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组专家用表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271573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2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评估组专家用表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评估组专家用表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评估组专家用表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评估组专家用表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评估组专家用表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评估组专家用表Word下载.docx

《评估组专家用表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评估组专家用表Word下载.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评估组专家用表Word下载.docx

4.开展学校及周边安全隐患排查、安全教育活动的过程性资料、档案等;

5.县(市、区)关于中小学校园、校车安全管理制度及检查的文件和过程性资料。

C3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检查制度,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信息库和监测评价机制。

查有关文件、数据库和档案。

1.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检查活动(1分)。

2.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信息库,对辖区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际差异进行逐校监测和分析

(1分)。

1.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检查的有关文件、通报等;

2.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指标分校数据库。

 

B2

经费投入

(15)

C4县(市、区)政府依法落实“三个增长”,且能向农村倾斜。

(6分)

查相关财务报表。

1.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高于上年(3分)。

2.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省定标准且高于上年(3分)。

☆经核实,2012年县(市、区)财政教育支出比例未达到省财政厅核定的标准的(鄂财办发[2011]24号),暂缓通过评估验收,待整改后复核确认。

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

年份

义务教育财政拨款

财政经常性收入

数额

比上年度增长比例

2008

2009

2010

2011

保证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

小学生均教育事业费

初中生均教育事业费

比上年度增长数额

保证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教职工工资

学生人均公用经费

(有关计算口径,按照鄂财办发[2011]24号执行)

1.县(市、区)财政局向本级人大所作的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包含财政超收收入及安排情况)及预算草案的报告;

2.县(市、区)本级年度财政决算总报表、教育局教育经费统计报表;

3.县(市、区)审计局对本级政府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报告;

4.教师工资汇总表;

5.公用经费下拨学校文件及分配明细表。

C5确保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足额征收,并按规定用于均衡发展城乡义务教育。

(4分)

查上一年度相关财务报表。

1.城市教育费附加征收率达到3%(1分)。

2.地方教育附加征收率达到2%(2010年以前为1.5%)(1分)。

3.由教育部门提出使用计划经财政部门审核,按规定用于均衡发展城乡义务教育(2分)。

城市教育费附加

三税总额

教育费附加总额

征收率

用于改善中小学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的数额

地方教育附加

地方教育附加总额

用于均衡发展城乡义务教育的数额

1.上一年度增值税、营业费、消费税征收明细表;

2.上一年度教育费附加及地方教育费附加征收、使用明细表;

3.县教育局提出城市教育费附加及地方教育附加的使用计划,县财政局审核批复。

C6农村税费改革固定性转移支付资金

用于教育的比例不低于60%,且能向

农村倾斜。

(3分)

查近两年相关财务报表。

1.农村税费改革固定性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的比例不低于60%,综合两年结果,体现出向农村倾斜(1分)。

2.中央、省拨付的各项教育专项资金及时拨付并按规定使用(2分)。

农村税费改革固定性转移支付资金

用于教育的资金

教育投入比例

2010年

2011年

1.农村税费改革固定性转移支付资金有关拨款凭证;

2.农村税费改革固定性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明细表。

C7严格落实国家和省“从土地出让收

益中按比例计提教育资金”的政策,

并在安排支出上向农村倾斜。

县(市、区)政府从当年以招标、拍卖、挂牌或者协议方式出让国家土地使用权取得的

土地出让收入中,按照扣除征地和拆迁补偿、土地开发等支出后余额10%的比例,计提教

育资金,并在安排支出上向农村倾斜(2分)。

土地出让收益

计提教育资金

比例

(有关计算口径按财综[2011]62号执行)

1.土地出让收益及使用明细表;

B3

经费管理(5)

C8义务教育经费足额纳入地方财政预

算,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义务

教育。

查相关财政预决算报表。

1.义务教育经费足额纳入地方财政预算(1分)。

2.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义务教育(2分)。

1.经县(市、区)年度财政预、决算报表;

2.新增教育经费使用明细表。

C9县(市、区)政府围绕义务教育均

衡发展,建立义务教育经费审计监督

和统计公告制度。

查有关文件、公告文本。

1.县(市、区)政府建立义务教育经费审计监督和统计公告制度(1分)。

2.上级拨付的义务教育资金和本级财政配套资金全额用于义务教育(1分)。

1.义务教育经费检查、审计的相关报告;

2.经费项目及其执行情况的公告文本。

A2

(10)

B4

布局调整

(6)

C10按照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合理规划当地义务教育学校布局。

查有关规划。

1.编制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明确永久性保留学校、过渡性保留学校和撤并学校,经县级人民政府审议通过并印发(3分)。

2.稳步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新建学校应当与居民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3分)。

1.经县(市、区)政府审议通过并印发的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永久保留学校、过渡保留学校和撤并学校名单;

2.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

3.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相关文件、档案;

