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课内阅读总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256693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课内阅读总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二年级下册课内阅读总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二年级下册课内阅读总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二年级下册课内阅读总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二年级下册课内阅读总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课内阅读总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二年级下册课内阅读总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课内阅读总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下册课内阅读总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5、想象说话

泉水流到(),看见(),泉水说:

“。

《我不是最弱小的》一

原来有一丛也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

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

萨沙朝蔷薇花丛走去。

大雨已经打掉了两片蔷薇花瓣,花儿无力地垂着头,显得更加娇嫩。

萨沙掀起雨衣,轻轻地遮蔷薇花上,问道:

“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

1、填上合适的词。

一()花一()花瓣一()野蔷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雨中的蔷薇花非常需要别人的保护?

用“——”在句子中做上记号。

3、萨沙是最弱小的吗?

判断下面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

(1)是的,因为他年龄最小,谁也保护不了。

()

(2)不是的,因为他能保护更弱小的,是个勇敢的孩子。

《我不是最弱小的》二

萨沙不解地问:

“妈妈,您和托利亚都需要雨衣呀,为什么要给我呢?

妈妈回答说:

“我们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萨沙又问:

“这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了?

“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

”妈妈说着摸了摸萨沙的脑袋。

1、上面几段话选自课文《》。

2、请你用“”画出萨沙说的话,用“﹋﹋”画出妈妈回答的话。

第三单元:

《日月潭》

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

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1、短文共有()自然段,第()自然段写的是中午时候日月潭的美景。

2、照样子写词。

朦胧——朦朦胧胧

、、

3、找到文中的一对反义词。

()——()

4、短文从()、()两方面写出了中午时候日月潭的美景。

《葡萄沟》一

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

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的、()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美丽极了。

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hǎohà

o)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1、本文选自课文《》。

2、这段共有()句话。

第()句写维吾尔族老乡很好客。

3、葡萄种在哪里?

用“_____”划出来。

4、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5、仿照样子写词语。

一个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光十色:

6、根据短文内容连一连。

茂密的凉棚热情好客的葡萄

绿色的枝叶五光十色的维吾尔族老乡

7、将表示颜色的词语填在文中第二句的空白处。

8、“绿”字用音序查字典查字法查音序(),部首是(),音节是(   ),拼音是(   ),“绿”字的第八笔是(   ),组一个词语是(    )。

9、多音字组词。

好hǎo()hà

o()

10、好在本段中读什么音?

请在问中正确的答案下面画“√”。

《葡萄沟》二

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阴房里制成葡萄干。

阴房修在山坡上,样子很像碉堡,四壁留着许多小孔,里面钉着许多木架子。

成串的葡萄挂在架子上,利用流动的热空气,把水分蒸发掉,就成了葡萄干。

这里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1、给字注意。

钉()架子水分()

2、这段共有()句话,第()句话说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3、用“—”画出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难忘的泼水节》一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了天空。

人们欢呼着:

“周总理来了!

1、本文选自文章《》。

第()句写人们激动的欢呼。

3、组词。

象()里()赶()

像()理()感()

4、照样子写词语。

一条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面八方:

5、人们欢呼什么?

用“____”画出来。

6、用“△”画出文中第一句的动词。

7、根据短文内容连一连。

一条条花炮鲜红的花瓣

一串串龙船凤凰花的地毯

《难忘的泼水节》二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用“——”画出表示颜色的词。

2、用“~~”画出表示动作的词。

3、这段话是写()

A、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

B、周总理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北京亮起来了》一

长安街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

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光彩夺目。

广场四周,彩灯勾画出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伟轮廓。

1、以上这段话选自课文《》。

2、这段话共有()句话。

3、用“——”画出本段描写的景物。

4、从文中摘抄3个描写北京夜晚的词语。

()、()、()

《北京亮起来了》二

古老的故宫变得年轻了。

一束束灯光照着她,长长的城墙和美丽的角楼倒映在河面上,银光闪闪,十分动人。

1、找出这段话中的一对反义词。

()----()

2、判断哪种说法对,打上“√”。

“古老的故宫变得年轻了。

”这句话是说

(1)故宫的年龄变小了。

(2)在灯光的照耀下,故宫显得比原来更加美丽壮观了。

第四单元:

《动手做做看》一

法国科学家郎志万,有一次向几个小朋友提了一个奇怪的问题:

“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漫出来。

如果放进去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

这是为什么?

