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学讲解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261574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8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资源学讲解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旅游资源学讲解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旅游资源学讲解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旅游资源学讲解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旅游资源学讲解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旅游资源学讲解Word下载.docx

《旅游资源学讲解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资源学讲解Word下载.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旅游资源学讲解Word下载.docx

(三)研究旅游资源的开发功能

(四)研究旅游资源的合理保护对策

二、旅游资源学的研究方法

(一)野外考察

(二)社会调查

(三)历史分析

(四)遥感技术的运用

第三节旅游资源的分类

(一)按资源的性质和成因划分、可分为:

1.自然旅游资源(山水、气象气候、动植物等)

2.人文旅游资源(文物古迹、文化艺术等)

(二)按利用方式和效果分类

1.游览鉴赏型(优美自然风光、著名古建筑及园林等)

2.知识型(文物古迹、博物展览、自然奇观等)

3.体验型(民风民俗、节庆活动、宗教仪式等)

4.康乐型(度假疗养、康复保健、人造乐园等)

(三)按开发利用的变化特征、并结合资源的性质、成因分类

1.原生性旅游资源

是指那些在成因、分布上具有相对稳定和不变特点的自然、人文景观和因素(山川风光、生物景观、气候资源、文物古迹、传统民族习俗和风情、传统风味特产)。

2.萌生性旅游资源

是指成因、分布上具有变化特征的自然、人文景象和因素(现代建筑风貌、现代体育文化科技吸引及趣处、社会新貌与民族新风尚、博物馆与展览馆、名优特新产品及美食购物场所、自然力新作用遗迹、人工改造大自然景观)。

(四)依旅游动机的不同分类

1.心理方面的(宗教圣地、重大历史事件、探亲等)

2.精神方面的(科学知识、消遣娱乐、艺术欣赏等)

3.健身方面的(沙疗、温泉疗、各项运动等)

4.经济方面的(各地土特产等)

5.政治方面的(国家政体状况,各种法律等)

(五)依照旅游资源的结构分类

1.旅游景观资源(自然旅游景观资源、人文旅游景观资源、社会民俗资源)

2.旅游经营资源(旅游用品工业资源、旅游食用资源、旅游人才资源等)

(六)按旅游资源动态分类

1.稳定类旅游资源

长久稳定型(宗教圣地、古建筑、山岳、江湖等)相对稳定型(小型造型地貌、瀑布、冰川等)

2.可变类旅游资源

规律变化型(泉水、候鸟、云雾等)

不规则变化型(海市蜃搂、现代建筑风貌等)

(七)《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

第二章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

第一节地质作用和地貌成因

一、地质作用

由于自然动力所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壳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发展的作用叫做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是由地质营力引起的。

力是能的表现,按照能的来源不同,地质作用可以分为外动力地质作用和内动力地质作用。

(一)外动力地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的能源主要是太阳的热能。

它使地壳表面各种物质成分不断破碎、分解、迁移、沉积,使地壳表面削高填低趋于夷平。

外动力地质作用主要包括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硬结成岩等作用。

风化作用:

在温度变化、气体(氧、二氧化碳)、水溶液、生物等因素作用下,岩石及矿物的物理状态或化学成分在原地发生变化的过程。

岩性常是造成风化程度差异的主要原因。

岩石所处环境温度条件和水分状况是影响风化强度的基本控制因子。

剥蚀作用:

地面流水、地下水、海水、湖水、冰川、风等处于运动状态的外营力对地壳表层岩石、土壤等的破坏作用。

搬运作用:

岩石经风化和剥蚀后,其产物大部分被流水、海浪、冰川、风等搬运,迁移到其他地方的作用。

剥蚀作用与搬运作用是紧密相连的过程,而且是由同种营力进行的,它们之间没有一个显然的分界。

有剥蚀就有搬运,有搬运就能使剥蚀更趋活跃。

地面流水的剥蚀作用又称侵蚀作用。

沉积作用:

被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当场所后,因条件变化(如流速、风速降低,冰川融化等)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

(二)内动力地质作用

内动力地质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本身,即由地球的内能所引起的。

所谓内能,主要指放射性元素产生的热能、地球自转产生的旋转能和重力作用形成的重力能。

内动力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

二、地貌成因

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与发展,是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共同结果。

