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第41题解题策略1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280277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2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卷第41题解题策略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全国卷第41题解题策略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全国卷第41题解题策略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全国卷第41题解题策略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全国卷第41题解题策略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卷第41题解题策略1Word文件下载.docx

《全国卷第41题解题策略1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卷第41题解题策略1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卷第41题解题策略1Word文件下载.docx

2014年全国Ⅰ卷和Ⅱ卷;

2015年全国Ⅱ卷。

(2)历史探讨题:

观点判断+论证评价。

如2010年观点论证;

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从两种观点中选其一;

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从赞成、反对、片面三种观点中选其一;

2015年全国Ⅰ卷自主观点下多维阐释。

2.找准关键词语,理顺思路,有格有式

(1)历史阐释题中常见行为动词为“说明”(证明)、“阐述”(阐明并论述)。

此类题答题步骤一般为两步:

①材料观点“为何”(是什么)

提升小结

②论证过程“缘何”(为什么)

(2)历史探讨题中常见的行为动词为“评”、“评述”、“评论”、“评析”(评价并论述),“探讨”或“探究”(探索研讨)。

此类题答题步骤一般为三步:

②我的观点“若何”(怎么样)提升小结

③论证过程“缘何”(为什么)

3.牢记注意事项,规避风险,稳答稳扎

(1)就材料中自己掌握史料最充分、最熟悉的一个观点进行论证

(2)尽量不论证逆向思维观点或轻易否定材料中的顺向思维观点

(3)注意史论的时空限制,准确表述一个完整的历史观点

学者提出的某些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总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对学者观点进行合理的解读是一个较“讨巧”的得分手段。

否定式的作答应谨慎使用,除非学者观点有明显瑕疵,且你的论据确凿。

(二)实战熟能生巧,面对难题从容不惧

第一类:

历史阐释类:

解读获取的历史信息

1.解题基本思路

(1)从图片、表格、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历史事件、现象、概念、结论、观点等)即是什么

具体做法为:

将材料信息用尽用全:

材料表述几层信息就概括几层;

用词一定要确定和使用学科语言,即结合时代特征用学科语言进行表述;

特别提示尽量不要照抄材料原文(关键词可以抄下来)。

(2)用史实或理论来论证这个观点,一般是分析原因和影响:

即为什么和怎么样

史实要注意多角度分析:

思路一:

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外交、社会生活等。

思路二:

外因、外因。

思路三:

国际因素、国内因素。

思路四:

史观

特别提示:

论证中要有2个或2个以上从不同角度选取的史实,并对其中一个史实进行有理论联系的论证。

(3)用理论来论证这个观点或写总结性语或者在此基础上提出独立见解或历史启示、认识:

即还有什么

2.典型范例:

示例:

求异类

【高考真题1】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141题((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解题专项技巧:

求异、找变化。

注意从“图中”到“书内”,“从现象到本质”得出启示或认识

示例一

信息:

汉代的州(或地方行政区划,或地方行政管理)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或面积大小一致,或面积大致平均,或比较均匀)。

说明:

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或从汉到唐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或南方经济迅速发展,或南方经济得到开发)。

示例二

汉代州名(或地方行政区划)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或行政管理机构不同。

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或更注重地理环境或地形。

总结:

这些变化反映了从汉到唐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在全国中的地位提高,唐朝加强对南方的管辖。

【模拟演练】1.图片中包含很多历史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比较上述两幅有关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图片,从图1、图2的变化中提取两个信息,并加以说明。

信息一:

中共民主革命区域中心的变化,由南方转到北方。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但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指

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实行战略转移。

随着长征的胜利,中共民主革命区域中心由南方转到北方。

信息二:

中共革命的对象由国民党反动派转变为日本侵略者,革命任务由“武装反蒋”转向抗击日本侵略。

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所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成为当时革命的主要任务。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伴随着日本全面侵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局面。

中共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并逐渐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求同类

【高考真题2】2015年全国卷2卷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表2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

1950

1995

2000

2008

元旦

1

春节

3

劳动节

国庆节

2

星期日

星期六

——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表2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

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示例:

趋势:

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

(4分)

原因:

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

增加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

政府更加注重民生。

(8分)

(“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模拟演练3】3.(12分)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华民族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试从右图关键词中,任选三个,提炼一个主题,并对该主题进行论述。

(要求:

写出关键词、明确主题,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关键词:

淞沪会战滇缅会战豫湘桂战役(列出三个给1分)

主题:

国民党坚持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3分,关键词与主题不吻合不给分并且后面的论证也不可得分;

不准确扣1分。

示例一的主题不能体现“坚持”的扣1分。

在抗战防御阶段,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的会战如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企图,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力量,推动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尽管国民党抗战态度较初期消极,但还是坚持了抗战,如枣宜会战、豫湘桂战役等。

正是国民党的正面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1942年初,国民政府派遣远征军入缅作战,开辟境外战场,配合了其他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扩大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

(三方面史实的论述各2分,论述错误不给相对应的分值)

