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原理习题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258847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工程原理习题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生物工程原理习题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生物工程原理习题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生物工程原理习题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生物工程原理习题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工程原理习题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生物工程原理习题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工程原理习题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工程原理习题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3、P164临界溶氧浓度:

CCr临界氧浓度:

指不影响菌的呼吸所允许的最低氧浓度。

14、发酵热:

发酵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净热量

二、填空题(,共20空,每空0.5分,共10分)

1.自然界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操作是土样的采取、预处理、培养、菌落的选择及鉴定。

2.环境中分离目的微生物时,进行富集的目的是__使目的微生物在种群中占优势,使筛选变得可能。

3.菌种选育分子改造的目的是__防止菌种退化、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提高生产能力、

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

4.培养基成分选择的原则是..菌种的同化能力、代谢的阻遏和诱导、合适的C、N比、

.pH的要求。

5.种子扩大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种子扩大培养的一般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P57在酿酒过程中影响杂醇油生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P81谷氨酸发酵的三个关键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发酵过程温度选择的依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引起杂菌污染的原因。

11.发酵中泡沫生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进行空气除菌。

13.发酵醪中获得产物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三、问答题(共5题,每题12分,共60分)

第二章菌种的来源

1.举出几例微生物大规模表达的产品,及其产生菌的特点

A.蛋白酶  表达产物一般分泌至胞外,能利用廉价的氮源,生长温度较高,生长速度快,纯化、分离及分析快速;

安全性高,得到FDA的批准的菌种。

B.单细胞蛋白  生长迅速,营养要求不高,易培养,能利用廉价的培养基或生产废物。

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产量高,质量好。

C.不饱和脂肪酸  生长温度较低,安全性高,能利用廉价的碳源,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D.抗生素  生产性能稳定,产量高,不产色素,,能利用廉价原料

F.氨基酸 

 

代谢途径比较清楚,代谢途径比较简单

2.工业化菌种的要求?

A能够利用廉价的原料,简单的培养基,大量高效地合成产物

B有关合成产物的途径尽可能地简单,或者说菌种改造的可操作性要强

C.遗传性能要相对稳定

D.不易感染它种微生物或噬菌体

E.产生菌及其产物的毒性必须考虑(在分类学上最好与致病菌无关)

F.生产特性要符合工艺要求

3.自然界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操作步骤?

样品的采取→预处理→培养→菌落的选择→初筛→复筛→性能的鉴定→菌种保藏

4.从环境中分离目的微生物时,为何一定要进行富集富集

自然界中目的微生物含量很少,非目的微生物种类繁多,进行富集培养,

使目的微生物在最适的环境下迅速地生长繁殖,数量增加,由原来自然条件下的劣势种变成人工环境下的优势种,使筛选变得可能。

5.菌种选育分子改造的目的?

防止菌种退化;

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提高生产能力;

提高产品质量;

开发新产品

6.什么叫自然选育?

自然选育在工艺生产中的意义?

自然选育在工业生产上的意义:

自然选育可以有效地用于高性能突变株的分离。

然选育虽然突变率很低,但却是工厂保证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

7.什么是诱变育种?

常用的诱变剂有哪些?

诱变育种是指用物理、化学因素诱导植物的遗传特性发生变异,再从变异群体中选择符合人们某种要求的单株,进而培育成新的品种或种质的育种方法。

常用的物理诱变剂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如Co60等)、等离子、快中子、α射线、β射线、超声波等。

常用的化学诱变剂有碱基类似物、烷化剂、羟胺、吖定类化合物等。

第三章发酵培养基

8.什么是培养基?

发酵培养基的特点和要求?

培养基:

广义上讲培养基是指一切可供微生物细胞生长繁殖所需的一组营养物质和原料。

同时培养基也为微生物培养提供除营养外的其它所必须的条件。

①培养基能够满足产物最经济的合成。

②发酵后所形成的副产物尽可能的少。

③培养基的原料应因地制宜,价格低廉;

且性能稳定,资源丰富,便于采购运,适合大规模储藏,能保证生产上的供应。

④/所选用的培养基应能满足总体工艺的要求,如不应该影响通气、提取、纯化及废物处理等。

必须提供合成微生物细胞和发酵产物的基本成分。

⑥有利于减少培养基原料的单耗,即提高单位营养物质所合成产物数量或最大产率。

⑦有利于提高培养基和产物的浓度,以提高单位容积发酵罐的生产能力。

⑧有利于提高产物的合成速度,缩短发酵周期。

⑨所用原料尽可能减少对发酵过程中通气搅拌的影响,利于提高氧的利用率,降低能耗

9.常用的碳源有哪些?