4.新建学校与居民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的相关材料。

☆经核实,薄弱学校改造工作未完成,中小学生标准课桌椅配备率、标准食堂配备率和寄宿制学校一生一铺未达到100%的,暂缓通过评估验收,待整改后复核确认。

B5

校安工程

(4)

C11按照国家要求,认真组织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查有关工程进度、听取汇报。

1.制定并落实“校舍安全工程”年度实施计划和逐校逐栋改造方案(1分),并得到落实(2分)。

2.新建或改、扩建校舍达到国家抗震设防标准(1分)。

1.县(市、区)校舍安全工程年度实施计划;

2.县(市、区)校舍安全工程逐校逐栋改造方案;

3.新建或改扩建达到国家抗震设防标准的统计报表;

4.新建或改扩建校舍抗震设防的鉴定报告。

A3

(35)

B6

教师配置

C12按编制标准足额配备义务教育教师。

新增教师优先满足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需求。

(5分)

查阅有关编制、教职工名册、教师录用文件。

1.按省定编制标准足额配备义务教育教师(2分)。

2.义务教育教师学科结构合理,满足开足开齐课程的需要(2分)。

3.新增教师优先满足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需求(1分)。

实际配备教职工数

全县教职工编制总数

所占比例

1.县(市、区)政府关于义务教育教职工核编的文件;

2.县域义务教育教职工花名册;

3.县域内中小学教师学科结构配置统计表;

4.新增教师安排到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的文件、相关数据。

C13建立完善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补充机制,新进教师根据省里统一部署,主要从资教生、特岗生或免费师范生中招聘录用。

查有关教师招录文件。

1.县(市、区)政府根据义务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建立完善教师补充机制(3分)。

2.资教生、特岗生或免费师范生政策得到落实(2分)。

☆经核实,农村学校教师补充、城乡教师交流机制尚未建立或运转的,暂缓通过评估验收,待整改后复核确认。

近三年录用的义务教育阶段资教生数

近三年服务期满的义务教育阶段资教生数

1.县(市、区)建立完善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补充机制的文件;

2.教师招录有关文件;

3.教师招录来源、安置、基本信息等相关数据统计表。

B7

教师管理

C14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城乡之间定期轮岗交流,确保师资均衡配置。

(10分)

查有关校长聘任文件、教师交流文件、访谈校长、教师。

1.实行校长聘任制(1分)、任期制(1分)、交流制(1分)。

2.县域内每年义务教育教师校际交流人数占教师总数的10%,计3分;

占5%,计2分;

否则计0分。

3.把在农村中小学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作为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一级教师职务的必要条件的(2分)。

4.探索“一校制”、“联校制”、“学区制”、“集团化”、“协作区”等多种办学模式,建立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提供管理和服务的制度,不断缩小城乡、校际差距(2分)。

2010年度义务教育教师校际交流人数

2010年度教师总数

2011年度义务教育教师校际交流人数

2011年度教师总数

1.县(市、区)建立校长、教师定期交流机制的文件;

2.每年义务教育教师校际交流的文件、统计表和交流教师名单;

3.所有中小学校长任职文件;

4.所有中小学校长基本信息表;

5.教师职称评定的文件、实施方案、评审资料。

C15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围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活动载体。

查有关文件、实施方案、“比教学、访万家”工作评价方案、教师家访手记等。

1.“比教学、访万家”工作实现三个100%的目标(3分)。

2.建立“比教学、访万家”工作考核评价体系(1分)。

3.“比教学、访万家”工作评优指标向农村倾斜(1分)。

1.“比教学、访万家”活动的相关文件、实施方案;

2.建立县(市、区)“比教学、访万家”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有考核评价、评优的相关档案资料;

3.“比教学、访万家”活动的教师有关备课文本;

4、教师家访手记;

5.县(市、区)开展优秀家访手记评选、表彰等资料;

6.县(市、区)开展“比教学、访万家”工作的其他材料;

7.其他围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展活动的资料。

B8

教师培训

C16健全教师培训机制,城乡教师统一安排落实五年一个周期的全员培训。

查教师继续教育规划、文件、培训经费划拨和支出记录。

1.制定教师每五年一个周期的全员培训规划,确保培训率达到100%(1分)。

2.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将义务教育教师培训经费纳入政府预算(1分)。

3.义务教育学校按照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并做到专款专用

(2分)。

教师培训经费

义务教育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

1.教师每五年一个周期的全员培训规划;

2.建立中小学教师培训制度的文件;

3.县级财政年度教育经费预算报表;

4.教师培训有关通知、名单;

5.县(市、区)开展教师培训的其他资料;

6.教师培训经费报账凭证。

B9

教师待遇

C17城乡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和医疗保

险、住房公积金等足额纳入地方财政

预算,并按时足额发放。

查上一年度教师工资报表和相关凭证。

1.城乡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和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足额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按时足额发放(2分)。