内动力地质作用主要形成地表基本起伏(巨型、大型地貌),向着增强地势的趋势发展;

外动力地质作用趋向于削平地表的基本起伏,向着减弱地势的趋向发展。

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是岩石和地质构造。

各种类型和成因的地貌分布都有一定的规律。

以外动力地质作用为主形成的地貌,则有沿纬向呈水平分布规律和沿山地呈垂直分布的规律。

以内动力地质作用为主的地貌来说,地貌的分布和一定的大地构造单元、地壳构造运动的方向以及时间有一定的联系。

地貌类型包括大陆形态和海底形态两大部分。

第二节地质旅游资源

一、岩石

(一)岩石的成因与种类

一般矿物的名称通用“矿”或“石”字,如方铅矿、方解石等,岩石的名称通用“岩”字,如花岗岩、石灰岩等。

按照成因,岩石可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在旅游资源中涉及最多最易构景的,只有花岗岩、玄武岩、砂岩、石灰岩、页岩、大理岩等少数几种。

(二)花岗岩景观

典型代表:

黄山、华山、衡山、崂山、普陀山、莫干山、三清山等。

这些名山在垂直节理发育的地方,风化过程中往往出现崩塌作用,因而形成石柱林立、孤峰擎天、悬崖绝壁等景观。

球状风化是花岗岩最普遍最典型的景观,也是花岗岩构景中最有代表性的景物。

如黄山的“仙桃石”、“莲山峰”、厦门的“万石山”等。

在花岗岩节理和球状风化规律支配下,由于岩体各部位抵抗侵蚀作用的强度不同,经过长期的风化作用,就形成许多奇特造型,如黄山的“猴子观海”.

节理

节理是很常见的一种构造地质现象,就是我们在岩石露头上所见的裂缝,或称岩石的裂缝。

这是由于岩石受力而出现的裂隙,但裂开面的两侧没有发生明显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质学上将这类裂缝称为节理,在岩石露头上,到处都能见到节理。

(三)玄武岩景观

玄武岩是一种基性火成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

玄武岩一般为黑色或灰黑色的细粒致密的岩石,经风化后可呈红色或黑褐色以及暗绿色等,常具气孔。

玄武岩最引人注目的景观是它的柱状节理。

广东佛山王借岗、南京六合桂子山、福建澄海牛首山等地均有气势磅礴的玄武岩柱状节理景观。

(四)砂岩景观

红色的砂砾岩层,简称红层。

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西、福建、浙江、四川、贵州、甘肃等地,绝大部分都构成独具一格的风景旅游地貌。

这种地貌以广东仁化县的丹霞山为典型,故称“丹霞地貌”。

人们常用“丹霞赤壁”来形容广东仁化的丹霞山,用“碧水丹山”来赞美福建武夷山。

砂砾岩一般都呈厚至巨厚层产出,有较好的整体性,岩石性能又可雕可塑,为凿窟造龛提供了理想的天然场所,故大量石窟、石刻,如麦积山石窟、云岗石窟、大足石刻、乐山大佛等均布局于红层中。

位于湘西的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整个公园以世界罕见的石英砂岩大峰林、大峡谷地貌为主体。

1992年12月,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化石

(一)古生物与化石

所谓古生物,是指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

一般以第四纪全新世开始(距今约1万年)作为划分古代生物和现代生物的时间界限。

保存在地层中的地质时期的生物遗体、遗物和遗迹,就叫做化石。

生物遗体指的是像动物的骨骼、贝壳、牙齿,植物的茎干、花叶、种子等;

动物的粪,猿人或古人使用过的石器、骨器等则为生物遗物;