常用的糖类有哪些,各自有何特点?

碳源:

糖类(淀粉、葡萄糖、蔗糖等)、油脂(动、植物油)、有机酸(琥珀酸、柠檬酸、乳酸、乙酸等)和低碳醇(甲醇、乙醇等)。

常用糖类

1葡萄糖,所有的微生物都能利用葡萄糖,但是会引起葡萄糖效应

②糖蜜,是制糖生产时的结晶母液,它是制糖工业的副产物。

主要含有蔗糖,总糖可达50%~75%。

一般糖蜜分甘蔗糖蜜和甜菜糖蜜葡萄糖蜜。

除糖份外,含有较多的杂质,其中有些是有用的,但是许多都会对发酵产生不利的影响,需要进行预处理。

③淀粉、糊精,缺点:

难利用、发酵液比较稠、一般>

2.0%时加入一定的α-淀粉酶。

成分比较复杂,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等等。

优点:

来源广泛、价格低,可以解除葡萄糖效应.

10、什么是生理性酸性物质?

什么是生理性碱性物质?

11.什么是前体?

前体添加的方式?

12.什么是生长因子?

生长因子的来源?

13.什么是产物促进剂?

产物促进剂举例?

14.培养基成分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1.菌种的同化能力

2.代谢的阻遏和诱导

3.合适的C、N比

4.pH的要求

第四章培养基及设备的灭菌

15.加热灭菌的原理

每一种微生物都有一定的最适生长温度范围。

(当微生物处于最低温度以下时,代谢作用几乎停止而处于休眠状态。

)当温度超过最高限度时,微生物细胞中的原生质体和酶起了不可逆的凝固变性,使微生物在很短时间内死亡,(加热灭菌即是根据微生物这一特性而进行的)

第五章种子的扩大培养

16.什么是种子的扩大培养?

种子扩大培养是指将保存在砂土管、冷冻干燥管中处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过扁瓶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最终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种过程。

17.种子扩大培养的目的与要求?

种子扩培的目的:

接种量的需要,菌种的驯化,缩短发酵时间、保证生产水平

种子的要求:

总量及浓度能满足要求,生理状况稳定,个体与群体,活力强,移种至发酵后,能够迅速生长,无杂菌污染

18.种子扩大培养的一般步骤?

休眠孢子→母斜面活化→摇瓶种子或茄子瓶斜面或固体培养基孢子→一级种子罐→二级种子罐→发酵罐

19.在大规模发酵的种子制备过程中,实验室阶段和生产车间阶段在培养基和培养物选择上各有何特点?

实验室阶段培养物选择的原则:

种子能扩培到一定的量和质,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孢子/菌体。

培养基的选择应该是有利于菌体的生长,对孢子培养基应该是有利于孢子的生长。

在原料方面,实验室种子培养阶段,规模一般比较小,因此为了保证培养基的质量,培养基的原料一般都比较精细。

生产车间阶段培养物的选择原则:

最终一般都是获得一定数量的菌丝体。

培养基选择首先考虑的是有利于孢子的发育和菌体的生长,所以营养要比发酵培养基丰富。

在原料方面:

不如实验室阶段那么精细,而是基本接近于发酵培养基,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成本二是驯化

第六章糖兼气性发酵产物积累机制

20.P51什么是代谢控制发酵?

代谢控制发酵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人为地改变微生物的代谢调控机制,使有用的中间代谢产物过量积累,这种发酵称为代谢控制发酵。

研究内容:

1.微生物的生理代谢规律(就是各种代谢产物合成途径及代谢调节机制);

2.环境因素(营养条件、培养条件等)对代谢的影响及改变代谢的措施;

3.代谢控制发酵

21.P52.54简述糖酵解的调节机制

调节点主要是三个激酶:

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所催化的三个反应是不可逆的,只参与糖酵解,不参与糖的新生。

而激酶的活性是受细胞能荷调节的。

(ATP+½

ADP)∕(ATP+ADP+AMP)为一定比例,该比例叫能荷。

无机磷也是调节者,它能解除6-磷酸葡萄糖对己糖激酶的抑制,加快糖酵解。

22.什么是巴斯德效应?

