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基训练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259416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基训练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三基训练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三基训练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三基训练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三基训练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基训练文档格式.docx

《三基训练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基训练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基训练文档格式.docx

呼吸道传染病病区有以下隔离要求:

(1)应设在医院相对独立的区域,分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设立两通道和三区之间的缓冲间。

(2)严格服务流程和三区管理。

各区之间屏障分隔清楚,标识明显。

(3)有良好的通风设施。

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隔离病区,应设置负压病室。

(4)各区应安装适量的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池。

(5)不同种类传染病患者应分室安置。

(6)疑似患者应单独安置。

(7)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疾病患者可安置于一室,两病床之间距离应大于1m。

第二节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

1.个人防护用品指的是什么?

个人防护用品指的是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

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

2.常用的医用口罩分为哪几类?

按照产品标准不同,常用的医用口罩可分为医用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普通医用口罩及纱布口罩四种类型。

3.医用防护口罩有哪些特点?

医用防护口罩,能阻止吸入直径≤5μm的感染因子,如结核杆菌、SARS病毒等和含有感染原的粉尘。

适用于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

4.医用外科口罩有哪些特点?

医用外科口罩由外、中、内3层材料构成,分别作用为:

外层抗水、中层吸附、内层吸湿,应注意正确佩戴。

医用外科口罩能阻止接触直径>5μm的感染因子。

适用于:

(1)有创操作中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的防护。

(2)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

(3)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时。

5.普通医用口罩及纱布口罩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普通医用口罩及纱布口罩适用于普通环境下的卫生护理,不得用于有创操作。

6.如何正确使用口罩?

使用口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并按照产品说明书使用。

(2)佩戴时应注意防水层朝外,有鼻夹的一侧在上,将鼻夹压紧至鼻梁。

(3)一次性口罩应一次性使用。

(4)口罩应保持清洁,当口罩潮湿及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5)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时,应进行密合性测试。

7.什么情况下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下列情况下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1)在进行支气管镜检查、非密闭式吸痰和气管插管等诊疗、护理操作时,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2)为经空气传播的传染病患者进行支气管镜检查、非密闭式吸痰和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作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8.什么情况下应使用隔离衣或防护服?

(1)下列情况下应穿隔离衣:

①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和其周围环境时。

②对实行保护性隔离的患者,如大面积烧伤、骨髓移植等患者进行诊疗、护理时。

③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时。

(2)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

①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

②接触某些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9.如何正确使用隔离衣可防护服?

使用隔离衣或防护服时应注意:

(1)正确穿脱隔离衣与防护服。

(2)隔离衣和防护服只限在规定区域内穿脱。

(3)穿前应检查隔离衣和防护服有无破损;

穿时勿使衣袖触及面部及衣领;

发现有渗漏或破损应及时更换;

脱时应注意避免污染。

(4)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隔离衣或防护服若无明显污染可连续应用。

(5)如接触过疑似,接触第二位患者时应更换隔离衣或防护服。

(6)隔离衣或防护服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有更换。

(7)重复使用的隔离衣应每天更换,遇污染时及时更换、清洗并消毒。

10.怎样正确使用手套?

使用手套时应注意:

(1)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

①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②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黏膜时,应戴无菌手套。

(2)正确戴脱无菌手套。

操作时发现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

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

(3)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

(4)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执行手卫生。

(5)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11.何时应使用防护帽:

当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等时应戴帽子。

12.何时应使用鞋套?

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从缓冲间进入负压室时应穿鞋套,或直接更换专用隔离鞋。

第三节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措施

1.何谓空气传播?

空气传播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直径≤5μ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

2.何谓飞沫传播?

飞沫传播指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μm),在空气中短距离(1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疾病传播。

3.何谓接触传播?

接触传播指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人体导致的疾病传播。

4.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原则是什么?

(1)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医院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2)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

(3)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

(4)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病房。

(5)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

(6)医用建筑布局流程合理。

5.对经空气传播疾病的患者应如何隔离?