2.制定并落实乡镇以下教师补贴政策(1分)。

1.教师绩效工资实施方案;

2.教师工资、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足额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并按时足额发放的相关凭证;

3.县(市、区)制定乡镇以下教师补贴政策的文件,并有落实补贴政策相关资料。

C18城乡教师住房问题得到解决。

实地察看部分学校教师安居房和周转宿舍。

1.制定教师安居房和周转宿舍建设规划(1分)。

2.建设规划得到落实(2分)。

1.教师安居房和周转宿舍建设规划;

2.落实中小学教师安居房和周转宿舍建设规划的相关资料。

A4

(20)

B10

办学行为

(8)

C19县域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均衡合理分配到辖区内初中学校。

查文件、会议纪要、规划、招生文件。

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辖区内初中学校的比例达到70%以上(4分)。

优质高中招生计划数

分配到辖区内初中学校招生数

1.普通高中招生办法;

2.优质高中招生名额指标分配相关文件;

3.优质高中学生录取花名册。

C20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规范,学生课业负担逐步减轻。

查有关文件、资料,访谈学生、信访调查等。

1.无办重点校、重点班现象(1分)。

2.无利用节假日、公休日、课余时间组织学生有偿补课现象(1分)。

3.无乱订滥印教辅资料现象(1分)。

4.有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政策措施,学生课业负担控制在合理范围(1分)。

1.县(市、区)教育局关于规范办学行为的文件;

2.县(市、区)教育局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公告、举报和问责制度的文件、方案;

3.县(市、区)教育局关于规范办学行为检查、通报等相关资料;

4.学生课业负担情况说明。

B11

教育质量(12)

C21实行就近、免试入学制度,义务教育学校“择校”问题明显改善。

查文件、统计报表。

1.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100%(1分);

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3%(1分)。

2.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向社会公布每所公办学校招生范围、公布招生人数(1分),择校问题明显改善(1分)。

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人数

适龄儿童、少年人数

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初中三年巩固率

1.县(市、区)实行就近入学、免试入学制度、治理择校问题方面的文件;

2.向社会公布公办学校招生范围、招生人数的公告;

3.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择校情况的相关数据。

C22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

查课表、作息时间表、校本教材和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相关文件、档案。

1.开足开齐国家课程,落实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1分)

2.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开展“大家唱大家跳”艺术教育活动的学校覆盖面达到80%以上(1分)。

3.《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校实施面达到90%以上,学生测试合格率达到80%以上(1分)。

1.学校课程表、作息时间表、校本教材及使用校本教材的教案;

2.落实安全教育、国防教育、健康教育的资料;

3.认真开展学生体质监测的档案资料;

4.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档案资料;

5.开展“大家唱大家跳”艺术教育活动的档案资料。

7.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数据表,学生健康及格率。

C23中小学校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查有关文件、档案。

1.教职员工普通话水平达标率100%(1分)。

2.教职员工在教学、会议和集体活动中均能自觉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0.5分)。

3.中小学校的名称牌、标志牌、指示牌、公文、印章、标语(牌)、电子屏幕、墙报、橱窗、校刊(报)、试卷、自编教材、教辅读物、教学软件以及教师教案、板书等用字规范(0.5分)。

C24建立义务教育质量均衡考核评价机制,并对教育质量均衡实行每学期考核评价。

1.建立义务教育质量均衡考核评价机制(2分)。

2.每学期对教育质量均衡进行考核评价(1分)。

1.县(市、区)义务教育质量均衡考核有关文件;

2.县教育局每学期对教育质量均衡监测结果的通报;

3.运用教育质量均衡监测结果评价学校工作的情况相关资料。

A5

B12

关爱机制

C25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查阅相关文件、就读名册、留守儿童档案等。

1.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落实流入地政府为主(1分)、落实公办学校为主(1分)。

2.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2分)。

1.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纳入财政保障体系的相关资料;

2.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落实流入地政府为主,落实公办学校为主的文件;

3.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相关文件、档案;

4.教育局和各学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花名册、农村留守儿童就读花名册;

5.建立并落实农村留守儿童动态监测机制的相关资料;

6.各学校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的档案。

C26建立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学生帮扶制度。

查阅相关资料、档案。

建立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学生帮扶制度(2分)。

1.教育局建立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学生帮扶制度的有关文件;

2.学校有对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学生的帮扶方案;

3.开展学习有困难、品行有缺点学生帮扶活动的档案资料。

C27家庭经济困难子女资助政策落实。

查有关文件、资助名册及档案等。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落实(2分)。

1.家庭经济困难子女资助的有关文件;

2.家庭经济困难子女资助名册;

3.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两免一补”政策的相关资料;

4.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子女资助活动的其他档案资料。

C28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查入学名册等。

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不低于85%(2分)。

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人数

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人数

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

1.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花名册;

2.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读花名册;

3.教育局和各学校关爱残疾儿童、少年的其他相关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