巴斯德效应的机制是什么?

P55巴斯德效应:

机制:

在好气条件下:

糖代谢进入TCA循环→柠檬酸↑、ATP↑→抑制磷酸果糖激酶的活性→6-P-葡萄糖↑(积累)→反馈抑制己糖激酶→抑制葡萄糖进入细胞内→葡萄糖利用降低。

1,6二磷酸果糖↓→丙酮酸激酶↓→磷酸稀醇丙酮酸积累→反馈抑制己糖激酶↓→糖的酵解速度降低

23.在酿酒过程中影响杂醇油生成的原因是什么?

P57影响杂醇油形成的条件

1菌种

2培养基组成

3发酵条件

第七章柠檬酸发酵机制

24.简述柠檬酸生物合成的代谢调节P64

一、糖酵解及丙酮酸代谢的调节

1.磷酸果糖激酶(PFK)是第一调节点

在正常情况下,柠檬酸、ATP对磷酸果糖激酶(PFK)有抑制作用,而AMP、无机磷、铵离子对该酶则有激活作用,NH4+能解除柠檬酸、ATP对磷酸果糖激酶的抑制作用

研究表明:

NH4+与柠檬酸生产速度有密切关系,正是细胞内NH4+浓度升高,使PFK对细胞内积累的大量柠檬酸不敏感

比较底物锰充足、锰缺乏时分批培养物的最大活力时发现,锰缺乏时黑曲霉的组成(合成)代谢受损伤,这与柠檬酸的积累有关。

Mn2+的效应是通过NH4+水平升高而减少柠檬酸对PFK的抑制,NH4+水平升高是因Mn2+缺乏使蛋白质和核酸合成受阻

2.丙酮酸激酶是EMP途径的第2个调节点,在某些真菌得到证实,但黑曲霉未被证实。

3.丙酮酸重要分叉点

丙酮酸羧化酶不被乙酰CoA抑制,该酶的调节性差,从而保证了草酰乙酸的提供。

二、三羧酸循环的调节

1.TCA循环的起始酶:

柠檬酸合成酶是一种调节酶。

但在黑曲霉中,柠檬酸合成酶没有调节作用,这是黑曲霉TCA循环的第一个特点

2.顺乌头酸水合酶、NAD和NADP-异柠檬酸脱氢酶活性在pH2.0情况下,三种酶均不呈现活性。

发酵中柠檬酸正是在该酸度下积累。

柠檬酸是如何开始积累?

黑曲霉中一种单纯的,位于线粒体上的顺乌头酸水合酶,它在催化时能建立如下平衡:

柠檬酸:

顺乌头酸:

异柠檬酸=90:

3:

7

3.第二个特点:

黑曲霉菌体内α-酮戊二酸脱氢酶缺失或活力很低(TCA环被阻断)。

α-酮戊二酸脱氢酶受葡萄糖和NH4+的抑制,在柠檬酸生成期,菌体内不存在α-酮戊二酸脱氢酶或活力很低。

此酶是TCA循环中唯一不可逆反应步骤。

这时苹果酸、富马酸、琥珀酸由草酰乙酸生成,这种现象称为TCA循环的马蹄形表达形式。

4.氧和pH值对柠檬酸发酵的影响很大

25.柠檬酸积累机制是什么?

P67

1Mn2+缺乏→抑制蛋白合成→NH4+↑及形成一条呼吸活动强的不产生ATP的侧呼吸链解除磷酸果糖激酶的代谢调节,促进EMP途径畅通

2由于丙酮酸羧化酶是组成型酶,不被调节控制

3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和CO2的固定两个反应的平衡,以及柠檬酸合成酶不被调节,增强了合成柠檬酸的能力

4由于顺乌头酸水合酶在催化时建立了以下平衡柠檬酸:

7同时控制Fe2+含量时,顺乌头酸酶活力降低,使柠檬酸积累

5随着柠檬酸积累,pH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使顺乌头酸酶和异柠檬酸脱氢酶失活,更有利于柠檬酸的积累及排出细胞外

第八章谷氨酸发酵

26.谷氨酸发酵的三个关键点是什么?