一个小朋友说:

“因为金鱼身上有鳞。

另一个小朋友说:

“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

2、朗志万是哪国人,对的画“√”,错的画“x”。

(1)法国人

(2)美国人

3、郎志万提的问题共有()句话。

在文中标出来。

4、郎志万的两个小朋友都是怎么回答的,请你用“”画出来。

《动手做做看》二

伊琳娜找来一条金鱼,把它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

哎呀,和郎志万说的不一样,水漫出来了。

伊琳娜越想越生气,第二天一早就去问朗志万:

“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

朗志万听了,哈哈大笑。

他说:

“我不是哄骗你们。

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伊琳娜听懂了朗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

2、短文共有()个自然段。

3、请你用“”画出郎志万说的话。

4、伊琳娜听了郎志万的话可能会说些什么?

请你把写下来。

《邮票齿孔的故事》

   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

他想:

要是有一台机器能给邮票打孔,不是很好吗?

阿切尔开始了研究工作。

很快,邮票打孔机造出来了。

用它打过孔的整张邮票,很容易一枚一枚地撕开,使用的时候非常方便。

英国邮政部门立即采用了这种机器。

直到现在,世界各地仍然在使用邮票打孔机。

1、短文选自哪篇课文,请你在相应的序号出画上“√”。

(1)《邮票齿孔的故事》

(2)《邮票的故事》

3、阿切尔想的是什么,请你用“”画出来。

4、填上适当的词。

一台(机器)一枚()一把()一张()

5、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容易——立即——

6、不改变句子的意思,请你换一个词写在括号里。

英国邮政部门()采用了这种机器。

《画风》

陈丹说:

“我也会画风了。

”说着,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宋涛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

“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赵小艺笑着说:

“我还能画!

”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三个小朋友正说着,画着,忽然吹来一阵风,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

一张张显得更美了。

2、短文共()个自然段。

3、连线

斜斜的纸

洁白的雨丝

弯弯的小树

4、照样子写句子

一场大雨过后,树叶显得。

,显得。

5、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宋涛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2)赵小艺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

3)陈丹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充气雨衣》

“六一”儿童节联欢会上,女同学表演舞蹈。

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

在小林的眼中,“花伞”渐渐模糊,变成了下摆张开的一件件雨衣。

当天晚上,他用粗铁丝弯了一个大圆圈,把它缝在雨衣的下沿,新式雨衣就做成了。

他还没有来得及高兴,问题又来了:

这样的雨衣怎么叠起来呢?

1、上面这段话选自课文《》。

2、短文共()句话。

第()句是比喻句。

3、选择正确读音。

旋转(zhuà

nzhuǎn)乐(yuè

)曲

暑假(jiǎjià

)石缝(fè

ngfé

ng)

4、填写适当的词

一件件()一把把()

5、用“”画出文中的一组近义词。

6、文中有一个词的意思是慢慢的张开,请用直线画出这个词语。

第五单元

《雷雨》一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1、短文选自课文《》,这三个自然段描写的是的景象。

2、文中有一句话是写一点风也没有,请你用“”画出来。

3、第()自然段写了风刮得很大。

4、照样子写词。

黑沉沉

5、照样子写句子。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

《雷雨》二

雨停了。

太阳出来了。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蝉叫了。

蜘蛛又坐在网上。

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1、这段话共有()句话。

第()句写太阳很美。

2、雨停了以后,短文中描写了()、()、()、()、()、()这些景物。

3、文中写了()种小动物。

它们是()、()、()。

4、用“——”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5、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______》。

6、照样子写一写。

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了,()也()。

《最大的“书”》

“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

”川川总爱刨根问底。

叔叔说:

“用处可大哩!