从整个抗战过程来看,国民党政府坚持抗战,从而保证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有总结、概括给2分)

阐释获取的历史信息

【高考真题3】2015年山东卷39.(14分)1980年6月18日,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做出了一个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举动(图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概括指出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

(14分)

提取历史信息

能结合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准确、全面地概括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

例:

人民公社体制开始被打破,政治体制改革已悄然进行;

“左”倾思想的束缚依然存在,人们对改革心存顾虑。

进行历史解释

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

如:

①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

③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

在此基础上,能提出独立的见解或认识。

例:

改革具有艰巨性,改革是在新旧观念的激烈冲突中展开的。

改革者必须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勇气,才能实现改革的目的。

第二类:

历史探讨题:

论证、评价、评述、探讨观点类

(1)述:

从图片、表格、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结论、观点等)即材料中的观点是什么

(2)评:

亮明你的观点即对获取的观点态度,注意要客观、全面

(3)论:

用史实论证观点,注意要多角度

(4)析:

一般为分析错因或呼应观点

2.示例:

论证、说明观点类(本类试题隐含前提是你已经认同这个观点,只需要举例证明即可)

此类示例略

评述观点类:

【高考真题4】4.2011年全国1卷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

这一进程起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

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

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

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

戈德斯选《为什么是欧洲?

——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12分)

(要求: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本示例为范文)

我认为,西方的崛起首先归功于自身的创造,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受惠于其他文明的成果。

故此,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原因的表述不完全准确。

论据及说明如下:

①西方的政治文明传统和思想文化成果为其后来的崛起产生了积极影响,西方不是“突然崛起”的。

如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完备的罗马法体系,为后世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度提供了借鉴来源。

再如中古基督教文化传统奠定了后世西方思想文化的基调。

②近代西方通过自身的全方位社会革命而加速了崛起的过程,最终实现了全球霸权的建立。

通过大航海和一系列殖民扩张,形成了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体系。

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制度的建立,实现了政治文明的现代化。

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实现了生产力质的飞跃。

通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实现了思想解放和文化繁荣。

③肯定西方历史的同时,也不应否定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传统文明的成果,尤其是其对于西方崛起的贡献。

东西方文明交往自古有之。

尤其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和造纸术,分别为近代西方的大航海事业、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近代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④西方在近代崛起的过程中同样离不开非西方国家。

通过殖民掠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亚非拉获得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原料和市场,可以说,没有上述支持,就没有西方的繁荣。

综上所述,强调西方完全以自身力量实现崛起,是一种狭隘的“西方中心论”,而将西方崛起纳入到更广阔的世界背景来看,重视亚非拉文明对西方的影响,则体现了“全球史观”。

因此可以说材料中的观点有片面性,应当具体分析。

【模拟演练5】5.材料西方国家把本应该是内容丰富、文化深厚、操作精致的民主大大简化……“程序是万能的”则导致了西方民主制度的游戏化:

民主已经被简化为竞选程序,竞选程序又被简化为政治营销,政治营销又被等同于拼资源、拼谋略、拼演艺表演。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上,西方所谓“只要程序正确,谁上台都无所谓”的“游戏民主”似乎越来越玩不转。

……《经济学人》:

“(西方)民主正在毁掉西方,尤其是美国,因为这种制度使政治僵局制度化,使决策平庸化,还经常选出一些像小布什这样的二流领导人”。

……“美国梦”今天之所以风光不再,主因就是美国的资本力量似乎已经压倒了政治和社会力量。

……西方世界今天经历的一场又一场危机背后都有政治制度的原因。

……西方自己也应该反省自己的政治制度。

——张维为《西方民主真的该吃药了》

纵观近代以来西方民主政治发展历史,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作者的观点?

作者看到了西方民主制度存在的弊端,并指出西方民主制度必须改革;

但未能看到其进步性。

(论证过程略)

史实、观点修改或补充类

【高考真题5】5.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1(12分)材料

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两条战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

(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建议:

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删除,改为“国民党的英勇抗战”。

理由:

1.在抗日战争的过程中,国民党一直是前线的作战者,共产党则开展游击战,国民党的军队要远远多于共产党的军队。

2.在当时,国民党是中国的执政党,抗日战争的主力。

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国民党军队与日军先后开展多次正面交战,如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等,损失惨重,死伤无数,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3.历史教材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

1960年新中国成立11年,打败了反动统治者。

教科书的编写受时代气息的影响,出于与中央保持一致的需要,编成了此教科书。

其实,我们应该正确面对那些党派之争,用包容之心去对待历史。

历史无法改变,我们要正确认识历史。

【模拟演练6】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为题(12分)

以下为王家范、张耕华、陈江编著的《大学中国史》的相关目录:

第九章君主集权的帝国体制:

第一节 

明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

………

第二节 

明朝中后期的政局

二、宦官专权与朋党之争

三、寄望中兴的张居正改革

四、鼎革之际的危机与困局

第三节 

一波三折的中外交流

二、海禁与“倭寇”

四、耶稣会士与早期西学东渐

--《大学中国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省略部分增加两条或两方面内容,并说明增加理由,需观点正确,理由充分,符合历史事实。