P81

1α-酮戊二酸脱氢酶活性极低或缺失;

2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很高,不被低浓度的谷氨酸抑制;

③细胞膜对谷氨酸的通透性高

27.简述谷氨酸菌种选育模型与控制方法。

选育模型:

1.选育生物素缺陷型

2.选育油酸缺陷型

3.选育甘油缺陷型

4.选育温度敏感型突变株

5.其他,如营养缺陷型;

药物抗性突变株;

敏感型突变株等

控制方法:

提高细胞膜的谷氨酸通透性:

控制磷脂的合成

使细胞膜受损(如表面活性剂)

青霉素损伤细胞壁,间接影响细胞膜

控制磷脂含量:

通过控制油酸的合成

通过控制甘油合成

直接控制磷脂合成

第九章天冬氨酸族氨基酸发酵机制

28.简述黄色短杆菌赖氨酸生物合成的调节机制P85

黄色短杆菌赖氨酸生物合成调节机制:

1-天冬氨酸激酶;

2-DDP合成酶;

3-高丝氨酸脱氢酶;

4-琥珀酰高丝氨酸合成酶;

5-苏氨酸脱氨酶

黄色短杆菌中谷氨酸、天冬氨酸生物合成机制:

1-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

2-柠檬酸合成酶;

3-谷氨酸脱氢酶

其赖氨酸生物合成调节机制比大肠杆菌简单,其天冬氨酸激酶只有一种,该酶具有两个变构部位,可以与终产物结合,当只有一种终产物(赖氨酸或苏氨酸)与酶结合,酶活性不受影响。

当两种终产物(赖氨酸和苏氨酸)同时过量时,与酶的两个变构部位结合,该酶活性受到抑制,这种终产物的反馈抑制称为协同反馈抑制。

29、简述赖氨酸生产菌的选育原则P88

出发菌株的选择:

要求代谢比较简单的细菌(如黄色短杆菌、谷氨酸棒杆菌、乳酸发酵短杆菌等)

1.优先合成的转换:

渗漏缺陷型的选育。

降低高丝氨酸脱氢酶活性,使代谢流转向优先合成赖氨酸。

高丝氨酸脱氢酶渗漏缺陷型

2.切断支路代谢:

营养缺陷型的选育。

黄色短杆菌、谷氨酸棒杆菌,对天冬氨酸激酶的反馈抑制是赖氨酸+苏氨酸的协同作用,通过诱变使高丝氨酸脱氢酶缺失,切断通向苏氨酸、蛋氨酸的代谢流,控制培养基高丝氨酸(或苏氨酸+蛋氨酸)量,降低苏氨酸浓度,解除协同反馈作用,过量积累赖氨酸

3.抗结构类似物突变株的选育(代谢调节突变)。

突变株遗传性地解除了终产物对自身合成途径的酶的调节控制,不受培养基中所要求物质浓度的影响,生产较稳定。

通过诱变使天冬氨酸激酶编码的结构基因发生突变,对赖氨酸及结构类似物不敏感,即使有过量苏氨酸存在,该酶也不与赖氨酸或结构类似物结合,但酶活性中心不变

4.解除代谢互锁

①选育亮氨酸缺陷型菌株,或者以抗AEC的赖氨酸的生产菌为出发菌株,经诱变得到抗AEC兼抗亮氨酸缺陷型菌株。

2选育抗亮氨酸结构类似物的突变株,从遗传上解除亮氨酸对DDP合成酶的阻遏。

3选育对苯醌或喹啉衍生物敏感菌株,这是一种寻找亮氨酸渗漏缺陷型菌株的有效方法

5.增加前体物的生物合成和阻塞副产物的生成:

方法:

①选育丙氨酸缺陷型;

2选育抗天冬氨酸结构类似物突变株;

3选育适宜的CO2固定酶/TCA循环酶活性比突变株

6.改变细胞膜的透过性

7.选育温度敏感突变株

8.应用细胞工程和遗传工程育种

9.防止高产菌株回复突变

第十章抗生素的生物合成与调节机制

30.简述抗生素生物合成的代谢调节机制P128

调节模型:

1、由产生菌生成一种诱导剂或激活剂,或把其加入启动生物合成。

2、由小分子物质作为一种辅助阻遏剂或抑制剂,阻遏或抑制抗生素合成酶形成,这些阻遏剂或抑制剂必须在抗生素合成前耗尽或中和,这种调节机制,如碳分解调节、氮分解调节、磷酸盐调节等