它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碳,哪里埋着铁矿……把这本‘书’读懂,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

“太好了,太好了!

”川川高兴地说,“等我长大了,也要读懂这本最大的‘书’!

2、叔叔的话共有()句。

3、“书”,为什么要加引号?

4、川川为什么要读懂这本最大的书?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太阳是个()的向导,

它在天空给你指点方向:

中午的时候它在(),

地上的树影正指着()。

北极星是盏(),

它永远高挂在()。

要是你能认出它,

就不会在黑夜里乱闯。

要是碰上()天,

大树也会来帮忙。

枝叶()的一面是南方,

枝叶()的一面是北方。

1、短文选自课文《》。

2、按课文内容填空。

3、短文中的天然指南针有、、。

第六单元:

《画家和牧童》一

传说有一次戴嵩的好朋友请他(作做坐)画。

画什么呢?

戴嵩沉思片刻,决定画一幅《斗牛图》。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

1、在文中的括号里用“√”选择正确的生字。

2、在正确的答案后面画“√”,错误的答案后面画“×

1)戴嵩沉思片刻,决定画一幅《三牛图》。

2)戴嵩的同学请他画画。

3、戴嵩是怎样画画的?

请用“-”画在文中。

4、文中有一个词说的是夸奖称赞的意思,请在文中圈出来。

5、仿照文中的句子请用一会儿……一会儿……写一句话。

__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家和牧童》二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

”一位商人称赞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

”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1、以上两段话写了()和()都在夸赞这幅画画得好。

2、以上有一组近义词,请你找到后抄下来。

3、请你也来夸夸这幅画,将夸奖的内容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组词

像()做(    )到(    )

象(   )作(    )道()

《画家和牧童》三

戴嵩把牧童叫到面前,和蔼地说:

“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话错啦?

”牧童指着画上的牛,说:

“这牛尾巴画错了。

两牛相斗的时候全身的力气都用在角上,尾巴是夹在后退中间的。

您画的牛尾巴是翘起来的,那是牛用尾巴驱赶牛蝇的样子。

您没见过两牛相斗的情形吧?

1、这段共有()句话,标在文中。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和蔼——()

3、我会选择。

(写序号即可)

两牛相斗时,尾巴是()的,驱赶牛蝇时,尾巴是()的。

A甩起来B夹在后退中间

4、从“和蔼”、“惭愧”、“拱手”等词语可以看出戴嵩______________。

《我为你骄傲》

那天晚上,我一想到老奶奶家被打碎的玻璃就害怕,担心她知道是我干的。

这以后,我还是和往常一样,每天给她送报纸。

她也和往常一样,微笑着跟我打招呼,我却觉得很不自在。

我决定把送报纸的钱攒起来,给她修理船户。

三个星期过去了,我已经攒了7美元。

这些钱足够用来修理窗户了。

我把钱和一张便条装进信封,在便条上向老奶奶说明了事情的经过,并真诚地向她道歉。

1、短文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自然段中有几个词语很准确地写出了我打碎玻璃后的心情。

请你用“—”画出来。

3、和往常一样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不一样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想象一下,那张装进信封里的便条的内容是什么,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儿子》

一个妈妈问老爷爷:

“看见了吗?

这就是我们的三个儿子。

怎么样啊?

“三个儿子?

”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1、本文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说了()句话,请在文中标出来。

3、请用“—”画出老爷爷说的话。

4、仿照文中的问句请你也写一句末尾是问号的句子。

第七单元:

《玲玲的画》

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

“别哭,孩子。

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

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

玲玲满意地笑了。

爸爸看了,高兴地说:

“看到了吧,孩子。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1、这三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样子写一写。

仔细地看了看懒洋洋

()地()了()()

3、爸爸高兴地说了什么?