对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麻疹、水痘等)患者的隔离措施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做到:

(1)应将患者安置于负压病房。

(2)无条件收治时,应尽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的医疗机构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

(3)门急诊应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及时发现空气传播疾病的患者或疑似患者,并将其隔离。

(4)除非在负压病房内,当患者病情允许时,应戴医用外科口罩,定期更换;

并限制患者活动范围。

(5)应严格空气消毒。

6.接触经空气传播疾病的患者时,医务人员应如何防护?

当接触空气传播疾病的患者时,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应做到:

(1)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使用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

(2)进入确诊或疑似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

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穿防护服;

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3)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7.对经飞沫传播疾病的患者应如何隔离?

对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患者的隔离措施,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做到:

(1)应将患者安置于单人病房。

如条件有限,可将感染或定植相同感染原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床间距>1m。

优先安置重度咳嗽并有痰的患者。

(2)门急诊应尽快将患者隔离。

(3)应减少转运,当需要转运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

(4)患者病情允许时,应戴医用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换。

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5)加强通风。

8.接触经飞沫传播疾病的患者时,医务人员应如何防护?

当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患者时,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应做到:

(1)进入隔离病室应戴口罩;

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或防护服;

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2)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9.对经接触传播疾病的患者应如何隔离?

对经接触传播的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的患者隔离措施,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做到:

(1)应将患者安置于单人病房,当条件受限时,可将感染或定植相同病原体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

优先安置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

(2)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3)应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

10.在接触经接触传播疾病的患者时,医务人员应如何防护?

当接触经接触传播疾病的患者时,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应做到:

(1)进入隔离室,应戴手套,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并穿隔离衣;

接触甲类传染病患者应穿防护服。

(2)离开隔离室前,应脱去隔离衣或防护服,摘除手套,并洗手和(或)手消毒。

 

第八章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第一节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措施

1.医院内肺炎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答;

医院内肺炎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主要预防措施有:

(1)对存在医院内肺炎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使用含0.2%的氯已定(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h一次。

(2)如无禁忌症,应将患者床头抬高300。

(3)鼓励手术后(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早期下床

(4)下床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利于痰液引流。

(5)积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达正常水平。

(6)不应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来预防医院内肺炎。

2.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除执行医院内肺炎的预防措施外,还包括:

(1)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症,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

(2)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气管插管。

(3)建议保持气管插管气囊压力在25~30cmH2O,无明显漏气。

(4)吸痰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

(5)呼吸机螺纹管及湿化器应每周更换1~2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螺纹管冷凝应及时倾倒,不可使凝水逆流入患者气道;

湿华水应使用无菌水,每天更换。

(6)每日评估是否停用镇静剂,评估是否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第二节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1.患者手术前应采取哪些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

手术前应采取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包括:

(1)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

(2)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3)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4)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

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

(5)手术部位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如需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应当扩大消毒范围。

(6)如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在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min至2h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

(7)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

(8)提高患者术前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失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2.手术中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有哪些?

手术中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包括:

(1)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室正压通气,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人员流动。

(2)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

(3)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

(4)若手术时间超过3h,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手术中失血量大于1500ml的,手术中应当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5)手术人员接触组织要尽量轻柔,有效止血,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

彻底去除手术部位的坏死组织,避免形成死腔。

(6)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

需要局部降温的特殊手术除外。

(7)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370C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

(8)需要引流的手术应当首选密闭负压引流,选择远离手术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确保引流充分。

3.手术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有哪些?

手术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包括:

(1)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或者更换切口敷料前后应当进行手卫生。

(2)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换药流程。

(3)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迟早为患者拔除引流管。

(4)外科医师、护士要定时观察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情况出现分泌物时应当进行微生物培养,结合微生物报告及患者手术情况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时诊断、治疗和监测。

第三节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1.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时,应采取哪些预防感染的措施: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时,应采取的预防措施包括: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

置管部位应当铺无菌单(巾);

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器皿、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

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4)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5)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毒剂消毒穿刺部位皮肤。

消毒后皮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

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作。

(6)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置管操作。

2.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的感染预防措施有哪些?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就采取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

(1)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2)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

更换间隔时间为:

无菌菌纱布为每2天1次,无菌透明敷料为每周1~次,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3)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前,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

(4)

(5)

(6)

(7)

(8)

(9)

(10)

(11)

第四节导尿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1.

(1)

(2)

(3)

2.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