一、细胞生长期到抗生素产生期的过渡

解除某些抗生素合成酶的阻遏,包括蛋白质合成阻遏作用的解除

二、酶的诱导作用

抗生素的合成是在微生生长达到平衡后,由特定营养成分减少而停止急剧生长,进入有限的生长期,此时次级代谢开始,在营养期一般不出现催化次级代谢的酶,在转换期发生了次级代谢酶的诱导或解阻遏

三、分解代谢产物的调节控制

1.包括分解产物阻遏和分解产物抑制。

2.解除分解代谢产物阻遏的方法:

•选育对葡萄糖类似物抗性突变型

在培养过程中逃避分解产物阻遏

四、磷酸盐的调节

抗生素的合成只有在磷酸盐含量为生长的“亚适量”时才能合成。

磷酸盐抑制抗生素合成的机制:

1.抑制或阻遏抗生素合成途径中有关酶的活力和合成

2.改变代谢途径

五、NH4+的抑制作用

六、初级代谢调节对次级代谢的作用

七、次级代谢的反馈抑制

许多抗生素能阻止自身的合成。

八、次级代谢的能荷调节

能荷以ATP+1/2ADP/(ATP+ADP+AMP)表示

第十一章发酵动力学

31.什么是菌体生长的得率?

又称生长产量常数,简写为Y.。

指的是菌体产量和营养物的消耗的比值。

Y=(X—Xo)/(Co—C)

其中X表示生长到某阶段的菌体干重,Xo表示接种时菌体干重,Co表示初始某种限制性营养物的质量,C表示生长到一阶段剩下的质量。

也就是说每消耗一定的营养物能产生多少细菌

32.什么是菌体的生长比速?

产物的形成比速?

基质的消耗比速?

维持消耗?

菌体的比生长速率:

单位重量的菌体瞬时增量

μ=(dx/dt)/x;

单位为1/h,其中x—菌体浓度(g/L)

产物的形成比速:

单位时间内单位菌体形成产物(菌体)的量

π=(dp/dt)/x,;

单位为1/h,其中p—产物浓度(g/L)

基质的比消耗速率:

单位时间内单位菌体消耗基质的量

=(ds/dt)/x;

单位为1/h,其中s—底物浓度(g/L)

33.什么是Monod方程其使用条件如何?

各参数的意义与求解?

当培养基中不存在抑制细胞生长的物质时,细胞的生长速率与基质浓度关系(Monod方程式)如下:

μ=μmaxS/(Ks+S)

μ:

菌体的生长比速.S:

限制性基质浓度.Ks:

半饱和常数.μmax:

最大比生长速度

Monod方程的参数求解(双倒数法):

将Monod方程取倒数可得:

1/μ=1/μmax+Ks/μmaxS或S/μ=S/μmax+Ks/μmax

这样通过测定不同限制性基质浓度下,微生物的比生长速度,就可以通过回归分析计算出Monod方程的两个参数。

34.什么是初级代谢产物?

什么是次级代谢产物?

35.什么是连续培养?

什么是连续培养的稀释率?

由于新鲜培养基不断补充,所以不会发生营养物的枯竭,另一方面,发酵液不断取出,发酵罐内的微生物始终处于旺盛的指数生长期,罐内细胞浓度X、比生长速率μ、以及t,pH等都保持恒定。

稀释率(D):

补料速度与反应器体积的比值(h-1)

36.解释连续培养富集微生物的原理?

菌的积累速率=生长速率-流出速率,调节培养基,使目的菌的流出速率<

生长速率,杂菌的流出速率>

生长速率,就起到富集作用

第十二章传质与通气

37.为何氧容易成为好氧发酵的限制性因素?

氧是需氧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

氧往往容易成为控制因素,是因为氧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培养基因含有大量的有机和无机物质,氧的溶解度比水中还要更低。

在对数生长期即使发酵液中的氧浓度达到饱和,若此时终止供氧,发酵液中的溶氧可在几分钟内全部耗尽,使溶氧成为控制因素。

38.比耗氧速度和呼吸强度的概念?

比耗氧速度或呼吸强度(QO2):

单位时间内单位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