用“—”画出来。

爸爸高兴地说了()句话?

4、写话:

请用上先后顺序的词语“先,然后,最后”将文中第二自然段玲玲是怎么做的写一段话。

玲玲先______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蜜蜂引路》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

他仔细观察,之间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

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

养蜂的人看见列宁,惊讶地说:

“您好,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

”列宁笑着说:

“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1、本文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共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有()句话,第二自然段中第()句写的是列宁说的话。

3、请用“—”画出养蜂的人说的话,用“﹏”画出列宁说的话。

4、文中有一个词语的意思是感到很奇怪,请你在文中圈出来。

5、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列宁先在花丛里发现了(),然后看见它们飞进(),园子旁边有(),列宁敲了敲门,开门的就是那个养蜂人。

6、文中的“向导”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守株待兔》

种田人(级急)忙跑过去,没(mé

imò

)花一点儿力气,白(捡、检)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他乐(lè

yuè

)滋滋地走回家去,心里想:

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

1、文中这段共有()句话。

第()句写中田人心里想。

2、请在文中括号里用“√”选择正确的读音和汉字。

3、按照原文填空,并仿照样子写一写。

()的野兔()地走回家

()的_______()地_______

4种田人心里想什么,请用“—”画下来。

《揠苗助长》

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

“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1、这段共有()句话。

第()句写种田人很着急。

2、文中有一个词语的意思是种田人自己跟自己说话,请你在文中圈出来。

3、种田人自言自语地说了什么?

用“—”画下来。

4、根据文中的内容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种田人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2)种田人天天到田边去看,一天,两天,三天,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3)种田人在田边坐下说:

”()

《丑小鸭》

一只只小鸭子都从蛋壳里钻出来了,就剩下一个特别大的蛋。

过了好几天,这个蛋才慢慢裂开,钻出一只又大又丑的鸭子。

他的毛(),嘴巴(),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他“丑小鸭”。

2、这段共有()句话,第()句写这只丑小鸭的样子。

3、“蛋”字共()笔,第三笔是()。

4、仿照样子写词语。

一只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大又丑:

毛(灰灰的):

_____()

_____()

5、丑小鸭长得什么样?

请用“—”画出来。

6、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的()里。

小小的大大的灰灰的白白的

他扑扑翅膀,向湖边飞去,忽然看见镜子似的湖面上,映出一个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

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

1、本文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样子的句子。

4、在文中□内加上标点。

5、文中有一个感叹句,请在文中用“﹏”画出来,并仿照样子再写一个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八单元

《数星星的孩子》

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shù

shǔ)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起头,指着天空数星星。

一颗,两颗,一直数(shù

shǔ)到了几百颗。

1、本段选自课文《》。

2、这段话共有()句。

第()句和第()句写天上的星星很多。

3、这段有一个比喻句。

将满天的星星比作()撒在碧玉盘里,看出天上的星星不但(),而且()。

4、“数”在文中出现了两次,读什么读音,请在正确的读音下面画“√”。

5、写出偏旁相同的字。

撒: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像:

6、组词:

坐()做()真()指()

座()作()珍()直()

7、珍珠都有共同的部首(),用音序查字法查这两个字的音序是()。

“珍”字第四笔是()。

8、用“——”线画出文中第二句表示动作的词。

9、这个数星星的孩子是(张衡、爱迪生)。

请在正确的答案下面画“√”。

10、填空。

一()星星一()树

《爱迪生救妈妈》

突然,爱迪生一溜烟似的奔出大门。

不一会儿,他回来了,捧着一面明晃(huà

nɡhuǎnɡ)晃的大镜子,身后还跟着好几个小男孩,每个人都捧着一面大镜子。

爸爸一见又急又气,斥责道:

“什么时候了,还胡闹!

”爱迪生委屈地说:

“我没胡闹,我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