和各种管线与建筑物及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按《城市工程管理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的要求控制。

  第五十一条沿城市道路规划与建设的各种地下管线走向应与道路中心线相平行,其埋设深度应根据道路结构标高和管线的安全要求确定,在人行道内建设的各种管沟,其管沟预制盖板不得外露,以保证行人通行。

道路红线宽度超过30米的城市干道,管线可以双侧布线。

  第五十二条工程管线埋设完毕后,必须作竣工测量,报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五十三条新建、改建城市道路应按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及以下规定执行。

  

(一)城市道路设计、施工应符合规划的道路红线宽度及竖向标高。

  

(二)道路纵坡控制在5%以下。

特殊地段最大纵坡不得超过9%,并根据不同的坡度及设计车速控制坡长。

最小纵坡应大于或等于0.5%,困难时,可大于或等于0.3%。

  (三)城市道路纵坡不得直接插入交叉口,应设有保证安全要求的缓和段,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范围内纵坡不应大于3%。

  (四)人行过街天桥及跨街道的建筑物、构筑物净空不得低于4.5米,人行天桥桥面宽不得小于梯道宽,人行地道净空不得低于2.5米,跨越铁路的人行天桥、建筑物、构筑物净空不得低于6.5米。

  (五)人行道道路道沿高度不得小于0.15米。

  (六)新建、改建城市道路应按规范设置方便残疾人使用的盲道等无障碍设施。

  (七)特殊地形、地段城市道路建设,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确定。

  第五十四条新建、改建城市桥梁按照桥梁设计规范要求并遵循以下规定:

  

(一)新建、改建桥梁的净宽不应小于规划的道路红线宽度。

  

(二)桥梁的设计应考虑管线通过,可燃、易燃工程管线不宜利用交通桥梁跨越河道。

  (三)桥梁的横断面划分应与道路横断面一致。

  第五十五条城市规划范围的新区建设、旧城改造项目、应按下列建筑面积规划指标规定设置环境卫生设施。

  

(一)公共厕所设置

  1、居住小区按10—15m2/千人。

  2、车站、体育场(馆)、加油站及农贸市场按集散人流15—25m2/千人设置。

  3、购物中心、文化娱乐中心按5—15m2/千人设置。

  4、公共厕所的相隔距离或服务范围:

主要繁华街道公共厕所之间的距离为400—500米;

流动人口高密集的街道宜小于400米;

一般街道公厕之间的距离约750—1000米为宜;

新建居民区为300—500米。

  5、公共厕所按2500—3000人设置一座,建筑面积约40—60m2。

  

(二)生活垃圾收集点设置

  1、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一般不超过70米一个,用地面积不小于40m2,与周围的建筑间隔不小于5米。

  2、废物箱的设置间隔:

商业大街30—50米;

交通干道50—80米;

一般道路80—100米。

  3、垃圾收集点的位置应设置在既方便居民又不影响市容

屋面标高与

地面标高

折算系数

不直接对外开放

可直接对外开放

小于等于5.0米

0.8

1.0

大于5—12米

0.6

大于12—18米

0.4

大于18—24米

0.2

大于24米

观瞻的非临街位置。

  (三)垃圾转运站、垃圾堆场

  1、小型转运站每0.7—1平方公里设置一座,用地面积不小于100平方米,与周围的建筑间隔不小于8米。

  2、城市生活垃圾堆场应设置在城市郊区,拟选位置应注意城市主导风向,并避开城市水源保护范围及地质灾害地区。

垃圾堆场应设置围墙、道路、绿化和管理用房,应具备环境保护的处理措施,使用时间不少于10年。

  (四)汽车洗车场

  在入城道路口,城郊结合部设置洗车场和市内小型洗车点,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置的原则设置,应符合环境保护和市容环境卫生的有关规定。

  第五十六条城市各类停车场(库)应执行下列规定:

  

(一)公共建筑、公共服务设施及一、二类住宅按附表《停车泊位指标表》规定执行。

  

(二)停车场(库)应根据就近位置,节约用地,利用地表的原则,宜采用地下或多层车库。

  (三)机动车停车场入口应符合行车视距的要求,并应右转出入车道。

  (四)停车场出入口应距离人行过街天桥、地道和桥梁、隧道坡道起止线50米以远,50个车位以下的停车场可设一个出入口,净宽度不小于7米;

50—300个车位的停车场,应设两个出入口,出入口距离应大于20米;

大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口和入口分开设置,两出入口距离应大于20米。

  (五)停车场(库)的设计应按公安部、建设部[88]公(公管)字第90号《汽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执行。

  第五十七条户外广告设施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不宜采用悬挂式广告。

  

(二)大型户外广告不得遮挡城市景观、城市绿化、标志性建筑、交通设施、纪念性建筑、党政机关、文物古迹及城市小品,不得影响相邻建筑物的采光、通风、交通、消防。

  (三)不宜在道路中心隔离栏杆及车辆转弯视距范围内设置。

(四)户外广告除以上规定外,按凯里市广告管理办法执行。

第八章城市绿地

  第五十八条城市道路绿地率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

红线宽度大于等于4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

红线宽度小于4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道路绿地布局中,种植乔木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米;

主干路上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宜小于2.5米;

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米。

  旧城改建道路酌情降低,但不得低于上述绿地率指标的一半。

  

(二)中心岛绿地应保持各路口之间的行车视线通透。

  (三)公共活动广场周边宜种植高大乔木。

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20%。

  (四)车站、码头的集散广场绿化应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树种种植。

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10%。

  (五)行道树绿带下方不得敷设管线,树木与其他设施的最小水平距离应符合附表七《树木与其他设施最小水平距离控制表》的规定。

  第五十九条居住区绿化

  

(一)新建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的绿地配置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的要求执行。

  

(二)绿地率:

新区建设不得低于35%。

旧区改建不得低于25%。

  (三)在市中心区,确定难以达到规定绿地指标的,经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利用屋面绿化折算绿地指标,折算比例按下表执行。

折算的绿地面积不得大于规定面积的20%。

  绿化面积折算表

  第六十条计算绿地率的绿化面积,包括建设基地类的集中绿地面积和房前屋后、街坊道路两侧及规定的建筑间距内的零星绿地面积。

  集中绿地面积,在居住用地中应不少于用地总面积的10%,在体育、医疗和教育科研设计用地中应符合有关专业规范(定),在其它类别用地中应不少于5%。

  沿城市道路两侧的绿化隔离带不得作为集中绿地计算。

  第六十一条规划确定的绿化用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用地性质,不得非法占用。

第九章附则

  第六十二条本规定是实施《凯里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具体技术规定。

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按《贵州省城市规划区违法建设行政处罚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六十三条本规定由凯里市规划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六十四条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二000年四月三日公布实施的《凯里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同时废止。

附录一

名词解释

  1、建筑容积率:

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

  2、建筑密度:

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

  3、低层住宅:

层数为1-3层的住宅。

  4、多层住宅:

层数为4-6层的住宅。

  5、中高层住宅:

层数为7-9层的住宅。

  6、高层住宅:

层数等于或大于10层的住宅。

  7、高层建筑:

公共建筑总高度超过24米低于100米的建筑。

  8、超高层建筑:

总高度超过100米的建筑。

  9、建筑红线:

指规划建筑的外框线及尺寸,以及规划建筑外框与相临城市道路、相临建筑间距的控制标注。

  10、道路红线:

指规划道路横断面的二条控制线。

  11、河道蓝线:

指规划河道横断面的二条控制线。

  12、绿线:

绿化用地控制线。

  13、采光间距计算起点是以底层窗台面室外地坪1.2m高的外墙位置。

附录二

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