增加内容一:

明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2分)理由:

朱元璋明朝建立后,相权严重威胁皇权(皇权受到制约),为加强皇权,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设殿阁大学士;

明成祖朱棣建立内阁制度,都折射或反映了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增加内容二: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2分)理由:

明朝中后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在农业、手工业及商业发展的基础上),江南地区的商品经济有了明显发展,在此条件下稀疏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的商品货币关系,即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历史观点、结论探讨类(包含论证、评述、修改等)

【高考真题6】2015年全国1卷41.(12分)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生产力=科学技术x(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

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者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模拟演练7】7.材料有学者在研究经济全球化时,创立了以下公式:

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

(市场经济+自由贸易)

这一公式表明,科技进步有乘法效应,它能够放大影响国际经济的诸要素。

请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认证;

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历史史实、观点、结论的续写(此类正在完善中)

第三类:

主题限定类

1.解题基本思路:

必须从题目限定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表达

【高考真题7】2015年四川卷13.(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材料一。

(10分)

解读:

该示意图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史实;

(2分)新旧世界之间物种交流,疾病传播;

(4分)物种交流丰富了新旧世界的经济资源,密切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

疾病传播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模拟演练8】10.(2014·

四川文综·

14)(30分)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二

图4近代中国出现的新事物(部分)

材料三将零散而混乱的过去信息整理成有条理的历史知识是历史解释的基本任务;

探讨因果是历史解释的重要形式。

(据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

根据材料三对历史解释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图4所示近代中国新事物的出现。

整理:

图4所示新事物具体表现在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变迁、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等几个方面,集中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先进的西方工业文明对传统中华文明的冲击;

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倡导向西方学习和社会变革运动的影响。

影响:

这些新事物的出现,促进了人们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变化。

第四类:

小论文类

特点:

历史小论文:

小是受高考时间限制,字数100字左右。

论文指使用史学观点评述历史人物事件等一般包括题目,论点,论据,论证。

是高考历史要求∩高一种题目。

写作步骤:

第一步:

据材料归纳概括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合理精炼,要响亮新颖。

第二步:

史论结合,论证观点。

以史实论证观点,以观点分析史实。

做到史实和观点默契结合。

第三部:

做一个精炼有力的总结,形成一个结论,进行理论升华

高考历史小论文写作模式一般使用总分总写作段落层次:

第一段观点要准确10-30字,第二段展开30-60字,第三段10-20字回扣升华

【高考真题8】2010年山东高考试题27.(25分)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三:

交流与发展

哥伦布明清时期的中国世界市场历史机遇

(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

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④字数在120字左右。

写作思路示例:

哥伦布开辟新航路,打破了东西两半球之间的隔绝状态,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交流;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了。

二明清时期的中国,没有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逐渐走向封闭,丧失了发展的历史机遇。

范文交流与发展

哥伦布代表的新航路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文明发展,也促进了世界的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但明清时期的中国没有抓住近代化的历史潮流,逐步落后于世界。

哥伦布代表的新航路开辟促进了西欧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西欧发生了商业革命价格革命,早期殖民主义促进了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但也给亚非带来深重的殖民灾难。

明清时期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加强;

经济上小农经济

主导实现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思想程朱理学禁锢人民思想;

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近代逐步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世界市场的经济附庸。

从全球史观角度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的交流增加;

从文明史观的近代资本主义近代化是历史潮流;

所以要顺应历史潮流,交流与发展。

【模拟演练9】11.多年来,学术界对洋务派提出并实践的“中体西用”思想评价不一。

否定洋务运动论者强调,洋务派动机很坏,结局彻底破产。

史运芹认为:

中体西用存在深刻矛盾。

用资本主义的用来维护封建主义的体注定不会成功。

后成为社会变革的阻碍。

陈旭麓指出:

洋务派所处时代,多是顽固不化的世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

欲破除封闭,引入资本主义文化,除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宗旨。

它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虽然力量有限,但终究打开了缺口,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评议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为题,写一篇短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逻辑性强。

示例1:

我同意史运芹观点:

洋务运动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一次自救运动,由于时代阶级局限性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道路,在中国近代史起到的作用有限。

洋务运动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进行的,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1851年发生的太平天国运动更是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所以洋务运动有学习西方科技镇压农民运动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

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创办近代军用企业民用企业,由于封建主义的腐败,最终在甲午中日战争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失败。

而后在资产阶级戊戌变法及辛亥革命中又成为社会进步的阻碍。

综上由于时代阶级局限,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的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作用有限。

示例2:

我同意陈旭麓的观点:

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的洋务运动虽然受时代阶级局限,但毕竟迈开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促进了中国近代社会进步发展。

虽然洋务运动是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结果失败,但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用企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最大军用企业轮船招商局目标自强,创办民用企业如轮船招商局,采用机器生产,开始中国的工业化;

洋务派还加强国防,创办近代三支海军;

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人才,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洋务运动还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瓦解了自然经济,冲击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刺激诱导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