而虫迹、足迹,外壳形成的印模、人类祖先用火形成的灰烬等都属于生物遗迹。

化石形成的条件

1.生物死亡后,生物体必须迅速被掩埋,以防止外界的风化和破坏。

2.被掩埋后的生物遗体还要经过充填、交替、蒸馏等不同类型的石化作用才能形成化石。

3.一般必须具有不易分解的生物硬件

(二)山旺化石

山旺,位于山东临朐县城以东20km处。

保存有完好的中新统古生物化石,距今约1800万年。

1980年2月7日,国务院批准山旺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被列为世界遗产之最。

这些化石,种类繁多,精美完好,印痕清晰,栩栩如生,被誉为“化石宝库”、“万卷书”,是一座古生物化石天然博物馆。

(三)自贡恐龙化石

“恐龙”这一名称是英国古生物学家欧文创建的。

他在总结了当时已被发现的九个大型爬行动物之后,于1842年提出的。

“恐龙”的拉丁文原意是“恐怖的晰蜴”。

从中三叠世开始出现到白垩纪末期绝灭,在地史时期延续了1.4亿年左右,在这段时期成了陆地上占统治地位的动物。

自贡化石点:

埋藏集中,种类繁多,保存完好。

三、地层

(一)地质年代与地层系统

地质工作者为了研究地壳的发展、变化规律,为了矿产资源的寻找和开发,主要是根据生物化石和地壳运动将地球演化的历史,划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个大的演化阶段,再在每个代中又划分出若干个纪。

各代的命名,表示着生物在进化。

地层是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的总称。

某一地质时代所形成的一套层状岩石,称为那一时代的地层。

其与岩层的区别,在于地层具有时代的含义。

(二)国家地质自然保护区——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标准剖面

面积900公顷,1984年建立,主要保护对象为中上元古界标准剖面,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地质剖面自然保护区。

 

中上元古界剖面展布在山峦重叠的燕山南脉,以岩层齐全、出露连续、保存完好、质地清楚、构造简单、变质极浅和古生物化石丰富闻名于世,并被确定为中国中上元古界的标准剖面。

剖面地层总厚度达9197米,记载着距今18.5亿年至8亿年间的地质演化史,在岩层中,有生命早期阶段的宏观藻类植物,

(三)云南梅树村界限剖面

距今大约6亿年前的地层,人们把它称之为前寒武系地层。

在前寒武系地层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矿产。

1984年被表决通过为国际界线层型剖面。

这是中国第一条、全世界第二条国际公认的系与系之间的地层界线层型剖面。

四、构造遗迹

由于内动力地质作用的结果,地壳会随之升降或产生水平运动,岩层会随之强烈弯曲,产生褶皱和断裂⋯⋯。

这些构造变动的遗迹,不仅具有科学研究价值,而且也有很高的科普价值和观赏价值。

大连市的白云山公园:

表现多重的环形山脊和沟谷,多重环形断裂。

若居高俯瞰,类似一朵永开不败的莲花。

李四光同志命名为莲花状旋卷构造,它是地壳在水平扭动力作用下的产物。

五、地震灾变遗迹

地震发生后留下的遗迹,可供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和观赏。

第三节地貌旅游资源

一、山岳峡谷

按山地的形态,即按高度可将山地分为高山(绝对高度>3500m)、中山(绝对高度1000~3500m)、低山(绝对高度500~1000m)__和丘陵(绝对高度200~500m)。

按山地的成因可将山地分为由地壳运动形成的褶皱山、单面山、断块山;

由火山作用形成的各种类型的火山;

以及经长期切割而形成的山原等。

(一)高山景观

它们在地质构造上往往有共同的成因,多数是被断层所切割而隆起的断块山。

这种断裂的地质基础可以是复杂的褶皱岩层,也可以是单斜或缓倾斜岩层。

断块山可以只在一面有断裂,也可能两面皆受断裂控制。

它们都具有雄伟高大,拔地通天之势。

(二)峡谷景观

峡谷,是指狭而深的谷地,横剖面常呈“V”字型。

两坡陡峭,构成峡谷景观。

例如我国长江三峡

西起重庆市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全长192km,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所组成。

(三)名山

五岳

四大佛山

道教名山

二、火山

地下岩浆和从中分离出来的气体,顺着地壳中裂缝经常地或周期性地喷出地表的现象,叫做火山喷发。

黑龙江五大连池:

“天然火山地质博物馆”。

东北镜泊湖地区也已有火山熔岩隧道的开发与利用

五大连池

拥有14座新老期火山,喷发年代跨越200多万年,是闻名全球的环太平洋火山群之一,拥有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分布最集中、品类最齐全、状貌最典型的新老期火山地质地貌,被科学家称之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

1719年—1721年爆发的最新期的两座火山——黑龙山和火烧山,巨量熔岩阻断了白河发源地及古河道,形成了五个汐水相连的串珠状湖泊,五大连池由此而得名。

位于长春南伊通县境内,由分布在方圆数10千米内的16座火山锥组成,每座火山锥都是孤峰突兀,没有火山弹、熔岩流等其他火山喷发物。

国际地质学界将这种类型命名为“伊通型火山”。

三、岩溶

岩溶是指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及其形成的水文现象和地貌现象。

岩溶地貌在我国分布非常广泛。

据统计,我国典型的岩溶地貌面积达30×

104km2,而西南三省区(云、黔、桂)就占了20×

104km2,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分布最广泛、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一)影响岩溶景观发育的因素

包括气候因素、生物因素和地质因素。

岩溶地貌都发育在石灰岩地区

岩溶发育的条件:

a.岩石的可溶性;

b.岩石的透水性;

c.水的溶蚀性;

d.水的流动性。

(二)地表岩溶景观

峰丛和峰林是由石灰岩遭受强烈溶蚀而成的山峰集合体,峰丛是一种连座的峰林,当峰丛基座被切开,相互分离就成了峰林。

如果峰林形成后,地壳上升,峰林又将转化为峰丛。

孤峰是岩溶地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是岩溶山峰发育到后期的产物。

桂林地区

漏斗是一种平面轮廓为圆形或椭圆形的洼地,其下部常有管道通往地下,如果通道被粘土或碎石堵塞,则可积水成池。

石芽

地表水沿着坡面上的节理和裂隙,经散流溶蚀和雨水淋溶作用形成石芽。

凹者为槽,凸者为芽,因石芽排布如林,故又称石林。

我国云南路南石林,以岩柱雄伟高大、排列密集整齐、分布地域广阔而居世界各国石林之首。

“天坑”

是岩溶地区地下河运行形成大面积塌陷造成的。

天坑形状奇特,地处僻壤,坑上坑下林木葱郁。

天坑在国内外均有发现。

我国重庆开隆县、奉节县,四川兴文县,广西乐业县、巴马县等地都先后发现了天坑,当地人分别称其为“石围”、“石院”、”岩湾”、“漩坑”、“龙缸”等,国外说法也不一样,一般称为Greatdoline(大漏斗)。

(三)溶洞

溶洞,是一种地下的岩溶形态。

它的形态多种多样,规模也大小不一。

形态各异的溶洞或是和地下水的动态有关,或是和地质构造有联系。

有些溶洞内还经常充满水,形成地下河、地下湖和地下瀑布。

在洞穴内,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幕、石灰华等堆积物形态。

如桂林七星岩,贵州织金洞,张家界黄龙洞

四、海岸与岛礁

陆地和海洋间的分界线,即海洋水体与大陆交互作用的地带,称为海岸带。

海岸带由海岸、潮间带以及水下岸坡三部分组成。

狭义的海岸,系指高潮线以上到海蚀崖上缘之间的狭窄的陆上地带。

根据海洋所接触的陆地形态,可将海岸概括为平原海岸与山地丘陵海岸两大类。

海蚀景观

海蚀穴:

岸边呈带状分布的凹槽,叫海蚀穴。

舟山群岛普陀山的潮音洞、梵音洞就是典型的海蚀穴。

海蚀崖:

海蚀穴顶的岩石因下部掏空而不断崩坠形成悬崖,叫海蚀崖。

海蚀拱桥:

向海突出的岬角,同时遭受两个方向波浪的作用,可使岬角两侧海蚀穴蚀穿而互相贯通,形成拱门状形态,称海蚀拱桥。

海蚀柱:

由于海岸带基岩岩性及裂隙发育的不均一性,在海岸后退的过程中,蚀余而突立于岸滩上的石柱或孤峰,称为海蚀柱。

海南岛三亚市以西约20km处的天涯海角

海滩:

海岸带的沉积物,主要在波浪和沿岸流的作用下产生移动。

向岸边运移的沉积物,被激浪流带到岸边堆积,形成海滩。

分沙砾质海岸、淤泥质海滩、基岩海岸三类。

岛礁:

四面环海与大陆不相连的小块陆地称之为海岛。

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海域中的珊瑚岛和珊瑚礁中有许多国际盛名的旅游胜地,如澳大利亚的大堡礁。

五、干旱区景观

干旱区气候极端干燥,蒸发量极大,降水稀少(250mm以下),地面植被极其稀疏。

干旱区的松散沉积地面及裸露的基岩地面,都受到风力强烈作用,形成荒漠等景象。

主要的风蚀、风积地貌旅游资源

风蚀蘑菇石和风蚀柱

雅丹(风蚀垄槽):

当干旱区的湖底干涸时,因干缩形成裂隙,风沿着裂隙吹蚀,形成一些鳍形垅脊和宽浅沟槽。

罗布泊地区

沙垄

沿一个方向延伸的沙质高地,称之沙垄。

甘肃敦煌鸣沙山、宁夏沙坡头、内蒙古响沙湾、新疆伊吾鸣沙

内蒙古响沙湾沙高110米,宽400米,依着滚滚沙丘,面临大川,背风向阳坡,地形呈月牙形分布,坡度为45度角倾斜,形成一个巨大的沙丘回音壁。

 

沙漠

沙漠是指整个地面覆盖着大量流沙的荒漠。

若地面由砾石所覆盖,则称戈壁。

六、黄土地貌

黄土是一种黄色的、质地均一的第四纪土状堆积物。

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干燥或半干燥的大陆性气候地区。

我国黄土集中分布在陕西北部、甘肃中部和东部、宁夏南部和山西西部一带,即著名的黄土高原区域。

七、冰川

形成:

冰川冰在压力和重力作用下顺山坡或谷地向下运动,便形成冰川。

类型:

大陆冰川、山岳冰川。

分布:

高山或高纬度地区

冰蚀地貌:

冰斗、角峰、悬谷、羊背石等

典型:

海螺沟,位于贡嘎雪峰脚下,以低海拔现代冰川著称于世

第三章水体类旅游资源

第一节概述

一、水体资源与旅游

1.水体是最宝贵的旅游资源之一

2.水体是各类景区的重要构景要素

3.水体是最能满足游客参与要求的旅游资源

任何风景名胜都离不开水,有山而无水,这山就没有灵气。

海洋的潮涨潮落,河流的平和从容,湖泊的轻柔幽静,瀑布的奔放勇猛,泉水的秀美清丽,都具有形、色、声动态变化的多样性美感,使人心驰神往、浩气激荡,吸引着众多游客,为游客提供了种类繁多、富有生气的旅游产品。

俄罗斯的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曾写道:

“水,由于它的形态而显出美。

辽阔的、一平如镜的、宁静的水在我们心里产生宏伟的形象。

奔腾的瀑布,它的气势是令人震惊的,它的奇怪突出的形象,也是令人神往的。

水,还由于它的灿烂透明,它的淡青色的光辉而令人迷恋;

水把周围的一切如画地反映出来,把这一切屈曲地摇曳着,我们看到水是第一流的写生家。

景区形态组合的差异,就会构成不同的审美风格。

水随山转,山因水活。

有水体的景区,才有生气,才更有活力。

如园林、九寨沟等。

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项目的设计,都已越来越多地注重游客参与的心理需求。

水体旅游资源的开发,颇具优势。

因为人类本能地喜爱水、接近水,而且玩水绝对要比观水更有情趣。

游客喜爱的游泳、划船、舢板、帆船、冲浪、漂流、潜水、滑水、垂钓等活动项目,都是不同形式的玩水,都是一种充满刺激和愉悦的享受。

二、水体资源构景要素

(一)水量与水体状态

1.水面大小

2.水面形态

3.水量

4.水态

(二)水的理化性质

1.水温

2.水色和透明度

3.水声

4.水味

三、水体旅游资源类别

按水体特性、使用价值和潜在功能,将水体旅游资源分为风景河段、漂流河段、湖泊(含水库)、瀑布、泉、潮汐和冰川7种类型。

第二节风景河段

一、河流及其分段

在重力作用下,地表水经常(或间歇)沿着陆地表面上的线形凹槽流动,则称为河流。

除河源和河口之外,每条河流还可根据水文特征或地貌特征等差异,划分为上、中、下三段。

我国是一个多河川的国家,除干旱荒漠区外,河川纵横遍地。

流域面积超过1000km2的河流就有1500多条。

风景河段是指风景优美、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河流的某个区段。

已列入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河流有:

长江(三峡段)、鸭绿江、漓江、富春江-新安江、楠溪江、丽江、瑞丽江、雅砻河、舞阳河、建水、京杭大运河等。

二、风景河段的特点与选择

(一)水质

水质的好坏主要表现在含沙量和含有机质的多少,以及受污染的程度。

(二)河岸景色

风景河段,顾名思义着眼于河流两岸的风景。

它包括两岸的山峰、奇石、植被、名胜古迹等方面。

桂林漓江:

由桂林到阳朔之间的漓江河段,是桂林风景名胜区的主体。

武夷山九曲溪:

九曲溪,驰名中外,是武夷山风景区的生命线。

它发源于三保山,经星村入武夷,盘山绕行,折为九曲,迂回7.5km,汇入崇阳溪。

闽中山水奇秀以武夷山为第一,武夷之魂在九曲溪。

这条发源于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西南麓的溪流,澄澈清莹,经星村镇由西向东穿过武夷山风景区,盈盈一水,折为九曲,因此得名

永嘉楠溪江:

楠溪江是瓯江下游的最大支流,它蜿蜒于浙江永嘉县境内。

这条风景河段游览线长约130km,曲折的江流水绿如蓝,江底卵石可数。

并有三十六湾、七十二滩,滩、湾的风光四时晨昏变幻多姿。

两岸三万亩滩林郁郁葱葱,是天然的水边园林,十分迷人,享有“天下第一江”的美誉。

第三节漂流河段

一、漂流河段的特点与选择

与风景河段一样,“山清水秀”也是漂流河段选择的基本要求。

除此之外,还必须考虑:

(一)水流速度快

(二)安全系数大1.水不宜深漂流河段水深以0.5~1.2m为宜。

2.暗礁险滩少3.水温适中

二、漂流河段举例

猛洞河:

在湖南永顺县境,为酉水著名支流。

河道穿过武陵群山,沿岸山青水秀、千恣百态。

由永顺县城至列夕口一段约30km的河段,就有近百个河曲,50多个峡关,300多个溶洞,500多种植物,古木参天。

河道坡降0.225%,漂流自如。

第四节湖泊

湖泊,是大陆上较为封闭的集水洼地。

世界各地都有湖泊分布,其总面积占全球大陆面积的1.8%左右。

我国也是一个多湖泊的国家,湖泊面积在1km2以上的有2300余个。

分布以青藏高原和东部平原最为密集。

湖泊具有灌溉、航运、养殖、旅游、调节河川径流、调节湖滨地区气候等功能,是一项宝贵的自然资源,是水体旅游资源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湖泊类型

湖泊分类方法众多,如按湖泊水源的补给条件分类;

按湖泊的排泄条件分类;

按湖水的含盐度分类;

按湖水的营养物质分类等。

这里采用的是按湖盆的成因分类。

(一)构造湖。

湖盆是由地壳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凹陷而形成,包括断裂、地堑、构造盆地等。

这类湖泊的特点是:

湖岸平直、岸坡陡峻、湖形狭长,深度较大。

洱海、滇池

(二)火口湖

当火山喷发停止,火山通道被阻塞,火山口成为封闭的洼地,水体充填成湖,称火口湖。

其特点是湖泊外形近圆形或马蹄形,深度也较大。

长白山主峰白头山顶的天池

(三)堰塞湖

例如黑龙江省的镜泊湖,在距今1万多年前的更新世中晚期,该地区发生火山活动,喷溢出的大量玄武熔岩,把牡丹江拦截,形成了镜泊湖。

湖狭长,南北长45km,东西最宽处仅6km,是我国最大的火山堰塞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